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速效皮炎湿疹膏的制作方法尿布皮炎、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湿疹样皮炎等各种皮炎,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脓疱疮等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现有的外用药如皮炎平、皮康王等治疗上述皮肤病很难达到病因、病根、并发症三向全面的治疗作用,对于上述皮肤病轻微类型可能有治疗效果,但对严重皮损患者显得药轻病重,对某些皮肤病可能无效。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涂于患处并对各种皮炎、湿疹、脓疱疮等严重皮肤病有病因、病根并发症三向治疗作用的速效皮炎湿疹膏。为解决上技术述问题,本发明速效皮炎湿疹膏的成份为复方新诺明4-5g强的松0.04-0.055g扑尔敏0.035-0.045g甲硝唑1.6-2.4g阿司匹林 2.8-3.2g红霉素软膏9-11g1%克霉唑软膏 9-11g 肤轻松软膏9-11g本发明药物优选的配比为复方新诺明 4.8g 强的松0.05g扑尔敏 0.04g甲硝唑2g阿司匹林 3g 红霉素软膏10g1%克霉唑软膏 10g 肤轻松软膏10g药物的浓度与皮损面积成反比,皮损面积越大,药物的浓度宜稍低为好,皮损面积越小,药物的浓度宜稍高为好,因此,除强的松外,可以考虑在标准剂量基础上加减50%剂量而软膏剂量不变,但不利于推广应用。标准剂量具有通用性能基本应答皮肤病的临床多样性。本发明的药物很容易制备,只需将上述前五种共研为末拌入后三种软膏内即可。本发明的用法是每日三次于皮损处涂抹。对于脓疱疮或继发细菌感染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内科治疗,本品不必停用,但禁止本品中同类药物的口服或注射。本发明药物中的阿司匹林具有抗凝作用,肤轻松软膏、强的松具有抗炎作用,复方新诺明、甲硝唑、红霉素软膏具有抗广谱菌和抗化脓菌感染的作用,扑尔敏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克霉唑软膏能有效地防止真菌感染。各种皮炎、湿疹大多与变态反应有关,脓疱疮发病与细菌感染有关,二者病因不同,但都可以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都可以统一到炎症病理上来,结果都大同小异,都会使受损组织形成变质、渗出、增生性病灶和病灶区血液循环障碍及由它们所产生的炎性分泌物,这种由炎症形成的病理性病灶就是病根。由于皮损启动的凝血机制和机体本身存在的抗凝机制是同时存在对立统一的,当前者为主要矛盾时就要启动后者。受损血管附近健康的血管有强大的新陈代谢能力,有正常的抗凝机制。如果受损血管用某种药物启动其抗凝机制尽管比较有限,但该血管受其附近健康的促进能渐渐恢复其循环功能,进而恢复新陈代谢,促进病灶中变性分泌物的吸收,恢复病灶的供血供氧,与此同时,抑制变质渗出增生、抑制炎症细胞向炎区募集和在血管内膜的粘附、稳定溶酶体膜、抑制肉芽组织增生、抑制变态反应,使药理学符合病因病根双向治疗的效果。大多数皮肤病皮损不单一,有的部位如渗液、破溃、糜烂、流脓等是细菌感染的高发区,而抗生素和抑制免疫作用的药物等又能促进真菌感染适当的预防会有利用病灶的康复。因此,本发明具有起效迅速、治疗时间短、抗菌广谱、根治率高的特点,临床证明,3天内的总治愈率可达95%以上。本发明对尿布皮炎80例,接触性皮炎170例,异位性皮炎85例,湿疹样皮炎75例,湿疹60例,脓疱疮130例作了临床试验,其疗效如表1所示表1 临床试验结果
表1中的治疗效果是以三天为一个阶段观察疗效,治愈是以体症消失,皮损消退90%以上为治愈标准。
本发明的药物几乎没有毒副作用,其原因是
1、免疫反应是全身反应,注射和口服给药是全身性给药,本方仅限外用,其目的是恢复病灶新陈代谢,发挥局部抗过敏的作用,对免疫反应影响较小。
2、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时,不进入血液循环,没有抗免疫性。当新陈代谢逐渐恢复时,逐渐进入血液循环,有一定的抗免疫性。由不进入血液循环到慢慢进入血液循环,符合递增给药原则。但因为本品速效,从好转到痊愈的时间极短,对免疫反应的影响还是较小的。
3、如果是100%体表面积严重皮损者,本品使用量仅为三分之一,可能有一定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但对于严重皮损者适当的抗免有益无害。
4、根据临床观察皮损并非同一时间痊愈,痊愈的部位停止用药,符合递减停药的原则。
5、小儿用药符合按体表面积给药的原则。
6、对于皮损面积超过90%以上,建议以脐为界,第一次用于上半身,第二次用于下半身,交替用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复方新诺明、强的松、扑尔敏、甲硝唑、阿司匹林、红霉素软膏、1%克霉唑软膏、肤轻松软膏组成的速效皮炎湿疹膏,将它外涂于患处可对各种皮炎、湿疹、脓疱疮等严重皮肤病有病因、病根并发症三向治疗作用,具有起效迅速、治疗时间短、抗菌广谱、根治率高的特点,临床证明,3天内的总治愈率可达95%以上。
速效皮炎湿疹膏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曹晓红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程霞黄丽凤巨同宇, 巨明亮王丽, 王天松
专利相关信息
-
王丽, 王天松王丽, 王天松李红艳, 魏洪君李红艳, 魏洪君张文武张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