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抽吸针管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抽吸针管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林冰
  • 公开日
    2011年7月27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4月9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4月9日
  • 申请人
    林冰
  • 文档编号
    A61M1/00GK102133436SQ20111009851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抽吸针管,包括前端带锥头I的套管(1)及部分插于其内的移动杆(2),其特征在于 在套管(1)管内进液口处安装有可开合的活瓣1(3),套管(1)的管壁上设有用于连接排液 管(5)的锥头II (6),锥头II (6)处安装有可开合的活瓣II (4)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与锥头11(6)的接口处 安装有用于阻挡活瓣II (4)向套管(1)内移动的档头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吸针管,属于医疗器械结构技术领域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给出本发明的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抽吸针管的制作方法目前,在进行腹腔积液及胸水穿刺引流、肾囊肿肝囊肿及巢囊肿穿刺硬化治疗时, 应用注射器抽出液体后需取下注射器,排出液体后再接上注射器,需要反复操作多次,因此 手术操作繁琐且更换注射器过程中易导入外界气体,增加感染机会,影响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抽液和排液交 替过程中无需取下抽液装置,操作方便,不导入外界气体,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感染机 率的抽吸针管。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抽吸针管,包括前端带锥头I的套管1及部分插于其内的移动杆2,其特殊之处在 于在套管1管内进液口处安装有可开合的活瓣I 3,套管1的管壁上设有用于连接排液管5 的锥头II 6,锥头II 6处安装有可开合的活瓣II 4;当要抽出病人体内的液体时,向后拉 移动杆2,此时套管1内产生负压,带动活瓣I 3开启,带动活瓣II 4闭合,从而使液体经与 锥头连通的引流管进入套管1内,当套管1内充有液体时,向前推动移动杆2,由于管腔内液 体正压的作用,使活瓣I 3闭合,活瓣II 4开启,管内的液体经与锥头II 6相连通的排液 管5排到引流袋内;所述套管1与锥头II 6的接口处安装有用于阻挡活瓣II 4向套管1内移动的档 头。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活瓣I与活瓣II配合使用,使液体只能从入口处单向进入, 从出口处单向排出,使抽液和排液在移动杆的一个往返过程中完成,抽液和排液过程无需 取下抽液装置,操作方便,不导入外界气体,能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了感染机率。图1 本发明一种抽吸针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套管,2、移动杆,3、活瓣1,4、活瓣11,5、排液管,6、锥头II。 ,用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抽吸针管,包括前端带锥头I的套管1及部分插于其内的移动杆 2,其特殊之处在于在套管1管内进液口处安装有可开合的活瓣I 3,套管1的管壁上设有用 于连接排液管5的锥头II 6,锥头II 6处安装有可开合的活瓣II 4;套管1与锥头II 6的接口处安装有用于阻挡活瓣Π4向套管1内移动的档头。 本发明通过活瓣I与活瓣II配合使用,使液体只能从入口处单向进入,从出口处 单向排出,使抽液和排液在移动杆的一个往返过程中完成,抽液和排液过程无需取下抽液 装置,操作方便,不导入外界气体,能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了感染机率。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吸针管,属于医疗器械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前端带锥头I的套管(1)及部分插于其内的移动杆(2),其特征在于在套管(1)管内进液口处安装有可开合的活瓣I(3),套管(1)的管壁上设有用于连接排液管(5)的锥头II(6),锥头II(6)处安装有可开合的活瓣II(4)。本发明在抽液和排液交替过程中无需取下抽液装置,操作方便,不导入外界气体,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感染机率。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