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自动覆盖保温大棚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自动覆盖保温大棚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姚旭
  • 公开日
    2015年3月4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0月31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0月31日
  • 申请人
    北京农众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01G9/14GK204180633SQ201420642907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覆盖保温大棚,包括多个均均匀间隔设置的拱形骨架(I)、覆盖在所述拱形骨架(I)表面的塑料薄膜(30),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I) 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卷筒(32),所述卷筒(32)上卷绕有保温膜(34),沿所述骨架(I)的表面均匀间隔的设置有多个滑轮(36),所述骨架(I)另一侧的端部设置有转轴(38),所述保温膜(34)的自由端连接有多根均匀间隔分部的牵引绳(40),所述牵引绳(40)穿过所述滑轮(36)与所述转轴(38)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8)的端部与驱动其旋转的驱动装置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覆盖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覆盖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I)的断面具有一个圆形边框(2),所述圆形边框(2)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等边三角形的第一支撑元件(4),所述第一支撑元件(4)的三个顶点分别连接有第二支撑元件(6)、第三支撑元件(8)和第四支撑元件(10); 所述第二支撑元件(6)的自由端通过第五支撑元件¢0)和第六支撑元件¢2)与所述边框(2)相连接,所述第五支撑元件¢0)和第六支撑元件¢2)对称设置且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64); 所述第三支撑元件(8)的自由端通过第七支撑元件(80)和第八支撑元件(82)与所述边框(2)相连接,所述第七支撑元件(80)和第八支撑元件(82)对称设置且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84); 所述第四支撑元件(10)的自由端通过第九支撑元件(100)和第十支撑元件(102)与所述边框(2)相连接,所述第九支撑元件(100)和第十支撑元件(102)对称设置且之间形成有第三夹角(104); 所述第一支撑元件(4)的三个边框上分别连接有三角形的第十一支撑元件(12)、第十二支撑元件(14)和第十三支撑元件(16),所述第十一支撑元件(12)、第十二支撑元件(14)和第十三支撑元件(16)的顶点与所述圆形边框(2)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覆盖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4)的角度为60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覆盖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角(84)的角度为60度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覆盖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角(104)的角度为60度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覆盖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第十一支撑元件(12)、第十二支撑元件(14)和第十三支撑元件(16)分别为等腰三角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覆盖保温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一支撑元件(12)、第十二支撑元件(14)和第十三支撑元件(16)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4)具有一个共同边框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棚,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覆盖保温大棚
  • 专利摘要
    一种自动覆盖保温大棚,包括多个均均匀间隔设置的拱形骨架(1)、覆盖在所述拱形骨架(1)表面的塑料薄膜(30),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卷筒(32),所述卷筒(32)上卷绕有保温膜(34),沿所述骨架(1)的表面均匀间隔的设置有多个滑轮(36),所述骨架(1)另一侧的端部设置有转轴(38),所述保温膜(34)的自由端连接有多根均匀间隔分部的牵引绳(40),所述牵引绳(40)穿过所述滑轮(36)与所述转轴(38)固定连接,所述转轴(38)的端部与驱动其旋转的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省时、省力,且使用较方便的优点。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自动覆盖保温大棚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自动覆盖保温大棚的制作方法 [0002]目前,大多数保温大棚是利用太阳的辐射光能保持封闭大棚内的温度与湿度进行蔬菜栽培,是现代高效农业种植的趋势之一,已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已被广泛使用,目前使用较多的保温大棚通常包括拱形骨架及覆盖在骨架上的塑料薄膜,该塑料薄膜上铺设有保温膜,这种结构的大棚,在当大棚内需要保温时通常需要人工覆盖保温膜,因此,存在费时、费力,使用不便的缺陷与问题。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较方便的自动覆盖保温大棚。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覆盖保温大棚,包括多个均均匀间隔设置的拱形骨架、覆盖在所述拱形骨架表面的塑料薄膜,所述骨架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卷筒,所述卷筒上卷绕有保温膜,沿所述骨架的表面均匀间隔的设置有多个滑轮,所述骨架另一侧的端部设置有转轴,所述保温膜的自由端连接有多根均匀间隔分部的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穿过所述滑轮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端部与驱动其旋转的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0005]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0006]所述骨架的断面具有一个圆形边框,所述圆形边框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等边三角形的第一支撑元件,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三个顶点分别连接有第二支撑元件、第三支撑元件和第四支撑元件;
[0007]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自由端通过第五支撑元件和第六支撑元件与所述边框相连接,所述第五支撑元件和第六支撑元件对称设置且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
[0008]所述第三支撑元件的自由端通过第七支撑元件和第八支撑元件与所述边框相连接,所述第七支撑元件和第八支撑元件对称设置且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
[0009]所述第四支撑元件的自由端通过第九支撑元件和第十支撑元件与所述边框相连接,所述第九支撑元件和第十支撑元件对称设置且之间形成有第三夹角;
[0010]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三个边框上分别连接有三角形的第十一支撑元件、第十二支撑元件和第十三支撑元件,所述第十一支撑元件、第十二支撑元件和第十三支撑元件的顶点与所述圆形边框固定连接。
[0011]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为60度。
[0012]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为60度。
[0013]所述第三夹角的角度为60度。
[0014]第十一支撑元件、第十二支撑元件和第十三支撑元件分别为等腰三角形。
[0015]所述第十一支撑元件、第十二支撑元件和第十三支撑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具有一个共同边框。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用驱动装置使转轴转动,在转轴转动的同时使牵引绳缠绕在转轴上,牵引绳在缠绕的同时拉动保温膜,使保温膜沿塑料薄膜的表面移动,最终完全覆盖塑料薄膜,自动完成无需人工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省时、省力,且使用较方便。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骨架的断面图。
[0019]图中:骨架I,塑料薄膜30,卷筒32,保温膜34,滑轮36,转轴38,牵引绳40,圆形边框2,第一支撑元件4,第二支撑元件6、第三支撑元件8和第四支撑元件10,五支撑元件60,第六支撑元件62,第一夹角64,第七支撑元件80,第八支撑元件82,第二夹角84,第九支撑元件100,第十支撑元件102,第三夹角104,第十一支撑元件12,第十二支撑元件14和第十三支撑元件16。


[00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1]参见图1所示,一种自动覆盖保温大棚,包括多个均均匀间隔设置的拱形骨架1、覆盖在拱形骨架I表面的塑料薄膜30,且在骨架I 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卷筒32,卷筒32上卷绕有保温膜34,沿所述骨架I的表面均匀间隔的设置有多个滑轮36,在骨架I另一侧的端部设置有转轴38,保温膜34的自由端连接有多根均匀间隔分部的牵引绳40,牵引绳40穿过所述滑轮36与所述转轴38固定连接,转轴38的端部与驱动其旋转的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优选驱动装置(未图示)为电机,电机的传动轴与转轴38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转轴38旋转,转轴38转动的同时使牵引绳40缠绕在转轴38上,牵引绳40在缠绕的同时拉动保温膜34,使保温膜34沿塑料薄膜30的表面移动,最终完全覆盖塑料薄膜30,此过程自动完成无需人工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省时、省力,且使用较方便。另外保温膜34在回卷时只需转动卷筒即可。
[0022]参见图2所示,骨架I的断面具有一个圆形边框2,该圆形边框2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等边三角形的第一支撑元件4,该第一支撑元件4的三个顶点分别连接有第二支撑元件6、第三支撑元件8和第四支撑元件10 ;其中第二支撑元件6的自由端通过第五支撑元件60和第六支撑元件62与边框2相连接,第五支撑元件60和第六支撑元件62对称设置且之间形成有一个角度为60度的第一夹角64 ;第三支撑元件8的自由端通过第七支撑元件80和第八支撑元件82与圆形边框2相连接,第七支撑元件80和第八支撑元件82对称设置且之间形成有一个角度为60度的第二夹角84 ;第四支撑元件10的自由端通过第九支撑元件100和第十支撑元件102与圆形边框2相连接,第九支撑元件100和第十支撑元件102对称设置且之间形成有一个角度为60度的第三夹角104 ;
[0023]另外,在第一支撑元件4的三个边框上分别连接有三角形的第十一支撑元件12、第十二支撑元件14和第十三支撑元件16,该第十一支撑元件12、第十二支撑元件14和第十三支撑元件16的顶点与圆形边框2固定连接。优选第十一支撑元件12、第十二支撑元件14和第十三支撑元件16分别为等腰三角形,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4具有一个共同边框。
[0024]实际使用中,多个支撑元件在圆形边框2内部形成多个三角结构,从而可以抵抗多个方向的力,因此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强度,同时骨架为空心结构,具有较轻的重量。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