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抗风雨的雨伞结构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抗风雨的雨伞结构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李允兴
  • 公开日
    2002年1月30日
  • 申请日期
    2001年5月10日
  • 优先权日
    2001年5月10日
  • 申请人
    李允兴
  • 文档编号
    A45B25/00GK2473963SQ0122323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抗风雨的雨伞结构,系在一主骨的上端设置一固定头,且在该固定头下方的主骨设置一可以沿着主骨轴向移动的活动钮,该固定头的周边呈放射状地枢设复数支骨,每一支骨的适当位置均枢设有一支撑骨,且该支撑骨的另一端系枢设于所述的活动钮,每一支撑骨与对应的支骨之间均枢设有一补强骨,这些支骨上面覆设有一主伞,该主伞的中央设有一洞孔,并在该主伞上面的中央位置设置一副伞,该副伞的面积大于所述的洞孔面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一支骨均枢设有一副伞骨,使各副伞骨呈放射状排列,每一副伞骨朝向放射状中心的一端与所述的固定头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该副伞骨朝向放射状外侧的一端则固定于所述的副伞外缘,该副伞的内缘系固定于所述的固定头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风雨的雨伞结构,特别是可以完全确保强力的风力作用于伞面时能在伞面开启大的洞孔以让风能快速地通过而不会发生翻伞的状况,且当风力通过后,又能快速地将洞孔关闭以避免雨淋下,再者,其结构甚为精简,不会增加太多的制造成本一般人使用雨伞时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困扰,即当伞撑开而且遇到大风由伞的下面吹来时,强大的风力作用于伞面上会发生“翻伞”的状况,如此一来不仅造成使用者会被雨淋湿,而且雨伞在经过几次这种情形后便容易损坏因此,公告编号126352号台湾专利案所提供的“抗风雨伞”乃在于克服前述的问题该前专利案的结构特征,系在伞骨上适当缝制一中空环状的伞面,该伞面的中空孔洞作为透风口;透风口上设一遮篷,遮蓬的外径比透风口的内径大至少一倍以上,遮蓬末端以缝合或钮合方式连接于伞骨上,遮蓬顶端紧密粘合于顶环底面顶环系一中空圆环,底面粘合遮蓬顶端,且套设于伞柄顶端,其套设位置于伞骨与伞柄柄连接处的上方,而能具有至少0.5时的向上位移空间于伞面外侧对应伞骨位置设置外加强带,该外加强带系由具弹性的带状物构成,一端缝合或钮合于遮蓬的末端,另一端则连接于伞骨的适当位置处,而具有外补强伞面抗风撑压的功能;另于伞面内侧呈同心环状配置至少一组内加强带,该内加强带系由具弹性的带状物构成,以同心环状连接于伞骨上,而特具由内补强伞面抗风压的功能归纳前述的前专利案,可以知道其用来抗风的雨伞结构,是在伞面中央开设一透风口,并且在伞面上设置一个可以垂直移动的遮蓬,该遮蓬四周的末端则连接于伞骨上,藉以当风力作用于伞面的下方时,风力可以将遮蓬推动而升起,进而让风可以由透风口通过;其另外设置多数加强带来补强伞面的抗风压功能然而,该前专利案至少仍然具有以下的缺陷一.其遮蓬的四周系与伞骨连接,当风力作用于伞面的下方时,风力系将遮蓬沿着伞柄的中心轴方向推动而升起,因此,遮蓬的周边与伞面之间的开口并不会太大,以致于强风并无法快速地由透风口通过,其造成翻伞的机率仍然相当大二.由于其结构的不稳定,因而必须再增加多数内、外加强带做为补强之用,如此直接增加了制造成本三.其主要是利用重力来使遮蓬覆盖于伞面上,但由于遮蓬与伞面均为相同材料的伞布制成,因此无法保证其遮蓬与伞面之间完全地密切贴合;为了确保雨水不会从遮蓬与伞面之间的缝隙渗进而淋到使用者,其遮蓬的外径必须至少大于透风口的内径一倍以上,故其遮蓬所需要使用的材料较多,亦为增加制造成本的原因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乃是基于前述一般雨伞遇到强风时容易翻伞,以及前述的前专利案所存在缺陷加以改进,使其可以完全确保雨伞遇到强力风力时也不会翻伞,而且结构更为精简,亦能保障雨水不会渗漏淋到使用者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抗风雨的雨伞结构,其在主伞的中央设有一洞孔,并在对应该洞孔的位置设置一副伞,平时利用该副伞遮蔽住洞孔而可以挡雨,而当遇到强力的风力往主伞下方吹动时,该副伞可以被大幅度地开启以让大量的风通过,以完全确保雨伞不会发生翻伞的状况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提供一种抗风雨的雨伞结构,其系利用弹簧的力量拉动副伞遮蔽于主伞的洞孔,因而只要使用稍大于洞孔面积的伞布制造副伞即可达到完全防止雨水渗漏的效果,亦即用来制造副伞的伞布较少,制造成本更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在提供一种抗风雨的雨伞结构,其整体的结构较前专利案更为精简,且更为坚固,因此不需要加设其它的补强元件,更能因而不大幅增加制造成本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抗风雨的雨伞结构,其主要特征是在一般雨伞伞布的中央设置一洞孔以做为主伞,对应于该洞孔的主伞上面则设置一面积大于该洞孔的副伞;伞骨中的每一支骨枢设有一副伞骨,使各副伞骨呈放射状排列,每一副伞骨朝向放射状中心的一端与设在主骨上端的固定头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副伞骨朝向放射状外侧的一端则固定于副伞外缘,副伞的内缘则固定于所述的固定头,藉由该拉伸弹簧的弹力拉动副伞骨可以使得副伞密切地覆盖在主伞上方而封闭洞孔,而当风力由主伞的下方吹动,以致于风力克服了该拉伸弹簧的弹力时,则可以使副伞开启,进而让风通过,以避免发生翻伞的状况;若施加于副伞的风力小于拉伸弹簧的弹力时,则利用该弹力可以让副伞回覆于遮蔽住主伞洞孔的状态,或是将副伞的上面朝空气快速推动时,也可以藉由空气的反作用力将副伞推动回复覆盖在主伞上面的原状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功能经配合下列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后将更为明瞭
  • 专利摘要
    一种抗风雨的雨伞结构,其特征是在一般雨伞伞布的中央设置一洞孔以做为主伞,对应于该洞孔的主伞上面则设置一面积大于该洞孔的副伞;伞骨中的每一支骨枢设有一副伞骨,使各副伞骨呈放射状排列,每一副伞骨朝向放射状中心的一端与设在主骨上端的固定头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副伞骨朝向放射状外侧的一端则固定于副伞外缘,副伞的内缘则固定于所述的固定头,藉由该拉伸弹簧的弹力拉动副伞骨可以使得副伞密切地覆盖在主伞上方而封闭洞孔。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抗风雨的雨伞结构的制作方法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征的平面剖视图。图2为将雨伞倒置,以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的局部立体图。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副伞开启后的结构形态的平面剖视图。图4为将雨伞倒置,以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副伞开启后的结构形态的局部立体图。图中1主骨11固定头12活动钮13固定元件2支骨21穿孔 3支撑骨 4补强骨5拉伸弹簧6副伞骨 61枢轴 7主伞70洞孔 8副伞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抗风雨的雨伞结构,系包括有构成雨伞骨架的伞骨与做为遮雨用的伞面;其中的伞骨结构系在一主骨1的上端设置一固定头11,且在固定头11下方的主骨1设置一个可以沿着主骨1轴向移动的活动钮12,该固定头11的周边呈放射状地枢设复数支骨2,每一支骨2的适当位置均枢设有一支撑骨3,且该支撑骨3的另一端系枢设于所述的活动钮12;每一支撑骨3与对应的支骨2之间均枢设有一补强骨4;当操作活动钮12沿着主骨1上升时,得以利用支骨2、支撑骨3与补强骨4的连杆作用而让各支骨2撑开呈放射状;反之,若操作活动钮12沿着主骨1下降时,则同样地藉由连杆作用而让各支骨2收合。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在每一支骨2的适当位置设置一穿孔21,再将另外独立设置的副伞骨6穿过该穿孔21后,然后以一枢轴61将副伞骨6枢接在支骨2,使各副伞骨6呈放射状排列,每一副伞骨6朝向放射状中心的一端与所述的固定头11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5。所述的各支骨2上面共同覆设有一主伞7,该主伞7的中央设有一洞孔70;主伞7的外缘、接近洞孔70的内缘,以及内、外缘之间的适当位置系以缝合或任何可能的方式固定在支骨2的三个位置;本实用新型在主伞7上面的中央位置设置一独立的副伞8,该副伞8的面积大于所述的洞孔70面积;所述的副伞骨6朝向放射状外侧的一端系固定在副伞8外缘,副伞8的内缘系利用一固定元件13固定于固定头11。
藉由前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当风由主伞7及副伞8的下方吹动,以致于风力克服拉伸弹簧5的弹力时,连接于副伞8的副伞骨6会以枢轴61为中心而偏转,致使副伞8的周围完全地开启(如图3及图4所示),让大量的风得以通过洞孔70,因而主伞7不会因为受到过大的风压而发生翻伞状况;待风力小于拉伸弹簧5的弹力时,则拉伸弹簧5会拉动副伞骨6,进而使副伞8回复到
图1及图2所示覆盖于主伞7而遮蔽住洞孔70的状态,以防止雨水渗入淋到使用者。又,倘若因为副伞骨6与枢轴61之间的摩擦过大,甚至其它的因素造成拉伸弹簧5无法顺利地将副伞8拉回覆盖住洞孔70时,则使用者只要手持雨伞,将副伞8的上面朝向空气快速地推动,便能利用空气的反作用力施力于副伞上面,进而使副伞8被推动而回覆至遮蔽住洞孔70的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具以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以,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