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自动伞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自动伞制作方法
  • 发明者
    蒿玉庭, 黄自力
  • 公开日
    2008年2月13日
  • 申请日期
    2007年5月15日
  • 优先权日
    2007年5月15日
  • 申请人
    黄自力
  • 文档编号
    A45B25/00GK201019120SQ200720120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 一种自动伞,包括中棒(1)、固定套接在所述中棒(1)顶部的上巢(2)、滑动套 接在所述中棒(1)的中巢(3)和下巢(4),所述中巢(3)和下巢(4)之间夹置一套接在 所述中棒(1)的开伞弹簧(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接所述开伞弹簧(5)的导正套简(6),所述导正套简(6)的下段向下伸入所 述下巢(4)的中孔(41)并与该中孔(41)滑动配合,所述导正套简(6)完全遮蔽所述开 伞弹簧(5)露出所述下巢(4)中孔(41)的上段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套简(6)顶部沿径向往内延 伸有一围限位内沿(61),所述限位内沿(61)底部与所述开伞弹簧(5)的顶部接触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套简(6)顶部固定在所述中 巢(3)的底部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具,尤其涉及自动伞开伞弹费处的结构改进 背荣技术现有的自动伞,大多是在滑动套接在中棒外的中巢和下巢之间夹置一开伞弹簧,但该开 伞弹簧是直接暴露在外的,当往下拉下巢收伞时,该开伞弹簧被压缩,而开伞时,开伞弹簧 在自身张力的作用下推动伞骨张开,由于中棒与开伞弹簧之间的空隙较大,开伞弹肇中部很 容易发生偏側的现象,造成开收伞不够顺畅,而且开伞弹簧直接暴露在外既不美观,还可能 会发生夹手的现象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趙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开伞弹费在开收伞时发生偏側的自动伞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自动伞,包括中棒、 面定套接在所述中棒顶部的上巢、滑动套接在所述中棒的中巢和下巢,所述中巢和下巢之间 夹置一套接在所述中棒的开伞弹费;此外,还包括套接所述开伞弹簧的导正套简,所述导正套简的下段向下伸入所述下巢的中孔并与该中孔滑动配合,所述导正套简完全遮蔽所述开伞 弹簧露出所述下巢中孔的上段这样开伞弹黄即被限位于套简内而不会产生偏侧所述套简可采用如下两种结构方式第一种、所述导正套简顶部沿径向往内延伸有一圃限位内沿,所述限位内沿底部与所述 开伞弹簧的顶部接触这样导正套简被开伞弹肇抵撑至中巢的底部并可随中巢与下巢之间的 距离变化及开伞弹簧的伸缩而相应沿下巢的中孔上下伸缩第二种、所述导正套简顶部固定在所述中巢的底部这样导正套筒同样可随中巢与下巢 之间的距离变化及开伞弹簧的伸缩而相应沿下巢的中孔上下伸缩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伞其开伞弹簧被限位在一导正套简内,可有效防 止开伞弹簧开收伞时因受力不平衡面产生的偏側现象,使自动伞在开收伞时更加顺畅,而且 开伞弹簧被遮蔽,伞骨的外形更加美观,也不会产生弹簧夹手的现象,使用起来更安全
  • 专利摘要
    一种自动伞,包括中棒(1)、固定套接在所述中棒(1)顶部的上巢(2)、滑动套接在所述中棒(1)的中巢(3)和下巢(4),所述中巢(3)和下巢(4)之间夹置一套接在所述中棒(1)的开伞弹簧(5);还包括套接所述开伞弹簧(5)的导正套筒(6),所述导正套筒(6)的下段向下伸入所述下巢(4)的中孔(41)并与该中孔(41)滑动配合,所述导正套筒(6)完全遮蔽所述开伞弹簧(5)露出所述下巢(4)中孔(41)的上段。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伞可防止开伞弹簧发生偏侧,使开收伞顺畅,而且外形美观,不会发生弹簧夹手的现象,可适用于各种自动伞伞具。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自动伞的制作方法图l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伞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导正套简6、开伞弹费5及下巢4的剖视分解图;图3为组装状态下开伞弹簧5与导正套简6和下巢4处的局剖图。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l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伞包括中棒l、固定套接在所述中棒1顶部的上巢2、滑 动套接在所述中棒1的中巢3和下巣4,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中巢3和下巢4之间夹置 一套接在所述中棒1的开伞弹黄5。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开伞弹簧5外套接有一导正套简6, 该导正套简6的内腔直径比开伞弹簧5的外径稍大,使得开伞弹簧5与导正套简6内壁之间 可顺滑地相对滑动,同时也可防止开伞弹簧5偏側;同时,所述下巢4的中孔41的直径做得 较大并正好可容纳所述开伞弹簧5及其导正套简6,所述导正套简6的下段向下伸入所述下 巢4的中孔41并与该中孔41滑动配合。在所述中巢3和下巢4之间的距离最大,即伞完全 撑开时,所述导正套简6的下段仍然位于下巢4的中孔41内,这使得所述导正套筒6在任何 时候均能完全遮蔽所述开伞弹簧5可能露出所述下巢4中孔41的上段,不仅可防止开伞弹簧 5偏侧,还使伞骨外形更美观并可防止弹簧夹手。所述导正套简6可采用如下两种结构方式第一种、如图2所示,所述导正套简6顶部沿径向往内延伸有一圈限位内沿61,所述限位内沿61底部与所述开伞弹簧5的顶部接触。第二种、所述导正套筒6顶部固定在所述中巢3的底部。(图中未示出)无论导正套简6采用哪一种结构,均能随中巢3与下巢4之间的距离变化及开伞弹簧5的伸缩而相应沿下巢的中孔上下伸缩,同样可达到防止弹簧偏侧的目的。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