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label}}

版权财产权继承和人身权不可继承的法律依据

版权 转载:www.zaoge.com 932人看过 2025-10-31 10:59:03
版权

在数字内容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版权继承问题日益凸显。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自然人死亡后,其作品在保护期内的复制权、发行权等12项财产权利可依法继承,而署名权、修改权等人身权利则不可继承。这一制度设计既遵循了国际通行规则,又体现了对文化传承与人格尊严的双重保护。

一、版权财产权继承的法律依据

1.根据《著作权法》第十条,版权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12项经济性权利。这些权利在作者死亡后50年内构成可继承的遗产范围。例如,某畅销小说作者去世后,其继承人可继承该作品的电子书出版权、影视改编权等财产性权益,并通过授权别人使用获取收益。例如,2025年某出版社未经许可将已故作家作品改编为有声书,被法院判决向继承人支付赔偿金。

版权财产权继承和人身权不可继承的法律依据

2.继承程序遵循《民法典》继承编规定,法定继承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优先,无第一顺序继承人时由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合作作者死亡后,其财产权无人继承时由其他合作作者共有,无继承人则归国家或集体组织所有。这种制度设计既保障了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又防止了文化资源的闲置浪费。

二、版权人身权不可继承的法理基础

1.署名权、修改权等人身权利与作者人格紧密关联,具有不可转让性。例如,某画家作品被用于游戏宣传时,未经授权添加暴力元素的行为,虽未直接转让署名权,但因篡改作品表达方式被认定为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这种保护机制确保了作品与作者精神联系的永恒性,防止文化记忆的扭曲。

2.法律通过"消极保护"机制实现人身权的延续。继承人虽不能行使署名权,但有义务防止别人歪曲篡改作品。例如,2025年某网红未经授权修改已故诗人作品并署名,法院判决其承担侵权责任时,同时要求继承人履行监督义务。这种制度设计既尊重了作者人格,又避免了人身权的商业化滥用。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上一篇:著作人身权的不可转让性 下一篇:版权的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两大体系
一对一专人服务,立刻解决您的需求
更快速|更准确|更全面
张秀英 早鸽金牌顾问
商标领域服务时间不长,但以热诚的态度,细心的服务,赢得了众多客户的好评。
从业年限:
6 年
服务人数:
678
服务评分:
3.5
咨询TA
评论 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