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桌上型灭菌锅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桌上型灭菌锅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李瑞俸
  • 公开日
    2006年12月6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10月28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10月28日
  • 申请人
    医立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L2/07GK2843461SQ20052012963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桌上型灭菌锅,其包括一具有内锅及外锅的锅体、一与内锅及外锅锅体开口端连结的可启闭的锅门、一蒸汽产生装置、一排汽装置及一控制蒸汽产生装置与排汽装置运作的电器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外锅锅体具有一通内锅锅体外的进汽管,外锅锅体具有一与内锅锅体外连通的输汽管,该输汽管的另一端穿在外锅锅体上,并与内锅锅体相通连接,内锅锅体具有一穿出外锅锅体的排汽管,外锅锅体外的进汽管上具有一蒸汽产生装置,且外锅锅体外的排汽管具有一排汽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上型灭菌锅,其特征在于蒸汽产生装置位于外锅锅体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上型灭菌锅,其特征在于蒸汽产生装置位于外锅锅体外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桌上型灭菌锅,其特征在于蒸汽产生装置包括一自动供水装置及一与其连接的蒸器产生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上型灭菌锅,其特征在于输汽管的出口端具有导流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上型灭菌锅,其特征在于排汽装置为真空马达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上型灭菌锅,其特征在于排汽装置包括一自动供水装置及一与排汽管连通的给水管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上型灭菌锅,其特征在于排汽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自动供水装置、一与排汽管连通的水真空装置及一冷却真空装置,该水真空装置与冷却真空装置间具有连通的连通管,该自动供水装置的给水管与冷却真空装置相通连接,该给水管的分歧管与连通管相通连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上型灭菌锅,其特征在于锅体进一步包括一单筒锅体,该锅体具有进、排汽管,其中进汽管上具有一蒸汽产生装置,且排汽管上具有一排汽装置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桌上型灭菌锅,尤指将能将锅体外的蒸汽直接由进汽管注入锅体内的桌上型灭菌锅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一种桌上型灭菌锅,其包括一具进、排汽管的锅体、一与锅体开口端连结成能启闭的锅门、一蒸汽产生装置、一排气装置及一控制蒸汽产生装置与排气装置运作的电器控制系统,其中进汽管上设一蒸汽产生器,且排汽管上设一排气装置;据此,蒸汽产生器产生的蒸汽由进汽管进入锅体内,与待灭菌物接触,再由排汽管排出废蒸汽,达到让待灭菌物干燥与消灭待灭菌物所含细菌的功效。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桌上型灭菌锅的制作方法惯用桌上型灭菌锅1,如图1所示,将电热管2固设于单筒式锅体11内的底部,于该锅体11内设置一置放架12,供待灭菌物置放,于该锅体11底部设一废水排水管13,让设于锅体11外的电器控制系统(图未示)可控制电热管2运作,于该排水管13上设一压力表131,可测出锅体11内的蒸汽压力。于打开连结于锅体11开口端的锅门14后,注入适当的水于锅体11内,再将待灭菌物置于置放架上,才关闭锅门14;通过电器控制系统激活电源,使电热管2通电,而能将锅体11内的水煮沸,其所形成的蒸汽能袭向置放在置物架12上的待灭菌物(如医疗或手术用器具),历经一段时间,而达到煮沸消毒杀菌的效果,于处理完毕后,通过电器控制系统控制排水管13上的电磁阀21启闭,而能让废蒸汽流经蒸汽冷却装置3成不烫人的废水,再排出排水管外。如此,让待灭菌物变得潮湿,往往于取出后需再行烘干,徒增使用者的不便。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桌上型灭菌锅,其由外界供予锅体内蒸汽,并通过电器控制系统控制蒸汽产生器运作,使产生的蒸汽能进入锅体内。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桌上型灭菌锅,其可防止锅体内的待灭菌物于灭菌后形成潮湿。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桌上型灭菌锅,其可使蒸汽能均匀地进入锅体内的桌上型灭菌锅。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桌上型灭菌锅,其能将内锅锅体平均升温。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桌上型灭菌锅,其包括一具有内锅及外锅的锅体、一与内锅及外锅锅体开口端连结的可启闭的锅门、一蒸汽产生装置、一排汽装置及一控制蒸汽产生装置与排汽装置运作的电器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外锅锅体具有一通内锅锅体外的进汽管,外锅锅体具有一与内锅锅体外连通的输汽管,该输汽管的另一端穿在外锅锅体上,并与内锅锅体相通连接,内锅锅体具有一穿出外锅锅体的排汽管,外锅锅体外的进汽管上具有一蒸汽产生装置,且外锅锅体外的排汽管具有一排汽装置。其中,蒸汽产生装置位于外锅锅体上。其中,蒸汽产生装置位于外锅锅体外。
其中,蒸汽产生装置包括一自动供水装置及一与其连接的蒸器产生器。
其中,输汽管的出口端具有导流板。
其中,排汽装置为真空马达。
其中,排汽装置包括一自动供水装置及一与排汽管连通的给水管。
其中,排汽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自动供水装置、一与排汽管连通的水真空装置及一冷却真空装置,该水真空装置与冷却真空装置间具有连通的连通管,该自动供水装置的给水管与冷却真空装置相通连接,该给水管的分歧管与连通管相通连接。
其中,锅体进一步包括一单筒锅体,该锅体具有进、排汽管,其中进汽管上具有一蒸汽产生装置,且排汽管上具有一排汽装置。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其在锅体的排汽管上设一排汽装置(如真空马达),通过电器控制装置控制排汽装置运作,使待灭菌物历经一定时间与高温蒸汽呈连续接触或断续的接触后,再呈连续或断续方式排出废蒸汽,不让锅体内待灭菌物潮湿。
其于锅体内的进汽管出口端设置导流板,使蒸汽能平均地被导向待灭菌物上。
其将原为单筒锅体的灭菌锅结构,制成双筒式锅体(外锅内含内锅)的灭菌锅结构;其中,通过外锅设置的一通内锅锅体外的进汽管,外锅锅体具一与内锅锅体外相通的输汽管,该输汽管的另一端穿经外锅锅体,且与内锅锅体相通,该内锅锅体具一能穿出外锅锅体的排汽管,使外锅锅体与内锅锅体间的蒸汽能进入内锅锅体内,且该内锅锅体的排汽管能穿出外锅锅体,并与排汽装置连接。通过电器控制系统控制外锅锅体外的进汽管所设蒸汽产生器运作,使其产生的蒸汽由进汽管进入外锅锅体内。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其图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公知桌上型灭菌锅的配管结构配置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配管结构配置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另一配管结构配置示意图。

请参阅本实用新型图2,系桌上型灭菌锅的立体图与其管路结构配置示意图。该桌上型灭菌锅4包括一具进、排汽管42、43的锅体41(单筒式锅体)、一与锅体41开口端连结成能启闭的锅门44、一蒸汽产生装置5、一排汽装置6及一控制蒸汽产生装置5与排汽装置6运作的电器控制装置(图未示),其特征在于进汽管42上设一蒸汽产装置5,且排汽管43上设一排汽装置6;通过蒸汽产生装置5产生的蒸汽由进汽管42进入锅体41内,与待灭菌物接触,配合排汽装置6将锅体41内的废蒸汽由排汽管43排出,该排汽装置6得为固设于排气管43上的真空马达(图未示),达到让待灭菌物干燥与消灭待灭菌物所含细菌的功效。
其次,蒸汽产生装置5包括一自动供水装置51及一与其连接的蒸汽产生器52,其中该产生器蒸汽产生装置5得设于灭菌锅4的锅体41上或锅体41外,以方便携带或提升整体的安全性;于该进汽管42的出口端设有导流板45,让蒸汽能平均布满整个锅体41内的空间;若于蒸汽产生装置5与锅体41间的进汽管42设一具电磁阀421,控制蒸汽产生装置5的蒸汽进入锅体41内,可于蒸汽产生装置5与电磁阀421间的进汽管42设一安全泄压阀422,将过压的蒸汽释出,以防止蒸汽产生装置5受损。
再其次,于排汽装置6与锅体41间的排汽管43设一电磁阀431,控制锅体41内的蒸汽压力;于锅体41与电磁阀431间的排汽管43设安全泄压阀432,并可于排汽装置6与电磁阀431间的排汽管43设一安全泄压阀433,以释出排汽管43内过大的蒸汽压力;又,于电磁阀431与锅体41间的排汽管43设一压力表434,以有效读出锅体41内的蒸汽压力。
前述的排汽装置6至少包括一自动供水装置51及一与排汽管43连通的给水管61,让排出的蒸气降温,而不危害操作者;又,可将所设安全泄压阀422、432、433的泄汽管435与给水管61连通,让排出的蒸气降温。
另,排汽装置6进一步包括一自动供水装置51、一与排汽管43连通的水真空装置62及一与水真空装置62连通的冷却真空装置63,该水真空装置62与冷却真空装置63间具连通的连通管621,且该自动供水装置51的给水管61与冷却真空装置63连通,而该给水管61的分歧管611与连通管621连通,且安全泄压阀435的泄汽管435与水真空装置621连通,使泄汽管435内的蒸汽被吸经水真空装置62,并进入冷却真空装置63,确实将蒸汽充分匀降温,以维护操作者的安全。
请参阅图3,若与图2比较,则可发现其间的差异在于该桌上型灭菌锅4A包括一具内锅及外锅锅体41A、41B(双筒式锅体)、一与内锅及外锅锅体41A、41B开口端连结形成能启闭的锅门44A、一蒸汽产生装置5、一排汽装置6及一控制蒸汽产生装置5与排汽装置6运作的电器控制单元(图未示),其中外锅锅体41B设一通内锅锅体41A外的进汽管42A,外锅锅体41B具一与内锅锅体41A外相通的输汽管46,该输汽管46的另一端穿在外锅锅体41B上,且与内锅锅体41A相通,内锅锅体41A具一能穿出外锅锅体41B的排汽管43A,其特征在于外锅锅体41B外的进汽管42A设一蒸汽产生器5,且外锅锅体外41B的排汽管43A设一排汽装置6;蒸汽产生装置5产生的蒸汽由进汽管42A进入外锅锅体41B与内锅锅体41A间,使内锅锅体41A的温度均匀地提升,该蒸汽由外锅锅体41B外的输汽管46进入内锅锅体41A内与待灭菌物接触,配合排汽装置6将内锅锅体41A内的废蒸汽由排汽管43A排出,达到让待灭菌物干燥与消灭待灭菌物所含细菌的功效。
前述输汽管46的出口端设有导流板45,让蒸汽能平均布满整个内锅锅体41A内的空间;该外锅锅体41B外的输汽管46具电磁阀461,控制外锅锅体41B与内锅锅体41A间的蒸汽进入内锅锅体41A,且该外锅锅体41B与电磁阀461间的输汽管46设一具安全泄压阀462,让外锅锅体41B与内锅锅体41A间的过大蒸汽压力得以泄出;并可于外锅锅体41B与电磁阀461间的输汽管46设置压力表463,用以测出外锅锅体41B与内锅锅体41A间的蒸汽压力值;至于其它各零件与前图1相近,故不多作赘述。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据此拘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者,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