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防水医疗绷带产品的制作方法在应用铸件或夹板之前,传统上使用棉质弹力织物及绷带以保护及缓冲皮肤和骨隆起部。常规上用于这些类型的医疗产品中的材料既包括天然材料也包括合成材料。尽管 例如棉布的天然材料通常提供比合成材料更大的舒适感,但是天然材料更易于吸收水分而且一旦变湿就很难变干。因此,在日常活动期间,比如淋浴时,病人必须格外小心,以保持材料干燥。相反地,尽管合成材料更能防止水分吸收,但是对病人来说合成材料通常比较不舒适,且因此通常不把合成材料用作铸造填充物。因此,可能需要提供一种用作铸造填充物或其它应用的医疗绷带产品,其既包括由天然材料提供的舒适感也包括合成材料的防水特性。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医疗绷带产品的缺点,一方面,本文提供了由多条细线构成的医疗绷带产品,所述细线由多条精细、大体呈平行布置的单丝组成以提供柔软的质地并防止水分吸收。另一方面,提供了形成或编织成圆形管的防水透气织物,所述织物可舒适地套在人体的受伤肢体或四肢上。另一方面,所述织物经编织以提供平面或三维的几何形状。另一方面,医疗绷带产品的构造使得织物极为稀疏,允许下层皮肤在穿戴期间有效地呼吸。另一方面,织物数量约为342个开孔/in2 (53个开孔/cm2)(以松弛的形式)。另一方面,所述织物缺乏弹性细线来改进舒适感,但其具有由编织结构所创建的“弹性倾向”,其允许绷带紧紧地套在肢体/人体上。另一方面,细线类型允许水通过铸件或夹板非常有效地逸出并流走,借此允许皮肤呼吸并自然变干。另一方面,医疗绷带产品未经化学表面精整以赋予织物防水性,因此消除了皮肤的敏化问题。另一方面,单丝是未经涂覆的合成纤维。另一方面,单丝是尼龙或尼龙66。另一方面,单丝是聚丙烯。另一方面,丝是大体上平行的且数量在约10与约20之间,使得织物具有柔性且摸起来柔软。另一方面,织物具有约20g/m2或更大的每一单位面积的质量,且优选地可在20g/m2到120g/m2之间变化。本发明的额外特征和优点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阐述,且其部分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从所述描述将非常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践本文所描述的本发明可认识到
被视为本发明的标的物可参考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而得到最佳的理解,其中图I到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织物的若干部分的多种放大图;图8是本发明的管状弹力织物形式的透视图;图9是说明图8的管状弹力织物应用于前臂的视图;及图10是说明织物以平面形式应用于手腕和前臂的视图。使用精细单丝的多条细线避免了对用于防水的化学表面精整的需要,因此消除了皮肤过敏问题。使用精细单丝的多条细线也避免了对将弹性细线并入织物以改进舒适度的需要,因为弹性倾向是通过编织结构及精细单丝的使用而固有地创建,其允许织物符合下面的人体。参考图8,织物可被编织成无缝管状弹力织物24或者“套管”,其具有任何所需要的长度。参考图9,管状弹力织物24被展示为应用于病人的前臂。举例来说,在铸造用途中及在绷带支撑缠绕中,尤其是针对受伤的人附肢(比如腿和手臂)且甚至是指(趾)部(比如手指和脚趾),此一套管是有用的。参考图10,织物可替代地编织成平面几何形状26,以用作包围肢体的包扎物,或者用于被缝合进管中。在一个示范性构造中,弹力织物被生产为具有3英寸的直径,然而不同的直径是可行的。在直径为3英寸的构造中,将10折22分特尼龙66单丝组合以产生220分特的纱线。因此使用具有900mm的圆盘直径及9横列/cm2的136针数圆形编织布置生产I X I罗纹的编织结构。接着通过在编织过程之后在401bs蒸汽压力下以95C进行退火持续4分钟 而使产品定型。退火过程使编织物稳定。举例来说,生产出直径为3英寸的25米长的织物卷。在另一实例中,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具有介于10与20条丝之间的纱线被用来制作圆形编织套管。具有22分特的套管也是可能的。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由10条小纱线形成的220分特的纱线的表面区域被认为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及表面张力,以致在不需要加工的情况下水侵扰得以被机械地阻止。据信,在低于26横列每英寸及20针每英寸的情况下,产品会不合需要地抽丝或磨损。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但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做各种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前述描述及用于实践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仅为了说明的目的而非限制的目的而被提供。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定位在待治疗的附肢上的防水物品,其包括由合成纱线构成的编织体,其中所述合成纱线中的每一者包括一束大体上平行的精细单丝。
防水医疗绷带产品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M·布兰朵M·布兰朵克劳斯·巴尔沙特G·M·普里斯科, S·K·W·奥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G·M·普里斯科, S·K·W·奥G·M·普里斯科, S·K·W·奥G·M·普里斯科, S·K·W·奥克里斯托佛·布赖恩·洛克克里斯托佛·布赖恩·洛克徐松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