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密缝包柱结构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密缝包柱结构制作方法
  • 发明者
    罗青正
  • 公开日
    2013年5月22日
  • 申请日期
    2013年1月16日
  • 优先权日
    2013年1月16日
  • 申请人
    深圳市方大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E04F13/073GK103114690SQ2013100163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密缝包柱结构,包括主体结构柱、立柱、连接支座及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立柱通过连接支座与所述主体结构柱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立柱上用于包覆所述主体结构柱的多块面板,每块所述面板包括主体片及分别从所述主体片的上、下、左、右各边缘弯折延伸出来的上、下、左、右连接片,沿着所述主体结构柱的外圆周方向,左右相邻的两块面板在拼接处通过第一紧固件将左、右连接片固定连接而使其两主体片紧密拼接在一起,沿着所述主体结构柱的高度方向,上下相邻的两块面板在拼接处通过第二紧固件将其上、下连接片固定连接而使其两主体片紧密拼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缝包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块面板的左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垂直而呈L形,所述左连接片的第一连接部与相邻面板的右连接片相互平行且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左连接片的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三紧固件与立柱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缝包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块面板的上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垂直而呈L形,所述上连接片的第一连接部与相邻面板的下连接片相互平行且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上连接片的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三紧固件与立柱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密缝包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紧固件为不锈钢自攻螺钉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密缝包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右连接片上开设有钥匙形孔,所述第一紧固件为不锈钢沉头螺钉,所述不锈钢沉头螺钉贯穿所述钥匙形孔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密缝包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下连接片上开设有腰形孔,所述第二紧固件为不锈钢螺栓组件,所述不锈钢螺栓组件贯穿所述腰形孔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缝包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为铝面板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缝包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主体片呈半圆弧形状,左右相邻的两块面板拼接成圆筒状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缝包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上边缘处设置有U形加强筋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密缝包柱结构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标号代表类似的组件显然,以下将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其展示了本发明密缝包柱结构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密缝包柱结构10包括主体结构柱11、立柱12、连接支座13、横梁14及面板15其中,主体结构柱11位于中心位置,连接支座13呈L形,立柱12通过连接支座13与主体结构柱11固定连接,而横梁14的两端与立柱12固定连接,多个面板15依次拼接且都固定在立柱12上而将主体结构柱11完全包覆起来上述结构中立柱12、连接支座13、横梁14均用于增加主体结构柱11骨架的刚度,其具体结构和连接方式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详述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面板15为铝面板15,其包括主体片150及分别从所述主体片150的上、下、左、右各边缘弯折延伸出来的上、下、左、右连接片151、152、153和154,其中,面板15的主体片150呈半圆弧形状,左右相邻的两块面板15拼接成圆筒状以包覆主体结构柱11的外圆周,上连接片151和左连接片153具有相同的结构,而下连接片152与右连接片154具有相同的结构如图2所示,沿着所述主体结构柱11的外圆周方向,左右相邻的两块面板15在拼接处通过第一紧固件161将该相邻两面板15的左、右连接片153和154固定连接而使其两主体片150紧密拼接在一起;如图3所示,沿着所述主体结构柱11的高度方向,上下相邻的两块面板15在拼接处通过第二紧固件162将其上、下连接片151和152固定连接而使其两主体片150紧密拼接在一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左连接片153包括第一连接部1531和第二连接部1532,所述第一连接部1531和第二连接部1532相互垂直而呈L形,左侧面板15的左连接片153中的第一连接部1531与相邻面板15的右连接片154相互平行且通过第一紧固件161固定连接在一起以实现密缝连接,所述左连接片153的第二连接部1532通过第三紧固件163与立柱12固定连接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上连接片151包括第一连接部1511和第二连接部1512,该第一连接部1511和第二连接部1512相互垂直而呈L形,所述上连接片151的第一连接部1511与相邻面板15的下连接片152相互平行且通过第二紧固件162固定连接在一起实现密缝连接,所述上连接片151的第二连接部1512通过第三紧固件163与立柱12固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密缝包柱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柱结构是指在钢管混凝土柱外包板材以达到装饰美化作用。现有的包柱结构通常采用粘接方式或者机械连接来实现,采用粘接方式的包柱结构由于胶的老化,不能长期用于室外。采用机械连接的包柱结构,两块面板的拼接处往往会存在胶缝或者装饰扣盖,很难实现良好的密缝拼接,其外观效果欠佳,且经过一定使用时间之后,用于粘接的耐候密封胶容易老化变色,影响美观效果。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可靠且外观较佳的密缝包柱结构以解决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可靠且外观较佳的密缝包柱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密缝包柱结构,其包括主体结构柱、立柱、连接支座、横梁及固定在所述立柱上用于包覆所述主体结构柱的多块面板,所述横梁的两端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立柱通过连接支座与所述主体结构柱固定连接,每块所述面板包括主体片及分别从所述主体片的上、下、左、右各边缘弯折延伸出来的上、下、左、右连接片,沿着所述主体结构柱的外圆周方向,左右相邻的两块面板在拼接处通过第一紧固件将左、右连接片固定连接而使其两主体片紧密拼接在一起,沿着所述主体结构柱的高度方向,上下相邻的两块面板在拼接处通过第二紧固件将其上、下连接片固定连接而使其两主体片紧密拼接在一起。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每块面板的左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垂直而呈L形,所述左连接片的第一连接部与相邻面板的右连接片相互平行且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左连接片的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三紧固件与立柱固定连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每块面板的上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垂直而呈L形,所述上连接片的第一连接部与相邻面板的下连接片相互平行且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上连接片的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三紧固件与立柱固定连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紧固件为不锈钢自攻螺钉。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面板的右连接片上开设有钥匙形孔,所述第一紧固件为不锈钢沉头螺钉,所述不锈钢沉头螺钉贯穿所述钥匙形孔。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面板的下连接片上开设有腰形孔,所述第二紧固件为不锈钢螺栓组件,所述不锈钢螺栓组件贯穿所述腰形孔。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面板为铝面板。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面板的主体片呈半圆弧形状,左右相邻的两块面板拼接成圆筒状。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面板的上边缘处设置有U形加强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密缝包柱结构中,由于其面板上用于对接的上、下、左、右边缘均采用特殊结构设计,相邻的两块面板进行拼接时,其左右和上下对接部位可通过内部机械连接装置而实现了外表密缝拼接效果,结构安全且外观效果美观。基于上述结构设计,解决了常规面板包柱缝隙尺寸较大的问题,避免使用耐候密封胶而产生老化变色问题;采用机械连接,安装方便,可拆卸更换。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发明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为本发明密缝包柱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密缝包柱结构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密缝包柱结构中上下相邻两面板连接前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密缝包柱结构中上下相邻两面板连接后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密缝包柱结构中右连接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密缝包柱结构中下连接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定连接。参照图5和图6并结合图2和图3,所述面板15的右连接片154上开设有钥匙形孔1541,第一紧固件161采用不锈钢沉头螺钉,该不锈钢沉头螺钉通过贯穿所述钥匙形孔1541而将左右相邻两面板15固定在一起;所述面板15的下连接片152上开设有腰形孔1521,第二紧固件162采用不锈钢螺栓组件,该不锈钢螺栓组件通过贯穿所述腰形孔1521而将上下相邻两面板15固定在一起;而将面板15固定到立柱12的第三紧固件163是采用不锈钢自攻螺钉以方便安装。此外,本实施例中,面板15的上边缘处设置有U形加强筋17以增强结构刚度。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密缝包柱结构中,由于其面板上用于对接的上、下、左、右边缘均采用特殊结构设计,相邻的两块面板进行拼接时,其左右和上下对接部位可通过内部机械连接装置而实现了外表密缝拼接效果,结构安全且外观效果美观。基于上述结构设计,解决了常规面板包柱缝隙尺寸较大的问题,避免使用耐候密封胶而产生老化变色问题;采用机械连接,安装方便,可拆卸更换。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密缝包柱结构的其它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发明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缝包柱结构,其包括主体结构柱、立柱、连接支座、横梁及固定在立柱上用于包覆主体结构柱的多块面板,横梁的两端与立柱固定连接,立柱通过连接支座与主体结构柱固定连接,每块面板包括主体片及分别从主体片的上、下、左、右各边缘弯折延伸出来的上、下、左、右连接片,左右相邻的两块面板在拼接处通过第一紧固件将左、右连接片固定连接而使其两主体片紧密拼接在一起,上下相邻的两块面板在拼接处通过第二紧固件将其上、下连接片固定连接而使其两主体片紧密拼接在一起。本发明所提供的密缝包柱结构的面板在左右和上下对接部位可通过内部机械连接装置而实现外表密缝拼接效果,结构安全且外观效果美观。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