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书刊式象棋的制作方法图1和图2是书刊式象棋第一种技术方案的装订实施方式。图3至图6是书刊式象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装订实施方式。图7至图14是书刊式象棋第一种和第二种技术方案的棋盘正面刊载内容的图15至图18是书刊式象棋第一种和第二种技术方案的棋盘反面刊载内容的部分实施方式。图19至图26是书刊式象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页面刊载内容的实施方式。图27是带棋耳的棋子俯视图。图28是带棋耳的棋子侧视图。图1至图28中的中国象棋棋盘、中国象棋棋子以及中国象棋图例、中国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可以分别由国际象棋棋盘,正面刊有图案的国际象棋棋子以及国际象棋图例,国际象棋棋谱,非国际象棋图谱图文符号来替代,以更进一步详细说明书刊式象棋的
。与中国象棋不同的是,
中,国际象棋棋谱可以刊在国际象棋棋盘的反面。
图1所示的书刊式象棋单独有一幅棋盘1组成,棋盘正面2的左上部为象棋棋谱8,左下部棋盘图面4的上下边沿各吸附有5个棋子5,右上部为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9,右下部为象棋图例7,棋盘1的中间为折痕线10。
图2所示的书刊式象棋至少由两幅棋盘1装订成,左边为棋盘正面2,棋盘图面4的上下边沿各吸附有5个棋子5,棋盘图面4的方格内刊有象棋棋谱8。书刊式象棋的右边为棋盘反面3,上面刊有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9,下面为象棋图例7,书刊式象棋的中间为装订线11。
图3为一幅棋盘1与一页页面6装订成的书刊式象棋。
图4为一幅棋盘1与至少两页页面6装订成的书刊式象棋。
图5为至少两幅棋盘1与一页页面6装订成的书刊式象棋。
图6为至少两幅棋盘1与至少两页页面6装订成的书刊式象棋。
图4至图6中书刊式象棋的装订,棋盘1与页面6可以任意穿插装订。
图3至图6所示的书刊式象棋的左边为棋盘正面2,右边为页面6,左上部为象棋棋谱8,左下部棋盘图面4的上下边沿位置各吸附有5个棋子5,右上部为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9,右下部为象棋图例7,中间为装订线11。
图7至图14所示为书刊式象棋棋盘正面2所刊内容的
,棋盘正面2未刊或者至少刊有象棋图例7、象棋棋谱8、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9三种内容之一,棋盘图面4上下边沿各吸附有5个棋子5,其中图7至图9棋盘1中间有折痕线10,图10的棋盘图面4由象棋图例7替代,图11中象棋棋谱8刊于棋盘图面4的方格内。
图15至图18所示为书刊式象棋棋盘反面3所刊内容的
,棋盘反面3未刊或者至少刊有象棋图例7、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9 两种内容之一。
图19至图26所示为书刊式象棋页面6所刊内容的
,页面6未刊或者至少刊有象棋图例7、象棋棋谱8、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9三种内容之一,其中图26页面6中间有折痕线10。
书刊式象棋的实施方式即可以刊有一种象棋图例以及这种象棋图例的着法的象棋棋谱和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又可以刊有多种象棋图例以及这些象棋图例着法的象棋棋谱和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每种象棋图例及这种象棋图例着法的象棋棋谱和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可以任意分开或组合刊于书刊式象棋的棋盘正面、棋盘反面或页面的任意面上,也可以三种内容都不刊或仅刊其中任一种或任二种内容。
书刊式象棋第一种技术方案象棋图例、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三种内容刊于棋盘正面、棋盘反面的任意组合,中国象棋共有18种实施方式(国际象棋实施方式组合略),可参考图7至图18用以下表格表示。 书刊式象棋第二种技术方案象棋图例、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三种内容刊于棋盘正面、棋盘反面、页面的任意组合,中国象棋共有48种实施方式(国际象棋实施方式组合略),可参考图7至图26用以下表格表示。
图27和图28所示的棋子5的周边或正面带有棋耳12,棋耳12与棋子5正面所成的夹角可以在0~180°之内变化。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棋子、棋盘或页面组成的书刊式象棋,这种书刊式象棋棋子薄如片状和棋盘能够多次交替地吸附分离,它由至少一幅棋盘组成或至少一幅棋盘与一页页面装订为一体,在棋盘的两面或页面上未刊或刊有象棋图例、象棋棋谱、非象棋图谱图文符号内容,这种书刊式象棋有利于人们外出携带,使用不受空间环境限制,用于象棋研究特别便利。
书刊式象棋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林国军林国军汝 文汝 文汝 文汝 文汝 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汝 文汝 文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