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存在风险特征,企业要进行税务稽查

税务稽查作为维护税收秩序的重要手段,其选案标准始终围绕税收风险展开。随着税收大数据系统的完善,稽查选案的精准度持续提升。
进行税务稽查的企业
1.高风险行业特征企业。
(1)金融、房地产、互联网等高利润行业因税源集中,长期处于稽查重点监控范围。例如,某互联网企业通过设立“空壳公司”虚增研发费用,被税务机关通过成本费用率异常波动锁定。
(2)电商行业因交易数据隐蔽性强,存在隐匿销售收入、虚假申报等风险,如某电商企业因支付宝流水与申报数据差异超300万元被立案稽查。
(3)建筑劳务行业因用工灵活、分包普遍,虚列人工成本、虚假劳务发票等问题频发,如某建筑企业通过虚开劳务发票套取资金,被税务机关通过银行流水与工资发放记录比对发现。
2.财务数据异常企业。
(1)税负率异常波动是触发稽查的核心指标。如某制造业企业增值税税负率连续三年低于行业均值50%,经核查发现其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
(2)人员与业务不匹配企业同样存在高风险,如某企业员工社保缴纳人数不足10人,但年开票额超5000万元,最终被证实存在虚开发票行为。
(3)长期零申报企业易被系统自动预警,如某企业连续12个月增值税零申报,经实地核查发现其存在账外经营。
3.交易模式可疑企业。
(1)与避税地企业交易频繁的企业存在转移定价风险,如某企业通过与香港离岸公司签订虚假服务合同,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地区,被税务机关通过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机制查处。
(2)公转私行为异常企业是重点监控对象,如某企业通过个人账户收取货款超2000万元未申报,被银行资金流水监控系统预警。
(3)取得虚开发票企业风险极高,如某企业因接受上游企业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被金税三期系统自动比对发现异常。
4.历史违规记录企业。
(1)曾有税务违规记录的企业更易被复查,如某企业因三年前虚开发票被处罚,近期因法定代表人变更引发税务机关关注,经核查发现其通过新设公司继续实施虚开行为。
(2)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若申报不实,同样面临高风险,如某高新技术企业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超标,被税务机关通过研发项目备案资料核查发现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