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书刊式象棋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书刊式象棋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林国军
  • 公开日
    2001年2月28日
  • 申请日期
    2000年8月18日
  • 优先权日
    2000年8月18日
  • 申请人
    林国军
  • 文档编号
    A63F3/04GK1285231SQ0012352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书刊式象棋,包括棋子、棋盘,棋子正面是文字或图案,棋盘采用适合书刊印刷要求的材料制作,其特征是薄为片状适合象棋图例数量要求的若干个棋子的反面和棋盘正面之间能实现多次交替的吸附分离过程,一幅棋盘单独存在或者至少两幅棋盘装订为一体,棋盘正面未刊或至少刊有象棋图例、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三种内容之一,棋盘反面未刊或至少刊有象棋图例、国际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三种内容之一2.一种书刊式象棋,包括棋子、棋盘、未刊或者至少刊有象棋图例、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三种内容之一的页面,棋子正面是文字或图案,棋盘采用适合书刊印刷要求的材料制作,其特征是薄为片状适合象棋图例数量要求的若干个棋子的反面和棋盘正面之间能实现多次交替的吸附分离过程,至少一幅棋盘和至少一页未刊或至少刊有象棋图例、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三种内容之一的页面装订为一体,棋盘正面未刊或至少刊有象棋图例、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三种内容之一,棋盘反面未刊或至少刊有象棋图例、国际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三种内容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书刊式象棋,其特征是棋子可以折弯且带有片状软质棋耳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书刊式象棋,其特征是棋子反面有不干胶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书刊式象棋,其特征是棋子的反面与棋盘的正面分别带有不同性质的静电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书刊式象棋,其特征是棋盘或页面为折页状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书刊式象棋,其特征是用象棋图例取代棋盘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书刊式象棋,其特征是象棋棋谱或非象棋棋谱的字符直接刊在棋盘面的若干方格内9.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书刊式象棋,其特征是一幅棋盘的两面都刊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棋盘面或仅在一幅棋盘的正面刊有一个以上的棋盘面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书刊式象棋,其特征是刊有象棋棋谱的页面与棋盘正面相临装订,两者打开后处于同一平面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未刊或刊有象棋图例、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的中国象棋或国际象棋象棋有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两种,它们均有棋子、棋盘两部分组成,本发明统称为象棋象棋棋盘有软盘、硬盘两种形式,软盘可以任意折叠收取,硬盘通常是一木质方案,有的硬盘可以对半折叠棋子通常是硬质不可折弯,中国象棋棋子的正面是文字,国际象棋棋子的正面是图案或立体模型棋子一般在水平的棋盘正面排布移动,棋子必须保持一定的直径和厚度以产生足够的自重作用于棋盘,使棋子在微风时或棋盘轻微震动的情况下不至于在棋盘上发生移位,但在倾斜状态下是不可以正常使用的为了适应象棋讲学或演示的需要,出现了磁力象棋,这种象棋的棋盘为铁质,棋子用磁铁制作,在棋盘倾斜或竖直时,棋子能吸附于棋盘上而不至于掉下或移位,此后这种磁力象棋又微型化成为旅游象棋,给人们出行使用带来了便利,但由于制造材料的限制,这种旅游象棋也不尽完美上述的象棋仅适宜于两人对弈的游戏或比赛,不适宜直接进行象棋技艺的研究,通常人们借助象棋专业书刊进行象棋研究时,需另备一付象棋,两者缺一不可,实际中由于时空限制,有时两者往往不能同时俱备,给象棋研究造成不便象棋图例、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是象棋专业书刊不可缺少的内容,本发明所称的上述三种内容的具体含义是象棋图例系指象棋棋子在象棋棋盘之上分布或排布的位置图,象棋棋谱系指标示象棋棋子在象棋棋盘之上移动方向及到达位置的方法,象棋棋谱也称着法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系指象棋棋子在象棋棋盘上分布或排布位置图之外的图画或图案以及标示象棋棋子在象棋棋盘之上移动方向及到达位置之外的文字符号为克服象棋研究的缺陷,中国专利局于1988年5月25日审定公告了申请号为87204710的一种棋子反面带残局的中国象棋专利,此专利在一付棋的每个棋子的反面都印有残局图例,在棋盘的反面有三十二个残局图例的参考着法,但是此专利的中国象棋无法进行有效的微型化,不利于人们外出携带,使用起来也受空间环境的限制再者当人们利用此专利在棋盘上布棋子运着时,无法对照棋盘反面的参考着法进行象棋研究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比旅游象棋更便于携带的书刊式象棋,这种象棋还可以刊有象棋图例、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内容,非常方便于人们象棋研究并且使用不受空间环境的限制为实现以上所述发明的目的,书刊式象棋包括棋子、棋盘或与页面装订为一体的棋盘,棋子和棋盘之间可以吸附,棋盘的正面、反面或者与棋盘装订为一体的页面未刊或刊有象棋图例、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书刊式象棋第一种技术方案包括棋子、棋盘,棋子正面是文字或图案,棋盘采用适合书刊印刷要求的材料制作,薄为片状适合象棋图例数量要求的若干个棋子和棋盘之间能实现多次交替的吸附分离过程,一幅棋盘单独存在或至少两幅棋盘装订为一体,棋盘正面未刊或至少刊有象棋图例、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三种内容之一,棋盘反面未刊或至少刊有象棋图例、国际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三种内容之一书刊式象棋第二种技术方案包括棋子、棋盘、未刊或至少刊有象棋图例、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三种内容之一的页面,棋子正面是文字或图案,棋盘采用适合书刊印刷要求的材料制作,薄为片状适合象棋图例数量要求的若干个棋子和棋盘之间能实现多次交替的吸附分离过程,由至少一幅棋盘和至少一页未刊或至少刊有象棋图例、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三种内容之-的页面装订为一体,棋盘正面未刊或至少刊有象棋图例、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三种内容之一,棋盘反面未刊或至少刊有象棋图例、国际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三种内容之一上述两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棋子本身可以折弯或者带有片状软质的棋耳,这样阅读或研究时将更加便利上述两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棋子和棋盘的多次交替吸附分离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最简便的方法是棋子反面涂有不干胶,其次也可以使棋子反面和棋盘正面分别带有不同性质的静电,再者棋子可以为橡胶薄片,反面制成凹型、利用空气负压使棋子和棋盘互相吸附为了便于书刊式象棋的携带收存,上述两种技术方案中的棋盘或页面可以为折页状为了节约盘面,上述两种技术方案中刊于棋盘正面的象棋图例与棋盘可以合二为一,也就是用象棋图例取代棋盘并在象棋图例之上排布棋子进行研究使象棋图例中标示棋子位置的图文利用印刷色泽调配技巧明显区别暗淡于棋子的图文,不至于引起人们视觉或思维的混乱上述两种技术方案中刊于棋盘正面的象棋棋谱或非象棋棋谱的字符,可以直接刊于棋盘方格之内,为使人们的思维不至于受此影响,利用印刷色泽调配技巧使棋盘图案明显比象棋棋谱鲜亮上述两种技术方案中的一幅棋盘,可以按通常的方法仅在一幅棋盘的正面刊有一个棋盘面,也可以两面均为正面在一幅棋盘的两面都刊有至少一个棋盘面,还可以仅在一幅棋盘的正面刊有至少两个棋盘面上述第二种技术方案中,刊有象棋棋谱的页面与棋盘正面相邻装订,打开棋盘及页面后两者处于同一平面,便于人们对照象棋棋谱在棋盘之上利用棋子进行象棋研究书刊式象棋棋子薄为片状,较大地缩小了象棋的占用空间,携带十分方便,棋子和棋盘之间能多次交替的吸附分离,使用起来不受空间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棋盘的正反面或页面上刊有象棋专业知识,更为象棋技艺的研究带来了便利下面结合附图对书刊式象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书刊式象棋的制作方法图1和图2是书刊式象棋第一种技术方案的装订实施方式。图3至图6是书刊式象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装订实施方式。图7至图14是书刊式象棋第一种和第二种技术方案的棋盘正面刊载内容的图15至图18是书刊式象棋第一种和第二种技术方案的棋盘反面刊载内容的部分实施方式。图19至图26是书刊式象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页面刊载内容的实施方式。图27是带棋耳的棋子俯视图。图28是带棋耳的棋子侧视图。图1至图28中的中国象棋棋盘、中国象棋棋子以及中国象棋图例、中国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可以分别由国际象棋棋盘,正面刊有图案的国际象棋棋子以及国际象棋图例,国际象棋棋谱,非国际象棋图谱图文符号来替代,以更进一步详细说明书刊式象棋的
。与中国象棋不同的是,
中,国际象棋棋谱可以刊在国际象棋棋盘的反面。
图1所示的书刊式象棋单独有一幅棋盘1组成,棋盘正面2的左上部为象棋棋谱8,左下部棋盘图面4的上下边沿各吸附有5个棋子5,右上部为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9,右下部为象棋图例7,棋盘1的中间为折痕线10。
图2所示的书刊式象棋至少由两幅棋盘1装订成,左边为棋盘正面2,棋盘图面4的上下边沿各吸附有5个棋子5,棋盘图面4的方格内刊有象棋棋谱8。书刊式象棋的右边为棋盘反面3,上面刊有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9,下面为象棋图例7,书刊式象棋的中间为装订线11。
图3为一幅棋盘1与一页页面6装订成的书刊式象棋。
图4为一幅棋盘1与至少两页页面6装订成的书刊式象棋。
图5为至少两幅棋盘1与一页页面6装订成的书刊式象棋。
图6为至少两幅棋盘1与至少两页页面6装订成的书刊式象棋。
图4至图6中书刊式象棋的装订,棋盘1与页面6可以任意穿插装订。
图3至图6所示的书刊式象棋的左边为棋盘正面2,右边为页面6,左上部为象棋棋谱8,左下部棋盘图面4的上下边沿位置各吸附有5个棋子5,右上部为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9,右下部为象棋图例7,中间为装订线11。
图7至图14所示为书刊式象棋棋盘正面2所刊内容的
,棋盘正面2未刊或者至少刊有象棋图例7、象棋棋谱8、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9三种内容之一,棋盘图面4上下边沿各吸附有5个棋子5,其中图7至图9棋盘1中间有折痕线10,图10的棋盘图面4由象棋图例7替代,图11中象棋棋谱8刊于棋盘图面4的方格内。
图15至图18所示为书刊式象棋棋盘反面3所刊内容的
,棋盘反面3未刊或者至少刊有象棋图例7、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9 两种内容之一。
图19至图26所示为书刊式象棋页面6所刊内容的
,页面6未刊或者至少刊有象棋图例7、象棋棋谱8、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9三种内容之一,其中图26页面6中间有折痕线10。
书刊式象棋的实施方式即可以刊有一种象棋图例以及这种象棋图例的着法的象棋棋谱和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又可以刊有多种象棋图例以及这些象棋图例着法的象棋棋谱和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每种象棋图例及这种象棋图例着法的象棋棋谱和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可以任意分开或组合刊于书刊式象棋的棋盘正面、棋盘反面或页面的任意面上,也可以三种内容都不刊或仅刊其中任一种或任二种内容。
书刊式象棋第一种技术方案象棋图例、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三种内容刊于棋盘正面、棋盘反面的任意组合,中国象棋共有18种实施方式(国际象棋实施方式组合略),可参考图7至图18用以下表格表示。 书刊式象棋第二种技术方案象棋图例、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三种内容刊于棋盘正面、棋盘反面、页面的任意组合,中国象棋共有48种实施方式(国际象棋实施方式组合略),可参考图7至图26用以下表格表示。
图27和图28所示的棋子5的周边或正面带有棋耳12,棋耳12与棋子5正面所成的夹角可以在0~180°之内变化。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棋子、棋盘或页面组成的书刊式象棋,这种书刊式象棋棋子薄如片状和棋盘能够多次交替地吸附分离,它由至少一幅棋盘组成或至少一幅棋盘与一页页面装订为一体,在棋盘的两面或页面上未刊或刊有象棋图例、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内容,这种书刊式象棋有利于人们外出携带,使用不受空间环境限制,用于象棋研究特别便利。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