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次性微量止痛泵的制作方法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简称PCA)是一种经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疼痛程度和身体情况,预先设置镇痛药物的剂量,再交由病人“自我管理”的一种疼痛处理技术。PCA是现代疼痛治疗的较好方法,是术后疼痛治疗的重要手段,与传统的肌肉注射镇痛药相比,PCA有明显的优点(1)在镇痛治疗期间,镇痛药物的血药峰浓度较低,血药浓度波动小,呼吸抑制发生率低,减少镇痛治疗时过度镇静的副作用;(2)镇痛效果好;(3)PCA能克服镇痛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个体差异,做到按需给药;(4)减少病人疼痛时等待医护人员处理的时间;(5)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可以以较低的止痛剂量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提高病人及其家属对医疗品质的满意率;(7)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PCA装置是一种新型镇痛药给药装置,病人佩带控制器,当意识到疼痛时,通过控制器将一次镇痛药物注入体内,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现有的PCA装置主要有电子式和机械式两种,电子式止痛泵由于体积和质量均较大且价格十分昂贵,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其应用受到较大限制。现有的采用机械式止痛泵的给药方式有两种(1)单纯PCA方式病人完全自控,疼痛时病人按压止痛泵的控制装置,给予一次单次剂量;(2)背景输注+单次剂量方式在连续输注一定药物的基础上,在疼痛时病人增加一次单次剂量。这两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为了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又不产生过度镇静,单次给药剂量即病人疼痛未消除或疼痛复发时追加的药物剂量必须较小,这就使得在病人疼痛时,不能首先给一个较大的安全负荷药剂量让病人快速消除疼痛又能保证安全。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438457Y,公告日是2001年7月11日,发明创造的名称是“一次性微量止痛泵用定量自控装置”就是用于“背景输注+单次剂量”方式给药的一次性微量止痛泵,该自控装置主要由供液机构、控制机构、外壳以及底板组成,其供液机构是由储液胶囊、药液进口连接管、药液出口连接管组成,其控制机构是由压板、按键、自锁键、弹簧组成,它的不足之处在于从安全角度考虑,必须控制药液流量较小,病人疼痛时,不能首先给一个较大的安全负荷药剂量以使病人快速消除疼痛又能保证安全。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在安全用药剂量范围内快速给药的一次性微量止痛泵。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总储液泵、定量控制装置、药液缓冲装置、连接导管,所述定量控制装置包括I控流管、I储液胶囊、按键,所述药液缓冲装置连接于所述总储液泵与所述定量控制装置之间。所述药液缓冲装置包括II控流管、II储液胶囊,所述II控流管的入口与所述总储液泵相连接,所述II控流管的出口与所述II储液胶囊的入口相连接,所述II储液胶囊的出口与所述I控流管的入口相连接,所述II控流管的流量小于所述I控流管的流量,所述II储液胶囊的容量大于所述I储液胶囊的容量。本实用新型还包括III控流管,所述III控流管的入口与所述总储液泵相连接,所述III控流管的出口接入所述定量控制装置后的所述连接导管。本实用新型所述药液缓冲装置还可以采用下面的技术方案所述药液缓冲装置包括II控流管、储液腔、活塞、弹簧,所述II控流管的入口与所述总储液泵相连接,所述II控流管的出口与所述储液腔的入口相连接,所述储液腔的出口与所述I控流管的入口相连接,所述活塞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于所述储液腔内滑动以控制所述储液腔的容量,所述II控流管的流量小于所述I控流管的流量,所述储液腔的容量大于所述I储液胶囊的容量。本实用新型所述药液缓冲装置也可以采用下面的技术方案所述药液缓冲装置包括II控流管、软袋、活动压板、弹簧,所述II控流管的入口与所述总储液泵相连接,所述II控流管的出口与所述软袋的入口相连接,所述软袋的出口与所述I控流管的入口相连接,所述活动压板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压住所述软袋以控制所述软袋的容量,所述II控流管的流量小于所述I控流管的流量,所述软袋的容量大于所述I储液胶囊的容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药液缓冲装置连接于所述总储液泵与所述定量控制装置之间,所述II控流管的流量小于所述I控流管的流量,所述II储液胶囊或者所述储液腔或者所述软袋的容量大于所述I储液胶囊的容量,根据不同止痛药液的安全剂量,控制所述II储液胶囊或者所述储液腔或者所述软袋的容量在安全范围内,在本实用新型使用前,所述II储液胶囊或者所述储液腔或者所述软袋充满止痛药液,在术后需要止痛时,所述II储液胶囊或者所述储液腔或者所述软袋的止痛药液可快速通过所述I控流管和所述I储液胶囊进入人体,以到达快速给药、快速止痛的目的,减轻病人的疼痛,通过控制所述II控流管的流量,可保证在单位时间内总的用药量在安全范围内,故本实用新型能在安全用药剂量范围内快速给药;由于本实用新型还包括III控流管,所述III控流管的入口与所述总储液泵相连接,所述III控流管的出口接入所述定量控制装置后的所述连接导管,因此本实用新型除可以在首次用药时大剂量给药,在病人疼痛时单次给药外,还可以持续小剂量给药,以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故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缓冲装置的另外一个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总储液泵1、加药口2、药液缓冲装置3、定量控制装置4、连接导管5、针头6、止液夹8,所述定量控制装置4包括I控流管41、I储液胶囊42、按键43,所述药液缓冲装置3连接于所述总储液泵1与所述定量控制装置4之间,所述药液缓冲装置3包括II控流管31、II储液胶囊32,所述II控流管31的入口与所述总储液泵1相连接,所述II控流管31的出口与所述II储液胶囊32的入口相连接,所述II储液胶囊32的出口与所述I控流管41的入口相连接,所述II控流管31的流量为2ml/h,所述I控流管41的流量为10ml/h,所述总储液泵1的容量为100ml,所述II储液胶囊32的容量为10ml,所述I储液胶囊42的容量为0.5ml,所述总储液泵1的压力大于所述II储液胶囊32容量最大时的压力,所述总储液泵1采用胶囊泵,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泵。
本实施例所述I控流管41的流量、所述II控流管31的流量、所述总储液泵1的容量、所述I储液胶囊42的容量、所述II储液胶囊32的容量可根据不同止痛药剂的要求进行改变,但是,要保证所述II控流管31的流量小于所述I控流管41的流量,所述II储液胶囊32的容量大于所述I储液胶囊42的容量。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前,所述II储液胶囊32充满止痛药液,在术后需要止痛时,所述II储液胶囊32的止痛药液可快速通过所述I控流管41和所述I储液胶囊42进入人体,以到达快速给药、快速止痛的目的,所述II控流管31的流量在人体最大安全剂量范围内,可保证在单位时间内总的用药量在安全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在安全用药剂量范围内快速给药,减轻病人的疼痛,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III控流管7,所述III控流管7的入口与所述总储液泵1相连接,所述III控流管7的出口接入所述定量控制装置4后的所述连接导管5,所述药液缓冲装置3包括II控流管31、储液腔33、活塞34、弹簧35,所述II控流管31的入口与所述总储液泵1相连接,所述II控流管31的出口与所述储液腔33的入口相连接,所述储液腔33的出口与所述I控流管41的入口相连接,所述活塞34在所述弹簧35的作用下于所述储液腔33内滑动以控制所述储液腔33的容量,所述II控流管31的流量小于所述I控流管41的流量,所述储液腔33的容量大于所述I储液胶囊42的容量。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
本实施例所述储液腔33、所述活塞34、所述弹簧35的组合作用同实施例一中的所述II储液胶囊32的作用,都具有储存一次较大剂量药液的作用,同时,在储存药液后具有一定的压力,止痛药液可快速通过所述I控流管41和所述I储液胶囊42进入人体。
本实施例由于增加了一个持续给药的旁路支管及所述III控流管7,因此本实施例既可以在首次用药时大剂量给药,在病人疼痛时单次给药,还可以持续小剂量给药,以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述药液缓冲装置3包括II控流管31、软袋36、活动压板37、弹簧35,所述II控流管31的入口与所述总储液泵1相连接,所述II控流管31的出口与所述软袋36的入口相连接,所述软袋36的出口与所述I控流管41的入口相连接,所述活动压板37在所述弹簧35的作用下压住所述软袋36以控制所述软袋36的容量,所述II控流管31的流量小于所述I控流管41的流量,所述软袋36的容量大于所述I储液胶囊42的容量。
本实施例软袋36、活动压板37、弹簧35的组合作用同实施例一中的所述II储液胶囊32的作用,都具有储存一次较大剂量药液的作用,同时,在储存药液后具有一定的压力,止痛药液可快速通过所述I控流管41和所述I储液胶囊42进入人体。
由以上实施例可见,本实用新型所述药液缓冲装置3具有储存一次较大剂量药液的作用,同时,在储存药液后具有一定的压力,能够使药液流入人体。当然,在某些止痛操作中,不一定具有针头6,也可以在所述连接导管5的尾端接上接管。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及所做的各种等效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一次性微量止痛泵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坂口智, 石川浩树桥本达也田畑宪一川上祐介, 高阪翔士川上祐介, 高阪翔士川上祐介, 高阪翔士户田温树, 中岛海阳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中岛海阳桂川邦彦田效信向井敬智, 阿良山贵也大坪俊文大坪俊文大坪俊文
专利相关信息
-
大坪俊文丹下明子二宫彰秀杨增扬杨增扬杨增扬杨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