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周谨
  • 公开日
    2006年9月6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6月17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6月17日
  • 申请人
    周谨
  • 文档编号
    A61B17/12GK2812845SQ2005200242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其特征在于它由底板[1]、侧板[2]、上板[3]组成,底板[1]与上板[3]的板面平行,侧板[2]位于底板[1]和上板[3]之间,分别与底板[1]和上板[3]的一端垂直相连,侧板[2]两端的端面上有连接插头[4],底板[1]和上板[3]的板面的一端有连接插槽[5],上述连接插头[4]与连接插槽[5]相匹配;它还有压杆[6],压杆[6]的上部是连接螺杆,下部是止血压杆[7],连接螺杆的下端与止血压杆[7]的中间部位呈“⊥”形垂直相连,上板[1]的板面上有连接孔[14],压杆[6]的连接螺杆部分穿过连接孔[14]由压紧螺母[8]锁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其特征在于它还有限位板[12],限位板[12]与底板[1]、上板[3]垂直相连,限位板[12]两端的端面上有连接插头[4],底板[1]和上板[3]的板面上有多个平行排列的限位插槽[13],这些限位插槽[13]与上述连接侧板[2]的连接插槽[5]相平行,限位板[12]的连接插头[4]与底板[1]上的限位插槽[13]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其特征在于它还有定位环[10],定位环[10]的环内径与压杆[6]的连接螺杆的外径相匹配,定位环[10]与定位杆[9]相连接,定位杆[9]与侧板[2]板面相垂直,侧板[2]板面上有连接孔,定位杆[9]上有螺纹,定位杆[9]穿过连接孔由定位螺母[11]锁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和限位板[12]的端面上的连接插头[4]、底板[1]、上板[3]的板面上的连接插槽[5]和限位插槽[13]均为燕尾形插头和插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板面上的连接孔[14]为长条通孔,位于上板板面的垂直于侧板[2]的中心线上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手术后肢体动脉压迫止血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运输、能够准确对损伤的肢体动脉实施压迫止血而不影响其它动脉和静脉流动的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其技术方案是它由底板、侧板、上板组成,侧板位于底板和上板之间,分别与底板和上板的一端由燕尾槽垂直相连;它还有压杆、限位板和定位环,压杆的上部是连接螺杆,下部是止血压杆,连接螺杆穿过上板面的连接孔由压紧螺母锁紧。本实用新型由止血压杆对需要压迫止血的肢体动脉进行压迫止血,限位板可以将患者的肢体固定,防止患者肢体移动造成止血压杆滑移,止血压杆可以由调节压杆连接孔和定位环的位置进行定位,使止血位置更加准确。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制作方法在现代医疗过程中,经体动脉、静脉穿刺进行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如seldinger法穿刺桡动脉或股动脉进行皮冠脉造影术、皮球囊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等,穿刺后必须对穿刺部位的创伤血管进行止血。对于肢体动脉穿刺损伤后止血的方法主要有缝合损伤血管和压迫止血,担由于条件所限,目前无创缝合方法还不成熟且价格昂贵,因此对于体表的小动脉应用压迫止血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压迫止血法采用止血带缠绕,对穿刺部位的肢体进行压迫,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止血方法的压迫时间长达6小时之多,有多种弊端,概括起来有1.影响远端肢体的动脉供血。用止血带缠绕肢体会同时压迫其它动脉,如桡动脉损伤压迫止血时会同时压迫到尺动脉,这样会影响远端肢体的动脉供血,造成远端肢体缺血,严重者会导致远端肢体缺血坏死。2.影响静脉回流。用止血带压迫止血会同时压迫肢体的所有静脉。使远端肢体血液无法回流,积聚在肢体远端,造成患者远端肢体肿胀、小血管破裂、皮下淤血、淤斑。临床可见患者的手掌肿胀如馒头,颜色青紫,非常痛苦。3.由于止血带缠绕压迫定位不准确,使远端穿刺部位局部出血,形成假囊,久之形成假性动脉瘤。4.长时间的压迫静脉使静脉血流受阻,血流缓慢,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会给生命带来严重威胁。鉴于止血带压迫止血有上述种种不良后果,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迫切希望采用较好的止血方法代替目前广泛使用的止血带压迫止血法,以消除其负面影响,减轻患者的痛苦。中国专利号03269429.6公开了一种“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这种止血器采用“口”结构,患者将手臂放入“口”形装置中央,上面的压板向下移动,压板上有压块压迫桡动脉,以代替止血带的缠绕,这种装置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该装置采用压板整体移动,因此结构较为复杂;其次该装置左右间距固定,患者手臂在装置内可以左右移动,不利于压块对准压迫位置,而且压迫过程中还可能滑移;再者,该装置的结构占用空间相对较大,不便运输和携带。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运输、能够准确对损伤的肢体动脉实施压迫止血而不影响其它动脉和静脉流动的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它由底板、侧板、上板组成,底板与上板的板面平行,侧板位于底板和上板之间,分别与底板和上板的一端垂直相连,侧板的两端的端面上有连接插头,底板和上板的板面的一端有连接插槽,上述连接插头与连接插槽相匹配;它还有压杆,压杆的上部是连接螺杆,下部是止血压杆,连接螺杆的下端与止血压杆的中间部位呈“⊥”形垂直相连,上板的板面上有连接孔,压杆的连接螺杆部分穿过连接孔由压紧螺母锁紧。
上述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它还有限位板,限位板与底板垂直相连,限位板两端的端面上有连接插头,底板和上板的板面上有多个平行排列的限位插槽,这些限位插槽与上述连接侧板的连接插槽相平行,限位板的连接插头与底板和上板上的限位插槽相匹配。
上述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它还有定位环,定位环的环内径与压杆的连接螺杆的外径相匹配,定位环与定位杆相连接,定位杆与侧板面相垂直,侧板面上有连接孔,定位杆上有螺纹,定位杆穿过连接孔由定位螺母锁紧。
上述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所述侧板和限位板的端面上的连接插头、底板、上板的板面上的连接插槽和限位插槽均为燕尾形插头和插槽。
上述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所述上板面上的连接孔为长条通孔,位于上板面的垂直于侧板的中心线上。
本实用新型由压杆下部的止血压杆对需要压迫止血的肢体动脉进行压迫止血,限位板可以将患者的肢体固定,防止患者肢体移动造成止血压杆滑移,止血压杆可以由调节压杆连接孔和定位环的位置进行定位,使止血位置更加准确,采用燕尾槽连接方式可以将该装置分成为简单的平面构件,与本装置的其它部件一样,均可以采用塑料等材料一次注塑生产,成本很低,便于生产,本产品还具有包装体积小、便于运输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图。
图中标记如下底板1、侧板2、上板3、连接插头4、连接插槽5、压杆6、止血压杆7、压紧螺母8、定位杆9、定位环10、定位螺母11、限位板12、限位插槽13、连接孔14

从图中可以看到,这种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由底板1、侧板2、上板3组成,底板1与上板3为水平位置,侧板2分别与底板1和上板3的一端垂直相连。连接方法采用燕尾槽及连接插头连接,在侧板2的两端有连接插头4,底板1和上板3的板面上有连接插槽5,连接插头4与连接插槽5相匹配。
图中显示,这种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工作部分是压杆6。压杆6的上部是连接螺杆,下部是止血压杆7,止血压杆7呈水平位置,其中间部位与连接螺杆垂直相连。连接螺杆穿过上板1板面上的连接孔14,由压紧螺母8锁紧。上述连接孔14为长条通孔,位于上板面1的垂直于侧板2的中心线上,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压杆6的位置,使止血压杆7对准患者需要压迫的动脉血管。
图中显示,这种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还有限位板12,限位板12的作用是将患者的肢体固定,避免止血压杆7压紧后因为肢体移动而产生滑脱现象。限位板12与底板1和上板3垂直相连,并与测板2相平行,连接方式也采用燕尾槽连接,在限位板12的两端有连接插头4,在底板1、上板3的板面上有限位插槽13。为了调整限位板的位置,设置了多个平行排列的限位插槽13,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者肢体的粗细程度选择不同的限位插槽插入限位板。为了简化结构,也可以将限位板12仅与底板1相连接,这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中显示,这种肢体动脉压迫止血器还有定位环10,定位环10套在压杆6的连接螺杆上,定位环10与定位杆9相连接,定位杆9垂直穿过侧板2板面上的连接孔,定位杆9上有螺纹,由定位螺母11锁紧。定位杆9和定位环10的作用是在压杆6的位置确定后,用定位杆9、定位环10和定位螺母11将压杆6的位置固定,使其不会左右摆动,保证止血压杆7工作中不会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底板1、侧板2、上板3以及其它部件均可以由塑料材料制作,采用注塑工艺成型,成本很低,便于生产,可以作为一次性产品使用。由于拆解后的各个部件均为平面构件,因此还具有包装体积小、便于运输的优点。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