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具增进清洁效果的除尘布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具增进清洁效果的除尘布制作方法
  • 发明者
    蔡承洲
  • 公开日
    2011年4月13日
  • 申请日期
    2010年1月13日
  • 优先权日
    2010年1月13日
  • 申请人
    蔡承洲
  • 文档编号
    A47L13/40GK201790770SQ20102000301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 一种具增进清洁效果的除尘布,该除尘布至少由具有静电吸附灰尘毛发功能的纤 维层叠合而成,其特征在于该除尘布的该纤维层上设有至少两个方向不同的刀痕组; 该刀痕组的刀痕在该除尘布上形成有开合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增进清洁效果的除尘布,其特征在于每组刀痕组的刀痕均与 该除尘布的长边形成一角度,该角度为1° 179°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增进清洁效果的除尘布,其特征在于每一刀痕长度至少 25mm以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增进清洁效果的除尘布,其特征在于该刀痕的长度在 30mm 35mm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增进清洁效果的除尘布,其特征在于该除尘布由至少二纤维 层以及至少一在二纤维层间的纸层叠合而成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改良除尘布,特指一种具有增进清洁功效的除尘布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具增进清洁效果的除尘布,该除尘布至少由纤维层及纸层叠合而成,且该纤维层具有静电吸附灰尘毛发功能,该除尘布于该纤维层上设有至少二组方向不同的刀痕,并透过除尘布的纤维层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控制刀痕往复拉扯而形成可容纳毛发灰尘的开合口,进而增进除尘布清洁效果。
  •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可增进清洁效果的改良除尘布,该除尘布至少 由具有静电吸附灰尘毛发功能的纤维层叠合而成,该除尘布的该纤维层上设有至少二组 方向不同的刀痕,该刀痕组的刀痕在该除尘布上形成有开合口借此,由于除尘布与地 面产生的拉力,进而控制该纤维层上的刀痕往复拉扯上述可容纳毛发灰尘的开合口,进 而增进除尘布清洁效果依据前述的除尘布,其中该刀痕形状可为波浪形或是弧形依据前述的除尘布,其中本实用新型除尘布的长边是指装设于清洁平板时对应 于该清洁平板的长度较长的该边[0011]依据前述的除尘布,其中每组刀痕均与除尘布长边呈一角度依据前述的除尘布,其中每一刀痕长度至少须在25mm以上,各刀痕最佳长度 约在30mm 35mm,令各刀痕随着除尘布受力而形成的开合口可更完全撑开,而容纳较 多且较大的灰尘脏污依据前述除尘布,其中该除尘布由至少二纤维层以及至少一在二纤维层间的纸 层所叠合而成,且该纸层单位面积重量是高于纤维层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具增进清洁效果的除尘布的制作方法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除尘布,主要由多层纤维层叠合而成,并借由使该等纤维层 与地面平整地接触而进行除尘作用,该等纤维层主要为静电纤维,用以静电吸附地板上 灰尘毛发,由于此种方式清洁效果较以往良好,且,不需像传统拖把需要透过水份才能 吸附灰尘毛发,一推出便普遍地受到家庭主妇的欢迎。上述除尘布于使用时,先将除尘布1固定在清洁平板2下表面,并透过一握把3 控制该清洁平板2在地板上任意滑动(如图1所示),使清洁平板2表面的除尘布1可平 整地与地面接触吸附灰尘毛发。然,上述除尘布1虽实用,但在使用上仍具有诸多改进之处,以往的除尘布大 多仅利用除尘布1上的纤维来吸附灰尘毛发,但每单位的纤维所能吸收的灰尘毛发量有 限,而多余灰尘毛发,则容易被推入地板或是家具的细缝中(图中未示),导致清洁功效 受限。为此,业界研发出一种可解决前述缺失的除尘布结构,其主要于除尘布1表面 增设有多条互为平行的刀痕11 (如图2所示),当清洁平板2往复在地板上滑动时,该清 洁布1与地面间会产生摩擦力,令刀痕11产生开合动作(如图3所示),使该除尘布1除 吸附灰尘毛发功能外,同时具备刮拂及容纳灰尘毛发的双重效果(如图4所示)。前述方式虽可增进预期的清洁功效,却有相当的改良空间,其原因在于于使 用时,除尘布1平均与地板接触,且除尘布1刀痕11互为平行排列外,该等刀痕11均与 清洁布1的长边L平行(与长边L所形成角度为0° ),亦即,每一刀痕11的开合方向 及开合时机均相同,但地板上的灰尘毛发并不会规则地排列,故无法挥发最佳的清洁效果。因此,如何有效地改良除尘布的清洁效果,使除尘布上所设的刀痕非以规则方 式刮拂与容纳地板上的灰尘毛发乃为本实用新型所钻研的课题。
图1为现有除尘布拖把立体示意图。图2为现有除尘布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现有除尘布与清洁平板的结构组合示意图。图4为现有除尘布受到摩擦力而产生开合口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增进清洁效果的除尘布的除尘布叠合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增进清洁效果的除尘布的刀痕分布示意图,并显示该等刀 痕受到摩擦力而形成开合口。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增进清洁效果的除尘布的另一刀痕分布示意图,是显示第3 刀痕组及第4刀痕组,且该等刀痕并受到摩擦力而形成开合口。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22]除尘布 1[0023]刀痕 11[0024]清洁平板2[0025]握把 3[0026]长边 L[0027]除尘布 30[0028]第一刀痕组31[0029]刀痕 311[0030]第二刀痕组32[0031]刀痕 321[0032]第3刀痕组33[0033]第4刀痕组34[0034]刀痕角度Θ1、θ 2[0035]奇数排 O[0036]偶数排 E[0037]长度 Ll根据上述目的,现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加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 手段及其功效。本实用新型所定义的除尘布30长边L,指的是指除尘布30装设于清洁平板时对应于该清洁平板的长度较长的该边,于此先行述明。请参阅图5至6,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增进清洁效果的改良除尘布的除尘布叠合 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增进清洁效果的改良除尘布的刀痕分布示意图。如图5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增进清洁效果的改良除 尘布,该除尘布30至少由纤维层F及纸层P所叠合而成,其中该纤维层F具有静电吸附 灰尘毛发功能,该纸层P的单位面积重量高于纤维层F,用来提供整体除尘布30的韧度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增进清洁效果的除尘布主要特征在于于该除尘布30的 纤维层F表面上切割有至少二组不同方向的刀痕,令除尘布30与地面往复摩擦时,可控 制该纤维层上的刀痕往复拉扯开合而形成方向不同的开合口 m,进而容纳不同位置的灰 尘毛发,增进除尘布清洁效果(如图6所示)。且,该等刀痕可为波浪形或是弧形(图中未示),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局限, 但,每组刀痕是与除尘布的长边L成为一角度Θ,该角度θ可在1° 179°的范围, 更具体地说,本实施例中设有第一刀痕组31及第二刀痕组32,不论是哪一刀痕组31、32 平均分布在除尘布30与待清洁表面接触的该面,即纤维层F表面,且各刀痕组31、32彼 此间的排列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局限,在本实施例中,各刀痕组31、32可为数组 排列,其中奇数排定义为第一刀痕组31,偶数排定义为第二刀痕组32,而第一刀痕组31 与第二刀痕组32与除尘布30长边L所成角度彼此不同,即Θ1兴Θ2,意即,第一刀痕 组31的刀痕311与第二刀痕组32的刀痕321方向互不相同,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 一刀痕组31的刀痕311与除尘布30长边L形成角度θ 1约为30°,第二刀痕组32的刀 痕321与除尘布30长边L形成角度θ 2约为160°,如此一来,当除尘布30与待清洁面 往复摩擦时,可控制各组刀痕组31、32朝向不同方向往复开合,并可刮拂与容纳不同位 置的灰尘毛发,有效增进除尘布清洁效果。而本实施例之第一刀痕组31与第二刀痕组32刀痕设置位置,亦可设为奇数列是 第一刀痕组31,偶数列是第二刀痕组32,或为第一刀痕组的刀痕311彼此不相邻且第二 刀痕组的刀痕彼此不相邻的方式配置,亦即刀痕311和刀痕321彼此交错配置,借此,除 了可使除尘布30上的刀痕分布更为平均外,亦可令除尘布30的各处清洁能力更为均勻, 且各刀痕311、321所形成的开合口 m可撑开范围较大。本实用新型亦可进一步定义,每一刀痕311、321长度Ll至少为25mm以上,且 最佳刀痕长度约在30mm 35mm间,在此刀痕尺寸的条件下,各刀痕受力而形成的开合 口 m可撑开至较大范围,而可容纳较多且较大的灰尘脏污。请参阅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可增进清洁效果的除尘布改良的另一刀痕分布示 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除设有第一刀痕组31及第二刀痕组32,并将该等刀痕 组是依奇数排O、偶数排E依序排列外,亦可视实际需求增加有第三刀痕组33及第四刀 痕组34,第三刀痕组33与第四刀痕组34设置位置,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局限,相同地, 第三刀痕组33的刀痕331与除尘布长边L所成的角度是与其它刀痕组角度不同,而第四 刀痕组34的刀痕341与除尘布长边L所成的角度亦与其它刀痕组不同,即各组刀痕组与 除尘布长边L所成的角度各异。本实用新型已借上述较佳具体例进行更详细说明,惟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5述所举例的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对该等结构作各种变 化及修饰,该等变化及修饰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