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陆英武
  • 公开日
    2011年1月19日
  • 申请日期
    2010年6月28日
  • 优先权日
    2010年6月28日
  • 申请人
    东莞市步步高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47J27/00GK201710113SQ2010202424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一种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包括煲体、煲盖和转轴,所述煲体和煲盖通过所述转轴呈旋转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还包括转动轮,所述煲体上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的开口朝向所述煲盖,所述转动轮呈滚动地容置于所述槽孔内,所述转动轮开设有一固定槽,所述转轴固定于所述煲盖上,所述转轴自所述槽孔的开口插入所述转动轮的固定槽内固定,所述煲盖的转动带动所述转动轮在所述槽孔内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 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安装于所述煲体上且伸入所述槽孔的底部并正对所述槽孔的开 口,所述限位件与容置于所述槽孔内的转动轮抵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轮的外表面开设 有一定位槽,所述限位件插入所述定位槽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呈弹性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一弹片,所述 弹片弯折形成凸起,所述凸起插入所述定位槽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本体和弹 性元件,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煲体上且伸入所述槽孔的底部并正对所述槽孔的开口,所述 本体的一端插入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本体上且抵触所述煲体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为异形轴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横截面呈多边 形、椭圆形或“D”字型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 还包括中环,所述中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煲体上,所述槽孔开设于所述中环上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包括煲体、煲盖、转轴和转动轮,所述煲体和煲盖通过转轴呈旋转地连接,煲体上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煲盖的槽孔,转动轮呈滚动地容置于槽孔内,转动轮开设有一固定槽,转轴插入所述固定槽内固定,煲盖的转动带动转动轮在槽孔内转动。由于本实用新型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的槽孔的开口朝向煲盖,转动轮容置于槽孔内并开设有一固定槽,煲盖的转动带动转动轮在槽孔内转动,从而能使得转动轮的固定槽与槽孔的开口对正,进而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方便地实现煲盖的拆卸和安装,便于煲盖的清洗。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方便且成本较低,实用性强。
  •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所述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能 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方便地实现所述煲盖的拆卸和安装,便于所述煲盖的清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包括煲体、煲盖和 转轴,所述煲体和煲盖通过所述转轴呈旋转地连接,其中,所述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还包括 转动轮,所述煲体上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的开口朝向所述煲盖,所述转动轮呈滚动地容置 于所述槽孔内,所述转动轮开设有一固定槽,所述转轴固定于所述煲盖上,所述转轴自所述 槽孔的开口插入所述转动轮的固定槽内固定,所述煲盖的转动带动所述转动轮在所述槽孔 内转动较佳地,所述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安装于所述煲体上 且伸入所述槽孔的底部并正对所述槽孔的开口,所述限位件与容置于所述槽孔内的转动轮 抵触当所述煲盖从所述煲体拆离时,所述限位件可对所述转动轮进行定位,并防止所述转 动轮从所述槽孔脱离具体地,所述转动轮的外表面开设有一定位槽,所述限位件插入所述定位槽内具体地,所述限位件呈弹性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为一弹片,所述弹片弯折形成凸起, 所述凸起插入所述定位槽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本体和弹性元件,所述本体 安装于所述煲体上且伸入所述槽孔的底部并正对所述槽孔的开口,所述本体的一端插入所 述定位槽内,所述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本体上且抵触所述煲体具体地,所述转轴为异形轴[0013]具体地,所述转轴的横截面呈多边形、椭圆形或“D”字型可选地,所述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还包括中环,所述中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煲体上, 所述槽孔开设于所述中环上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的槽孔的开口朝向所述煲 盖,所述转动轮容置于所述槽孔内并开设有一固定槽,所述转轴自所述槽孔的开口插入所 述固定槽内固定,所述煲盖的转动带动所述转动轮在所述槽孔内转动,从而能使得所述转 动轮的固定槽与所述槽孔的开口对正,进而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方便地实现所述煲盖 的拆卸和安装,便于所述煲盖的清洗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结构简单、 可靠,制造方便且成本较低,实用性强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 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的制作方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做饭,电饭煲已经成了千家万户必不可少的厨房 用具。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电饭煲一般包括煲盖和煲体,所述煲盖和煲体通常通过销 轴固定连接。这样,所述煲盖和煲体是不能自由拆卸的,当需要将所述煲盖从所述煲体拆离 时,必须借助工具才能实现。而在人们使用所述电饭煲烹饪食物时,所述煲盖上不可避免地 会粘上一些食物,如果不及时对所述煲盖进行清洗,便会发出难闻的气味,甚至会在下一次 烹饪食物时造成一定的食物污染。但是,现有的电饭煲的煲盖和煲体是固定连接的,这样, 当需要清洗粘有食物的所述煲盖时,要么将所述煲盖和煲体一起拿去清洗,要么借助工具 将所述煲盖拆离所述煲体。以上两种方式都会给使用者的清洗所述煲盖工作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克服上述缺陷。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图。图3为图1的部分剖面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的煲盖打开至近似垂直状态的示意图,且 所述煲盖未与所述煲体脱离。图6为图5的部分剖面图。图7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8为图6中煲盖与煲体脱离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另一实施例的煲盖打开至近似垂直状态 的部分剖面图,且所述煲盖未与所述煲体脱离。图10为图9中C部分的放大图。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 件。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由于所述槽孔的开口朝向所述 煲盖,所述转动轮容置于所述槽孔内并开设有一固定槽,所述转轴自所述槽孔的开口插入 所述固定槽内固定,所述转轴带动所述转动轮在所述槽孔内转动,从而能使得所述转动轮 的固定槽与所述槽孔的开口对正,进而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方便地实现所述煲盖的拆 卸和安装,便于所述煲盖的清洗。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结构简单、可靠, 制造方便且成本较低,实用性强。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包括煲体10、煲盖12、中环 14以及转轴16,所述煲盖12上设有转轴孔121,所述中环14固定安装在所述煲体10上,所 述转轴16穿过所述转轴孔121将所述煲体10和煲盖12连接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所述 转轴16为异形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16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 转轴16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D”字型。所述转轴孔121的形状与所述转轴16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转轴16不能在所述转轴孔121内自由转动。如图2所示,所述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还包括两个转动轮18以及两个限位件20。 所述中环14上开设有槽孔141,所述槽孔141的开口朝向所述煲盖12,两个所述转动轮18 从所述槽孔141的两侧装入所述槽孔141内,所述转轴16穿过所述转动轮18。所述煲盖12 绕所述转轴16转动时,带动所述转动轮18在所述槽孔141内转动。所述限位件20安装在 所述煲体12上且伸入所述槽孔141的底部并正对所述槽孔141的开口,所述限位件20与 容置于所述槽孔141内的转动轮18抵触。具体地,所述转动轮18具有一固定槽181和定 位槽182,所述定位槽182开设于所述转动轮18的外表面。所述限位件20呈弹性结构,具 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20为一弹片,所述弹片弯折形成凸起,所述凸起插入所述 定位槽182。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可拆洗煲盖的电饭煲没有中 环14。此时,所述槽孔141开设于所述煲体10上。如图3及图4所示,当所述煲盖12与所述煲体10闭合时,所述转动轮18的开口 槽181与所述槽孔141的开口错开,所述限位件20抵触所述转动轮18但并未插入所述定 位槽182内。由于所述限位件20呈弹性结构,所述限位件20与所述转动轮18之间形成弹 性接触,这样便可以防止所述转动轮18从所述槽孔141内脱离,且可以防止所述转轴16从 所述煲体10上脱离,因而不会影响所述电饭煲的正常使用。参考图5至图7,当将所述煲盖12打开至近似垂直于所述煲体10的位置时,所述 转动轮18的固定槽181正对所述槽孔141的开口,所述限位件20插入所述定位槽182内。 此时,只需稍微用力向上提拉所述煲盖12,将会把所述煲盖12连同所述转轴16从所述煲体 10取出,如图8所示。将所述煲盖12从所述煲体10取出后,呈弹性结构的所述限位件20 与所述转动轮18的定位槽182配合,即所述限位件20的凸起插入所述定位槽182内,以使 得所述转动轮18的固定槽181与所述槽孔141的开口保持对正不偏。当清洗完所述煲盖 12后,将所述煲盖12及固定于所述煲盖12上的转轴16自所述槽孔141的开口插入所述转 动轮18的固定槽181内固定,再转动所述煲盖12,使得所述转动轮18的固定槽181与所述 槽孔141的开口错开,从而实现将所述转轴16以及煲盖12安装于所述煲体10的过程。如图9及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20包括本体201 和弹性元件202。具体地,如图10所示,所述本体201包括接触部201a、卡持部201b以及 安装部201c,所述接触部201a插入所述转动轮18的定位槽182内,所述卡持部201b卡于 所述煲体10上,所述安装部201c安装于所述煲体10上且伸入所述槽孔141的底部并正对 所述槽孔141的开口。所述弹性元件202套设于所述安装部201c上,所述弹性元件202的 一端抵触所述卡持部202b,所述弹性元件202的另一端抵触所述煲体10。可理解地,本实施例中其他部件的连接关系及其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 此不再赘述。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 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