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爬梯机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爬梯机制作方法
  • 发明者
    蔡政达
  • 公开日
    2009年8月5日
  • 申请日期
    2008年10月21日
  • 优先权日
    2008年10月21日
  • 申请人
    伟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3B23/035GK201283193SQ2008201753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 一种爬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该底座于中间的位置设有左、右并列的两轨道,两轨道以前高后低的形态设置,于两轨道前端的底部以可转动形态结合一滑轮;一踏板组,该踏板组设有两滑动踏板,两滑动踏板的底部以可前、后滑动的形态结合于两轨道,于两滑动踏板各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面分别结合一连动滑轮,于两滑动踏板的前端之间结合一连动索,该连动索绕经该滑轮;两摆动杆,两摆动杆的底端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于该底座前端的左、右两侧,各摆动杆的上段形成一握杆部,各摆动杆的下段位于各滑动踏板的侧旁,于各摆动杆的下段对应各滑动踏板的连动滑轮形成一连动长孔,以各连动长孔套设于配合的连动滑轮;以及两弹性带,两弹性带分别为具有弹性的带体,两弹性带分别以两端结合于各摆动杆与该底座之间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轨道包括两滑 杆,两滑杆前高后低且斜向并列设置的直杆体,所述连动索绕经滑轮;所 述各滑动踏板于底部穿设两并列的套孔,借由两套孔以可滑动形态套设于 配合轨道的两滑杆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爬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摆动杆设 有一斜杆,借由各斜杆的底端以可转动形态结合于所述底座,各斜杆斜向 延伸的设置并分为上、下段,所述各握杆部形成于各斜杆的上段,所述各 连动长孔形成于各斜杆的下段,各连动长孔与各斜杆下段延伸方向同向的 长孔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爬梯机,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底座前端设有 一前杆,该前杆横向设置的杆体,于该前杆的中间朝上并朝后伸设一顶杆, 于该顶杆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朝左、右伸设一枢接杆,所述各摆动杆设 有一套管,借由各套管以可旋转形态套设于各侧的枢接杆,所述各斜杆由 各套管朝后斜向伸设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爬梯机,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底座前杆的左、 右两端结合两朝后延伸的侧杆,于两侧杆的后段之间桥接一横向延伸的后 橫杆,于所述顶杆的顶端结合一前横杆,该前横杆横向设置的杆体,并且以中间结合于该顶杆的顶端,所述两轨道的前端以及后端分别结合于该前 横杆的左、右部分与后横杆的对应位置之间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爬梯才几,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后横杆的前 方于所述两侧杆的后段之间桥接一后套杆,于所述各斜杆下段的下半部朝 上凸设一凸部,于各凸部顶端朝内伸设一前套杆,所述各弹性带的两端4 结合于各侧的前套杆与后方的后套杆之间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爬梯机,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前杆的左、 右两端形成一圆球状的前脚,所述两侧杆由两前脚朝后延伸,两侧杆各为 中间形状略为上凸的弧形杆体,并且两侧杆的后侧逐渐并拢,于两侧杆的 后端分别形成一 圆球状的后脚8. 如权利要求1或2项所述的爬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滑动踏 板分别于顶面形成一踩踏面,于各辟J喬面形成一 防滑紋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材,尤指一种提供手脚同上同下运动的爬 梯机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一种爬梯机,设有一底座,该底座于中间的位置设有前高后低的轨道,于轨道前端设有滑轮,于轨道上以可前、后滑动形态结合两滑动踏板,各滑动踏板的外侧面结合一连动滑轮,于两滑动踏板之间结合一绕经滑轮的连动索,于底座前端的左、右两侧枢接两摆动杆,各摆动杆的下段形成一套设于连动滑轮的连动长孔;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以两滑动踏板以及两摆动杆提供使用者的脚踩踏以及手握持,当使用时,滑动踏板借由连动索的拉扯可进行反向的动作,加上摆动杆受滑动踏板的连动滑轮同向驱动,因此令使用者运动时可达到同手同脚上下攀爬的运动效果。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爬梯机的制作方法现有的踏步机,如台湾证书号数M337396号「摆臂踏步机」新型专 利案,有固定的握杆提供使用者的手握持,当进行运动时,以踏板提供使 用者作交互踩踏的动作,然而此种踏步机的运动方式较为单调,全身的运 动稍嫌不足。除前述双手固定位置的踏步机以外,另有一种踏步机于踏板与摆动杆 之间设有连杆的构造,借此令使用者踏步时,手也可随着踏板的前移而后 退,借此进行有如步行般的运动效果。前述两种现有的踏步机,不是仅提供脚部踩踏,就是提供犹如步行般 的手脚交互位置的运动效果,皆缺乏让使用者进行同手同脚运动的构造设 计,无法提供同手同脚作爬梯动作的运动功能。
由于现有踏步机缺乏踏板与摆动杆同向连动的构造,因此无法提供使 用者同手同脚作爬梯动作的运动功能。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 于踏板与摆动杆之间形成同向的连动构造,借此提供同手同脚动作的运动 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爬梯机,该爬梯机包括 一底座,该底座于中间的位置设有左、右并列的两轨道,两轨道以前 高后低的形态设置,于两轨道前端的底部以可转动形态结合一滑轮;一踏板组,该踏才反组i殳有两滑动踏板,两滑动3#4反以可前、后滑动的 形态结合于两轨道,两滑动踏板分别于顶面形成一踩踏面,于各踩踏面形 成一防滑紋,于两滑动踏板各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面分别结合一连动滑轮,于两滑动踏板的前端之间结合一连动索,该连动索绕经该滑轮;两摆动杆,两摆动杆的底端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于该底座前端的左、右两侧,各摆动杆的上段形成一握杆部,各摆动杆的下段为直杆状并位于各滑动踏板的侧旁,于各摆动杆的下段对应各滑动踏板的连动滑轮形成一连动长孔,以各连动长孔套设于配合的连动滑轮;以及
两弹性带,两弹性带分别为具有弹性的长条形带体,两弹性带分別以两端结合于各摆动^f干与该底座之间。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底座于前端设有一前杆,该前杆为横向设置的杆体,于该前杆的左、右两端结合两朝后延伸的侧杆,于两侧杆的后^史之间桥接一横向延伸的后横杆,于该前杆的中间朝上并朝后伸设一顶杆,于该顶杆的顶端结合一 前横杆,该前横杆为横向设置的杆体,并且以中间结合于该顶杆的顶端,所述两轨道的前端以及后端分别结合于该前横杆的左、右部分与后^f黄杆的对应位置之间。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于所述顶杆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朝左、右伸设一枢接杆,所述各摆动杆设有一套管,借由各套管以可旋转形态套设于各侧的枢接杆,于各套管分别朝后并朝上斜向伸设一斜杆,各斜杆分为上、下段,所述各握杆部形成于各斜杆的上段,所述各连动长孔形成于各斜杆的下段,各连动长孔沿各斜杆下段延伸方向设置的长孔。
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对应所述后横杆的前方于所述两侧杆的后段之间桥接一后套杆,于所述各斜杆下段的下半部朝上凸设一凸部,于各凸部顶端朝内伸设一前套杆,所述各弹性带的两端结合于各侧的前套杆与后方的后套杆之间。
较佳的,于所述前杆的左、右两端形成一圆球状的前脚,所述两侧杆由两前脚朝后延伸,两侧杆各为中间形状略为上凸的弧形杆体,并且两侧杆的后侧逐渐并拢,于两侧杆的后端分别形成 一 圆球状的后脚。
较佳的,各轨道包括两滑杆,两滑杆前高后低且斜向并列设置的直杆体,所述连动索绕经滑轮;所述各滑动踏板于底部穿设两并列的套孔,借由两套孔以可滑动形态套设于配合轨道的两滑杆。
使用者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爬梯运动时,以双脚J采踏两滑动3喬板,并且以双手握持两摆动杆的握杆部,运动的过程以双脚交互进4于^采3喬的动作,由于两滑动踏板之间设有牵引的连动索,因此使得两滑动踏板在动作时上下相反,并且使用者踩踏两滑动踏板进行运动的同时,两滑动踏板侧旁的连动滑轮会沿摆动杆的连动长孔滑动,如此会驱动各摆动杆产生与各侧滑动踏板行进方向相同的枢摆移动,借此令使用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运 动时,能够以同手同脚的方式进行爬梯的动作。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侧视的实施动作图;以及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前视的实施动作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爬梯机,请参看图1 ~4的较佳实施例,包括 一底座10,底座10前端i殳有一前杆11,前杆11为4黄向i殳置的杆体,于 前杆11的左、右两端形成一圓球状的前脚111,于左、右位置的两前脚 111结合两朝后延伸的侧杆12,两侧杆12各为中间形状略为上凸的弧形 軒体,两侧杆12的后侧逐渐并拢,于两侧杆12的后端分别形成一圓球状 的后脚121 ;
于两侧杆12的后段之间桥接一横向延伸的后横杆13,对应后横杆13 的前方于两侧杆12的后段之间桥接一对黄向延伸的后套杆14,于前杆11 的中间朝上并朝后伸设一顶杆15,于顶杆15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朝左、 右伸设一枢接杆18,又于顶杆15的顶端结合一前4黄杆16,前4黄杆16为 横向设置的杆体,并且以中间结合于顶杆15的顶端,于前横杆16的左、 右部分与后方后横杆13的对应位置之间形成两相互平行的轨道17,各轨 道17包括两滑杆171,两滑杆171为前高后低且斜向并列设置的直杆体, 于两轨道17前端的底部分别结合一滑轮172。
一踏板组20,踏板组20对应两轨道17设有两左、右设置的滑动踏板 21,两滑动踏板21于底部穿设两并列的套孔211,借由两套孔211以可滑 动形态套设于配合轨道17的两滑杆171,两滑动踏板21分别于顶面形成 一踩P备面212,各^釆踏面212为水平面,于各3采^喬面212并形成一防滑紋 213,借此增加使用者^采踏时的摩擦力;
于两滑动踏板21各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面分别结合一连动滑轮22,
6于两滑动踏板21的前端之间结合一连动索23,连动索23绕经结合于两轨道17前端底部的两滑轮172,借此令两滑动踏板21动作时可彼此牵引,成为一上一下的运动状态。
两摆动杆30,两摆动杆30分别设有一套管31,借由两套管31以可旋转形态套设于底座IO设置于左、右两侧的两枢接杆18,于两套管31分别朝后并朝上斜向伸设一斜杆32,各斜杆32分为上、下段,各斜杆32的上段朝前弯伸形成一握杆部321,各斜杆32的下段为直杆状并位于各滑动踏板21的侧旁;
于各斜杆32的下段对应各滑动踏板21的连动滑轮22形成一连动长孔322,连动长孔322沿斜杆32下段延伸方向设置的长孔,并且套设于配合的连动滑轮22,借此令各侧的滑动踏板21动作时,能以连动滑轮22带动配合的斜杆32摆动,于各斜杆32下段的下半部朝上凸设一凸部323,于凸部323顶端朝内伸设一前套杆324。
两弹性带40,两弹性带40分别为具有弹性的长条形带体,并且各以两端结合于各侧的前套杆324与后方的后套杆14之间,借此拉动左、右各侧的前套杆324,提供各摆动杆30回复原位的辅助力量以及运动才喿作过程的阻尼效果。
本实用新型除如前述较佳实施例,于两轨道17前端的底部各设有一滑轮172,以两滑4仑172提供连动索23绕过以外,也可以一个直径4交大且以可转动形态结合于两轨道17前端底部的滑轮取代两滑轮172,同样可达到提供连动索23绕经并连动两滑动踏板21的功效,滑轮172设置的数量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加以限制。
当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请参看图5、 6,以踏板组20的两滑动踏板21提供使用者的双脚踩踏,并且以两摆动杆30的握杆部321提供使用者的双手握持,由于两滑动踏板21之间设有牵引的连动索23,因此使得两滑动踏板21在动作时能作上下相反的运动。
当使用者踩踏两滑动踏板21交错上、下,借此进行运动时,两滑动踏板21侧旁的连动滑轮22会沿摆动杆30的连动长孔322滑动,借此驱动各摆动杆30产生与各侧滑动踏板21行进方向同向的枢摆动作,令使用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运动时,能够进行同手同脚交互上下的爬梯运动,并且在运动过程中,以两弹性带40提供辅助两摆动杆30归位的力量,令使用者踩踏滑动踏板21以及扳动摆动杆30的运动过程更加顺利。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 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 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