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人体工学拐杖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人体工学拐杖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李剑, 李立峰, 杨靖, 王喜太, 郭琳
  • 公开日
    2012年9月5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12月1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12月1日
  • 申请人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 文档编号
    A61H3/02GK202409423SQ2011204933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人体工学拐杖,包括杖身和杖身底部的杖脚,其特征在于 杖身顶端连接腋托; 杖身中部连接把手; 杖身上部位于腋托和把手之间连接臂托; 腋托、臂托和把手形成三个人体着力处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体工学拐杖,其特征在于 所述杖身的上部随手臂向后弯曲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体工学拐杖,其特征在于 所述腋托铰接于杖身顶端,可小幅度摆动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体工学拐杖,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托卡接于杖身上部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体工学拐杖,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套接于杖身中部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体工学拐杖,其特征在于 所述杖脚设计成弧形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体工学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杖身的下部由套筒和内管组成,套筒上沿长度方向分布调节孔,内管上设置弹性珠,内管插入套筒内,内管通过弹性珠和套筒的调节孔的卡接实现两者可调节长度的连接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残疾人使用的拐杖,特别是涉及一种符合人机工程学设计,减轻拐杖对患者身体的伤害,提高患者使用舒适性、稳定性和便利性的拐杖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点支撑的人体工学拐杖,包括杖身、腋托、臂托、把手、杖脚。该拐杖设计的杖身上部符合人体手臂和上身解剖学角度,呈向前弯曲状,把手前置并转一定角度,可使手臂及手腕处于人体工学舒适的状态,不会造成腕部挠曲而疲劳损伤。从人体工学出发,该拐杖设计有三点与人体接触着力处腋托、臂托和把手,在行进过程中可提供一个转动力矩,从而减轻对腋下的夹持力,避免压迫损害。腋托铰接可小幅度摆动,增加使用的舒适感。成弧形的拐杖脚设计,符合人体行走的曲线,增加使用者的稳定性。
  •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体工学拐杖设计,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出发,减轻对人体的副伤害,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体工学拐杖,包括杖身和杖身底部的杖脚,其特征在于杖身顶端连接腋托;杖身中部连接把手;杖身上部位于腋托和把手之间连接臂托;腋托、臂托和把手形成三个人体着力处进一步地所述杖身的上部随手臂向后弯曲所述腋托铰接于杖身顶端,可小幅度摆动所述臂托卡接于杖身上部所述把手套接于杖身中部所述杖脚设计成弧形所述杖身的下部由套筒和内管组成,套筒上沿长度方向分布调节孔,内管上设置弹性珠,内管插入套筒内,内管通过弹性珠和套筒的调节孔的卡接实现两者可调节长度的连接本实用新型人体工学拐杖具有以下优点I.增加了人体于拐杖的着力点臂托,分散人体受力2.通过臂托和把手的支撑力和转动扭矩,抵消人体向前运动时产生的纵向力,增加人体的稳定性,并且由于将纵向力转移到臂部和手部,减轻了腋下的夹持力,避免了腋托对患者腋下的压迫损害,有利于患者的健康3.腋托铰接于杖身,可小幅度摆动,患者在行进过程中腋托随之摆动,减轻腋下的摩擦力,增加了使用舒适感,减少腋下损失的可能4.杖身上部符合人体手臂和上身解剖学角度,呈向后弯曲状,把手前置并转一定角度,该设计可使手臂及手腕处于人体工学舒适的状态,不会造成腕部挠曲而疲劳损伤5.收窄的杖身,使患者通过狭窄通道时更为方便6.杖脚为弧形设计,符合人体行走的曲线,增加使用者的稳定性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人体工学拐杖的制作方法拐杖是腿脚残疾者不可缺少的助行工具。现在国内残疾人普遍使用的拐杖为双股Y型腋杖,体积较大,舒适性稳定性和便利性欠缺,长时间使用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伤害。在传统拐杖的设计中,患者使用时主要依靠腋下与手腕施力,其直线型的设计使得人体腋下、手腕对拐杖的力以及地面对拐杖的支撑力与杖身在一条直线上,在行进过程中随着拐杖的摆动,腋下受到严重的挤压和摩擦,腕部产生大角度挠曲,导致患者腋下神经受压迫而糜烂,腕部关节劳损,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伤害。随着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对拐杖的舒适性能提出要求,本专利提供的人体工学拐杖设计充分考虑患者的健康,减少副损伤,舒适度大大提高,进一步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左视图; 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工学拐杖,包括杖身和杖身底部的杖脚,其中杖身顶端连接腋托;杖身中部连接把手;杖身上部位于腋托和把手之间处连接臂托;腋托、臂托和把手形成三个人体着力处。所述杖身的上部随手臂向后弯曲。所述腋托铰接于杖身顶端,可小幅度摆动。所述臂托卡接于杖身上部。所述把手套接于杖身中部。所述杖脚设计成弧形。所述杖身的下部由套筒和内管组成,套筒上沿长度方向分布调节孔,内管上设置 弹性珠,内管插入套筒内,内管通过弹性珠和套筒的调节孔的卡接实现两者可调节长度的连接。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图I、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拐杖包括杖身I、腋托2、臂托3、把手4、杖脚5。杖身I采用管体结构。腋托2铰接于杖身I的顶端,可小幅度摆动。臂托3具有与臂部相符的弧形板,弧形板的背面设有带缺口的卡箍,臂托3的卡箍卡接于杖身I的上部,卡接位置可调。杖身I上部根据人体仿生学向后弯曲,把手4前置并转一定角度后套接于杖身中部。杖脚5为弧形设计(底面呈凸弧状)。如图3、图4所示,当患者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腋下靠在腋托2上,手臂靠在臂托3上,手握在把手4上,拐杖给予患者腋部、臂部、手部三个支撑点,人体手臂处于人体工程学舒适的状态,拐杖对患者身体的伤害特别是腋下神经压迫和腕关节损伤大大降低。杖身I上部随着手臂向后弯曲,把手外撇使得拐杖紧贴使用者身侧,减小了拐杖所占空间,能顺利通过狭窄通道。杖脚5为弧形设计符合人体步态曲线。本实用新型拐杖增加了人体于拐杖的着力点臂托,分散人体受力。在前进过程中当拐杖受力时,该设计通过腋托和把手实现向上支撑力,提供对人体的主要支撑;通过臂托和把手的支撑力和转动扭矩,抵消人体向前运动时产生的纵向力,增加人体的稳定性,并且由于将纵向力转移到臂部和手部,减轻了腋下的夹持力,避免了腋托对患者腋下的压迫损害,有利于患者的健康;腋托铰接于杖身,可小幅度摆动,患者在行进过程中腋托随之摆动,减轻腋下的摩擦力,增加了使用舒适感,减少腋下损失的可能。杖身上部符合人体手臂和上身解剖学角度,呈向后弯曲状,把手前置并转一定角度,该设计可使手臂及手腕处于人体工学舒适的状态,不会造成腕部挠曲而疲劳损伤,而收窄的杖身,使患者通过狭窄通道时更为 方便。杖脚为弧形设计,符合人体行走的曲线,增加使用者的稳定性。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