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鞋内底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鞋内底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汉斯·塞特
  • 公开日
    2000年6月28日
  • 申请日期
    1998年5月8日
  • 优先权日
    1997年5月14日
  • 申请人
    汉斯·塞特
  • 文档编号
    A43B7/14GK1258203SQ9880502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鞋内底,包括一个鞋底基体(36),一个鞋底覆盖层(37)和几个分布在鞋底表面的枕式层(12,13,14,15,16),其特征是,第一个枕式层(12)位于前脚掌关节区,第二个枕式层(13)位于蹠骨/跗骨过渡区,第三个枕式层(14)位于蹠骨/脚后跟的过渡区,每个枕式层(112,113,114)本身分割成分立的,凸盘式的块(18至27),它们在鞋表面(17)的横向依次排列,彼此分离,而且同样被鞋底覆盖层覆盖着的枕式层(12,13,14)与鞋底基体(36)的表面大致构成一个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的鞋内底,其特征是第四个枕式层(15)位于脚后跟区域,呈凸盘形,最好是在鞋底横向近似于椭圆,与鞋底基体(36)的表面大致构成一个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鞋内底,其特征是,第五个枕式层(16)呈镰刀形,位于足弓区4.一种鞋内底,包括一个鞋底基体(136),一个鞋底覆盖层(137)和几个分布在鞋表面的枕式层(112,113,114,115,116),其特征是第一个枕式层(112)位于前脚掌关节区,第二个枕式层(113)位于蹠骨/跗骨过渡区,第三个枕式层(114)位于蹠骨/脚后跟过渡区,每个枕式层(112,113,114)本身分割成分立的凸盘式的块(118至127),它们在鞋底表面(117)的横向上依次排列,彼此分离,相对鞋底基体(136)的表面的平面而言,同样被鞋底覆盖层(137)覆盖着的枕式层(112,113,114)的表面被抬高了5.根据权利要求4的鞋底的鞋内底,其特征在于,第四个枕式层(115)位于脚后跟区,呈凸盘形,最好是在鞋底横向近似于椭圆,并高出鞋底基体(136)的平面6.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鞋内底,其特征是,第五个枕式层(116)高出鞋基体(136)的平面,并位于足弓区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至少一项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是枕式层(12至16,112至116)嵌入鞋底基体(36,136)中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至少一项所述的鞋内鞋,其特征在于,在鞋底基体(36’,136)和鞋底覆盖层(37’,137),或枕式层(12至16,112至116)之间各有一个中间层(51’51”,151),构成了全平面的又一个枕式层9.根据权利要求8的鞋内底,其特征是,中间层(51”,151)有一个大致相等的厚度,约为2至4mm,最好为3mm10.根据权利要求8的鞋内底,其特征是,第一至第五个枕式层(12至16)嵌入中间层(51’)的凹槽(52’)中11.根据权利要求8的鞋内底,其特征是,第一至第五个枕式层(112至115)布置在中间层(151)中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描述的鞋内底,其特征是鞋底基体(36,136),最好是多层的,用与粘合剂压紧的软木颗粒组成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鞋内底,其特征在于,鞋底基体(136)在其最厚部分厚度约为3.5至4mm,在其最薄部分厚度约为1至1.5mm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是,第二个枕式层(113’)有一个内部块(123’),该块有一个区(123”)被向前拉成一个朝向第一个枕式层(112’)的弓形状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鞋内底,其特征是,第二个枕式层(113’)的内部块(123’)的弓形前拉区(123”),相对第二枕式层(113’)的其它区或块的鞋底覆盖层(137’)的表面弓形地突起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鞋内底,其特征是弓形前拉区(123”)的弧拱将高度提高了大约2mm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是,鞋底基体(136)的整个上面和/或下侧面被一个纺织物层覆盖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是,枕式层(13至16,113至116)和/或中间层(51,151)用一种软泡沫材料构成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至少一项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是,它被设计成一个可更换的鞋垫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至少一项所述的鞋内底,其特征是它被设计成一个与鞋合为一体的鞋底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4的序言部份的构成足垫的鞋内底平均说来,在20岁到70岁的年龄群中,每五个人有一个因患血管病需要治疗,尤其是每三个就有一个患有病理性血管转变,虽然他们现在不需要干预性治疗,然而将来会引发痛苦,需要医治一般说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通常是由于结缔组织的遗传性薄弱导致血管壁的松弛,从而使静脉瓣膜闭合能力不足,结果从腿部到躯体的静脉回流减少使用所谓紧压袜的支持措施是公知的,但预防措施、尤其是那些因为职业的缘故主要从事坐着或站着工作的人的预防措施却是未知的这种情况下,建议尽可能地运动双腿,促进所谓的脚与小腿肌肉的“唧筒”运动,从而加强从双腿到躯体的静脉回流赤足步行对此有很大帮助,而现今通常的鞋类对此却有相当不利的影响我们知道步行鞋,其特征是在鞋后跟部位使用了鞋垫形式的弹性层但现在已知的弹性层仅是为了补偿步行时特定的超负载,或至少有助于部分地防止超负载(DE3902872A1)由DE8700681U1公知一种鞋的矫形内底,其枕式层也被构成为一种弓形垫料,它凸出鞋底的覆盖层,而且以大表面的整块状提供支撑,压力分散在脚的限定区域此外,我们从DE3508582C2所知的一种鞋内底,它在脚的反射区有一个弹性垫料,呈对称或不对称的凹弧状或凸出状,而且俯视而看基本上是圆形的,从而用来刺激这些反射区的神经、脚的反射区对神经系统有特别的作用,尤其是影响对限定器官动脉血液的供应开头提到的静脉失血问题,尤其在腿的下部区域,通过这种方式也不可能得到治疗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生产一种开头所提到的鞋内底,它使得通过在脚与踝关节的运动过程中协助支撑肌肉的收缩从而极大地促进腿部到躯体的静脉回流成为可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发明所述类型的关于一种鞋内底提供了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4所描述的特征根据本发明的措施,得到确能影响脚部肌肉组织收缩的合适的支撑区,其中枕式层并不分别凸出,而是凸盘式置于脚的限定区域,并被分割成块状,彼此相分离这些分散的支撑点以这样的方式分布促使肌肉收缩敏捷,或分别刺激肌肉收缩,从而使肌肉收缩在脚的平常运动中就能得到促进,而且站立时也能得到很大促进其结果是在各个关节连续运动时产生一个协助支撑,就像一个连续的均匀运动波,对静脉和淋巴管系统产生有益的作用也就是说,静脉和淋巴管系统的均匀机械挤压的产生,使得从腿部到躯体的静脉回流增加这种特征的支撑运动促进所谓的脚与小腿肌肉的“唧筒”运动,尤其是因为枕式层多个区域的划分与脚部肌肉组织的排列相似根据权利要求2和/或3和/或5和/或6的进一步描述,在肌肉颁的其它重要的区域提供了枕式层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描述的特征分别导致了可供选择的方案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提供的特征在此很有实用性更优的实施例是从权利要求11至15中的一个或几个所述的特征得出的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特征,这种鞋内底既能单独作为鞋垫,又能作为鞋底与鞋合为一体本发明的进一步详情可从以下的叙述中提以领会其中借助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来详细描述及解释本发明,附图为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鞋内底的制作方法图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示范实施例,一种鞋内底的俯视图;图2,沿着图2中剖线II-II的截面放大图;图3,沿着图1中剖线III-III的截面放大图;图4和图5,分别与图3相似的截面图,但为通过第一个实施例的两个变型的截面;图6,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示范实施例的一种鞋内底俯视图,图7,通过第二个示范实施例而与图3相似的一个纵向截面图,图8,第二个示范实施例的纵向内视图,图9,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示范实施例鞋内底制作前阶段的俯视图,图10,与图7相似,按图9纵向剖开的纵向截面图,图11,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示范实施例的一个变型的鞋内底俯视图,图12,与图7相似的,通过第二实施例的变型剖开的纵向截面图。例如,根据本发明的两个示范实施例和第二个示范实施例的一个变型,图中分别描绘了构成足垫的鞋内底11或111或111’,用来在脚和踝关节的运动中协同支撑肌肉系统从而增强血及淋巴液通过腿部在静脉和淋巴管系统的流动。它可以构成为一个鞋垫或底而与鞋合为一体的鞋底。如图1和6所示,鞋内底11或111分别有几个枕式层12至16或112至116,它们分别位于鞋底表面17或117上,其枕式层12,112,13,113和14,114分别被分割成分离的,高出的块状区18至22,118至122或23至25,123至125或26,27,126,127,它们之间彼此分离。第一个枕式层12,112位于至前脚关节区,即脚趾区。第一个枕式层12,112被分割成18至22,118至1125个区,它们彼此分离,并沿着鞋内底11,111横向依次排列。18至22,118至112的各块有着不同的宽度和长度,大致对应着不同脚趾骨的各部分区域的基本面。相应的关系也适合于第一个枕式层12,112的前后边界28,128或29,129的形状、第二个枕式层13,113位于蹠骨与跗骨的过渡区以及与足弓相对的区域。第二个枕式层13,113各自分成3块23至25,123至125,它们的形状对应蹠骨/跗骨这部分区域。它们彼此分离并沿着鞋内底11,111的横向依次排列。相应地,这也适应于第二个枕式层13,113的周边界31,131的形状。第三个枕式层14,114位于蹠骨与脚后跟之间的过渡区,划分为块26,126和27,127,从鞋内底11,111的横向看,它们在外侧依次横向分布,这里,周边界32,132同样与蹠骨和脚后跟间的过渡区大致相对应。第四个枕式层15或115,分别位于脚后跟区域,设计成凸盘式的,一体无分块的层,它在鞋内底11、111的横向及纵向上构成近似一个椭圆层。第五个枕式层16,116同样构成为一个一体无分块的层,位于足弓区域,形状似镰刀。枕式层12至16,112至116,用弹性(泡沫)材料,例如矽制成。它们有一个扁平坦的上表面,横截面构成为近似的矩形状,最好是略微的梯形。根据图1至图3所示的第一个示范实施例,鞋内底有一个鞋底基体36,在这里是由三层组成构成鞋内底11的基本形状,而且根据图1,它是与一只脚相对应,这里是指右脚,相应地可推断另一只,即右鞋内底11的设计与之成镜象对称。例如,鞋底基体36由33,34,35三层软木层构成。鞋底覆盖层37譬如由皮革制成并位于鞋底基体36上。枕式层12至16以夹入的方式排列在鞋底基体36中,并位于鞋底基体36与鞋底覆盖层37之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鞋底基体36的上层和中层33,34设计了相应的凹槽38,它对应枕式层12至14的块18至27以及枕式层15,16而有不同的基面。凹槽38压入鞋底基体36的深度可使凸盘式枕式层12至15的平顶表面大致位于一个平面,即与鞋底基体36的上表面同平面。枕式层16却是例外。根据该示范实施例,凹槽38延伸至下层35的上端面。其中,枕式层12至15高度大致相同,且在2至5mm的范围内,最好是在3mm左右范围内。顶端材料,或鞋底覆盖层37分别对枕式层12至16的覆盖,以使得枕式层或枕式层的块18至27分别被一个沿着边缘的凹槽包围,并紧紧地连接、最好是粘接在鞋底基体36的中层34上。由此,除了边界线28,29和31,32,中间界线41至47也产生了,就鞋内底的横向而言,它们大致是垂直延伸的。也就是说,凹槽38被设计成与枕式层12至15的整个基面相一致。
根据图4与图5的两个变型,鞋内底的枕式层12至15表面的排列,包括块18至27的排列,正与图1所示一致。对图2与图3所示的示范实施例来说,图4与图5两变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在鞋底基体36’的整个面上有一个枕式弹性中间层51’或51”,它位于鞋底基体36’或36”与鞋底覆盖层37’或37”之间。在此,中间层51用与枕式层12至16相同的弹性材料制成,并紧紧地分别连接、最好是粘接在鞋底基体36’的层34’(图4)或35”(图5)的整个表面上,层34’或35”没有凹槽。
根据图5,枕式中间层51”厚度在2至3mm之间,在整个基层面上大致一样厚,因此便形成一个连续的平枕,它的弹性比鞋底基体36’大得多。比照图3,该变型的中间层51”整体平面地被置于下层35’与中间层34”之间。
根据图4,中间层51’位于中层34’与上层33’之间,它的厚度不一,因此,这里在上层33’上设有凹槽38’,枕式中间层51’设有凹槽52’,它与凹槽38相对应,用以接收枕式层12至16,顶端材料,或鞋底覆盖层37以与图2和图3所示的鞋底覆盖层37相同的方式伸展在这些层面上。
根据图6至图10的第二个示范实施例,鞋内底111有一个双层的鞋底基体136,它构成了鞋内底111的基本形状,而且根据图6或图9分别被设计成与一只脚相符,该处是左脚,同样可知与之相应的另一只,即右鞋内底的设计与之构成镜面对称。例如,鞋底基体136可由两层软木构成。置于鞋底基体之上的鞋底覆盖层137,可由皮革制成。
枕式层112至115以陷在鞋底基体的方式排列在鞋底基体136与鞋底覆盖层137之间。为此在鞋底基体136上设计了相应的凹槽138,它对应于枕式层112至114的块118至127及枕式层115有不同的基面。图9与图10分别显示了相应凹槽138的俯视图或截面图。这样,鞋底基体136的最大厚度在3.5至4mm之间,最好是3.7mm,在其凹槽138区域的最小厚度大致为1mm至1.5mm之间,最好是1.3mm。图9中进一步表明,鞋底基体153,例如是多层的,它的整个表面136由一层薄的纺织物139覆盖。除此之外,鞋底基体136的底面154也可用这种薄纺织物整个包上,而图中未示出。鞋底基体136或它的各层用软木屑与粘剂挤压而成。
根据图7,鞋底基体136的整个表面153还可分别用一个弹性层,或枕式中间层151覆盖。这样,中间层151覆盖了整个表面,包括鞋底基体136的凹槽138,从而与凹槽138相应的凹槽152也留存在中间层151中。中间层151有一个连续的厚度,例如,3mm左右。与枕式层112至116一样,中间层151最好用一种泡沫材料制成,比如泡沫天然胶乳。
枕式层112至115被置于中间层151的凹槽152中,并用例如前述的泡沫天然胶乳制成,厚度在4至5mm范围内,最好是4.5mm。与之相反的是,足弓部枕式层116并不在凹槽中,而直接置于中间层151上,在这部分区域,中间层151是平坦的即没有凹槽。在最后部分,枕式层116同样有一个大致4至5mm的厚度,最好是4.5mm,其中它的厚度向鞋底111内侧连续递减。于是,凸盘式枕式层112至115的表面156高出中间层151的表面157约1.5至2.5mm,最好是2mm。顶端材料,或鞋底覆盖层137分别对枕式层116和枕式层112至115的表面156突出中间层151的表面1571.5至2.5mm,最好是2mm。顶端材料,或鞋底覆盖层分别对枕式层116和枕式层112至115这样的覆盖以使得枕式层112至115,或它们的块118至127被一个沿着边缘的凹槽所包围并紧紧地连接(最好是粘接)在中间层151上。这样,除了边界线128,129和131,中间界线或区域141至147也分别产生了,就鞋内底111的横向而言,它们大致垂直延伸。
图11和12所示的变型与第二个示范实施例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二个枕式层113’的设计不同,图11,12的变型与图6至图10有相同的参考数字,仅加了撇号。
根据图11和12,第二个枕式层113’有外块125’,中块124’和内块123’,其中前两个块按图6和图7所示设计。与图6的块123相比较,第二个枕式层113’的内块123’被向前拉成一个朝向第一个枕式层112’的弓形,这一弓形延伸区域123’展长并展宽到块123’的前端面,如图12所示,这一弓形扩展区域123’与枕式层113’的其它表面不在一个高度,而是弓形向上,即对鞋底覆盖层137’被抬高的表面而言,弓形延伸区123’又被抬高了。对块123’的其它区域和块124’以及125’来说,弓形使得弓形延伸区123’高度提高了大约2mm。


一种鞋内底包括一个鞋底基体(36),一个鞋底覆盖层(37)和几个分布在鞋底表面的枕式层(12,13,14),其中第一枕式层(12)位于前脚掌区,第二枕式层(13)位于蹠骨/跗骨过渡区,第三枕式层(14)位于蹠骨/脚后跟的过渡区。每个枕式层(12至16)本身被分离成彼此分离的、凸盘式的块(18至27),它们在鞋表面(17)的横向依次排列。以此方式做成一个鞋内底,它在脚及踝关节运动时通过对肌肉结构的协同支持大大改善了在腿部血管及淋巴管中血液及淋巴液的输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