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法

  • 专利名称
    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法
  • 发明者
    沈胡刚
  • 公开日
    2014年8月6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5月21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5月21日
  • 申请人
    昆山市中医医院, 沈胡刚
  • 文档编号
    A61K36/86GK103961477SQ20141021595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按重量份计的中药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按重量份计的中药原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中药原料用6~10倍重量份的水浸泡,然后分多次水煎并过滤后,在所得的滤液中加入含量为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70~75%,冷藏静置24~48小时,经过滤回收乙醇直至无醇味后,加热浓缩为60°C下相对密度I~1.2的清膏,然后制备成口服液制剂、颗粒制剂、微丸制剂 、片剂和胶囊制剂中的任一种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急性乳腺炎的药物,尤其涉及一种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法
  •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法,该方剂以瓜萎、金银花、漏芦、蒲公英为君药,结合急性乳腺炎初期的生理、病理特点,通过发表散邪,疏肝清胃,通乳消肿来防治哺乳期急性乳腺初期的内服药物,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痊愈率达75%以上,同时将加味瓜蒌散制成颗粒剂,使用简便灵活、无粉尘、剂量准确、携带方便,具有方便、安全、舒适的特点,改善了中药汤剂使用不方便与不舒适的缺点,使其能更好的被患者接受,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发挥中医药的特色。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防治初期晡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法[0002]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即“乳痈”,以产后3~4周的初产妇多见,是由于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引起的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其中乳汁淤积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使入侵细菌更快的生长繁殖;而引起乳腺小叶感染的细菌则是由从乳头破损处沿淋巴管入侵上行或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而产生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常伴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也可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症状,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CRP明显增高,血沉增快,出现脓毒血症时PCT也明显增高。乳痈初期若治疗不当或迁延不愈易酿热成脓,为避免乳房脓肿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应在急性乳腺炎的初期给予积极的治疗。[0003]目前针对此种疾病,西医的主要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由于其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以在早期呈蜂窝织炎表现而未形成脓肿之前,应用青霉素可获得良好的结果。而在中医学中其属“外吹乳痈”范畴,从中医角度来讲初期主要病因是乳汁淤积、肝胃郁热、感受外邪等致气滞热壅,治疗方面宜发表散邪,疏肝清胃,通乳消肿,以“散、清、消、通”为大法。目前现有技术中虽有针对此种病症的中药类制剂,但效果并不明显,且不能适用于各种体质的病人。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针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因乳汁淤积、肝胃郁热、感受外邪等导致气滞热壅的特点提供一种发表散邪,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的防治哺乳期的内服药物,还提供了该内服药物的制备方法。[0005]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6]一种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包括下述按重量份计的中药原料:瓜萎20~30份,金银花13~20份,漏芦8~15份,蒲公英13~20份,紫花地丁 8~15份,当归8~15份,白芷3~10份,青皮3~5份,橘叶8~12份,制没药3~5份,制乳香3~5份,生甘草3~5份。[0007]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是:该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包括下述按重量份计的中药原料:瓜萎30份,金银花15份,漏芦10份,蒲公英15份,紫花地丁 10份,当归10份,白6份,青皮3份,橘叶10份,制没药3份,制乳香3份,生甘草3份。
[0008]本发明的方剂中,瓜萎甘寒清润,上清肺胃之热而化痰散结,其出自《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中,原治因“六腑不和之气,阳滞于阴则生”的一切痈疽,并能治疗乳痈,本申请在其基础上做了适当加味,更增其通乳消肿之效;漏芦能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以达通乳消肿之功;白芷不仅能祛风解表以散邪,又能止痛消肿;当归、制乳香、制没药活血化瘀而定痛,以达消郁化滞之功;配合清热解毒的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既能去毒邪,又能消肿散结;青皮、橘叶疏肝解郁而化气滞;甘草味甘,性温,缓急解毒而调和诸药。全方“散、清、消、通”一体,从而达到祛散外邪、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理气通乳的治疗效果。
[0009]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防治初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内服药物的制备方法:将上述中药原料用6~10倍重量份的水浸泡,然后分多次水煎并过滤后,在所得的滤液中加入含量为95%的乙醇至含醇量达70~75%,冷藏静置24~48小时,经过滤回收乙醇直至无醇味后,加热浓缩为60°C下相对密度I~1.2的清膏,然后制备成口服液制剂、颗粒制剂、微丸制剂、片剂和胶囊制剂中的任一种。须说明的是,利用本发明的中药通过常规手段制备的口服液、颗粒剂、微丸、片剂、胶囊剂等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0010]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根据急性乳腺炎初期的生理、病理特点,针对气滞热壅的病理基础提供了一种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的中药配方,痊愈率达75%以上,通过“散、清、消、通”而达到祛散外邪、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理气通乳,而调理腑脏功能;且本发明的中药还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达到提高免疫力综合治疗的综合效应,体现了中医药辩证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特色,特别适用于急性乳腺炎初期。
具体实施例
[001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其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法如在本发明中未做特别说明,则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使用的技术方法,因此不再赘述。
[0012]本发明所述药物按照表1中所述重量份进行中药原料的称重取样。
[0013]表1单位:重量份
[0014]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