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通腑止泻剂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通腑止泻剂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随志化, 王随英, 班慧敏, 班淑敏
  • 公开日
    2002年9月4日
  • 申请日期
    2002年1月22日
  • 优先权日
    2002年1月22日
  • 申请人
    随志化
  • 文档编号
    A61P1/14GK1367013SQ0211546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通腑止泻剂,其特征是包括必需合用的通腑剂和止泻剂两部份A、通腑剂 是以巴豆霜为原料或者以巴豆霜为主要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备成的中成药;B、止泻剂 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备成的中成药防 风2-8份黄 连3-7份干 姜3-7份煨肉蔻3-8份党 参5-12份 炒白术5-10份云 苓5-10份 炒白芍5-12份炒山药5-15份 陈 皮2-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腑止泻剂,其特征是通腑剂原料还包括生大黄、干姜和炒莱菔子,其原料重量配比为巴豆霜0.3-1.8份 干姜0.7-2.0份生大黄0.5-1.5份 炒莱菔子0.2-0.8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腑止泻剂,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A、通腑剂巴豆霜0.5-1.0份 干姜1.0-1.5份生大黄0.5-1.0份 炒莱菔子0.4-0.6份B、止泻剂防 风5-7份 黄 连4-6份干 姜4-6份 煨肉蔻5-7份党 参6-10份 炒白术6-9份云 苓6-8份 炒白芍7-10份炒山药6-10份 陈 皮4-6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腑止泻剂,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A、通腑剂巴豆霜1.7份 干姜1.2份生大黄1.5份 炒莱菔子0.5份B、止泻剂防 风 5份 黄 连 5份干 姜 5份 煨肉蔻 8份党 参 10份 炒白术 9份云 苓 8份 炒白芍 12份炒山药 14份 陈 皮 6份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治疗慢性腹泻的中成药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通腑止泻剂的制作方法 慢性腹泻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外感寒湿之邪侵犯肠胃;夏令暑湿伤及胃肠;或饮食不节、宿食内停阻滞胃肠;急慢性肠炎、细菌性肠炎,迁延日久,反复发作等等。此病病程长,轻者几个月,重者数十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工作生活。西医治疗多采用消炎、固涩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氟派酸、灭滴灵、利福平、复方苯乙哌啶、次苍等。其近期疗效尚可,但停药后疾病再次复发者很多,而且副作用大。中医治疗多采用淡渗健脾、温阳、益肾、消食等方法,如采用参苓白术散、补脾益肠丸、附子理中丸、四神丸、保和丸等。其效果较西药好,副作用小,但仍存在着疗效不是十分理想,治疗时间过长,病人不能坚持等弊端。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远期疗效好,治愈率高的纯中药制剂。本发明通腑止泻剂包括必需合用的通腑剂和止泻剂两部分,全部以中草药为原料。其中通腑剂主要是以巴豆霜为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备成中成药;止泻剂是以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按常规制剂方法制备成的中成药防 风2-8份 黄 连3-7份干 姜3-7份 煨肉蔻3-8份党 参5-12份 炒白术5-10份云 苓5-10份 炒白芍5-12份炒山药5-15份 陈 皮2-8份本发明还可以在通腑剂中加入生大黄、干姜、炒莱菔子,则此时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通腑剂巴豆霜0.3-1.8份 干姜0.7-2.0份生大黄0.5-1.5份 炒莱菔子0.2-0.8份止泻剂各原料的重量配比同于前述。制备本发明药物优选重量配比范围是 通腑剂巴豆霜0.5-1.0份干姜1.0-1.5份生大黄0.5-1.0份炒莱菔子0.4-0.6份止泻剂防 风5-7份黄 连4-6份干 姜4-6份煨肉蔻5-7份党 参6-10份 炒白术6-9份云 苓6-8份炒白芍7-10份炒山药6-10份 陈 皮4-6份本发明药剂的最佳重量配比是通腑剂巴豆霜1.7份干姜1.2份生大黄1.5份炒莱菔子0.5份止泻剂防 风5份 黄 连5份 干 姜5份煨肉蔻8份 党 参10份炒白术9份云 苓8份 炒白芍12份炒山药14份陈 皮6份本发明通腑止泻剂可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散剂、冲剂、胶囊、口服液、蜜丸、水丸等多种剂型。本发明配方中,也可用巴豆代替巴豆霜,但用量需换算。本发明先用通腑剂攻逐病邪,邪去正安,正符合《内经》“六腑以通为用”的宗旨。然后再用补气健脾、升阳固涩类药物制成的止泻剂。由于两部分药合用,先去邪,后扶正,相得益障,大大超过了目前所用止泻剂的疗效,使慢性腹泻治愈率大大提高,加快治愈速度。正如要防范洪水危害,只靠筑堤堵水虽然有一定的防洪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也不是根治的措施。只有疏通河道(相当于通腑剂通腑祛邪的作用),及时筑好防洪坝(相当于止泻剂作用),才能收到快速治愈和根治的效果。本发明配方新颖,先用通泻剂泻下攻邪,再加用止泻剂固本善后,首开了治疗慢性腹泻所用药物的先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发明药物使用方法先用通腑剂,待泻下五至六次后,再用本发明止泻剂。通腑剂每15天为一疗程,每疗程服一次,温开水送服,止泻剂每15天为一疗程,日服二至三次,温开水送服,大便脓血者禁服。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治疗慢性腹泻的效果,本发明选择了中医胃肠专科反复发作二月以上,排除肿瘤、肝、胆、胰脏疾病的病人共120例进行系统临床观察,其中男83例,女37例,最小者16岁,最大者73岁,并同时选择病史、病情、年龄、性别相当的慢性腹泻患者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1例,最小者19岁,最大者70岁。
治疗方法试验组在治疗前半月,停用其他止泻药,服用本发明药物。服用方法先用通腑剂,待泻下五至六次后,再用本发明止泻剂。通腑剂为胶囊,每粒重0.3克,每15天为一疗程,每疗程服一次(2粒),温开水送服,止泻剂为散剂,10克/次,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15天为一疗程。对照组服补脾益肠丸(市场有售),每次6-9克,每天2次,疗程与试验组相同。
疗效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陈灏珠主编的《内科学》中慢性腹泻的诊断标准拟定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肠镜检查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显效大便次数正常,兼症基本消失,偶遇多食、饮冷、过食肥甘等大便次数增多,肠镜检查基本正常。好转便次明显减少,肠镜仍见有肠粘膜轻度充血水肿。无效腹泻如故,兼症仍在,肠镜无改变。
临床试验结果如表两组的疗效对比组别总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无效(%) 总有效数(%)治疗组 120人 100人(83) 15人(12.5) 5人(4.5)0人120人(100)对照组 30人 3人(10) 10人(33.3) 15人(50)2人(6.7) 28人(93.3)X2检验,两组比较P∠0.01试验统计表明,本发明药物对120名慢性腹泻患者作治疗试验,取得治愈率83%,总有效率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施例1通腑剂的制备取巴豆霜30克,于60℃低温干燥后粉碎至80目,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胶囊即成通腑胶囊。
止泻剂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防 风2.5千克 黄 连6千克 干 姜6千克煨肉蔻3.5千克 党 参12千克 炒白术5千克云 苓6千克 炒白芍5.6千克炒山药15千克陈 皮3千克其中,将白术、白芍、山药分别炒黄,肉蔻用面煨出油(各实施例均进行此种处理)。
以上各药分别低温干燥、粉碎后混合,按常规制备蜜丸方法制备成蜜丸剂型。
实施例2通腑剂制备方法取巴豆霜5克,生大黄8克,干姜10克,炒莱菔子4克(莱菔子放入铁锅炒至香味出,以下同)。将炒过的莱菔子和低温干燥后的余药混合粉碎,按常规制水丸方法制备成水丸剂。
止泻剂的制备方法称取防风8千克,黄连5千克,干姜4.5千克,煨肉蔻5千克,党参5千克,炒白术8千克,云苓10千克,炒白芍12千克,炒山药6千克,陈皮7千克。以上各药经低温干澡、混合、粉碎后按常规制备冲剂方法制备成冲剂。
实施例3通腑剂制备方法取巴豆霜17克,生大黄15克,干姜12克,炒莱菔子5克,按常规制剂方法制备成胶囊剂。
止泻剂的制备取防风5千克,黄连5千克,干姜5千克,煨肉蔻8千克,党参10千克,炒白术9千克,云苓8千克,炒白芍12千克,炒山药14千克,陈皮6千克,按常规制剂方法制备成散剂.


本发明通腑止泻剂,是一种止泻中成药。该药包括必需合用的通腑剂和止泻剂两部份,分别以巴豆霜、生大黄、炒菜菔子和防风、黄连、煨肉蔻、党参、炒白术等新配方制成。通腑剂攻下祛邪,以除病因,止泻剂固本调理,以善其后,两部份合用相得益障,解决了目前治疗慢性腹泻药物疗效不理想的问题。其有效率100%,治愈率达83%,在治疗慢性腹泻方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