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label}}

日本二战末期军舰怎么也装上雷达的?有研制细节么?

153****2596
日本实用新型法
提问时间:2022-07-04 07:31:47
提示:以下回答均以本问题为中心,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早鸽顾问。 去咨询
回答 | 共1个
张国敏
张国敏
从业1年
商标注册商标初审维权
所在地区:深圳市福田区
咨询解答:204
咨询TA

.日本雷达的起源

当英国德国正在海峡两边开始雷达和早期的电子战时,日本人却在当时秘密发展起自己的雷达系统。

虽然二战中日本的雷达比英国和德国的同类产品性能上要落后,但是日本国内当时并不缺乏一流的技术专家和电子工程师,这些人在1939年就研制成功性能相当可靠的空腔磁电管(10cm波长,英国也才在40年研制成功,但是马上应用于雷达并实战)但是军方领袖们却醉心于传统“武士道”精神,对新式技术不感兴趣,倾向于纪律,盲目的勇气,牺牲精神可以战胜一切。另一方面,岛国的有限的资源在高技术装备投入上也限制了当时日本人的干劲。

日本海军和陆军之间的不良竞争也加剧了这一问题,他们的相互争吵有时比盟友纳粹德国的海空军种的竞争还要激烈。由于日本陆军最初师法德国威廉时代的陆军,而海军开始就师法英国皇家舰队,两者就都有一些各自守旧的传统,而不象新兴起的美国那样重视新式科研技术。

在30年代末,日本军方出于反空需要开始开发一种无线电探测系统,是日本最早的反空雷达的雏形,它工作在7.5 to 3.75 m / 40 to 80 MHz。这套系统是固定安装的,只能探测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狭窄波束内的100多公里内的飞机。这套系统被命名为"IJA Type A"(帝国日本陆军用 typeA 型探测器)在1940-41年间在本岛少量部属,改进后几年内部属了100多部,甚至在中国沿海也有。(就是相距100多公里两端,一端是无线电波发射器,另一端装接收器,飞机在两端间的无线电波束中时,接收器会有异常信号,连飞机距离都测不了,只能知道有飞机在这条线上,比雷达还要原始的多,军用价值很有限)

但是日本在新式的更精确的脉冲雷达方面进展缓慢,于是找到了轴心盟友纳粹德国。在1941初,日军方技术人员访问德国来交流各自技术发展。只得注意的是,日本海军和陆军各自派出自己的技术小组,并且他们的行程安排上也没有一点沟通和合作,德国人分别接待了2次相同目的的访问团。

当这些人到达德国后,德日双方也没有诚恳的态度来交流技术。德国人虽然让日本人考察了Wuerzburg防空预警雷达一段时间,也看到了新式Freya雷达,德国很本不告诉他们Freya雷达来做什么,同样日本人也没告诉德国他们研制成功了微波空腔磁电管。似乎德国人也认为日本人没有什么在他们面前值得一提的东西,日本人也许也是这么想,“德国这方面也许早领先我们了”

到了41年夏季日本人回国了,同时日本海军也收到盟军舰只装备雷达的情报,当专家们回来后,海军开始发展自己的雷达系统。这些专家很快就研制出一台脉冲雷达的原形,工作在4.2 m/ 71.4 MHz,在这年秋季,一种编号为"IJN Mark I Model 1"地面安装反空预警雷达开始投产,工作在3 meter / 100 MHz 。脉冲宽冉铣ぃ??0微妙-30微秒之间,脉冲重复频率在530 -1250 Hz之间可调, 最大功率5KW,最大距离145km。战争期间一共有80套生产出来。

(每秒种产生的触发脉冲数目,称为脉冲重复频率,以PRF(Pulse-Recurrence-Frequency) 表示。

两个相邻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脉冲重复周期,用T表示,它等于脉冲重复频率的倒数)

有点要说明的是,东方和西方命名上的不同,二战日本海军的雷达分类中,"Mark I" 1开头为陆基防空雷达,"Mark II" 2开头为舰载雷达,例如21号,23号是海军,13号原为陆基雷达,后来也在军舰上用了,"Mark IV"4开头为火控雷达,"Mark VI" 6 为机载雷达。

日本海军的Mark I Model 1 型系统开始只是个粗糙的雷达原型,后来改进出舰载防空水面搜索雷达为“IJN Mark II Model 1”21型雷达,大约装备了80套。21型工作在1.5 m / 200 MHz 脉冲持续宽度10 to 30 ms,脉冲重复频率为500 to 1,100 Hz,最大发射功率5 kW。不走运的是,由于战时的制造工艺问题,21号在舰上使用时可靠性不好,在不良海况时很糟糕,日军操作员对此反映很恼火。

与海军在同一时间里,日本陆军也独立发展了自己的新式雷达,刚开始的原型很不适合野战使用,但紧接着出现了"IJA Tachi 6"对空预警雷达,工作在4 m / 71.4 MHz,它的发射波束很宽,和英国早期的雷达相似,发射波束扫过几个竖直面,接收器活动在3-4个方向上来接受反射回来的信号。

Tachi 6 的脉冲宽度为25-35ms,最大功率10-50kw,脉冲重复频率为500 -1000 Hz,最远作用距离300km。一共造了大约300台Tachi 6 雷达,1942年开始服役。

日本陆军的雷达编号有点混乱,"Tachi" 是个合成词,“Ta”代表Tama技术所,"chi"来源与日语中的“大地”一词,一起表示为Tama技术所制地基雷达,相应的,"Tase"表示是船载雷达,"Taki" 表示陆军机载雷达,当然陆军没有去专门开发船载雷达,但是陆军却造过自己的战船和潜艇,编号"Tase"就是在这时有了用途

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雷达技术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开始对原英国,荷兰,美国在亚洲和太平洋的殖民地发动全面进攻,随后开始威胁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在这场侵略进攻狂潮中,日军还在新加坡缴获过的英国 GL-type 雷达系统,在菲律宾的美军小岛上缴获了美国的SCR-268,还有一部被破坏的SCR-270雷达。

日本陆军在生产IJA Tachi 3"型雷达时开始使用标准化部件。它工作在3.75 m / 80 MHz,脉冲宽度1-2ms,功率50kw,PRF(脉冲重复频率)1000-2000Hz,最大距离40km。在Sumitomo造了共150套,1944初开始服役。

Tachi 3雷达系统首次结合了由日本人发明的“八木天线”,发明者Yagi 博士也参与了最早的"IJA Type A"(帝国日本陆军用 typeA 型探测器,前文中介绍,比雷达还要原始的多)的研制。

另一方面,海军利用缴获的美军SCR-268雷达,仿制出"IJN Mark IV Model 1" 41号防空火控雷达系统,工作在1.5 m/ 200 MHz,脉宽为3ms,功率30kw,PRF为2000hz,作用距离48km,随后改进为"IJN Mark IV Model 2" 42型雷达,性能和前者相似,只是PRF改为1000 Hz。日本一共生产了几白套该型系统。

日本陆军也从缴获的SCR-268派生出自己的一系列雷达分别为"IJA Tachi 1", "IJA Tachi 2", "IJA Tachi 4",全部工作在1.5 meter / 200 MHz波段,但是仿制的效果很差,日本人很不满意,仅仅生产了少量。战争后期,陆军终于由"IJA Tachi 4"成功改进出可靠实用的"IJA Tachi 4"。

同时,海军和陆军都从自己的早期的固定的雷达

2022-07-04 09:04:48
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联系 “在线顾问"
顾问推荐
{{item.label}}
{{item.desc}}
王慧
王慧顾问
擅长:施工许可证,劳务资质
执业6年
咨询专业顾问
最新问答
2023-06-19 06:34:24
北京海丰益商贸中心基本介绍?
北京海丰益商贸中心基本介绍?
2023-06-19 06:33:56
北京佳兴源装饰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公司大概情况
北京佳兴源装饰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公司大概情况
2023-06-19 06:33:29
北京君燕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是多久时候成立的?
北京君燕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是多久时候成立的?
2023-06-19 06:32:19
北京市华盛业石材经营部是多久时候成立的?
北京市华盛业石材经营部是多久时候成立的?
2023-06-19 06:31:54
北京市四季永芳石材经营部基本介绍?
北京市四季永芳石材经营部基本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