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扣件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扣件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根津干夫
  • 公开日
    2002年1月23日
  • 申请日期
    2001年7月10日
  • 优先权日
    2000年7月12日
  • 申请人
    株式会社尼富考
  • 文档编号
    A44B11/25GK1331935SQ011228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扣件,将凸部件接合在凹部件内而不能脱出,通过操作部的推压操作,解除上述接合,上述操作部露出于设在凹部件上的开口;其特征在于,备有止挡机构和弹性机构;上述止挡机构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与操作部一起与上述凸部件的插入侧接合或脱开,该止挡机构可摆动地设在凹部件内,被朝着接合方向推压;上述弹性机构设在上述止挡机构或上述凸部件的任一方,通过推压操作上述操作部,该弹簧机构挠曲,蓄积凸部件脱出方向的弹力;借助上述操作部的往解除接合方向的推压,上述弹性机构蓄积了弹力后,上述接合被解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件是偏平盒状,在该盒状的一侧面,有上述开口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扣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机构由弹性相接部分构成,该弹性相接部分,通过槽部设在上述止挡机构与上述凸部件的相向部分之中的任一方侧,并且,在与凸部件脱出方向约一致的方向,蓄积上述弹力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相接部分,设在凸部件的板插入侧,借助上述槽部的存在而可弹性变形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扣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止挡部件,是可接受凸部件插入侧的盒状,备有接合部、操作部和弹性翼片,上述接合部设在该盒状的内侧,上述操作部形成在该盒状的一方侧,上述弹性翼片朝该盒状的另一方侧外突出;从凸部件接合在凹部件内的状态,推压操作上述操作部时,随着上述弹性翼片的弹性变形,解除上述接合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扣件,其特征在于,由形成上述凸部件、凹部件以及止挡机构的三个部件构成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部件之间可结合、脱开地连接的扣件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扣件的制作方法 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扣件,如图11和图12所示,将凸部件50、60卡接在凹部件55、65内,不能脱出,操作部51、61露出于凹部件55、65的开口56、66,通过操作该操作部51、61,解除上述的卡接。图11的接合构造中,备有设在凸部件50插入侧的平板状操作部51、和利用操作部51的一部分设置的接合台阶部52。借助凸部件50相对于凹部件55的插入操作,接合台阶部52与接合部分57(该接合部分57与开口56对应)卡接。图12的接合构造中,备有设在凸部件60插入侧的臂状操作部61、和利用操作部61的一部分设置的接合突起62。借助凸部件60相对于凹部件65的插入操作,接合突起62与接合部分67(该接合部分67与开口66对应)卡接。图11(b)是(a)的H-H线断面图。从解除接合操作的方式看,现有的扣件有两大形态。一种形态如图11(a)(b)所示,开口56设在凹部件55的上面侧,操作部51配置在开口56,从使用状态按照图中箭头方向推,就可解除接合(以下称为前释放式)。另一种形态如图12所示,开口66设在凹部件65的侧面,操作部61配置在开口66,从使用状态按照图中箭头方向推,就可解除接合(以下称为侧释放式)。上述现有的扣件,作为开闭部的装卸机构等,从随身用品到盒类、袋体等用于多领域内,是很重要的。但是,现有的扣件中,例如,用于腰带扣、西服等时,如果是图11(a)或图12的使用状态,则有以下缺点。图11的前释放式扣件,在接合解除操作中,将操作部51从前方向后推,该推力容易被人体的柔软吸收,不能稳定地解除接合。这一点在图12的侧释放式扣件中不存在,因为在解除接合操作时,操作部61的推压方向是沿着人体的方向,所以,能稳定地解除接合。但是,该侧释放式扣件中,如该图中箭头所示,必须从两侧同时地推压一对操作部61,如果手指受伤或麻痹时,就不能正常地解除接合。而且,这种扣件,在不使用时,凸、凹部件是接合着的,使用时先要解除该接合,配置成使用状态后,再进行接合操作。在不使用的状态,解除上述接合时,在凸·凹部件分离的方向不受到张力(拉力),所以即使用操作部的推压操作解除了上述接合,只要在凸·凹部件上不作用分离方向的拉力,它们会再次成为接合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扣件,该扣件例如可用一个手指进行接合解除操作,只要进行该接合解除的推压操作,就可以使凸·凹部件分离,并且,零件数目和构造也简单化,更提高商品价值。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扣件如图1至图10所示,将凸部件3接合在凹部件2内不能脱出,通过操作部47的推压操作,解除上述接合,上述操作部47露出于设在凹部件2上的开口21;其特征在于,备有止挡机构4和弹性机构37或39;上述止挡机构4具有接合部44,该接合部44与操作部47一起与上述凸部件3的插入侧接合或脱开,该止挡机构4可摆动地设在凹部件2内,被朝着接合方向推压;上述弹性机构37或39设在上述止挡机构4或上述凸部件3的任一方上,通过推压操作上述操作部47,该弹簧机构37或39挠曲,蓄积凸部件3脱出方向的弹力。借助上述操作部47的往解除接合方向的推压,上述弹性机构37蓄积了弹力后,上述接合被解除。上述的扣件中,连接操作时,把凸部件3插入凹部件2内,使这样的凸、凹部件2、3相互接近密接。这样,凸部件3的插入侧与止挡机构4的接合部44接合而连接。从该连接状态,当推压操作操作部47时,上述弹性机构37或39随着操作部47的推压而挠曲,蓄积了弹力后,上述接合被解除。在接合解除时,蓄积在弹性机构37或39内的弹力,成为凸部件3的脱开力,所以,凸部件3被该蓄积的弹力从接合位置朝脱开位置移动。因此,该扣件的构造,只要解除了接合,不会象已往扣件那样自动地再次接合,另外,在解除该接合时,不需要将两部件2、3同时朝分离方向拉开。而且,其弹性机构37或39,在推压操作操作部47时,才蓄积凸部件3的脱开方向弹力,即,在凸、凹部件2、3的连接状态及连接解除状态,由于不发挥弹力,所以,可长期保持该弹力。上述本发明有以下具体实施例。
第1,上述凹部件2是偏平盒状,在该盒状的一侧面20e,有上述开口21。
根据该构造,在权利要求1的发明中,没有图11所示扣件的使用问题,相对于图12所示扣件,能用一个手指解除接合,所以,对于儿童、老人、手指受伤的人,提高使用便利性。
第2,上述弹性机构37或39由弹性相接部分37a或39a构成,该弹性相接部分37a或39a,通过槽部36或38设在上述止挡机构4与上述凸部件3的相向部分之中任一方侧,并且,在与凸部件3脱出方向约一致的方向,蓄积上述弹力。
根据该构造,由于弹性机构37或39,一体地形成在止挡机构4或凸部件3上,所以,可容易地实现本发明,并且,弹性相接部分37a或39a的弹力,可只作用于凸部件3的脱开方向。
第3,上述弹性相接部分37a或39a,设在凸部件3的板插入侧,借助上述槽部36或38的存在而可弹性变形。即,图5(a)的弹性相接部分37a中,在凸部件3的板插入侧途中,利用台阶端面37b(见图1)。图5(d)的弹性相接部分39a中,是利用凸部件3的板插入侧的插入端缘本身。这些构造中,弹性相接部分37a或39a附设在凸部件3的板插入侧,容易确保较大的面积,可确保与其相碰的止挡机构4的对应相接部,提高设计自由度。
第4,上述止挡部件4,是可接受凸部件3插入侧的盒状,备有接合部44、操作部47和弹性翼片41,上述接合部44设在该盒状的内侧,上述操作部47形成在该盒状的一方侧,上述弹性翼片41朝该盒状的另一方侧外突出;从凸部件3接合在凹部件2内的状态,推压操作上述操作部47时,随着上述弹性翼片41的弹性变形,解除上述接合。
根据该构造,附设弹性机构37或39时,用盒状的对应缘部侧,容易确保所需的凸部件3侧的相向部分,并且,作为扣件功能最重要的接合部44,位于凹部件2内部中的、止挡机构4的盒状包围的空间,不容易受进入凹部件2内的灰尘等的影响。
第5,由形成上述凸部件3、凹部件2以及止挡机构4的三个部件构成。
根据该构造,止挡机构4,不是采用安装部件安装在凹部件2上,而是本身附设在凹部件2上,所以零部件数目减少。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扣件的构成部件关系的概略外观图。
图2是从各方向看上述扣件的图。
图3是上述扣件的凹部件单品的构成图。
图4是与图3同样的、凹部件单品的构成图。
图5是表示上述扣件的凸部件单品及其变形例的图。
图6是表示上述扣件的止挡部件单品及其变形例的图。
图7是把各纽带端部安装在上述扣件上状态的模式图。
图8是表示纽带端部安装在扣件上的安装构造例的图。
图9是表示上述扣件的要部动作的图。
图10是表示上述扣件的变形例要部动作的图。
图11是说明现有扣件问题的图。
图12是说明另一种现有扣件问题的图。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扣件构成部件之间关系的外观图。图2是从各方向看该扣件的图,(a)是顶面图,(b)是其右端面图,(c)是其左端面图,(d)是其下面图,(e)是其一方侧面图,(f)是其另一方侧面图。图3和图4是凹部件单品图。其中,图3(a)是顶面图,图3(b)是左端面图,图3(c)是图(a)中的B-B线断面图,图3(d)是右端面图,图4(a)是图3(a)的C-C断面图,图4(b)是图3(d)的D-D线断面图。图5表示凸部件单品图,(a)是从上面看的顶面图,(b)是从其右端看的图,(c)是(a)的E-E线断面图。图5(d)与(a)对应,是表示凸部件变形例的图。图6是本发明的形成有止挡机构的部件的单品图。其中,(b)是顶面图,(a)是从其左端看的图,图3(c)是其一方的侧面图,(d)是(a)中的F-F线断面图。图6(e)与(b)对应,是表示止挡机构变形例的图。图7是将纽带组装在扣件上的状态并从上面看的顶面图。图8是图7的G-G线断面图,(a)和(b)和(c)是表示纽带安装方法的三个例子。图9和图10是用图2(f)的A-A线断面状态,表示扣件动作的图。
图示的扣件1,由凹部件2、凸部件3、组装在凹部件2内的止挡部件4构成,上述部件均是树脂成形品。止挡部件4相当于本发明的止挡机构。实施例的构造特征是,①是侧释放式,并且是在一侧释放;②通过将凸部件3组装在凹部件2内的止挡部件4,实现接合止脱;③具有弹性机构37或39,该弹性机构37或39借助解除该接合的推压操作而挠曲,蓄积凸部件3的脱开方向的弹力。在下面的说明中,先说明3个部件2、3、4的组装要领,然后说明要部动作。(凹部件)以图1、图3和图4为主进行说明。凹部件2的外轮廓由上下面20a、20b、左右方向的各端面20c、20d、前后侧面20e、20f、侧面20e的开口21等形成,呈偏平盒状。开口21从侧面20e的一部分到上面20a及下面20b的对应部分连续地开设着。开口21之中,朝上面20a侧延伸的部分,比朝下面20b延伸的部分大。在上面20a,开口21的对应边缘部形成为光滑的锥面21a。在下面20b,如图4(a)所示,贯通的纽带孔28设端面20d侧。各端面20c、20d是与内部22相通的开口缘倒角部分。
在内部22,如图4所示,具有遮蔽壁23及加强肋24、分别设在上下面20a、20b相向内面上的导槽25、26、轴孔27。其中,遮蔽壁23位于端面20d侧,以与上下面20a、20b及对应侧面20e、20f接合的状态设置着。各遮蔽壁23稍许离开一定间隔,其间隙的存在使对应外侧与内部22连通。加强肋24突出于各遮壁23的外侧,如图4(a)和图3(d)所示,起到加强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外观效果。导槽25在后述组装止挡部件4时被利用,设在上下面20a、20b的相向内面的略中间左右方向,如图4(b)所示,从端面20c侧延伸到遮蔽壁23的跟前,严格地说是延伸到轴孔27。导槽26用于导引后述凸部件3的滑动,位于导槽25的一侧,是比该槽25稍深的槽,从端面20c侧延伸到内部22的约1/3程度。轴孔27是枢支止挡部件4的孔,上面20a的内面侧形成有凹状27a,下面20b侧形成有贯通孔27b。(凸部件)以图1和图5为主进行说明。凸部件3整体呈略扁平板状,由不能插入凹部件2内部22的外板部30、和可出入内部22的插入板部31构成。在插入板部31插入凹部件2内的状态,外板部30的外周与凸部件2的外周面相连。在外板部30的内侧,如图5(c)和图8所示,可迂回地安装纽带5等。其构造是,在外板部30的厚壁部,设置从外端面朝里侧、再从那里与下外侧连通的通孔30a,并且在该通孔30a的一部分上设置卡止部30b。但该构造是可以适当变更的。
插入板部31,由与外板部30连接着的插入基部32、和位于插入基部32前侧的插入前端部33构成。插入基部32与外板部30连接,比外板部30稍薄,具有滑动突起32a和弹性机构37。插入前端部33,比插入基部32稍薄,并且设有越到前面板宽越细的部分34、和设在该部分34前端的接合部35。
在插入前端部33,部分34越到前端侧宽度越细。这是因为该部分34要插入后述止挡部件4的小盒内,考虑到插入性的缘故。接合部35形成为与凸部件3的长度方向交叉的钩爪。
在插入基部32设有滑动突起32a,该滑动突起32a在与上述导槽26对应的部位,可与该槽26嵌合,当凸部件3插入凹部件2的内部22、或拔出时,该滑动突起32a沿着导槽26良好地滑动。弹性机构37,附设在插入基板32的板宽度中央部位,由设在槽36之间的弹性相接部分37a实现。即,该弹性相接部分37a,在插入基部32的前缘,位于槽部36a(该槽部36a设在插入基部32侧)与槽部36b(该槽部36b设在低一台阶的插入前端部33侧的交界部分)之间。各槽部36a、36b贯通板上下,并且,后侧(凸部件3的外板部30侧)的槽部36a比插入前端部33侧的槽部36b的槽宽大。弹性相接部分37a,在后述止挡部件4的接合解除过程中,压接在弹性相接部分37a的台阶端面37b(见图1)上,朝凸部件3的脱出方向即槽部36a侧挠曲,可蓄积弹力。(变形例)图5(d)的凸部件3,是上述凸部件3的弹性机构37构造的变形例。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位,注以相同标记,只说明不同点。变形的弹性机构39,沿着插入前端部33(该插入前端部33比插入基板32低一台阶(板厚减薄))的一侧边缘部设置,由设在外侧与槽部38(贯通板上下的槽部38)间的弹性相接部分39a实现。即,该弹性相接部分39a的设置状态是,在插入前端部33之中,在形成接合部35的一侧和相反侧的侧缘部,设置成从槽部38一部分进入插入基部32侧的位置、向靠近板前中间地倾斜的状态,这样,在后述止挡部件4的接触解除过程中,与弹性相接部分39a的外面39b压接,朝凸部件3的脱开方向即槽部38侧挠曲,可蓄积弹力。
上述各弹性机构37、39或弹性相接部分37a、39a,只要满足下述的条件,也可以做成上述实施例以外的形态。这些条件是①通过1个以上的槽部36或38等设置在止挡部件4与凸部件3的相向部分之中任一方侧;②在止挡部件4的接合解除过程中,在与凸部件3的脱开方向一致的方向蓄积弹力。(止挡机构)以图1和图6为主进行说明。止挡部件4,是可接受凸部件3的插入侧的扁平小盒状,一体地备有接合部44、操作部47和弹性翼片41等,全体可摆动地组入在凹部件2的内部22内。上述接合部44设在内侧。上述操作部47是利用小盒状的一方侧形成的。上述弹性翼片41突出在与操作部47相反侧的盒外面。止挡部件4的外轮廓是,小盒状部由上下面40a、40b、左右方向各端面40c、40d、前后侧面40e、40f形成,该小盒状部具有突设在侧面40f上的弹性翼片41及突出于侧面41a、41b的轴部46等。另外,该止挡部件4中,具有相接部48,该相接部48与凸部件3的弹性相接部分37a相向配置,在接合解除过程中,推压弹性相接部分37a,发挥弹力。该相接部48如图6(b)所示,在小盒状端面40c侧,将图中最左侧附近的部分形成为锐角,构成该相接部48。
即,在小盒状部的内部42,附设着分隔壁43和接合部44。分隔壁43如图1和图6(d)所示,与上下面40a、40b结合,并朝左右方向延伸。在内部42,凸部件3的插入前端部33,可插入分隔壁43与侧面40f之间的空间内(见图9)。接合部44,与上述接合部55可脱开地接合。该接合部44,与上下面40a、40b结合,并位于靠近侧面40f内侧的位置,形成为从侧面40f侧到相向侧面40e的钩状爪。
弹性翼片41是薄板部分,在侧面40f,基端位于轴部46侧,前端渐渐离开侧面40f地倾斜。其作用是,①在组装在凹部件2上的状态(见图9),将止挡部件4朝一方向推压,可吸收晃动;②保持凸部件3的接合部35与接合部44的接合状态,并且,在接合或接合解除过程中,弹性变位,容许该接合或接合解除。轴部46嵌合在上述轴孔27(27a、27b)内地突设于上下面40a、40b,在侧面40f一侧,位于弹性翼片41的基部附近。轴部46的构造如图1所示,筒部46a的一部分形成为切口部46b。该轴构造的优点是,当止挡部件4从端面20c侧插入凹部件2时,轴部46沿着上述的对应导槽25被推入而与轴孔27嵌合,即,组装容易。这样,上述的止挡部件4,通过轴部46与轴孔27的嵌合,可摆动地组装在凹部件2内部22。当止挡部件4这样地组装在内部22时,操作部47是露出于凹部件2的开口21的部分。在操作部47的外面,在从该开口21露出的外面上,形成若干小肋47a。小肋47a不仅提高操作部47的推压操作性,而且具有外观的新奇性。标记45是后述图9(c)的状态,与遮蔽壁23的对应部相接的转动或摆动限制部。(变形例)图6(d)所示变形例的止挡部件4,与上述图5(d)所示变形例的凸部件3组合使用。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位,注以相同标记,只说明不同点。
图6(d)的止挡部件4的不同点是,与上述图6(b)的相接部48对应的部分49,是圆弧形的。该变形例中,如图10所示,形成小盒状部的侧面40e,与凸部件3的弹性相接部分39a相向配置,在接合解除过程中,借助该侧面40e的摆动,推压弹性相接部分39a,对该部分39a发挥弹力。(其它相关部件)上述的扣件1,与已往的扣件同样地用于各种用途或领域。图7和图8表示实际使用时,把钮带5的端部5a,分别安装到扣件对应部、即凹部2和凸部件3上的安装构造。这里所说的钮带5,是广义地指皮带、带子等。钮带5以及其端部5a,在图中左右注以相同标记,表示是连续的钮带,图示出钮带两端5a。但是,这只是为了表示方便,包括了左右钮带5为同一钮带的情形(这时端部5a是该钮带的两端)、和左右钮带5为不同钮带的情形(这时,各钮带的一端被固定,各钮带的自由端是图中的对应端部5a)。
图8中,钮带5的端部5a相对于凹部件2的安装构造是相同的。这时,对应端部5a穿过下面20b的通孔28,将该部分29a进入内侧地迂回,用缝制6将该迂回部分与钮带部分重合。图8的各图中,端部5a相对于凸部件3的安装构造各不相同。即,(a)中,对应端部5a,从上述通孔30a的下开口导向卡止部30b的上面后,进入该卡止部30b与部分29a间的间隙内,再从该部分29a的下侧导出,将该导出的部分用缝制6与钮带部分重合。(b)中,对应端部5a,从上述通孔30a的上述开口,导向卡止部30b的下面后,进入该卡止部30b与部分29a的内侧,再导出外面,将该导出部分用缝制6与钮带部分重合。(c)中,对应端部5a从上述通孔30a的前开口,导向卡止部30b的下面后,进入该卡止部30b与部分29a间的间隙内,再从通孔30a的前开口导出外面,将导出部分用缝制6与钮带重合。用这些形态,可实现各种钮带安装,可根据用途进行选择。另外,缝制6仅是接合方式的一例,也可以采用焊接、粘接、或者按钮等其它固定方式。(主作动)下面,用图9和图10,说明上述扣件1的接合、脱开动作。图10是与图9对应的图,表示上述凸部件3及止挡部件4的变形例。因此,下面的说明以图9为主进行说明。
在扣件1中,凹部件2与凸部件3的连接操作时,把凸部件3插入凹部件2内,使凸、凹部件2、3相互接近密接。于是,接合部35的顶部进入止挡部件4内部42(见图6),随着弹性翼片41的弹性变形,接合部35越过相向的接合部44,与该接合部44接合。图9(a)表示其接合连接状态。上述的弹性相接部分37a,在该状态时,与相向的相接部48是非接触状态(或轻轻接触),其弹力尚未发挥。这一点在上述变形例中,如图10(a)所示,弹性机构39的弹性相接部分39a与止挡部件4的侧面40e是非接触状态,不发挥弹力。
当要解除凹部件2与凸部件3的连接时,用手指等推压露出于开口21的操作部47。于是,止挡部件4以枢轴46为支点,随着弹性翼片41的弹性变形,朝其被推压方向摆动或转动。在其转动过程中,如图9(b)所示,上述相接部48推压弹性相接部分37a,所以,该弹性相接部分37a退到槽部36a的槽内,弹力渐渐增大。这一点在变形例中,如图10(b)所示,侧面40a的对应部分推压弹性相接部分39a,该弹性相接部分39a退到槽部38的槽内,弹力增大。
上述的弹力,在接合部35从接合部44解除接合前、即图9和图10的各(b)的状态达到最大。因此,该接合解除时,凸部件3被图9的弹性相接部件37a(图10的弹性相接部分39a)蓄积的弹力,朝拉拔方向推,所以,从接合位置如各图(c)所示地,移动预定距离。这样,由于弹性相接部分37a、39a的弹力往凸部件3的拔出方向作用,以及滑动突起32a被上述导槽26导引,因此,凸部件3的移动能灵活地动作。因此,该着脱构造中,不象已往的扣件那样,在解除接合时要同时地将两部件2、3往分离方向拉,所以操作简单,另外,在推压操作操作部47时,弹性相接部分37a、39a才蓄积弹力,可长期地保持该部分的初始弹性(弹力)。另外,由于操作部47是单一的,所以,用一个手指就可以对图12所示侧释放式扣件进行解除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扣件,在解除接合时,蓄积在弹性机构内的弹力,作为凸部件的拉脱力,凸部件被该蓄积的弹力从接合位置向拉脱位置移动。因此,本发明的扣件与已往的扣件相比,即使凸、凹部件不受到分离方向的拉力,只要推压操作操作部,就不会再自动接合,弹性机构在操作部的推压操作时,才蓄积凸部件3的拉脱方向的弹力,所以,弹簧寿命长,零部件数目少,可容易实施。使用方便,提高商品价值和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扣件,只要进行推压操作就可解除接合,使凸、凹部件分离,并可长期保持该分离作用,零部件数目少,构造简单。本发明的扣件,将凸部件3接合在凹部件2内而不能脱出,通过操作部47的推压操作,解除上述接合,上述操作部47露出于设在凹部件2上的开口21。其特征在于,备有止挡机构4和弹性机构37;上述止挡机构4具有接合部44,该接合部44与操作部47一起与上述凸部件3的插入侧接合或脱开,该止挡机构4可摆动地设在凹部件2内,被朝着接合方向推压;上述弹性机构37设在上述止挡机构4或上述凸部件3的任一方,通过推压操作上述操作部47,该弹簧机构37挠曲,蓄积凸部件3脱出方向的弹力。借助上述操作部47的往解除接合方向的推压,上述弹性机构37蓄积了弹力后,上述接合被解除。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