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交错双向恒压式低功耗测温系统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交错双向恒压式低功耗测温系统制作方法
  • 发明者
    王艳
  • 公开日
    2015年3月4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0月18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0月18日
  • 申请人
    成都实瑞达科技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B5/01GK204181592SQ201420607584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交错双向恒压式低功耗测温系统,主要由温度采集电路、信号转换电路及差分放大器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温度采集电路和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还串接有交错双向控制电路,以及与交错双向控制电路输出端相连接的恒流恒压控制电路;所述差分放大器电路的输入端与该恒流恒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其中,所述交错双向控制电路由控制芯片UCC,栅极与控制芯片UCC的GDA管脚相连接的场效应管M0S1,栅极与控制芯片UCC的⑶B管脚相连接的场效应管M0S2,N极与场效应管MOSl的漏极相连接、其P极经电容C5后与场效应管MOSl的源极相连接的二极管VDl,以及P极与场效应管M0S2的源极相连接、N极经电容C6后与场效应管M0S2的漏极相连接的二极管VD2组成;所述温度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场效应管MOSl的漏极相连接,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场效应管M0S2的源极相连接,而恒流恒压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则分别与二极管VDl的N极和二极管VD2的N极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错双向恒压式低功耗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恒压控制电路由三极管Ql,三极管Q2,可控晶闸管D,滑动变阻器Wl,滑动变阻器W2,电阻R10,以及串接在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的电阻R9组成;所述可控晶闸管D的N极与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接,其P极经滑动变阻器W2后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相连接,其控制极则与滑动变阻器W2的滑动端相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基极顺次经滑动变阻器Wl和电阻RlO后与可控晶闸管D的P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VDl的N极则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OSl的源极与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VD2的N极则与可控晶闸管D的P极相连接;差分放大器电路的输入端则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可控晶闸管D的P极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错双向恒压式低功耗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采集电路由电阻R1、电阻R2、电阻R4、电容C2及电压跟随器U3组成;所述电阻Rl的一端外接直流电压VCC,其另一端经电阻R4后接地;电容C2与电阻R4相并联;电压跟随器U3的负极与电阻R4和电阻Rl的连接点相连接,其输出端则经电阻R2后与场效应管MOSl的漏极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错双向恒压式低功耗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由温度传感器R8,与该温度传感器R8相串联的分压电阻R5,与温度传感器R8相并联的电容Cl,以及正极与温度传感器R8和分压电阻R5的连接点相连接、而输出端则经电阻R3后与场效应管M0S2的源极相连接的电压跟随器Ul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错双向恒压式低功耗测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放大器电路由差分放大器U2,一端与差分放大器U2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6,与电阻R6相并联的电容C3, —端与差分放大器U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差分放大器U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7,以及与电阻R7相并联的电容C4组成;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差分放大器U2的负极相连接,而可控晶闸管D的P极则与差分放大器U2的正极相连接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测量仪器,具体是指一种交错双向恒压式低功耗测温系统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错双向恒压式低功耗测温系统,主要由温度采集电路、信号转换电路及差分放大器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温度采集电路和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还串接有交错双向控制电路,以及与交错双向控制电路输出端相连接的恒流恒压控制电路;所述差分放大器电路的输入端与该恒流恒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等组成。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恒流恒压控制电路,因此能确保使用时其工作电流和电压的稳定,能显著的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专利说明
    一种交错双向恒压式低功耗测温系统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交错双向恒压式低功耗测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2]目前,市场上的体温测量仪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水银温度计,另一种便是电子体温计。传统的水银温度计虽然应用时间较长,但其却存在测量不方便、易碎、测量时间较长等缺陷,不便于长时间连续体温监测。而电子体温计虽便于检测,但其核心要求之一就是要具有低功耗性能,以使产品实用化。为了实现低功耗,就要求电子体温计在非测量状态要进入低功耗状态,在有测量需求时再进入功耗较高的测量状态。为检测到是否有测量需求,传统做法都是为电子体温计增加按键,在按键没有按下时体温计为低功耗状态,当按键按下时,则会唤醒电子体温计并进入测量状态。采用这种方式虽然能降低一部分功耗,但由于人体本身就存在静电,因此当此种电子体温计接触到人体皮肤时,便会使得电子体温计的工作电流和电压发生波动,进而会导致数据经常发生变化,不能给到使用者一个较为恒定的参考数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电子体温计所存在的结构复杂及工作电流和电压会发生波动的缺陷,提供一种交错双向恒压式低功耗测温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交错双向恒压式低功耗测温系统,主要由温度采集电路、信号转换电路及差分放大器电路组成,同时,在温度采集电路和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还串接有交错双向控制电路,以及与交错双向控制电路输出端相连接的恒流恒压控制电路;所述差分放大器电路的输入端与该恒流恒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其中,所述交错双向控制电路由控制芯片UCC,栅极与控制芯片UCC的GDA管脚相连接的场效应管M0S1,栅极与控制芯片UCC的GDB管脚相连接的场效应管M0S2,N极与场效应管MOSl的漏极相连接、其P极经电容C5后与场效应管MOSl的源极相连接的二极管VD1,以及P极与场效应管M0S2的源极相连接、N极经电容C6后与场效应管M0S2的漏极相连接的二极管VD2组成;所述温度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场效应管MOSl的漏极相连接,信号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场效应管M0S2的源极相连接,而恒流恒压控制电路的输入端则分别与二极管VDl的N极和二极管VD2的N极相连接。 [0005]所述恒流恒压控制电路由三极管Q1,三极管Q2,可控晶闸管D,滑动变阻器W1,滑动变阻器W2,电阻R10,以及串接在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的电阻R9组成;所述可控晶闸管D的N极与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接,其P极经滑动变阻器W2后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相连接,其控制极则与滑动变阻器W2的滑动端相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基极顺次经滑动变阻器Wl和电阻RlO后与可控晶闸管D的P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VDl的N极则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OSl的源极与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VD2的N极则与可控晶闸管D的P极相连接;差分放大器电路的输入端则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可控晶闸管D的P极相连接。 [0006]所述温度采集电路由电阻R1、电阻R2、电阻R4、电容C2及电压跟随器U3组成;所述电阻Rl的一端外接直流电压VCC,其另一端经电阻R4后接地;电容C2与电阻R4相并联;电压跟随器U3的负极与电阻R4和电阻Rl的连接点相连接,其输出端则经电阻R2后与场效应管MOSl的漏极相连接。
[0007]所述信号转换电路由温度传感器R8,与该温度传感器R8相串联的分压电阻R5,与温度传感器R8相并联的电容Cl,以及正极与温度传感器R8和分压电阻R5的连接点相连接、而输出端则经电阻R3后与场效应管M0S2的源极相连接的电压跟随器Ul组成。
[0008]所述差分放大器电路由差分放大器U2,一端与差分放大器U2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6,与电阻R6相并联的电容C3,一端与差分放大器U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差分放大器U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7,以及与电阻R7相并联的电容C4组成;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差分放大器U2的负极相连接,而可控晶闸管D的P极则与差分放大器U2的正极相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0](I)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非常简单,能在不增加电子体温计结构复杂程序和防水难度的情况下,实现体温计的低功耗性能。
[0011](2)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恒流恒压控制电路,因此能确保使用时其工作电流和电压的稳定,能显著的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0012](3)由于本实用新型还设有交错双向控制电路,因此还能显著的降低系统的能耗。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5]实施例
[00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温度采集电路、信号转换电路、差分放大器、交错双向控制电路及恒流恒压控制电路这五个部分。其中,温度采集电路用于人体温度信号的采集,其由电阻R1、电阻R2、电阻R4、电容C2及电压跟随器U3组成。连接时,电阻Rl的一端外接直流电压VCC,其另一端经电阻R4后接地。而电容C2与电阻R4相并联;电压跟随器U3的负极与电阻R4和电阻Rl的连接点相连接,其输出端则经电阻R2后与交错双向控制电路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接。为确保电压跟随器U3能正常使用,该外接直流电压VCC的电压优先为+6V,且电压跟随器U3的正极要与其输出端相连接。
[0017]信号转换电路用于将温度采集电路所采集到的温度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其由分压电阻R5、温度传感器R8、电容Cl、电阻R3及电压跟随器Ul组成。连接时,分压电阻R5的一端也同样外接+6V的直流电压VCC,电容Cl则与温度传感器R8相并联。
[0018]电压跟随器Ul的正极与温度传感器R8和分压电阻R5的连接点相连接、而输出端则经电阻R3后与交错双向控制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同时,电压跟随器Ul的负极与电压跟随器Ul的输出端相连接。
[0019]所述交错双向控制电路由控制芯片UCC、场效应管M0S1、场效应管M0S2、二极管VD1、二极管VD2及电容C5和电容C6组成。为确保使用效果,该控制芯片UCC优先采用28060型来实现。连接时,场效应管MOSl的栅极与控制芯片UCC的GDA管脚相连接,而二极管VDl的N极与场效应管MOSl的漏极相连接,其P极经电容C5后与场效应管MOSl的源极相连接。
[0020]场效应管M0S2的栅极与控制芯片UCC的⑶B管脚相连接,二极管VD2的P极与场效应管M0S2的源极相连接,其N极经电容C6后与场效应管M0S2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电压跟随器U3的输出端与场效应管MOSl的漏极相连接,电压跟随器Ul的输出端与场效应管M0S2的源极相连接。
[0021]所述的恒流恒压控制电路由三极管Q1,三极管Q2,可控晶闸管D,滑动变阻器W1,滑动变阻器W2,电阻R10,以及串接在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的电阻R9组成。连接时,可控晶闸管D的N极与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接,其P极经滑动变阻器W2后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相连接,其控制极则与滑动变阻器W2的滑动端相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l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基极顺次经滑动变阻器Wl和电阻RlO后与可控晶闸管D的P极相连接。
[0022]场效应管MOSl的源极与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接,而二极管VD2的N极则与可控晶闸管D的P极相连接。为确保使用效果,该可控晶闸管D可以采用TL431来替代。考虑到TL431是可控精密稳压源,它的输出电压用两个电阻就可以任意的设置到从Verf(2.5V)到36V范围内的任何值。因此,当采用TL431时,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本系统的损耗。
[0023]差分放大器电路由差分放大器U2,一端与差分放大器U2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6,与电阻R6相并联的电容C3, —端与差分放大器U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差分放大器U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7,以及与电阻R7相并联的电容C4组成。
[0024]其中,三极管Q2的集电极要与差分放大器U2的负极相连接,而可控晶闸管D的P极则与差分放大器U2的正极相连接。
[0025]如上所述,便可以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