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产前用束腰带的制作方法图1从里面侧看到的本发明实施形态的产前用束腰带前面部分的图。图2从里面侧看到的上述产前用束腰带背面部分的图。图3从里面侧看到的上述产前用束腰带侧面部分的图。图4上述产前用束腰带的下腹部支撑布的正面图。图5显示穿着上述束腰带状态的附图。图6其它实施形态的束腰带的附图,其中(A)为前面侧的立体图,(B)为背面侧的立体图。图7图6的束腰带的正视图。图8(A)、(B)为以往束腰带例子的图。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形态的产前用束腰带进行说明。
图1~图3为从里面侧看束腰带的正面图、背面图和侧面图。
附图中,10是本体布,11是下腹部支撑布,12为腹部中央布,13为胯部布。本体布10从前面部经左右腰部构成整个背面部分。胯部布13是和本体布10用同一种布形成,并同本体布10缝合。
上述本体布10的前部,在从腰身处开始凸起的与腹部相当的部分,设有大致半圆形的挖空部分10a。
本体布10的后侧,在与腰部中央相当的部分,如图2所示的,设有大致梯形状挖空部10b,且从该梯形状挖空部10b的最下端位置到胯部开始分岔,该分岔端10c沿着臀沟,打衣襞缝合。
上述下腹部支撑布11所图4所示,整体成V字形。将左右上边缘11a、11b位于腰身上,同时,为使左右上边缘11a和11b之间的中央上边缘沿着凸出腹部的外缘而做成半圆形凹部11c。还有,左右两侧臂11d、11e从上述上边缘的左右两端使左右肋边缘向着向胯部侧互相靠近的方向呈大致直线状倾斜地下垂。使左右两侧臂11d、11e之间的下侧部11f的下端11g的位置,与上述胯部布13的前侧边13a及本体布10的下端10d的位置相一致。
上述下腹部支撑布11重叠在本体布10的的内侧,使其左右上边缘11a、10b与本体布10的上边缘相一致,在该状态进行裁剪,裁剪成半圆形凹部11c的上边缘位于比本体布10的半圆形挖空部10a大一圈的外周侧。换言之,比起下腹部支撑布11的半圆形凹部11c的上边缘,本体布10的半圆形挖空部10a呈伸出规定宽度的状态。
上述腹部中央布12呈半圆形,且正好同上述本体布10的半圆形挖空部10a相嵌合。
上述各布的强度大小为,腹部中央布12<本体部10<下腹部支撑布11,其中下腹部支撑布11的强度最大,伸展性小。
上述本体布10使用左右方向伸展性大的材料,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了含有聚氨脂的提花针织毛织物。
上述下腹部支撑布11,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了环形针织的光滑拉毛织物。使用的线是由高湿模量粘胶纤维和棉线的捻纱40但尼尔、聚氨酯40但尼尔组成。如此这般使用聚氨酯,因此有一定的伸展性,同时因使用了拉毛织物,使肌肤的穿着感觉良好,多少具备了些缓冲性。
另外,作为下腹部支撑布11,除了上述材料以外,还可以适当使用弹力网眼经编织物、针织毛织物、网眼经编织物等有一定伸展性、又强度很大的材料。
上述腹部中央布12,使用了向左右伸展良好的环形针织的罗纹针织物。
在背部,腰部支撑布14的中央加强布14a嵌合在本体布10在腰部中央的挖空部10b上,在中央加强布14a的左右两侧配置左右辅助布14b和14c。上述中央加强布14a使用比下腹部支撑布11强度大的材料,在其表面重叠和本体布10相同材料的表面布15,再同本体布10的挖空部10b的周围相缝合。左右辅助布14b、14c是被重叠配置在本体布10的内侧。
如上所述,腰部支持布14由中央加强布14a、左右辅助布14b、14c相连接而成,且被设置在背部沿腰围处。并且,使左右辅助布14b、14c的肋端同上述下腹部支撑布11的左右侧臂部11d、11e的上部肋缘相连接。
上述本体布10的前部,下腹部支撑布11被重叠在其内侧。使其左右两侧臂11d、11e比平放状态稍向内收而成中央部凸出的立体形状,然后同本体布10相缝合。而且该下腹部支撑部11与本体布10的缝合是沿着下腹部支撑布11的整个外周线来进行的,即将半圆形凹部11c的上端、左右上端11a、11b,左右两侧臂部11d、11e的外侧线及下端11f同本体布10相缝合。
如上所述,因为下腹部支撑布11的半圆形状凹部11c比本体布10的半圆形挖空部10a大一圈,因此在下腹部支撑布11的凹部11c的内部形成了圆弧带状部10f,本体布的挖空部10a伸出在外。延着此挖空部10a的边缘如上所述与腹部中央布12的周边相缝合。
通过如上所述进行缝合,在下腹部支撑布11和腹部中央布12之间就夹有本体部10的带状部分10f,覆盖腹部的部分,从上至下分别由腹部中央布12、本体部10及下腹部支撑布11三段连接而成,从上至下伸展性渐渐变小,强度渐渐变大。
将下腹部支撑布11的下端11g同本体布10的胯部前边缘或者同胯部13的前端边缘13a缝制在一起。
此外,下腹部支撑布11的左右上边缘11a、11b和本体布10的上边缘一起缝制在腰身处的腰带部16上。上述腰带部16是将橡胶细绳装入同本体布10相同材料的包装布中,得以形成的袋状部件。
本实施形态的束腰带是如图所示的短裤形状,从构成左右腿沿的本体布10的腿沿周边到胯部布13的侧边,是用橡胶细带17打着褶子制成。
上述构成的束腰带中,有一定强度的下腹部支撑布11一直延伸到胯部布13的前端边。因此,以往因下腹部支撑布11下端边的存在而产生的因强度不同而引发的穿着不适感将不会再出现。
而且,如图5所示,因下腹部支撑布11一定延伸到胯部,阔度增大,因此可以以适当的强度,从下方稳稳地托住凸出的腹部。又,下腹部支撑布11的左右两侧臂11d、11e向上延伸到腰身,和腰带部16相缝合,而且左右两侧臂11d、11e同背部的左右辅助布14b、14c相连接,因此有从上方提拉腹部的功能。另外,左右两侧臂11d、11e具有从两侧支撑凸出的腹部的作用。
这样,下腹部支撑布11可以从下往上支撑住凸出的腹部,也可以从上提拉腹部,还可以从两侧支撑住腹部,因此可以非常稳定地支撑腹部。特别是当临近产期、腹部凸出程度非常大时,也可以被稳定地支撑住。
覆盖腹部的部分,从上至下分别由强度弱的腹部中央布12、一般强度的本体部圆弧带状部10f及高强度的下腹部支撑布11分上下三段相连接。因为这样分三段强度渐渐变大,所以与分二段变化相比较,强度之差可以变小,因此可缓和穿着的不适感。而且,可以随着腹部的凸出程度相应地伸展,可提高吻合感,使穿着更舒适。
又因为将下腹部支撑布11在呈立体状凸出的状态下与本体布10相缝合,所以可以提高与从耻骨旁开始凸出的腹部的吻合性,不会使腹部感到局部性绷紧感。特别是当坐着时,不会有采用以往那种束腰带时产生的对腹部的勒紧感,并且因为仅用本体布10以适当的强度支撑住腹部,因此对身体也有利。
还有在背部,因腰支撑布14被定位在腰部,因此可以稳固支撑因腹部变大而增添负担的腰部。
在图6示出其他的实施形态,在下腹部支撑布11和腹部中央布12之间的本体布制成月牙儿形的10f’,下腹部支撑布11的左右侧臂11d、11e的上部内侧边同腹部中央布12相缝合。
其他的形状及作用效果和上述形态相同,在此就不多作说明。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形态,还可制成以下的形式。
①不制成短裤的样式,制成盖住腿部的长束腰带。
②下腹部支撑布的半圆形凹部的上边缘也可以与本体布不缝合而成为游离状态。这时,可以提高下腹部支撑布对于鼓出的腹部的追随性。
③腹部中央布和下腹部支撑布之间的布片也可以用与本体布分离的布片形成,并缝接于腹部中央布和下腹部支撑布之间。
④下腹部支撑布的左右两侧臂的外侧线可以不是呈直线状向胯侧倾斜下垂,而是向外侧呈若干弯曲再向胯侧倾斜。
⑤也可以使腹部侧强度大小不是分三段而是分二段变化,在腹部中央布和下腹部支撑布之间不设置本体布,把腹部中央布和下腹部支撑布直接相连。
⑥背面侧的腰支持布可以用一整块布制成。
⑦可以不使用独立的胯部布,而是在本体布的前部下端延伸形成胯部,再缝合在本体布的背面侧。此时,将下腹部支撑布的下端缝制在本体布的胯部前边缘位置。
从以上说明可以清楚地知道,本发明的产前用束腰带,使有一定伸展性但高强度的下腹部支撑布从下腹部一直延伸到胯部旁,所以可以消除以往的束腰带因下腹部支撑布与其下部的低强度的布之间分界处产生的不适感。因此,在坐的时候不会有被约束的感觉。而且,怀孕后期,腹部从耻骨旁鼓出,以往形式的束腰带会对这个部分施加局部性压迫,而本发明可以防止发生这样的问题。与此同时,因为能平缓地跟随鼓起腹部的立体形状,因而能支撑住下腹部。
另外,当人站立时,由于下腹部支撑布一直延伸到胯部侧,腹部下方的面积增大,因此可以在下方稳稳地托住鼓起的腹部。而且,其左右两侧臂一直延伸到腰身旁,所以既可以从上提拉住腹部又可以从左右两侧支撑腹部,所以可以稳定地支撑腹部。
还有,与鼓出的腹部相当的部分,从腰身至胯部,由强度渐渐增大的腹部中央布、本体布的带状部及下腹部支撑布三段连接而成,因此减小了强度的差异,具有缓和不适感及提高对渐渐鼓出的腹部的吻合感等种种效果。
使因下腹部支撑布而发生的不适感,及坐时产生的绷紧感不再发生。设有比其他部位伸展性小而强度大的下腹部支撑布11,该下腹部支撑布的整体形状成大致V字形,使其左右上边缘位于腰身附近,同时,使上述左右上边缘之间的中央上边缘形成沿着鼓起的腹部的半圆形凹部,且左右两侧臂从上述上边缘的左右两端开始使左右外侧边向胯部侧倾斜下垂,使下腹部支撑布的下端位于胯部布附近。
产前用束腰带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潘杨军, 丽 王潘杨军, 丽 王中川义明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