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穴位诊断打印笔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穴位诊断打印笔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汪溪, 苏承业
  • 公开日
    2006年8月23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7月22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7月22日
  • 申请人
    汪溪
  • 文档编号
    A61H39/00GK2808136SQ2005200738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穴位诊断打印笔,它包括笔芯、控制器和外壳,其中笔芯由笔头(2)、贮水管(4)、铁芯(11)、弹簧(7)和调节器(8)组成;控制器由导向管(6)、控制开关(10)、打印控制线(12)和驱动线圈(5)组成;外壳由探头(1)、壳体(3)、探测线(9)和尾帽(13)组成,其特征在于探头(1)短而粗,前端呈半圆球形、中央有一个小圆孔;调节器(8)与导向管(6)用螺纹连接后顶住弹簧(7),并调节弹簧松紧;驱动线圈(5)套接在导向管(6)的外部,铁芯(11)的前半部伸入驱动线圈(5)中,前端与贮水管(4)相接,后端与弹簧(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诊断打印笔,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打印控制线(12)的一端串过尾帽(13)上的小孔后与控制开关(10)连接,另一端与电池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诊断打印笔,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探测线(9)的一端串过尾帽(13)上的小孔后与探头(1)连接,另一端与探测仪器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诊断打印笔,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探头(1)用金属材料制成,并与壳体(3)用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为3V-9V
  • 专利摘要
    穴位诊断打印笔,包括笔芯、控制器和外壳,其中笔芯由笔头(2)、贮水管(4)、铁芯(11)、弹簧(7)和调节器(8)组成;控制器由导向管(6)、控制开关(10)、打印控制线(12)和驱动线圈(5)组成;外壳由探头(1)、壳体(3)、探测线(9)和尾帽(13)组成;打印控制线(12)的一端与控制开关(10)连接,另一端与电池相接;探测线(9)的一端与探头(1)连接,另一端与探测仪器相接,通过电磁感应推动笔芯(2)在病理穴位上打点状痕迹,该打印笔的优点是探头不会划破皮肤,贮墨水多、打的点数多达1000点以上,弹簧松紧可调,不易发生故障,耗电少,成本低,适合规模化生产。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穴位诊断打印笔的制作方法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电子仪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探测人体穴位用的穴位诊断打印笔。二、技术背景目前国内外的耳穴、手穴、体穴及经络测试仪器有上百种之多,但均无打印穴位的功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深入广泛的应用。本发明人曾于1989年申请了“电子穴位打印笔”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89211164.X),该打印笔是由外层、中层和内层构成,外层包括探头、指示灯、开关、外壳和尾帽;中层包括控制器、导向管和引线;内层包括打印头、贮水管、注水孔、推动杆、磁钢、弹簧和定位销。但该打印笔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之处1.探头细而中空、呈针管形,四周较薄,探测穴位时易划伤皮肤;2.笔头长,约有10mm,导致墨水出水不畅,且容易干燥,只能打出100-200个点;3.贮水管(存墨水)较细,墨水容易干,贮水管需单独加工,且需另外灌注墨水,加工不方便,不易大量生产;4.弹簧的松紧无法调节,使用时间长后打印效果差;5.控制器设计不合理,只适合用于9V电压,电源消耗大,电池使用率低,一般9V层压电池一节只能打100个点以下即需更换,费用高。三
1.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子穴位打印笔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贮水量多、打的点数多、探头不会划破皮肤,弹簧松紧可调、打点时不易故障、耗电少、成本低,适合规模化生长的穴位诊断打印笔。2.技术方案穴位诊断打印笔包括笔芯、控制器和外壳,其中笔芯由笔头2、贮水管4、铁芯11、弹簧7、调节器8组成;控制器由导向管6、控制开关10、打印控制线12、驱动线圈5组成;外壳由探头1、壳体3、探测线9和尾帽13组成;其特征在于探头1短而粗,前端呈半圆球形,中央有一个小圆孔;调节器8与导向管6以螺纹连接后顶住弹簧7并调节弹簧松紧;驱动线圈5套接在导向管6的外部,铁芯11的前半部分伸入驱动线圈5中,前端与贮水管4相连,后端与弹簧7连接。上述的打印控制线12的一端串过尾帽(13)上的小孔后与控制开关10连接,另一端与电池相接;上述的探测线9的一端串过尾帽13上的小孔后与探头1连接,另一端与探测穴位的仪器相连;上述与打印控制线12相连的电池为3V-9V;上述的探头1用金属材料制成,与壳体3用螺纹连接。该打印笔的工作原理当探头1测试到病理穴位时,按下控制开关10,打印控制线12上3V-9V脉冲电压加到驱动线圈5上,产生电磁感应,将铁芯11突然推向前方,带动笔头2弹出探头1前端的小圆孔,笔头2上的墨水在手穴或耳穴上留下一个清楚的点。随后,控制开关10立即松开,依靠弹簧7的拉力,笔头2缩入到探头1的空腔内,测试时不会有墨水渗到皮肤上。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打印笔经改进后,性能比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它具有以下优点①探头1短而粗,前端呈半圆球形,探测穴位时不会划破皮肤。②弹簧7的松紧可通过调节器8进行调节,提高了打点的效果和质量。
③铁芯11的前半部伸入驱动线圈5内,电磁感应的效果好,强度大,打点快、电源消耗少,只需3V-9V电压。
④笔头2加粗后墨水流畅,不易干燥,贮水管4加粗后不必经常加墨水,打的点数由100-200个点增加到1000点以上,而且适合大规模生产,成本也降低了。
⑤这种打印笔可配合国内外任何一种探测穴位(手穴、耳穴、体穴)以及探测经络的仪器使用,可以应用在以下几方面,产生较好的效果a提高治疗水平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治疗者水平差异和穴位图的差异,使信息反映点的位置不准确,影响治疗效果;而应用此打印笔后,可在探测到病理信息点后立即打印出痕迹,针对此点治疗,效果更好。
b、可以进行家庭自我治疗。
c、给教学带来方便,便于教师全面向学员分析病情。
d、对科研有帮助,可以发现新的穴位或反射区。


穴位诊断打印笔的结构剖示图附图部件名称标记如下
1-探头、2-笔头、3-壳体、4-贮水管、5-驱动线圈、6-导向管、7-弹簧、8-调节器、9-探测线、10-控制开关、11-铁芯、12-打印控制线、13-尾帽。

参照附图所示,穴位诊断打印笔包括笔芯、控制器和外壳三大部分构成,其中笔芯由笔头2、贮水管4、铁芯11、弹簧7和调节器8组成,笔头2套接在贮水管4前端的开口上,铁芯11的一端与贮水管4相接,另一端与弹簧7连接,将笔芯放入导向管6中,笔头2伸出导向管6的前端的开口,调节器8与导向管6以螺纹连接后顶住弹簧7;控制器由导向管6、控制开关10、打印控制线12、驱动线圈5组成,控制开关10设置在壳体3的前端侧面上,打印控制线12串过尾帽小圆孔的一端与控制开关10焊接,另一端与9V电池相连接,驱动线圈5套接在导向管6上;外壳由探头1、壳体3、尾帽13和探测线9组成,探头1用铜材制作,前端呈半圆球形,中央有一个小圆孔,内部为空腔,它与壳体3用螺纹连接,尾帽13用螺纹与壳体3连接,尾帽13上有两个小圆孔,探测线9通过小圆孔的一端与探头1焊接,另一端与探测穴位的仪器相连接。其工作过程是将穴位诊断笔的探头1放在人体的病理穴位,按下控制开关10,打印控制线12上的9V脉冲电压加到驱动线圈5上,产生电磁感应,将铁芯11突然推向前方,带动连接在贮水管4上的笔头2弹出探头1前端的小圆孔,笔头2上的墨水在穴位上留下一个清楚的点,当松开控制开关10,依靠弹簧7的拉力,笔头2缩入探头1的空腔内,完成一次打点,多次重复上述过程,可完成多次打点。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