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双人自动伞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双人自动伞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陈永强
  • 公开日
    2000年2月2日
  • 申请日期
    1999年1月22日
  • 优先权日
    1999年1月22日
  • 申请人
    陈永强
  • 文档编号
    A45B25/00GK2361135SQ992370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双人自动伞,具有伞杆、伞撑、伞骨、伞面及自动开伞装置,其特征在于伞杆分主伞杆1和副伞杆3,在主伞杆1的上部两则各有一根对称于主伞杆1并且平等于主伞杆1的副伞杆3;由交叉的中连杆7的交叉点铰接在主伞杆1的滑套5上,中连杆7的远端分别铰接有副伞杆3和下连杆11;下连杆11与副伞杆3的下端和装在主伞杆1上的自动开伞装置铰连;上连杆6与主伞杆1的上端和中连杆7的上部铰连;副伞杆3的外侧半园方向上均布有数根伞骨9,副伞杆3的顶端铰接有伞骨9;主伞撑4分别与副伞杆3的下端和伞骨9铰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人自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伞杆3的底端和主伞撑4之间具有副伞撑1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人自动伞,其特征在于伞面呈长园形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伞,特别涉及双人自动伞通常,人们使用的普通伞,仅够一人遮盖,或一用于遮阳或用于遮雨若两人使用一把伞其遮盖面明显不够用,必然出现顾此失彼现象简单地加长伞骨,增大伞面其伞架的抗风雨能力和伞的寿命均大大减弱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双人自动伞,其伞架结构由两根平等的伞杆支承伞骨,形成一个长园形的伞面,类似两把伞合在一起,既增大了遮幅面积,又提高了伞的强度和寿命,克服了两人合用一把伞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人自动伞,具有伞杆、伞撑、伞骨、伞面及自动开伞装置,其特征在于伞杆分主伞杆1和副伞杆3,在主伞杆1的上部两则各有一根对称于主伞杆1并且平等于主伞杆1的副伞杆3;由交叉的中连杆7的交叉点铰接在主伞杆1的滑套5上,中连杆7的远端分别铰接有副伞杆3和下连杆11;下连杆11与副伞杆3的下端和装在主伞杆1上的自动开伞装置铰连;上连杆6与主伞杆1的上端和中连杆7的上部铰连;副伞杆3的外侧半园方向上均布有数根伞骨9,副伞杆3的顶端铰接有伞骨9;主伞撑4分别与副伞杆3的下端和伞骨9铰连;副伞撑10分别与副伞杆3的底端和主伞撑4铰连;伞面呈长园形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既能和普通伞一样遮阳或遮雨,又能两人合用达到遮阳或遮雨的效果2.由双伞杆组成的伞架结构,刚性好,强度大,可抗击四至五级大风,不翻肋、不变形,坚固耐用、寿命长3.伞架伸缩自如,可以自动开伞,使用方便4.伞面呈长园形,遮幅面大,式样新颖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下附图为双人自动伞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双人自动伞在主伞杆1的上部两则各有一根对称于主伞杆1并且平行于伞杆1的副伞杆3;两组并列的交叉中连杆7,分别置于主伞杆1的前后,其交叉点铰接在主伞杆1的滑套5上,中连杆7的远端分别与副伞杆3的上端和下连杆11铰连;下连杆11与副伞杆3的下端和装在主伞杆1上的自动开伞装置铰连;上连杆6与主伞杆1的上端和中连杆7的上部铰连;副伞杆3的外侧半园方向上均布有5根伞骨9,伞骨9与副伞杆3的顶端铰接;主伞撑4分别与副伞杆3的下端和伞骨9铰连;副伞撑10分别与副伞杆3的底端和主伞撑4铰链;伞面呈长园形该伞的使用方法和普通伞完全一样,只需按动手把上的按钮借助自动开伞装置2的弹簧力量将伞自动张开,并定位于使用状态;不用时抓住自动开伞装置的外壳往下一拉,可锁定在合拢状态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人自动伞,它具有伞杆、伞骨、伞撑、伞面及自动开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主伞杆1的两侧各有一根对称的平行于主伞杆1的副伞杆3,由上连杆6、中连杆7、下连杆11将主伞杆1和副伞杆3铰连成一个可伸缩的伞架,在副伞杆3的上端外侧半圆方向上均布有数根伞骨9,伞骨9与副伞杆3之间由主伞撑4和副伞撑10铰连,伞面呈长圆形。本实用新型遮幅面大,既适合一人使用又适合两人合用,其伞架结构设计合理,刚性好,坚固耐用,式样新颖。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双人自动伞的制作方法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