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气囊式运动飞碟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气囊式运动飞碟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高俊峰
  • 公开日
    2001年10月31日
  • 申请日期
    2000年10月1日
  • 优先权日
    2000年10月1日
  • 申请人
    高俊峰
  • 文档编号
    A63H27/133GK2456791SQ002588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囊式运动飞碟,它是由气囊、动力电机、两旋翼、传动杆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气囊(1)内的两侧气道进气口(2)、(3)之间固定有圆桶(8),其桶壁紧贴气囊(1)内壁,并采用固定片(6)将圆桶(8)与气囊(1)固定;在两侧气道进气口(2)、(3)内通过套管(10)与齿轮箱(11)固定,齿轮箱(11)中的齿轮通过轴与旋翼(7)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运动飞碟,其特征在于,圆桶(8)的底部固定电池盒(5),其桶内固定的动力电机(4)电源与电池盒(5)连接,在电池盒(5)上设有自动断电开关(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运动飞碟,其特征在于,动力电机(4)上的齿轮(13)与传动齿轮(12)相互咬合,传动齿轮(12)固定在传动杆(9)上,传动杆(9)与套管(1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运动飞碟,其特征在于,在气囊(1)的底部两气道排气口(15)、(16)之间固定有旋钮开关(17),并在气囊(1)底部设置有气囊充气口(18);在气囊(1)底部周边固定有气囊护罩(1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运动飞碟,其特征在于,气囊(1)中的气道可以是两个气道或四个气道组成;其中的旋翼可以是两个旋翼或四个旋翼组成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航模气囊式运动飞碟目前航模直升机以内燃机和电动机为动力,由主旋翼产生升力,用尾浆来平衡旋翼所产生的反扭力矩,并控制其飞行方向在操作中用遥控器来控制主旋翼的俯仰、主旋翼的桨距、电机的输出功率、尾浆的浆距使直升机做悬停、上升、下降、盘旋等各种运动由于直升飞机的成本高,场地要求严格,巨大旋翼高速旋转所带来的危险不容忽视针对目前航模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航模的特点,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气囊式运动飞碟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设计的气囊式运动飞碟是由气囊、动力电机、两旋翼、传动杆等组成该运动飞碟的两旋翼由同一传动杆传动,转速相同,转动方向相反,所产生的反扭力矩相互抵消,电机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升力由于是低重心的设计以及气囊和自动断电开关的设计,该运动飞碟可平衡来自横侧的任何扰动,同时不会因为气囊的意外漏气而影响电机和旋翼的正常工作从而保证了飞行的安定性和使用者的安全性该运动飞碟组装方便,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可作垂直上升、下降运动,直线运动,旋转上升运动,曲线运动等各种运动同时也不受场地限制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气囊式运动飞碟,它是由气囊、动力电机、两旋翼、传动杆等组成;在气囊(1)内的两侧气道进气口(2)、(3)之间固定有圆桶(8),其桶壁紧贴气囊(1)内壁,并采用固定片(6)将圆桶(8)与气囊(1)固定;在两侧气道进气口(2)、(3)内通过套管(10)与齿轮箱(11)固定,齿轮箱(11)中的齿轮通过轴与旋翼(7)固定;圆桶(8)的底部固定电池盒(5),其桶内固定的动力电机(4)电源与电池盒(5)连接,在电池盒(5)上设有自动断电开关(14);动力电机(4)上的齿轮(13)与传动齿轮(12)相互咬合,传动齿轮(12)固定在传动杆(9)上,传动杆(9)与套管(10)连接在气囊(1)的底部两气道排气口(15)、(16)之间固定有旋钮开关(17),并在气囊(1)底部设置有气囊充气口(18);在气囊(1)底部周边固定有气囊护罩(19);气囊(1)中的气道可以是两个气道或四个气道组成;其中的旋翼可以是两个旋翼或四个旋翼组成该运动飞碟平飞时的升力大部分来自于旋翼所产生的升力,另一小部分升力来自于气囊产生的气动升力;而在贴近地面进行地效飞行时,其升力一部分来自于旋翼,另一部分来自于气囊的底面和地面产生的气垫压力参见附图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囊式运动飞碟,是由气囊、动力电机、两旋翼、传动杆等组成。该运动飞碟的两旋翼由同一传动杆传动,转速相同,转动方向相反,所产生的反扭力矩相互抵消,电机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升力。由于是低重心的设计以及气囊和自动断电开关的设计,该运动飞碟可平衡来自横侧的任何扰动。从而保证了飞行的安定性和使用者的安全性。该运动飞碟组装方便,成本低,安全系数高,不受场地限制。可作垂直上升、下降、直线、旋转上升、曲线等各种运动。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气囊式运动飞碟的制作方法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囊底部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囊护罩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并给出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囊式运动飞碟,它是由气囊、动力电机、两旋翼、传动杆等组成;在气囊(1)内的两侧气道进气口(2)、(3)之间固定有圆桶(8),其桶壁紧贴气囊内壁,并采用固定片(6)将圆桶与气囊固定;在两侧气道进气口(2)、(3)内通过套管(10)与齿轮箱(11)固定,齿轮箱(11)中的齿轮通过轴与旋翼(7)固定;圆桶(8)的底部固定电池盒(5),,其桶内固定的动力电机(4)电源与电池盒(5)连接,在电池盒(5)上设有自动断电开关(14);动力电机(4)上的齿轮(13)与传动齿轮(12)相互咬合,传动齿轮(12)固定在传动杆(9)上,传动杆(9)与套管(10)连接。在气囊的底部两气道排气口(15)、(16)之间固定有旋钮开关(17),并在气囊底部设置有气囊充气口(18);在气囊底部周边固定有气囊护罩(19)。在使用时,首先对气囊进行充气,调节齿轮箱,改变旋翼的偏转方向,打开旋钮开关,动力电机开始工作由于有动力电机齿轮与传动齿轮的咬合带动两侧旋翼以相反的方向旋转,3-4秒钟后运动飞碟产生足够的升力即可起飞;随着电能耗尽运动飞碟进行一定时间的飞行后缓慢降落到地面。该运动飞碟平飞时的升力大部分来自于旋翼所产生的升力,另一小部分来自于气囊产生的气动升力;而在贴近地面进行地效飞行时,其升力一部分来自于旋翼,另一部分来自于气囊的底面和地面产生的气垫压力。由于该运动飞碟是低重心设计以及气囊和自动断电开关的设计,当运动飞碟起飞后,可平衡来自横侧的任何扰动,同时不会因为气囊以外漏气而影响电机、电池、旋翼的正常工作。从而保证其飞行的安定性及又保障了使用者的安全性。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