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壶盖及壶的制作方法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壶通常配有壶盖,壶盖直接插入壶壶身顶部的开口,即壶盖下 的嵌入部直接插入该开口内实现壶盖与壶身的配合使用。 发明人在对现有壶盖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以圆形壶盖为例,壶盖嵌入部与壶身顶 部开口配合时,由于壶盖嵌入部的外表面为光滑圆周,并且壶盖的嵌入部上通常没有锁扣, 或者仅有一个锁扣与壶身配合,因此使用壶倒水的过程中,当壶倾斜时,由于壶盖的嵌入部 与壶的壶身配合不紧密,导致壶盖容易从壶身的开口处脱落,由此造成壶盖损坏,从而使得 整个壶不可用。
中壶盖容易从壶壶身上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种壶盖,包括壶盖顶部和与壶身进行配合的嵌入部,在所述嵌入部的外表面上 开有定位槽。 所述嵌入部上还设置至少一个定位扣和锁扣,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锁扣和所述嵌 入部与所述壶盖顶部连接处之间。 所述壶盖为圆形,在所述嵌入部的外表面上开有环绕所述嵌入部圆周的定位槽。 —种包含所述壶盖的壶,所述壶还包括壶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通过所述定位 槽与所述壶身的壶肩部配合,所述壶肩部嵌入所述定位槽。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壶盖嵌入部的 外表面不是平整表面,而是在该表面上开有定位槽,通过该定位槽与壶身的壶肩部配合,因 此在使用壶过程中,当壶身倾斜时,壶盖通过定位槽与壶肩部配合卡紧,不会脱落;进一步, 当壶盖嵌入部上还设置有定位扣和锁扣时,通过该定位扣和锁扣可以使壶盖与壶身更紧密 配合,且起到定位作用,使壶在使用过程中壶盖不会随意转动。图1为本实用新型壶盖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壶盖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壶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 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和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壶盖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和本实用新型壶盖的 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同时示出了壶盖与壶肩部的配合 其中,壶盖10包括壶盖顶部11、嵌入部12、嵌入部12外表面上开有定位槽13, 嵌入部12上还设置有锁扣14和定位扣15。 定位槽13位于锁扣14和嵌入部12与壶盖顶部11连接处之间,图1中示出的壶 盖10为圆形壶盖,在嵌入部12外表面上的定位槽13环绕嵌入部12外表面的圆周。 图1中还示出了壶身上的壶肩部20,该壶肩部20上的突出部分与定位槽13的凹 陷部分相互配合,使得壶盖与壶身卡紧。 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壶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图2中示出的壶盖10可见壶盖顶部11、嵌入部12、锁扣14、定位扣15,嵌入部 12外表面上开有的定位槽在图2中不可见。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可见,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壶盖嵌入部的外表面不 是平整表面,而是在该表面上开有定位槽,通过该定位槽与壶身的壶肩部配合,因此在使用 壶过程中,当壶身倾斜时,壶盖通过定位槽与壶肩部配合卡紧,不会脱落;进一步,当壶盖嵌 入部上还设置有定位扣和锁扣时,通过该定位扣和锁扣可以使壶盖与壶身更紧密配合,且 起到定位作用,使壶在使用过程中壶盖不会随意转动。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 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壶盖及壶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陆镇源陆镇源陆镇源陆镇源陆镇源陆镇源毕志勇, 夏永胜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毕志勇, 夏永胜毕志勇, 夏永胜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