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防烫炒铲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防烫炒铲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李文爽
  • 公开日
    2010年5月19日
  • 申请日期
    2009年8月18日
  • 优先权日
    2009年8月18日
  • 申请人
    李文爽
  • 文档编号
    A47J43/28GK201469077SQ2009201707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一种防烫炒铲,包括手柄、连接杆以及铲体,铲体通过连接杆与手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靠近铲体的一端设有伞骨结构架,伞骨结构架上设有伞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炒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骨结构架与连接杆之间隔有阻热层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烫炒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包括与连接杆一体的内芯,内芯外设有防滑聚乙烯层,防滑聚乙烯层与内芯之间设有阻热层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防烫炒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热层为木质或橡胶制品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烫炒铲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烫炒铲,包括手柄、连接杆以及铲体,铲体通过连接杆与手柄连接,手柄靠近铲体的一端设有伞骨结构架,伞骨结构架上设有伞面,伞骨结构架与连接杆之间隔有阻热层,手柄包括与连接杆一体的内芯,内芯外设有防滑聚乙烯层,防滑聚乙烯层与内芯之间设有阻热层,阻热层为木质或橡胶制品。本实用新型将伞的结构应用到炒铲中,并在易损坏位置加设阻热物品,不但能够避免炒菜时,热油溅出锅外造成的受伤事件,并且降低炒铲损坏的几率,延长炒铲的使用寿命。
  •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新颖的防烫炒牵产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防烫炒铲的制作方法炒铲是日常生活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厨具之一 。[0003] 目前的炒铲形状、结构简单明了,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炒菜时油容易溅出锅外,而手握常用炒铲炒菜时,手的位置非常接近锅体,因此,不可避免的经常的被热油烫到; 其次,炒菜时有一个习惯,就是将炒铲斜放在锅的边缘,以等待菜熟。但是锅的热量经由与其边缘相靠的炒铲杆,传至炒铲的手柄端,如果炒铲的手柄端是与炒铲杆一体的金属,则非常热,以至于烫到手而无法使用;如果炒铲杆的手柄端设有阻热的聚乙烯,则塑料经常会熔化变形,造成炒铲损坏无法使用,更有污染食品的现象发生。[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相对不足,提出本实用新型。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烫炒铲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烫炒铲,包括手柄、连接杆以及铲体,铲体通过连接杆与手柄连接,所述的手柄靠近铲体的一端设有伞骨结构架,伞骨结构架上设有伞面。 所述的伞骨结构架与连接杆之间隔有阻热层。 所述的手柄包括与连接杆一体的内芯,内芯外设有防滑聚乙烯层,防滑聚乙烯层与内芯之间设有阻热层。 所述的阻热层为木质或橡胶制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伞的结构应用到炒铲中,并在易损坏位置加设阻热物品,不但能够避免炒菜时,热油溅出锅外造成的受伤事件,并且降低炒铲损坏的几率,延长炒铲的使用寿命。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
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如图1、2、3所示,本实用炒铲包括手柄1,连接杆2以及
铲体3,铲体3通过连接杆2与手柄1连接,手柄1靠近铲体3的一端设有伞骨结构架4,伞
骨结构架4上设有伞面5,伞骨结构架4与连接杆2之间隔有阻热层6。手柄1包括与连接杆2 —体的内芯7,内芯7外设有防滑聚乙烯层8,防滑聚乙烯
层8与内芯7之间设有阻热层9。 上述的阻热层为木质或橡胶制品。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设计原理是将现有雨伞的结构移植到炒铲上,使用时打开伞面并固定,即可起到防止油溅烫伤的作用,实际生产时伞面需要使用防烫放热材料;并且在手柄的结构上作出改进,利用阻热层,防止手柄过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体讲述了实现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保护技术方案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方便将其应用到如背景技术中,或者具有其它的形式变化,这些变形和实施例都将在本实用新型待批的保护范围之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