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和法人软著保护期的起算规则

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软件著作权(简称“软著”)的保护期起算规则直接关系到开发者权益的存续时间与公共技术资源的开放节奏。根据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十四条及司法实践,软著保护期以“自然人终生+50年”与“法人首次发表后50年”为基本框架,其起算规则呈现自然人与法人二元分立的法律逻辑。
一、自然人软著保护期
1.对于自然人开发的软件,其著作权保护期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自动产生,但保护期的终止时间以开发者生命终止为基准。具体规则为:保护期为自然人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例如,开发者甲于2030年完成软件开发,2050年去世,则其软著保护期将持续至2100年12月31日。
2.若软件由多人合作完成,保护期以最后死亡开发者的寿命为基准。例如,甲、乙于2025年合作开发软件,甲于2040年去世,乙于2060年去世,则保护期截止于2110年12月31日。
二、法人软著保护期
1.法人或其他组织开发的软件,其保护期起算规则与自然人显著不同。根据条例,法人软著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软件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例如,某企业于2025年完成软件开发,2030年首次发表,则保护期至2080年12月31日。
2.若软件自开发完成之日起50年内未发表,则不再受法律保护。例如,某企业于2025年完成软件开发,但至2075年仍未发表,则该软件自2076年起进入公有领域。
三、软著保护期起算规则的意义
1.权利行使与维权:在保护期内,开发者享有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财产性权利,以及署名权、修改权等人身权。例如,某企业于2020年发表的软件,在2070年12月31日前,未经许可的复制或传播行为均构成侵权,开发者可依法主张赔偿。
2.公有领域利用:保护期届满后,软件进入公有领域,任何人可自由使用、修改或衍生开发。例如,2071年1月1日起,公众可无偿使用2020年发表的法人软件,无需支付许可费。
3.继承与转让的特殊性:自然人软著可继承,继承人继承除署名权外的财产性权利,保护期为原剩余期限;法人软著在单位变更后,由承受权利义务的法人继续享有,保护期不变。例如,某自然人开发者去世后,其继承人可继承软著的复制权、发行权等,但保护期以原开发者死亡后50年为限。









5
从业年限
1747
服务人数
4.6
服务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