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自收式伞的制作方法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棒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B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C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巢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下巢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下巢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下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定位片参考形状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弹片参考形状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谈抓参考形状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图中,l-上中棒,2-下中棒,3-下巢,4-上巢,5-定位套管,6-橡胶弹垫, 7一第四卡槽,8-第五卡槽,9-定位突起,10-收伞按钮,11-弹珠,12-复位头,13-卡头,14-伞把,15-伞骨,16-伞布,17-定位片,18-草弓,19-弹片,20-复位弹 簧,21-弹珠片,22-收縮槽。 脉錢讨本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其它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 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方位之内。本实用新型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伞骨和伞布,伞骨和伞布与中棒的连接方式 均釆用现有技术中的方式连接。参看附
图12,本实施例采用相互套接的两个空心管组成,两个空心管分别 为上中棒1和下中棒2。下中棒2比上中棒1略细,上中棒1套装在下中棒2外 侧,下中棒2可在上中棒1内自由伸縮。上中棒l上端固定安装有上巢4,上中 棒1上紧贴上巢4套装有定位套管5,下巢3套装在中棒上,当使用者推动下巢 3撑开伞时,可通过定位套管5使下巢3与上巢4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从而不会 因为用力过大而使伞过分撑开,造成伞的损坏。由于定位套管5通常采用硬质
塑料制成,长期使用容易损坏,因此,在定位套管5与下巢3之间设有软体橡 胶制成的橡胶弹垫6。伞骨15安装在下巢3与上巢4上,伞布16设置在伞骨 15上,靠伞骨15撑开伞布16。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要点为1、在伞的下中棒2内通过转轴设有一个定位片 17,定位片17上设有弹动定位片17的草弓18,在伞撑开时,可通过定位片17 使下中棒2和上中棒1之间相互固定,在收伞时,可通过定位片17使伞自动收 拢;2、 在伞的中棒内设有复位弹簧20,在伞收拢时,可通过复位弹簧20将上 中棒1和下中棒2拉拢收縮;3、 伞的下巢3内通过销钉设有弹片19,弹片上设有卡头13和复位头12, 上中棒1上对应开有卡合卡头13和复位头12的卡槽,伞撑开时,靠卡头13和 复位头12将伞骨撑开,收拢时,下中棒2推动复位头12,使卡头13和复位头 12从对应卡槽中脱离,将伞收拢。参看附图l,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伞的中棒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看出,伞 的中棒为上中棒1和下中棒2套接在一起组成,图中示出为伞撑开是中棒结构。 下中棒2下端内部设有定位片17,定位片17的外形如图9所示。定位片17通 过转轴安装在伞的下中棒2内,参看附图4,图4为此部分的放大剖面结构示意 图。转轴固定安装在下中棒2上,定位片17可沿转轴自由转动。定位片17两 端分别设有定位突起9和收伞按钮10,本实施例中,定位突起9和收伞按钮10 方向相反,伞的下中棒2上与定位突起9和收伞按钮10对应位置分别开有第--卡槽和第二卡槽,定位突起9通过第一卡槽露于下中棒2外,收伞按钮10通过 第二卡槽露于下中棒2外,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槽及收伞按钮10设置在伞把14处,收伞按钮10上设有按键,使使用者按动收伞按钮10时更加舒服。第二卡 槽及收伞按钮10也可设置在伞把14附近,当人手握住伞把14时,可直接触摸 到的地方。为了使收伞按钮10和定位突起9在常态时可自动弹出,定位片17 上安装有草弓18,通过草弓18弹起收伞按钮10和定位突起9。定位突起9上 边缘与下中棒2轴向垂直,定位突起9下边缘呈弧形。伞的上中棒1上开有第 三卡槽,当伞撑开时,第三卡槽与第二卡槽相重合,第三卡槽卡在定位突起9 上边缘处,使上中棒1和下中棒2相互固定。当伞合拢时,按动收伞按钮10时, 收伞按钮10向中棒中间移动,带动定位突起9也向中棒中间移动,定位突起9 从第三卡槽内脱出,使两节中棒相收拢。伞的上中棒l上端,靠近橡胶弹垫6处开有第四卡槽7和第五卡槽8。参看 附图8,图中示出为伞下巢3剖面结构,下巢3内通过销钉固定安装有弹片19, 弹片19外形如
图10所示。弹片19上设有卡头13和复位头12,卡头13和复位 头12朝向上中棒1中心线。卡头13下边缘垂直于弹片19轴向,卡头13另--边缘呈弧形,复位头12两个面均为弧形。当伞撑开时,伞下巢3处于第四卡槽 7和第五卡槽8处,下巢3内的弹片19上卡头13和复位头12分别被推入第四 卡槽7和第五卡槽8内,卡头13卡在第四卡槽7内,从而撑住下巢3,使其不 会向下滑落,以保持伞的撑开状态。伞的下中棒2长度应保持在当伞撑开时,下中棒2上边缘位于第五卡槽8 下部,(即在伞撑开状态时,第四卡槽7和第五卡槽8完全露出,不会被下中棒 2挡住);当伞合拢时,下中棒2可推挤到卡在第五卡槽8处的复位头12。参看附图3,伞的下中棒2上开有弹珠孔,下中棒2内设有弹珠11,弹珠 11设置在下中棒2上的弹珠孔内,弹珠n安装在弹珠片21上,靠弹珠片21推 挤弹珠ll,使弹珠ll露出于中棒外侧。上中棒1上开有收縮弹珠槽,收縮弹珠 槽沿中棒轴向呈条形,当伞撑开时,弹珠ll位于收縮弹珠槽内,并靠近收縮弹珠槽下边缘;上中棒1上还开有常态弹珠定位孔,当伞收拢时,弹珠ll位于常 态弹珠定位孔内。参看附图ll,附
图11示出弹珠11及弹珠片21形状。本实用新型中棒内,还设有复位弹簧20,复位弹簧20 —端挂接在上巢4上, 另一端通过挡钉挂接在下中棒2上。在收拢时,靠复位弹簧20拉动下中棒2和上中棒l,使伞收拢。参看附图5、附图6、附图7,图中示出下巢3的参考形状,帮助说明本实 用新型结构。在使用时,用力推挤下巢3,下巢3推动伞骨15撑开,伞骨15带动伞布 16撑开。撑开后,卡头卡入第四卡槽7内,保持伞布呈撑开状态,同时,第三 卡槽和第二卡槽重合,草弓18弹动定位片17,使定位突起9进入第三卡槽和第 二卡槽内,将其卡住,以保持上中棒1和下中棒2的相对固定,且弹珠进入收 縮弹珠槽内,并位于收縮弹珠槽下边缘。收縮时,按动收伞按钮10,使定位片 17沿转轴转动,定位突起9收缩,使定位突起9从第三卡槽内脱出,复位弹簧 20拉动上中棒1,使上中棒1和下中棒2相对收縮,上中棒1和下中棒2收縮 时,下中棒2上边缘推挤复位头12,使复位头12从第五卡槽8内脱出,同时, 复位头12带动卡头13从第四卡槽7内脱出,下巢3在伞骨1$上的弹簧作用下 向下运动,伞布16收拢,上中棒1和下中棒2收縮时,弹珠11卡于收縮弹珠 槽上边缘,并使上中棒1和下中棒2相对固定,完成第一歩收拢(即伞布的收 拢);当下巢3向下运动过程中,下巢3下边缘运动至弹珠11处,下巢3推挤 弹珠ll,使弹珠ll从收缩弹珠槽内脱出,复位弹簧20拉动上中棒1和下中棒
2,使中棒进一步收拢,当上中棒1和下中棒2完全收拢好时,第二步收拢完成,即完成整个伞的收拢过程。收拢后,弹珠ll位于上中棒的常态弹珠定位孔内, 可在常态时,使上中棒1和下中棒2相对固定。本实用新型为了缓冲伞收拢时的冲击力,采用分步收拢的方式,也可不设 置弹珠ll,从而实现一步收縮到位。为了在收拢时,下巢3推挤弹珠11更加容易,本实用新型,在下巢3上, 相对于弹珠11的位置开有收縮槽22,在收縮时,弹珠11先进入收缩槽22内, 再进一步被推挤,图8中示出了收縮槽22的形状。
图1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撑开时,状态参考示意图。
可自收式伞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吕其安吕其安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