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次性使用防逆流引流袋的制作方法引流袋是用于体外引流和收集体流的医疗用品。目前医用的引流袋通常包括贮液袋、引入管、排出管和排放开关,贮液袋上端设有引流口,贮液袋下端设有排污口,引入管一端经引流口连通贮液袋,另一端设置引流接头,排出管与排污口连接,排放开关设在排出管上。使用时,引入管通过引流接口与引流处连通,将排放的体液引流到贮液袋中,在积累一 定量的液体后,打开排放开关,贮液袋中的液体就通过排出管排出。然而,实际使用中,贮液袋中的液体可能因为病人体位的变化或者使用者的不慎而发生逆流,造成溢出污染甚至影响到病人的恢复。因此,需要对引流袋加以改进,使其具有防逆流的功能,同时,由于目前的引流袋大部分为一次性使用的,为增加防逆流功能进行的改进应当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特性,才能适合实际应用。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次性使用防逆流引流袋,以简单的结构、较低的成本实现一次性使用引流袋的防逆流功能。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次性使用防逆流引流袋,包括贮液袋、引入管、排出管和排放开关,贮液袋上端设有引流口,贮液袋下端设有排污口,引入管一端经引流口连通贮液袋,另一端设置引流接头,排出管与排污口连接,排放开关设在排出管上,在所述贮液袋内位于引流口一端设置有两片防逆流膜,所述防流流膜上侧边与贮液袋固定连接,所述引流口连通至两片防逆流膜之间并经两片防逆流膜间的通道从防逆流膜下侧边连通贮液袋,两片防逆流膜间经多个连接部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部沿平行于防逆流膜下边沿的方向间隔布置,相邻连接部的间距在5毫米至20毫米之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设有两行平行于防逆流膜下边沿的连接部,两行连接部位置交错排列。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部为由两片防逆流膜热熔粘合构成的圆形固定连接部,其直径在2毫米至5毫米之间。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I.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贮液袋内设置两片防逆流膜,引流口经防逆流膜间的通道连通贮液袋,并在两片防逆流膜间设置连接部,将通道进行分隔,一方面,体液能顺利进入贮液袋,另一方面,在逆流方向,由于限制了膜片间的通道大小,膜片会受压闭合,防止了逆流;2.本实用新型仅增加了两片薄膜,成本增加小,易于工业化应用。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排出管;2、排放开关;3、贮液袋;4、挂带;5、防逆流膜;6、接头;7、接头帽;8、引入管开关;9、固定绳索10、引入管;11、连接部。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I所示,一种一次性使用防逆流引流袋,包括贮液袋3、引入管10、排出管I和排放开关2,贮液袋上端设有引流口,贮液袋下端设有排污口,引入管10 —端经引流口连通贮液袋3,另一端设置引流接头6,接头6上套设有接头帽7,排出管I与排污口连接,排放开关2设在排出管I上,在所述贮液袋内位于引流口一端设置有两片防逆流膜5,所述防流流膜5上侧边与贮液袋3固定连接,所述引流口连通至两片防逆流膜之间并经两片防逆流膜间的通道从防逆流膜下侧边连通贮液袋,两片防逆流膜间经多个连接部11 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11为由两片防逆流膜热熔粘合构成的圆形固定连接部,其直径在2毫米至5毫米之间,设有两行平行于防逆流膜下边沿的连接部,两行连接部位置交错排列,相邻连接部的间距在5毫米至20毫米之间。由此,本实施例可以有效防止体液的逆流。本实施例中,可以在贮液袋3上设置挂带4和固定绳索9,以便于悬挂;还可以引入管10上设置引入管开关8,以根据需要限制体液的引流。
一次性使用防逆流引流袋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坂口智, 石川浩树桥本达也桥本达也田畑宪一田畑宪一程得钧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程得钧川上祐介, 高阪翔士川上祐介, 高阪翔士川上祐介, 高阪翔士常正钦户田温树, 中岛海阳中岛海阳
专利相关信息
-
欧阳宝武, 欧阳扬洋苏玉新桂川邦彦董义臣, 刘芳菊张芹樊玉梅樊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