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扦插繁育杨梅苗的方法杨梅是我国南方特有的常绿果树,其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已成为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大力发展的高效果树之一,但是目前杨梅苗木繁殖方法主要依赖于嫁接繁殖,嫁接繁殖其成本高,周期长,严重影响了果树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迫切需要一种低成本且简便的繁殖方法来繁殖杨梅苗。 扦插繁殖是果树无性繁殖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杨梅插穗含单宁物质比较高,扦插不易生根,导致繁殖成活率低。因此,如何提高杨梅扦插繁殖的成活率,成为果树栽培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现有杨梅苗繁育方法繁殖成活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扦插繁育杨梅苗的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I)插床准备选取山黄土为基质,基质的PH值在5. 0 6. 5之间,砂质土壤为生土,插床整平后起垄,在垄上喷布多菌灵或者甲基托布津杀菌剂消毒。(2)插穗处理剪取粗度为0. 3 0. 5cm,长度为12 18cm的杨梅树枝条作为插穗,将插穗基部剪切为斜切口,插穗上部留有2 3片叶片,在黑暗中把插穗基部浸泡硝酸银溶液12个小时,或者用清水把插穗基部浸泡24个小时。(3)扦插方法将浸泡好的插穗插入浇透水、盖好黑地膜的垄的基质中,插穗插入部分为插穗的1/3。(4)插后处理插穗插入垄后立即浇透水,盖上遮阳网,插穗插好的第一个星期,每天早晚浇透水,插穗插好的第二个星期到第七个星期,每个星期往插穗叶面喷一次营养液,喷湿叶片即可。且每隔2-3天浇透一次水。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I)中山黄土为砂粒土壤且为生土。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步骤⑵中的插穗每年9月10日至10月20日间的15年以上健壮杨梅树上当年生木质化枝条。作为本发明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步骤(2)中的把插穗基部在黑暗中浸泡于0. 15%硝酸银溶液中12个小时。作为本发明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步骤(4)中的营养液成分包括尿素3g/L ;过磷酸 丐5g/L ;硫酸钾5g/L ;硼砂lg/L ;钥酸铵0. lg/L ;阿司匹林25mg/L ;IBA :1. Omg/L ;6BA 1. Omg/L ;VB1 :1. Omg/L。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杨梅苗扦插繁殖的成活率,使得杨梅苗繁殖的成活率从10%左右提升到60%以上,有效促进了杨梅的推广种植。2、插穗处理于当年9月中旬,选取15年已结果的健壮母树采集当年生木质化枝条,其剪口粗度在0. 3cm以上,0. 5cm以下,截成15cm左右长的插穗,插条基部剪呈45°斜切口,插条上部平整,插穗上部留2片叶片。每20-30根插穗捆绑后,把插穗基部在黑暗中浸泡于0. 15%硝酸银溶液中12个小时。3、扦插方法扦插前,除去黑地膜,把插床烧透水。插穗用150mg/L浓度的NAA溶液处理20min后垂直于垄插入基质中,插入长度约为整个插穗长度的1/3处,行株距为20cmX10cm。4、营养液配方为了促进杨梅插穗生根,在扦插后一段时间内需喷布营养液,满足这期间插穗生长所需的营养及生根的需要,营养配方为尿素3g/l ;过磷酸钙5g/l ;硫酸钾5g/l ;硼 砂lg/l ;钥酸铵0. lg/1 ;阿司匹林25mg/l ;IBA :1. Omg/1 ;6BA :1. Omg/1 ;VB1 :1. Omg/1。5、插后管理插后立即浇透水,盖上遮阳网,在最初的一星期内每天早晚浇透水。从第二个星期开始,在下午6点后朝插穗叶面喷一次营养液,喷湿叶片即可,每个星期一次,连续喷6个星期,同时每隔2-3天喷水一次。做好病虫草害的管理工作。通过此次的实施方法,杨梅苗的成活率达到70%以上,远高于普通扦插方法繁殖杨梅苗的成活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扦插繁育杨梅苗的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1)插床准备选取山黄土为基质,其为砂粒土壤,基质的pH值在5.0~6.5之间,插床整平后起垄,在垄上喷布杀菌剂消毒。(2)插穗处理选取一定粗度和长度的杨梅树枝条,将枝条基部剪切为斜切口,枝条上部留有2~3片叶片,作为扦插用插穗,在黑暗中把插穗基部浸泡硝酸银溶液12个小时,或者用清水把插穗基部浸泡24个小时。(3)扦插方法将浸泡好的插穗插入浇透水、盖好黑地膜的垄的基质中,插穗插入部分为插穗的1/3。(4)插后处理插穗插入垄后立即浇透水,盖上遮阳网,及时浇适量的水和营养液。本发明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杨梅苗扦插繁殖的成活率。
一种扦插繁育杨梅苗的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郄红丽, 黄颖宏郄红丽, 黄颖宏郄红丽, 黄颖宏刘岩崔云, 杨雪徐奕鼎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徐奕鼎徐奕鼎叶青雷叶青雷任启生, 宋新荣任启生, 宋新荣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