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扫地机的制作方法针对小片区域的打扫卫生,一般采用扫帚和垃圾斗,利用扫帚的毛刷头将灰尘和 污物扫入垃圾斗,然后将垃圾斗内的垃圾处理掉,显然,这种方式较为落后,需要较多的人 力,而且,清扫过程尘土飞扬,较易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影响身体健康。 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很多扫地机,普遍采用电机来驱动滚刷,从而实现轻便清 扫的目的,如ZL200620066923. 8, ZL200720131786、 ZL200820086870等,虽然,清扫效率大 大提高,操作也较为方便,但由于采用电机驱动,所以存在噪音大,重量大,耗电量大等不 足。 作为改进,出现了一些无需电力驱动的扫地机,如专利号为ZL200710067048. 4的 中国发明专利《扫地机》(授权公告号CN100463641C),该扫地机包括机体和把手;它还包 括位于机体安装孔内并铰接在机体上的驱动板及其复位弹簧,与驱动板固定连接的拨轮, 可转动安装在机体的垃圾进口处的扫把组件,安装在机体内的惯性飞轮及齿轮组;所述齿 轮组中的齿轮分别与拨轮、扫把组件的驱动轮和惯性飞轮的离合器啮合。该扫地机由惯性 飞轮提供驱动力,不耗电能,噪音小。再则可参考专利号为ZL02227749.8的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一种扫地机》(授权公告号CN2548543Y),该扫地机的转轮能带动被动轮及辊子转 动,从而实现将地面上的垃圾送入垃圾仓内。 虽然上述专利的扫地机具有耗电少,噪音小等优点,但同样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 地方,首先,用于驱动滚刷滚动的传动机构较为复杂,导致扫地机整体体积较大;其次,传动 机构所能达到的减速比不是很理想,影响实际操作及打扫的效率;最后,清扫过程中滚刷有 时会反向滚动,导致滚刷将本来在扫地机内的垃圾重新送出来,势必需要重新打扫,这样就 浪费时间和精力。
4[0013] 滚刷,设于前述集尘入口处,用于将尘埃和杂物扫入前述的集尘腔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刷至少一侧设有一从动皮带轮,对应地,所述的行走轮一侧具有一用于驱动前述从动皮带轮转动的主动皮带轮,一同步带绕于前述的从动皮带轮和主动皮带轮上。 为达到变速,所述的行走轮包括 外轮,中部具有中部空腔; 内齿圈,位于前述外轮的中部空腔内,具有内齿;以及 行星齿轮机构,布置于前述的内齿圈内,动力输入端与前述的外轮传动连接并保 持同步,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的主动皮带轮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 变速机构装配于外轮的中部空腔,设计紧凑,装配便捷,集成化程度高,较少占用 扫地机的体积。 进一步,为提高变速比,所述的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组件和第二行星 齿轮组件, 前述的第一行星齿轮组件包括由所述外轮驱动的第一行星支架及设于第一行星 支架上的三个第一行星齿轮, 前述的第二行星齿轮组件包括第二行星支架及设于第二行星支架上的三个第二 行星齿轮,该第二行星支架头部具有一与前述第一行星齿轮啮合的中心齿轮,而所述的主 动皮带轮的内齿轮与前述的第二行星齿轮啮合, 并且,前述的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与所述内齿圈的内齿啮合。 上述的第一行星齿轮组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件还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集成化程度较高。 第一行星支架和外轮的驱动结构,优选如下设计所述第一行星支架的头部具有 至少两个凸头,对应地,所述外轮的一侧设有供前述凸头配合以驱动第一行星齿轮组件转 动的插孔或插槽。 阻止滚刷将本来在机壳内的垃圾重新送出来的扫地机,可以设置单向传动结构, 具体可以采用以下之一方式设置 第一种,单向传动结构设置于外轮上所述的外轮一侧设有凸片,该凸片由所述的 外轮靠近周壁的边缘处径向向内倾斜延伸,对应地,所述的内齿圈一侧设有供前述凸片单 向驱动的弹片,并且,该弹片径向向外倾斜延伸。反向转动时,凸片越过弹片而不能传动。 进一步,所述的凸片为2 6个,且均布于所述的外轮一侧,对应地,所述的弹片也为2 6 个,且均匀布置于所述的内齿圈一侧。 第二种,单向传动结构设置于从动皮带轮上所述的滚刷一侧设有一能驱动滚刷 转动的内轮,并且,该内轮位于所述从动皮带轮的中部空腔,所述的从动皮带轮一侧设有凸 片,该凸片由从动皮带轮靠近周壁的边缘处径向向内倾斜延伸,对应地,所述的内轮一侧设 有供前述凸片单向驱动的弹片,并且,该弹片径向向外倾斜延伸。进一步,所述凸片为2 6个,且均布于所述的从动皮带轮一侧,对应地,所述的弹片也为2 6个,且均匀布置于所 述的内轮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行走轮来驱动滚刷转动工作,无需电 机驱动,耗电少,噪音小,同时,结构简单紧凑,安装空间较小,便于在机壳上布置。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行走轮的放大分解组装图。 图3为图1中行走轮的放大视图。 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2行走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从动皮带轮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扫地机包括机壳1、二个轮 轴12、行走轮2a、行走轮2及滚刷3。机壳l前端具有集尘入口 13,中部具有推把11,后端 具有集尘腔。轮轴12设于机壳1前端部。行走轮2通过其中一个轮轴12能滚动地设于机 壳1的前端部,滚刷3用于将尘埃和杂物扫入机壳1的集尘腔内,滚刷3设于集尘入口 13 处,滚刷3 —侧设有一从动皮带轮31 ,对应地,行走轮2 —侧具有一用于驱动从动皮带轮31 转动的主动皮带轮4, 一同步带32绕于从动皮带轮31和主动皮带轮4上。 行走轮2包括外轮25、内齿圈5和行星齿轮机构,外轮25中部具有中部空腔,内齿 圈5位于外轮25的中部空腔内,具有内齿51 ;行星齿轮机构布置于内齿圈5内,动力输入 端与外轮25传动连接并保持同步,动力输出端与主动皮带轮4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 行星齿轮机构又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组件6和第二行星齿轮组件7,第一行星齿轮 组件6包括由外轮25驱动的第一行星支架61及设于第一行星支架61上的三个第一行星 齿轮63,第二行星齿轮组件7包括第二行星支架72及设于第二行星支架72上的三个第二 行星齿轮73,第二行星支架72头部具有一与第一行星齿轮63啮合的中心齿轮71,而主动 皮带轮的内齿轮41与第二行星齿轮73啮合,第一行星齿轮63和第二行星齿轮73与内齿 圈的内齿51啮合。 见图2所示,第一行星支架61的头部具有三个凸头62,对应地,外轮25的一侧设 有供凸头62配合以驱动第一行星齿轮组件6转动的三个插孔21。内齿圈固定于安装壳13 上,而安装壳13则固定于机壳1上, 一外罩壳33将主动皮带轮4封住。 传动关系具体如下外轮25通过行星齿轮机构驱动主动皮带轮的内齿轮41,然 后,主动皮带轮4通过皮带32传动从动皮带轮31,进而由从动皮带轮31驱动滚刷3工作。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外轮25 —侧设有凸片22,该凸片22由所述的外轮25靠近 周壁的边缘处径向向内倾斜延伸,对应地,内齿圈5—侧设有供凸片22单向驱动的弹片52, 并且,该弹片52径向向外倾斜延伸。进一步,凸片22为4个,且均布于外轮25 —侧,对应 地,弹片52也为4个,且均匀布置于内齿圈5 —侧。反向转动时,凸片22越过弹片52而不 能传动。其他结构与实施例l相同。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滚刷3 —侧设有一能驱动滚刷3转动的内轮34,并且,该内 轮34位于从动皮带轮31的中部空腔,从动皮带轮31—侧设有凸片311,该凸片311由从动 皮带轮31靠近周壁的边缘处径向向内倾斜延伸,对应地,内轮34 —侧设有供凸片311单向
6驱动的弹片341,并且,该弹片341径向向外倾斜延伸。进一步,凸片311为4个,且均布于 从动皮带轮31 —侧,对应地,弹片341也为4个,且均匀布置于内轮34—侧。其他结构与 实施例1相同。
扫地机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沈锦焕沈锦焕张祖耀, 王骞张祖耀, 王骞张祖耀, 王骞张祖耀, 王骞张祖耀, 王骞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