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防二次污染的饮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壳体(25)、置于壳体(25)内的水罐及若干水管,其中壳体(25)上部的顶盖(5)上固装有臭氧发生器组件(11),壳体(25)的前壳(8)上固装有气泵(7),臭氧发生器组件(11)中的臭氧发生管(2)与气泵(7)通过输气管(6)连通,臭氧发生管(2)的臭氧输出口在水罐及水管中的水排干、且水管中的进出水口堵住后,通过输气管与水管或/和罐体相通,壳体(25)的外侧设有与臭氧发生器组件(11)内控制电路板连接的臭氧消毒控制开关。上述壳体(25)内装设的水罐包括有热罐(14)和冷罐(17),水管包括有热水进水管(12)、冷水进水管(19)、热水排水管(15)、冷水排水管(16),臭氧发生管(2)的臭氧输出口在热罐(14)和冷罐(17)中及各连接管中的水排干、且用胶塞(10)把分水池(9)的冷水和热水进水口封住后,通过输气管与热水进水管(12)及冷水进水管(19)的进口下方连接,冷罐(17)的冷罐溢流管(18)和热罐(14)的热罐溢流管(13)通过管路与分水池(9)连接。上述壳体(25)内装设的水罐包括有热罐(14)和冷罐(17),水管包括有热水进水管(12)、冷水进水管(19)、热水排水管(15)、冷水排水管(16),臭氧发生管(2)的臭氧输出口在热罐(14)和冷罐(17)中及各连接管中的水排干、且用胶塞(10)把分水池(9)的冷水和热水进水口封住后,通过输气管与热水排水管(15)及冷水排水管(16)连接,冷罐(17)的冷罐溢流管(18)和热罐(14)的热罐溢流管(13)通过管路与分水池(9)连接。上述壳体(25)内装设的水罐包括有热罐(14)和冷罐(17),水管包括有热水进水管(12)、冷水进水管(19)、热水排水管(15)、冷水排水管(16),臭氧发生管(2)的臭氧输出口在热罐(14)和冷罐(17)中及各连接管中的水排干、且用连接管(20)把分水池(9)的冷水与热水进水管口连接后,通过输气管与冷水排水管(16)连接,冷罐(17)的冷罐溢流管(18)和热罐(14)的热罐溢流管(13)通过管路与分水池(9)连接。上述壳体(25)内装设的水罐包括有热罐(14),水管包括有热水进水管(12)、热水排水管(15),臭氧发生管(2)的臭氧输出口在热罐(14)中及各连接管中的水排干、且用胶塞(10)把分水池(9)的冷水(温水)和热水进水口封住后,通过输气管与热水进水管(12)的进口下方连接,且热罐(14)的热罐溢流管(13)通过管路与分水池(9)连接。上述臭氧发生器组件(11)包括有安装盒盖(1)、臭氧发生管(2)、安装盒体(3)、电路板盒(4),其中安装盒体(3)设有两个分布在横向及纵向的中空腔体(31)(32),臭氧发生管(2)及电路板盒(4)分别置于安装盒体(3)的两个中空腔体(31)(32)内,安装盒盖(1)固定在安装盒体(3)敞开口的一侧。上述安装盒体(3)做出呈L型或T形,中空腔体(31)(32)分别设置在其横向及纵向的两臂上。上述安装盒体(3)的中空腔体(31)内做出有托住臭氧发生管(2)的支撑肋片(33),安装盒盖(1)在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之相配的支撑肋片。
上述臭氧发生管(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安装盒体(3)的中空腔体(31)内做出的半圆形支撑肋片(33)为半圆形支撑肋片,安装盒盖(1)在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之相配的半圆形支撑肋片。
上述安装盒盖(1)与安装盒体(3)之间通过彼此设有的卡扣扣接;上述安装盒体(3)上设有若干散热孔(34);上述电路板盒(4)内的控制电路板通过连接件固装在电路板盒(4)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顶盖上装有臭氧发生器组件,在前壳上固装有气泵的结构,且通过消毒控制开关控制,当用户在更换水瓶时,如果有对管路消毒的需要时,可以将管路中和罐体中的水排干。将冷水和热水排水管口封好,将热水与冷水进水管口堵住,启动消毒控制开关,将臭氧打入到管路中去,当臭氧在管路中达到一定的浓度的时候,就能够对管路中的细菌起到杀灭作用。当消毒结束后,经过几分钟,臭氧会分解为氧气,这时加水即可以重新饮用。本实用新型可以直接对饮水机的管道和储水容器的滋生的细菌进行杀灭,保障饮水机正常使用的安全和卫生。对于用户来说使用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另外,臭氧消毒后会在空气中自然挥发,不污染环境。本实用新型对管路和罐体中的细菌杀灭率可以达到90%以上,有效解决二次污染。另外,臭氧发生器组件由于采用安装盒体设有两个分布在横向及纵向的中空腔体、臭氧发生管及电路板盒分别置于安装盒体的两个中空腔体内的结构,因此,其可避免出现臭氧发生管与电路板之间的放电现象,且臭氧发生器安装在饮水机的水位线以上,使用时不用单向阀也不会出现倒流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节省安装空间,使用安全,同时可节省成本,是一种方便实用的防二次污染的饮水设备。
图1是饮水机的外观图。
图2是臭氧发生器组件(11)及气泵(7)在饮水机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压缩机制冷型饮水机消毒管路的第一种实施方案。
图4是压缩机制冷型饮水机消毒管路的第二种实施方案。
图5是压缩机制冷型饮水机消毒管路的第三种实施方案。
图6是电子制冷型饮水机消毒管路的第一种实施方案。
图7是电子制冷型饮水机消毒管路的第二种实施方案。
图8是电子制冷型饮水机消毒管路的第三种实施方案。
图9是温热型饮水机消毒管路的第一种实施方案。
图10是温热型饮水机消毒管路的第二种实施方案。
图11是温热型饮水机消毒管路的第三种实施方案。
图12是带冷桶型饮水机消毒管路的第一种实施方案。
图13是带冷桶型饮水机消毒管路的第二种实施方案。
图14是臭氧发生器组件(11)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包括有壳体25、置于壳体25内的水罐及若干水管,其中壳体25上部的顶盖5上固装有臭氧发生器组件11,壳体25的前壳8上固装有气泵7,臭氧发生器组件11中的臭氧发生管2与气泵7通过输气管6连通,臭氧发生管2的臭氧输出口在水罐及水管中的水排干、且水管中的进出水口堵住后,通过输气管与水管或/和罐体相通,壳体25的外侧设有与臭氧发生器组件11内控制电路板连接的臭氧消毒控制开关。
图3所示是压缩机制冷型饮水机消毒管路的原理图,消毒管路包括有气泵7、分水池9、胶塞10、臭氧发生器组件11、热水进水管12、热罐溢流管13、热罐14、热水排水管15、冷水排水管16、冷罐17、冷罐溢流管18、冷水进水管19,上述壳体25内装设的水罐包括有热罐14和冷罐17,水管包括有热水进水管12、冷水进水管19、热水排水管15、冷水排水管16,臭氧发生管2的臭氧输出口在热罐14和冷罐17中及各连接管中的水排干、且用胶塞10把分水池9的冷水和热水进水口封住后,通过输气管与热水进水管12及冷水进水管19的进口下方连接,冷罐17的冷罐溢流管18和热罐14的热罐溢流管13通过管路与分水池9连接。用户使用时,先用胶塞10把分水池9的冷水和热水进水口封住,并把热罐14和冷罐17中及各连接管中的水排干,启动臭氧消毒控制开关,气泵7和臭氧发生器开始工作,气泵把空气通过输气管6输送到臭氧发生管2中,从而产生臭氧。臭氧从热水进水管12与冷水进水管19的进口下方输入,经过热罐14和冷罐17后,从冷罐溢流管18和热罐溢流管13排出到分水池9中,这样对饮用净水流通的所有管路和罐体进行有效消毒。此种方案的特点是管路布置简单。
图4所示是压缩机制冷型饮水机消毒管路的原理图,消毒管路包括有气泵7、分水池9、胶塞10、臭氧发生器组件11、热水进水管12、热罐溢流管13、热罐14、热水排水管15、冷水排水管16、冷罐17、冷罐溢流管18、冷水进水管19,上述壳体25内装设的水罐包括有热罐14和冷罐17,水管包括有热水进水管12、冷水进水管19、热水排水管15、冷水排水管16,臭氧发生管2的臭氧输出口在热罐14和冷罐17中及各连接管中的水排干、且用胶塞10把分水池9的冷水和热水进水口封住后,通过输气管与热水排水管15及冷水排水管16连接,冷罐17的冷罐溢流管18和热罐14的热罐溢流管13通过管路与分水池9连接。用户使用时,先用胶塞10把分水池9的冷水和热水进水口封住,并把热罐14和冷罐17中及各连接管中的水排干,启动臭氧消毒控制开关,气泵7和臭氧发生器开始工作,气泵把空气通过输气管6输送到臭氧发生管2中,从而产生臭氧。臭氧从热水排水管15与冷水排水管16输入,经过热罐14和冷罐17后,从冷罐溢流管18和热罐溢流管13排出到分水池9中,这样对饮用净水流通的所有管路和罐体进行有效消毒。此种方案的主要特点是管路消毒效果较好,臭氧流经的地方比较彻底,但管路相对较复杂。
图5所示是压缩机制冷型饮水机消毒管路的原理图,消毒管路包括有气泵7、分水池9、胶塞10、臭氧发生器组件11、热水进水管12、热罐溢流管13、热罐14、热水排水管15、冷水排水管16、冷罐17、冷罐溢流管18、冷水进水管19,上述壳体25内装设的水罐包括有热罐14和冷罐17,水管包括有热水进水管12、冷水进水管19、热水排水管15、冷水排水管16,臭氧发生管2的臭氧输出口在热罐14和冷罐17中及各连接管中的水排干、且用连接管20把分水池9的冷水与热水进水管口连接后,通过输气管与冷水排水管16连接,冷罐17的冷罐溢流管18和热罐14的热罐溢流管13通过管路与分水池9连接。用户使用时,则先用连接管20把分水池9的冷水与热水进水管口连接,并把热罐14和冷罐17中及各连接管中的水排干,启动臭氧消毒控制开关,气泵7和臭氧发生器开始工作,气泵把空气通过输气管6输送到臭氧发生管2中,从而产生臭氧。臭氧从冷水排水管19输入,经过冷罐17后,通过连接管20进入到热罐14,最后从热罐14和冷罐17后,从冷罐溢流管18和热罐溢流管13排出到分水池9中,这样对饮用净水流通的所有管路和罐体进行有效消毒。此种实施方案的主要特点是管路相对图4要简单,杀菌效果较图3要好。
图9所示是温热型饮水机消毒管路的原理图,消毒管路包括有气泵7、分水池9、胶塞10、臭氧发生器组件11、热水进水管12、热罐溢流管13、热罐14、热水排水管15、温水出水管22,上述壳体25内装设的水罐包括有热罐14,水管包括有热水进水管12、热水排水管15,臭氧发生管2的臭氧输出口在热罐14中及各连接管中的水排干、且用胶塞10把分水池9的温水和热水进水口封住后,通过输气管与热水进水管12的进口下方连接及与温水出水管22连接,且热罐14的热罐溢流管13通过管路与分水池9连接。其工作原理与上述图3、4、5的工作原理相同。
图6~8是电子制冷型饮水机消毒管路的原理图,消毒管路包括有气泵7、分水池9、胶塞10、臭氧发生器组件11、热水进水管12、热罐溢流管13、热罐14、热水排水管15、冷水排水管16、冷水进水管19、电子冰胆21;图10、11是温热型饮水机消毒管路的原理图,消毒管路包括有气泵7、分水池9、胶塞10、臭氧发生器组件11、热水进水管12、热罐溢流管13、热罐14、热水排水管15、温水出水管22;图12、13是带冷桶型饮水机消毒管路的原理图,消毒管路包括有气泵7、胶塞10、臭氧发生器组件11、热水进水管12、热罐溢流管13、热罐14、热水排水管15、冷桶23、冷水出水管24;其消毒原理及方法同上述实施例机型相同。根据饮水设备的架构特点,通过输气管和连接管连接,并可布局不同连接方式来组成不同消毒管路。
上述臭氧发生器组件1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包括有安装盒盖1、臭氧发生管2、安装盒体3、电路板盒4,其中安装盒体3设有两个分布在横向及纵向的中空腔体31、32,臭氧发生管2及电路板盒4分别置于安装盒体3的两个中空腔体31、32内,安装盒盖1固定在安装盒体3敞开口的一侧。
上述安装盒体3做出呈L型或T形,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安装,安装盒体3做出呈L型,中空腔体31、32分别设置在其横向及纵向的两臂上。
为便于固定臭氧发生管2,上述安装盒体3的中空腔体31内做出有托住臭氧发生管2的支撑肋片33,安装盒盖1在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之相配的支撑肋片。
本实施例中,上述臭氧发生管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安装盒体3的中空腔体31内做出的半圆形支撑肋片33为半圆形支撑肋片,安装盒盖1在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之相配的半圆形支撑肋片。
为方便装拆,上述安装盒盖1与安装盒体3之间通过彼此设有的卡扣扣接。
为确保安装盒体3内构件的散热,上述安装盒体3上设有若干散热孔34。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臭氧发生器组件11是安装在饮水机顶盖5上,臭氧发生器组件11所处位置比饮水机最高水位高,故不需要配单向阀也可以有效防止水进入到臭氧发生器中。
一种防二次污染的饮水设备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孙立东孙立东孙立东李国强万舟, 张仕荣万舟, 林良仲孙明浩, 陆智慧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孙明浩, 陆智慧孙明浩, 陆智慧孙明浩, 陆智慧孙明浩, 陆智慧孙明浩, 陆智慧孙明浩, 陆智慧孙明浩, 陆智慧
专利相关信息
-
孙明浩, 陆智慧孙明浩, 陆智慧孙明浩, 陆智慧侯永夫侯永夫侯永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