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软指套血氧探头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软指套血氧探头制作方法
  • 发明者
    王干兵, 郑伟
  • 公开日
    2006年6月7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4月5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4月5日
  • 申请人
    深圳市索莱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B5/145GK2785542SQ20052005683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软指套血氧探头,包括其一端设有供被测人体手指插入开口的软指套,和与适配电缆或测量仪器电连接的插头,所述软指套上设有通过探头电缆与所述插头连接的血氧检测传感装置,它又包括与被测人体手指指甲盖面、指纹面对应的、并且内部嵌设电路的上、下传感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指套在上、下两面分别设有上、下开孔,并设有环绕该上、下开孔的、便于从软指套外部安装/替换所述上、下传感部件的上、下凸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指套血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传感部件各自通过一传感电缆连接到所述探头电缆或插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指套血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开孔以及上、下凸台在软指套的上、下两面对称分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指套血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凸台均设有紧固所述传感电缆的第一紧固机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指套血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指套的开口处设有上、下两个唇边,而两个唇边上均设有紧固所述传感电缆的第二紧固机构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指套血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机构包括一供所述传感电缆穿越的封闭环或一可打开/闭合以紧固所述传感电缆的环扣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指套血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机构包括一供所述传感电缆穿越的封闭环或一可打开/闭合以紧固所述传感电缆的环扣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软指套血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传感部件可拆卸地置于所述上、下凸台内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指套血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传感部件均设有凸沿,而所述上、下凸台则设有与该凸沿匹配的凹槽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指套血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指套和上、下传感部件均采用硅橡胶材料制成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诊断目的测量设备,尤其涉及人体医疗监护仪,特别涉及与医疗监护仪配套使用的指尖血氧探头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一种软指套血氧探头,包括其一端设有供被测人体手指插入开口的软指套,和与适配电缆或测量仪器电连接的插头,所述软指套上设有通过探头电缆与探头插头连接的血氧检测传感装置,它又包括与被测人体手指指甲盖面、指纹面对应的、并且内部嵌设电路的上、下传感部件,并且所述软指套在上、下两面分别设有上、下开孔,并设有环绕该上、下开孔的、便于从软指套外部安装/替换所述上、下传感部件的上、下凸台。所述上、下传感部件各自通过一传感电缆连接到所述探头电缆或插头。采用本血氧探头结构,可以实现传感部件与软指套部分地/完全地分离,为提高探头的使用寿命、降低制造与维护成本提供了途径。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软指套血氧探头的制作方法当前,与医疗监护仪配套使用的指尖血氧探头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深圳市索莱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外观设计ZL 200330116157中公开的一种夹持被测人体手指的探头结构,而中国专利ZL 03235305中公开的一种用于血氧饱和仪探头的固定指套,能够解决给婴幼儿佩带探头时的易摇动和脱落问题。中国专利申请00809091中公开的脉冲血氧计探头移离检测系统,描述了一种光学探头的结构。在欧洲专利DE 3703458进行了公开,并在市场上实际采用的血氧探头技术,则有PHILIPS(菲利蒲)公司提供的可重复使用的学氧传感器,如供成人使用的M1191型号,供婴幼儿使用的M1195型号,该商品的探头技术,采用软橡胶一体成型,一条探头电缆连接传感装置与设备结构插头,在一体成型的指套内部设有传感部件的电连接走线,虽然具有结构牢固、质量比较可靠的优点,但由于该产品的结构复杂,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维护起来也相当麻烦,并且一旦由软橡胶制成的指套破损,整个探头就要报废。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指尖血氧探头,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制造工艺和使用维护的复杂度,从而降低成本。并进一步地,使得探头的易于破损的、与被测人体手指接触的指套部分与构成探头主要成本的血氧检测传感装置可以分离。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软指套血氧探头,包括其一端设有供被测人体手指插入开口的软指套,和与适配电缆或测量仪器电连接的插头,所述软指套上设有通过探头电缆与所述插头连接的血氧检测传感装置,它又包括与被测人体手指指甲盖面、指纹面对应的、并且内部嵌设电路的上、下传感部件,并且所述软指套在上、下两面分别设有上、下开孔,并设有环绕该上、下开孔的、便于从软指套外部安装/替换所述上、下传感部件的上、下凸台。所述上、下传感部件各自通过一传感电缆连接到所述探头电缆或插头。所述上、下开孔以及上、下凸台在软指套的上、下两面对称分布。所述上、下凸台均设有紧固所述传感电缆的第一紧固机构;所述第一紧固机构包括一供所述传感电缆穿越的封闭环或一可打开/闭合以紧固所述传感电缆的环扣。所述软指套的开口处设有上、下两个唇边,而两个唇边上均设有紧固所述传感电缆的第二紧固机构;所述第二紧固机构包括一供所述传感电缆穿越的封闭环或一可打开/闭合以紧固所述传感电缆的环扣。
所述上、下传感部件可拆卸地置于所述上、下凸台内。
所述上、下传感部件均设有凸沿,而所述上、下凸台则设有与该凸沿匹配的凹槽。
所述软指套和上、下传感部件均采用硅橡胶材料制成。
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软指套血氧探头结构,传感部件的安装无须在软指套内部走线,只需从软指套外面进行操作即可安装/替换传感部件,从而实现传感部件与软指套部分地/完全地分离,为提高探头的使用寿命、降低制造与维护成本提供了途径。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软指套血氧探头最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最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所述最佳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4为所述最佳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5为所述最佳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6为所述最佳实施例的上/下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软指套血氧探头,包括可插入被测人体手指的软指套100,与测量仪器电连接的插头(图中未示出),所述软指套100一端设有供被测人体手指插入的开口,以及容纳被测人体手指的空腔160。
所述软指套100上设有血氧检测传感装置120,其包括位于被测人体手指指甲盖面上方的、内部嵌有发光电路的上传感部件120-A和位于被测人体手指指纹面下方的、内部嵌有光检测电路的下传感部件120-B,上传感部件120-A通过传感电缆130-A、下传感部件120-B则通过传感电缆130-B与所述插头连接。
所述软指套100在上、下两面设有开口(图中未示出),并设有环绕该上、下开孔的、便于从软指套外部安装/替换所述上传感部件120-A、下传感部件120-B的上凸台110-A、下凸台110-B。
所述上、下两面设有的开口以及上凸台110-A和下凸台110-B在软指套100在上、下两面对称分布。但,为了提供正确使用探头的指示,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传感部件的外露表面印有指甲盖图样,用以提示探头使用过程中被测人体手指的指甲盖面应该与该图样对应。
所述凸台,无论上凸台110-A或下凸台110-B,包括容纳传感部件的凹槽,而传感部件的外形设计成与凸台内凹槽配合的结构。从图1中可见,在传感部件的底部设有凸沿可卡入所述凸台内凹槽,从而传感部件可方便地卡入并活动地安装在凸台内凹槽中。当然,为了为避免传感部件从凹槽中脱落出来,可以用胶把传感部件黏结在凹槽,或者采用外部加固结构。
在所述凸台上设置传感电缆的第一紧固机构,用以防止传感电缆脱落、降低传感电缆在使用过程中抖动对传感电路的影响,以提高检测可靠性和精度。对应于传感电缆130-A和130-B有位于上凸台110-A上的140-A,和位于下凸台110-B上的140-B。该第一紧固机构可以包括一允许电缆穿越的环,也可以包括可打开/闭合以紧固所述传感电缆的环扣。
为了加强软指套抓握手指的牢度,所述软指套在用于插入手指的开口处设有上、下两个唇边150-A和150-B。而唇边上则设有传感电缆的第二紧固机构,它的设置目的与设置所述第一紧固机构的目的,它的结构也与第一紧固机构相同/相似可以包括一允许电缆穿越的环,也可以包括可打开/闭合以紧固所述传感电缆的环扣。
本实用新型的软指套血氧探头最佳实施例,在头部是封闭的,以避免设置大的开口可能导致的漏光,从而影响探头测量精度。而为了避免手指出汗的可能影响,保证空腔160的通气,采用在头部设置通气孔170的结构,从图3中可见,通气孔共有4个。
本实用新型的软指套血氧探头实施例,采用硅橡胶材料一体成型,上/下对称,制造成本较低,也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传感部件与软指套在结构设计成了可部分地/完全分离后,就可以做到对传感部件或软指套单独进行更换/维护了。
由于传感部件内设的发光电路和光检测电路以及与配套设备连接的插头,均采用现有公知现成产品,不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或做出贡献之部分,在这里就不展开讨论和介绍了。
本实用新型的软指套血氧探头,基本思路在于把传感部件安装在指套的外部,而至于传感部件是活动地还是固定地安装在指套的外部,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和/或加工需要,灵活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上述公开之最佳实施例结构,凡基于上述基本思路,做出的无需创造性劳动的替换或改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之实施。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