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吸水垫的制作方法目前常见的脚踏垫主要有刮除脏污与吸收水分两种用途,而吸收水分的脚踏垫都 有储水极限,一旦水分浸湿了脚踏垫,若不进行更换的动作,所述吸水脚踏垫将失去吸水功 能,再经反复践踏后,放置所述吸水脚踏垫的地板四周将呈现湿漉漉的样貌,不但影响环境 美观,更可能造成使用者滑倒。因此,使用上述的吸水脚踏垫,不仅吸水效果有限制,更可能 因疏于更换而造成使用意外。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吸水垫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水垫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水材料为垫毯时,表现图2中A-A截面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水垫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吸水材料为吸水泡棉时,表现图4中B-B截面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吸水垫的框架与斜边呈一体成型的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吸水垫的挤水颗粒与凸点一体成型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0017]1框架10止滑层11排水阀110 导水管2吸水区20垫毯21渗水布22吸水泡棉23吸水布3挤压区30挤水颗粒300 凸点31推拔斜面4斜边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功效以及构造特征能有更详细明确的了解,列举出 如下所述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至图3。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水垫,包含有框架1、吸水区2及挤压区3。框架1,为含底层与非水平方向立板的基座,所述框架1内放置有上下相迭的吸水 区2及挤压区3,因此所述框架1提供各项功能区的架设定位与连接,并可根据需要加设可 自由组装的斜边4在所述框架1边缘,与地面形成连续的平面,避免使用者于使用吸水垫时 不小心发生危险的使用状况(如踢到、绊到等),也可方便无障碍空间的形成;另为考虑使 用安全性,可在所述框架1的底部加上止滑层10,增加所述框架1底部与地板间的摩擦力, 避免使用时吸水垫发生皱乱、移位等问题,所述止滑层10也可与所述框架1 一体成型(如 将所述框架1底部制成有不规则细粒的不平滑表面、在所述框架1底部涂上高摩擦系数的 涂料等等);此外,为使所述吸水区2内的构件四周都能维持固定在所述框架1内,避免使 用者踢到而使吸水垫翻翘,所述框架1的上缘四周可呈现向内延伸而前端再向斜下方延伸 的设计,向斜下方延伸的部份可压住所述吸水区2内的构件边缘,同时也因其端部水平斜 切与斜面设计,让使用者踩踏时不会有平面不连续的不适感,也可避免足部不小心勾到而 发生绊倒使用者的情况。吸水区2,为可吸收水分的空间,设置在所述框架1内最上层,所述吸水区2内放置有吸水材料(如垫毯20、吸水泡棉等)。一般市售踏垫都在织品下方加了乳胶涂层,使水 分无法往下流动而赋予踏垫底部具有防水及防滑的功能,然而在此使用的是无乳胶涂层而 具渗水特性的垫毯20,因此所述垫毯20可吸收水分并将水分向下导流,其中,无乳胶涂层 的所述垫毯20在反复踩踏后容易发生织品纤维勾拉脱落的问题,因此在所述垫毯20下方 可加设一层渗水性良好的渗水布21,不但可以保护所述垫毯20,延长所述垫毯20的使用寿 命,更可使水分的吸收与导流更加顺畅;同时,所述垫毯20本身的非平整表面的表层还可提供使用者刮除足部脏污(如沙尘、泥屑等)的功效,因此使用者可借由踩踏吸水垫的动 作,由所述垫毯20吸除足部多余的水分,维持足部干爽,同时也可由所述垫毯20非平整表 面的表层刮除足部脏污以维持环境整洁;此外,所述垫毯20更可应不同需求,利用不同颜 色的织品纤维呈现多元化的字体或图案,提升吸水垫的美观与商业价值。挤压区3,为可挤压所述垫毯20并可储存被挤压出的水分的空间,设置在所述框 架1内且位在所述吸水区2的下层,所述挤压区3内放置有两个以上而成数组状排列的中 空状挤水颗粒30,所述挤水颗粒30制成中空状不但可节省材料,同时也可增加水分储存的 空间;为使水分能在所述挤压区3中流动顺畅,所述挤水颗粒30下缘设有凸点300,能支撑 所述挤水颗粒30,使所述挤水颗粒30下缘不至于与下方的所述框架1平面完全贴合,提供 水分能连通并储存于各所述挤水颗粒30内的中空部位以及各所述挤水颗粒30相连所形成 的空隙;因此,当所述垫毯20受压时,下方的所述挤水颗粒30能提供反向力道,使所述垫毯 20受挤压而将该些水分浙除,被挤压出的水分顺势向下流至所述挤压区3内的储水空间储 存。此外,还可在所述挤压区3侧边配合所述框架1在邻近底部的位置开设空间以装设隐藏 式的排水阀11,当吸水垫被设置在室内使用时,可将所述排水阀11关起来,让所述垫毯20 所吸收的水分经所述挤水颗粒30的挤压后储存于所述挤压区3内的储水空间,在欲排水时 将所述斜边4移开,再搭配所附的导水管110接到所述排水阀11就能排出积水;若吸水垫 是设置在室外使用时,则可将所述排水阀11打开,让所述垫毯20所吸收的水分经所述挤水 颗粒30的挤压后,经所述排水阀11直接排到室外地面,排出的水依室外地面设计,顺势流 至排水沟内,因此就算天降大雨,吸水垫依然可维持良好的吸水性能。另外,可在所述挤压 区3与所述框架1底层间加设推拔斜面31,以便控制水流方向,让排水更容易且更有效率, 其中,所述挤压区3内的所述挤水颗粒30可配合所述推拔斜面31而呈不同大小的形态。请参阅图4及图5。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水垫,包含有框架1、吸水区2及挤压区3 ;本实施 例将说明所述吸水区2内放置的吸水材料更换成为吸水泡棉22时的吸水垫结构,因此仅在 所述吸水区2内作结构变化,所述框架1及所述挤压区3之结构与功能皆与前述实施例相 同,故于此不再详述。所述吸水区2内放置的吸水泡棉22具有极良好的吸水性,惟其结构密度不高,经 反复踩踏后容易发生所述吸水泡棉22裂损、剥落的问题,因此除了在所述吸水泡棉22下方 加设一层渗水性良好的渗水布21外,在所述吸水泡棉22上方另需加设一层吸水布23,通过 渗水布21与吸水布23的使用,不但可以保护所述吸水泡棉22,延长所述吸水泡棉22的使 用寿命,更可使水分的吸收与导流更加顺畅。请参阅图6。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水垫,包含有框架1、吸水区2、挤压区3。框架1,为含底层、非水平方向立板的基座,所述框架1四边延伸有与所述框架1 一 体成型的斜边4,与地面形成连续的平面,避免使用者于使用吸水垫时不小心发生危险的使 用状况(如踢到、绊到等),也可方便无障碍空间的形成;所述框架1内放置有上下相迭的 吸水区2及挤压区3,因此所述框架1提供各项功能区的架设定位与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斜边4内需配合所述框架1在邻近底部的位置开设空间以装设隐 藏式的排水阀11与其排水通道,在欲排水时搭配所附的导水管110接到所述排水阀11就能排出积水。另可在所述挤压区3与所述框架1底层间加设一推拔斜面31,以便控制水流 方向,让排水更容易且更有效率,而所述挤压区3内的挤水颗粒30则可配合所述推拔斜面 31呈现不同大小的形态。请参阅图7。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挤水颗粒30与凸点300是上下相连的两结构,因此 可用黏着的方式连接所述挤水颗粒30与所述凸点300,也可用一体成型的技术结合此两结 构,此方法不仅制作方便,更可确认两结构间结合稳固。据此,本实用新型可获得如下效益(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水垫设有挤压区及储水区,可将吸水区内的水分浙除并 储存于储水区内,借以维持吸水区的吸水能力不减;(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水垫可使水分被储存起来且不会回渗,可保持使用环境 干燥、清洁、美观,免去打扫清洁与更换吸水垫的动作,节省人力成本,另可降低危险动作发 生的可能性(如滑倒);(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水垫设有排水阀,可在适当时机将吸水垫内的储水导引 至室外排掉,吸水垫可重复使用,拥有较一般吸水垫更长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
吸水垫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李思贤李思贤李思贤李思贤李思贤李思贤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李思贤李思贤李思贤庄元庄元大林重二中冈健次
专利相关信息
-
中冈健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