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交变式充气防褥疮床垫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交变式充气防褥疮床垫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屈百达
  • 公开日
    2011年8月24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3月2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3月2日
  • 申请人
    江南大学
  • 文档编号
    A61G7/057GK102160837SQ2011100496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交变式充气防褥疮床垫,其特征是防褥疮充气床垫采用压控开关-双稳振荡-伺服阀控制方式,通过压力控制系统,对床垫的不同气囊组进行交变式充、放气;防褥疮充气床垫的整体由床垫体(1)、气囊阵O)、正气管(3)、反气管G)、控制盒(5)和电源线 (6)构成;在床垫体(1)的正面,沿面敷设有气囊阵O),所有气囊行采取隔行汇聚并联方式连接,形成气囊的正向阵列和反向阵列,分别通过正气管⑶和反气管⑷与控制盒(5)内的伺服阀(5. 1)相通;控制盒(5)内装配有控制器、伺服阀(5. 1)、加压泵(5. 4)和电源配置; 控制盒(5)内的控制器由压力控制电路、伺服阀双稳-驱动电路、加压泵控制执行电路和工作电源电路组成,通过电源线(6)引入市电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变式充气防褥疮床垫,其特征是气囊阵O)以5 7列纵向形成气囊列,每两列的相邻气囊交错排布,横向形成若干“〉”形气囊行海个“〉”形气囊行的相邻气囊有通气孔串联,所有“〉”形气囊行为隔行汇聚并联,形成气囊阵⑵的两个气动终端阵列——正向阵列和反向阵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变式充气防褥疮床垫,其特征是正向阵列的一个汇聚端通过正气管(3)与负开口四通伺服阀(5. 1)的正向输出孔贯通,反向阵列的一个汇聚端通过反气管与伺服阀(5. 1)的反向输出孔贯通;伺服阀(5. 1)的高压输入口通过高压管 (5. 2)与加压泵(5. 4)的高压输出口贯通;伺服阀(5. 1)的低压输入口通过低压管(5. 3)与加压泵(5. 4)的低压输出口贯通;在加压泵(5. 4)的近输出口处,有安全阀(5. 5)将高压管(5. 2)与低压管(5. 3)贯联, 用以发生过压时,从高压管(5. 向低压管(5. 泄压;在高压管(5. 的加压泵(5.4) 与伺服阀(5. 1)之间,装嵌有用于感知压力信号的传感器(5.6);在低压管(5.3)的加压泵 (5.4)与伺服阀(5. 1)之间,连接有补气阀(5. 7),用以发生欠压时向系统补气;加压泵(5.4)为叶轮与驱动电动机同轴通体的器件;伺服阀(5. 1)的电磁线圈以正向端子a、反向端子b和中心抽头ν引出;通过正向端子、反向端子和中心抽头,伺服阀双稳-驱动电路控制伺服阀的正向开通 —保持一关断一保持一反向开通一保持一关断一保持的循环过程,进而通过正气管加压一保持一减压一保持、反气管减压一保持一加压一保持一正气管减压一保持一加压一保持、 反气管加压一保持一减压一保持的循环过程,控制正向气囊阵列凸起一保持一凹落一保持、反向气囊阵列凹落一保持一凸起一保持一正向气囊阵列凹落一保持一凸起一保持、反向气囊阵列凸起一保持一凹落一保持的循环过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变式充气防褥疮床垫,其特征是压力控制电路由运算放大电路和可关断可控硅开关电路组成;传感器(5. 6)的压力信号输出端与信号端子c连接;上分压电阻队与下分压电阻&串联并跨接在控制器工作电源的正极与地之间;上分压电阻R1与下分压电阻&的连接点与反馈电阻&的一端及运算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反馈电阻&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 的输出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入电阻氏的一端连接,连接点以信号端子c 引出;输入电阻氏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正极连接;运算放大器A的正电源端与工作电源正极连接,运算放大器A的负电源端接地;加速电容Ctl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的输出端连接,加速电容Ctl的另一端与下拉二极管D1的正极及上冲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下拉二极管D1的负极与负冲光耦VL1的输入端正极连接,负冲光耦VL1的输入端负极与工作电源正极连接;上冲二极管&的正极与正冲光耦 VL2的输入端负极连接,正冲光耦VL2的输入端正极接地;负冲光耦VL1的输出端正极与可关断可控硅SC1的门极连接,负冲光耦VL1的输出端负极接地;正冲光耦VL2的输出端负极与可关断可控硅SC1的门极连接,正冲光耦VL2的输出端正极与工作电源正极连接;可关断可控硅SC1的阴极与中心抽头ν的连接线连接,可关断可控硅SC1的阳极与工作电源正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变式充气防褥疮床垫,其特征是伺服阀双稳-驱动电路由晶体管双稳态振荡器和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组成;正向开关管T1的基极与反向延时电阻礼的一端,及反向延时电容C2的负极连接;正向开关管T1的集电极与正向延时电容C1的正极、正向加速二极管D5的正极、正向负载电阻& 的一端及正向缓冲电阻&的一端连接;正向开关管T1的发射极接地;反向开关管T2的基极与正向延时电阻民的一端,及正向延时电容C1的负极连接;反向开关管T2的集电极与反向延时电容C2的正极、反向加速二极管D6的正极、反向负载电阻& 的一端及反向缓冲电阻Rltl的一端连接;反向开关管T2的发射极接地;正向延时电阻R3的另一端与正向延时电位器R7的一静臂端连接,正向延时电位器&的另一静臂端与正向延时电位器R7动臂端连接,该连接点与中心抽头ν连接;反向延时电阻 R4的另一端与反向延时电位器&的一静臂端连接,反向延时电位器&的另一静臂端与反向延时电位器&动臂端连接,该连接点与中心抽头ν连接;正向负载电阻&的另一端与中心抽头ν连接;反向负载电阻&的另一端与中心抽头ν 连接;正向驱动管T3的基极与正向加速二极管D5的负极、正向缓冲电阻&的另一端,及正向缓冲电容仏的正极连接;正向缓冲电容(3的负极接地;正向驱动管T3的集电极与正向续流二极管D3的负极,及伺服阀(5. 1)的电磁线圈的正向端子a连接;正向续流二极管D3的正极与中心抽头ν连接;正向驱动管T3的发射极接地;反向驱动管T4的基极与反向加速二极管D6的负极、反向缓冲电阻Rltl的另一端,及反向缓冲电容(;的正极连接;反向缓冲电容(;的负极接地;反向驱动管T4的集电极与反向续流二极管D4的负极,及伺服阀(5. 1)的电磁线圈的反向端子b连接;反向续流二极管D4的正极与中心抽头ν连接;反向驱动管T4的发射极接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变式充气防褥疮床垫,其特征是加压泵控制执行电路由耦合电阻和固体继电器组成;耦合电阻R11的一端与固体继电器J1的控制端连接,耦合电阻R11的另一端与中心抽头 V连接;固体继电器J1的接地端基地;固体继电器J1的常开接点一端与加压泵(5.4)的驱动电动机M—接线端连接;固体继电器J1的常开接点另一端与电源线(6)的相线端子d连接,驱动电动机M的另一接线端与电源线(6)的零线端子e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变式充气防褥疮床垫,其特征是工作电源电路变压器、整流桥和稳压电路组成;电源线(6)的相、零线分别与相线端子d、零线端子e连接;电源变压器Tk的原线圈跨接在电源线6的相线端子d和零线端子e之间;电源变压器 Te的副线圈两端分别与整流桥VDk的两交流输入端连接;整流桥VDk的直流输出正极端与首端平波电容C5的正极及三端稳压电源U1的输入端连接;三端稳压电源U1的输出端与尾端平波电容C6的正极连接,该连接点作为24V直流工作电源的正极;整流桥VDk的直流输出负极端、三端稳压电源U1的接地端、首端平波电容C5的负极及尾端平波电容C6的负极均接地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床垫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防褥疮充气床垫的整体构成示意图中防褥疮充气床垫的整体由床垫体1、气囊阵2、正气管3、反气管4、控制盒5和电源线6构成在床垫体1的正面,沿面敷设有气囊阵2,气囊阵2通过正气管3和反气管4与控制盒5相通,控制盒5通过电源线6引入市电电源在图2 4所示的防褥疮充气床垫结构图中在床垫体1的正面,沿面敷设有气囊阵2 ;气囊阵2以5 7列纵向形成气囊列,每两列的相邻气囊交错排布,横向形成若干 “〉”形气囊行海个“〉”形气囊行的相邻气囊有通气孔串联,所有“〉”形气囊行为隔行汇聚并联,形成气囊阵2的两个气动终端阵列——正向阵列和反向阵列在图5、6所示的防褥疮充气床垫的气动控制系统结构图中正向阵列的一个汇聚端通过正气管3与负开口四通伺服阀5. 1的正向输出孔贯通,反向阵列的一个汇聚端通过反气管4与伺服阀5. 1的反向输出孔贯通;伺服阀5. 1的高压输入口通过高压管5. 2与加压泵5. 4的高压输出口贯通;伺服阀5. 1的低压输入口通过低压管5. 3与加压泵5. 4的低压输出口贯通在加压泵5. 4的近输出口处,有安全阀5. 5将高压管5. 2与低压管5. 3贯联;在高压管5. 2的加压泵5. 4与伺服阀5. 1之间,装嵌有用于感知压力信号的传感器5. 6 ; 在低压管5. 3的加压泵5. 4与伺服阀5. 1之间,连接有补气阀5. 7加压泵5. 4为叶轮与驱动电动机M同轴通体的器件;伺服阀5. 1的电磁线圈以正向端子a、反向端子b和中心抽头 ν引出在图6所示的防褥疮充气床垫控制系统电路结构图中压力控制电路由运算放大电路和可关断可控硅开关电路组成传感器5. 6的压力信号输出端与信号端子c连接上分压电阻R1与下分压电阻&串联并跨接在控制器工作电源的正极与地之间;上分压电阻R1与下分压电阻&的连接点与反馈电阻&的一端及运算放大器A的正向输入端连接;反馈电阻&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的输出端连接;运算放大器A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入电阻氏的一端连接,连接点以信号端子c引出;输入电阻Ri 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正极连接;运算放大器A的正电源端与工作电源正极连接,运算放大器A的负电源端接地加速电容Ctl的一端与运算放大器A的输出端连接,加速电容Ctl的另一端与下拉二极管D1的正极及上冲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下拉二极管D1的负极与负冲光耦VL1的输入端正极连接,负冲光耦VL1的输入端负极与工作电源正极连接;上冲二极管D2 的正极与正冲光耦VL2的输入端负极连接,正冲光耦VL2的输入端正极接地负冲光耦VL1 的输出端正极与可关断可控硅SC1的门极连接,负冲光耦VL1的输出端负极接地;正冲光耦 VL2的输出端负极与可关断可控硅SC1的门极连接,正冲光耦VL2的输出端正极与工作电源正极连接可关断可控硅SC1的阴极与中心抽头ν的连接线连接,可关断可控硅SC1的阳极与工作电源正极连接伺服阀双稳-驱动电路由晶体管双稳态振荡器和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组成正向开关管T1的基极与反向延时电阻礼的一端,及反向延时电容C2的负极连接;正向开关管T1的集电极与正向延时电容C1的正极、正向加速二极管D5的正极、正向负载电阻&的一端及正向缓冲电阻&的一端连接;正向开关管T1的发射极接地反向开关管T2的基极与正向延时电阻R3的一端,及正向延时电容C1的负极连接;反向开关管T2的集电极与反向延时电容 C2的正极、反向加速二极管D6的正极、反向负载电阻&的一端及反向缓冲电阻Rltl的一端连接;反向开关管T2的发射极接地正向延时电阻R3的另一端与正向延时电位器R7的一静臂端连接,正向延时电位器R7的另一静臂端与正向延时电位器R7动臂端连接,该连接点与中心抽头ν连接;反向延时电阻R4的另一端与反向延时电位器&的一静臂端连接,反向延时电位器&的另一静臂端与反向延时电位器&动臂端连接,该连接点与中心抽头ν连接 正向负载电阻&的另一端与中心抽头ν连接;反向负载电阻&的另一端与中心抽头ν连接正向驱动管T3的基极与正向加速二极管D5的负极、正向缓冲电阻&的另一端,及正向缓冲电容仏的正极连接;正向缓冲电容(3的负极接地;正向驱动管T3的集电极与正向续流二极管D3的负极,及伺服阀5. 1的电磁线圈的正向端子a连接;正向续流二极管D3的正极与中心抽头ν连接;正向驱动管T3的发射极接地反向驱动管T4的基极与反向加速二极管 D6的负极、反向缓冲电阻Rltl的另一端,及反向缓冲电容C4的正极连接;反向缓冲电容C4的负极接地;反向驱动管T4的集电极与反向续流二极管D4的负极,及伺服阀5. 1的电磁线圈的反向端子b连接;反向续流二极管D4的正极与中心抽头ν连接;反向驱动管T4的发射极接地加压泵控制执行电路由耦合电阻和固体继电器组成耦合电阻R11的一端与固体继电器J1的控制端连接,耦合电阻R11的另一端与中心抽头ν连接;固体继电器J1的接地端基地固体继电器J1的常开接点一端与加压泵5. 4的驱动电动机M—接线端连接;固体继电器J1的常开接点另一端与电源线6的相线端子d连接,驱动电动机M的另一接线端与电源线6的零线端子e连接工作电源电路变压器、整流桥和稳压电路组成电源线6的相、零线分别与相线端子d、零线端子e连接电源变压器Tk的原线圈跨接在电源线6的相线端子d和零线端子 e之间;电源变压器Tk的副线圈两端分别与整流桥VDkW两交流输入端连接整流桥VDkW 直流输出正极端与首端平波电容C5的正极及三端稳压电源U1的输入端连接;三端稳压电源 U1的输出端与尾端平波电容C6的正极连接,该连接点作为24V直流工作电源的正极整流桥VDk的直流输出负极端、三端稳压电源仏的接地端、首端平波电容C5的负极及尾端平波电容C6的负极均接地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交变式充气防褥疮床垫的制作方法目前,公知的防褥疮床垫无非是通过充气或其他办法将床垫上面设置成凸凹起伏的形状,以使病人身体与床垫面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空间。然而,这种固定不变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并不能全面、彻底的改善病人的患褥疮情况。因为这种固定不变的垫面凸凹起伏形状不能不断改变通风状态和变换病人的受压部位,导致褥疮的条件仍然存在。因此,如何在实现床垫面凸凹起伏的同时,又能不断改变通气状态和变换病人的受压部位,即彻底破坏导致褥疮的条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实现床垫面在凸凹起伏的同时,又能不断改变通气状态和变换病人的受压部位,即彻底破坏导致褥疮的条件,本发明提供一种交变式充气防褥疮床垫。它采用压控开关-双稳振荡-伺服阀控制方式,通过压力控制系统,对床垫的不同气囊组进行交变式充、 放气。防褥疮充气床垫的整体由床垫体、气囊阵、正气管、反气管、控制盒和电源线构成。在床垫体的正面,沿面敷设有气囊阵,其中所有气囊行采取隔行汇聚并联方式连接,形成气囊的正向阵列和反向阵列,分别通过正气管和反气管与控制盒内的伺服阀相通;控制盒内装配有控制器、伺服阀、加压泵和电源配置;控制盒内的控制器由压力控制电路、伺服阀双稳-驱动电路、加压泵控制执行电路和工作电源电路组成,通过电源线引入市电电源。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床垫体的正面,沿面敷设气囊阵;气囊阵依纵向形成气囊列,每两列的相邻气囊交错排布,依横向形成若干“〉”形气囊行;每个“〉”形气囊行的相邻气囊通过通气孔相串联,所有气囊行采取隔行汇聚并联方式连接,形成气囊阵的两个气动终端阵列——正向阵列和反向阵列。正向阵列的一个汇聚端通过正气管与伺服阀的正向输出孔贯通,反向阵列的一个汇聚端通过反气管与伺服阀的反向输出孔贯通;伺服阀的高压输入口通过高压管与加压泵的高压输出口贯通;伺服阀的低压输入口通过低压管与加压泵的低压输出口贯通; 伺服阀的电磁线圈以正向端子、反向端子和中心抽头引出并连接到伺服阀双稳-驱动电路。伺服阀双稳-驱动电路由晶体管双稳态振荡器和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组成。通过正向端子、反向端子和中心抽头,伺服阀双稳-驱动电路控制伺服阀的正向开通一保持一关断一保持一反向开通一保持一关断一保持的循环过程,进而通过正气管加压一保持一减压一保持、反气管减压一保持一加压一保持一正气管减压一保持一加压一保持、反气管加压一保持一减压一保持的循环过程,控制正向气囊阵列凸起一保持一凹落一保持、反向气囊阵列凹落一保持一凸起一保持一正向气囊阵列凹落一保持一凸起一保持、 反向气囊阵列凸起一保持一凹落一保持的循环过程。在加压泵的近输出口处,由安全阀将高压管与低压管相贯联,用以发生过压时,从高压管向低压管泄压;在低压管的加压泵与伺服阀之间,连接补气阀,用以发生欠压时向系统补气;在高压管的加压泵与伺服阀之间,装嵌用于感知压力信号的传感器。传感器的压力信号通过信号端子引入到压力控制电路;压力控制电路由运算放大电路和可关断可控硅开关电路组成。压力信号端子连接到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加速电容与下拉二极管和上冲二极管连接;再分别通过负冲光耦和正冲光耦与可关断可控硅的门极连接。可关断可控硅通过其阳极和阴极将控制器工作电源正极与加压泵控制执行电路连接。加压泵控制执行电路由耦合电阻和固体继电器组成。当高压管压力升高并达到设定值时,信号端子电压升高并达到运算放大器的翻转值,使运算放大器翻转,其输出电压下跳到低电平,该电平通过加速电容,使得加速电容与下拉二极管和上冲二极管的连接点产生负脉冲,使负冲光耦输出相对负脉冲,触发可关断可控硅关断,从而关断伺服阀双稳-驱动电路和加压泵控制执行电路的电源;当高压管压力降低并达到设定值时,信号端子电压降低并达到运算放大器的翻转值,使运算放大器翻转,其输出电压上跳到高电平,该电平通过加速电容,使得加速电容与下拉二极管和上冲二极管的连接点产生正脉冲,使上冲光耦输出正脉冲,触发可关断可控硅导通,从而接通伺服阀双稳-驱动电路和加压泵控制执行电路的电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实现床垫面在凸凹起伏的同时,交变循环地改变通气状态,从而不断变换病人的受压部位,即彻底破坏导致褥疮的条件。另外,由于系统整洁、结构简单而极易标准化,可以以不同形式,作为医院、家庭等病床的配套,予以批量生产。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防褥疮充气床垫的整体构成示意图。图2是防褥疮充气床垫结构的正面视图。图3是防褥疮充气床垫结构的A-A向剖视图。图4是防褥疮充气床垫气囊分布的正面示意图。图5是防褥疮充气床垫的气动控制系统结构图。图6是防褥疮充气床垫的控制系统电路结构图。图7是防褥疮充气床垫工作过程的正向气囊充满状态示意图。图8是防褥疮充气床垫工作过程的反向气囊充满状态示意图。在图1 3、5、6所示的本发明结构图中1.床垫体,2.气囊阵,3.正气管,4.反气管,5.控制盒,6.电源线。在图4所示的防褥疮充气床垫气囊分布的正面示意图和图5所示的防褥疮充气床垫的气动控制系统结构图中无填充色的气囊图形表示正向气囊,有黑点填充的气囊图形表示反向气囊。在图5、6所示的防褥疮充气床垫气动控制系统结构图中5.1.伺服阀,5. 2.高压管,5.3.低压管,5. 4.加压泵,5.5.安全阀,5. 6.传感器,5. 7.补气阀;M为驱动电动机,a 为正向端子,b为反向端子,ν为中心抽头。在图6所示的防褥疮充气床垫控制系统电路结构图中c为信号端子,d、e分别为相、零线端子,R1为上分压电阻,R2为下分压电阻,Ri为输入电阻,Rf为反馈电阻,R3为正向延时电阻,R4为反向延时电阻,R5为正向负载电阻,R6为反向负载电阻,R7为正向延时电位器,&为反向延时电位器,R9为正向缓冲电阻,R10为反向缓冲电阻,R11为耦合电阻,A为运算放大器,Ctl为加速电容,C1为正向延时电容,C2为反向延时电容,C3为正向缓冲电容,C3为反向缓冲电容,C5为首端平波电容,C6为尾端平波电容,D1*下拉二极管,D2为上冲二极管, D3为正向续流二极管,D4为反向续流二极管,D5为正向加速二极管,D6为反向加速二极管, VL1为负冲光耦,VL2为正冲光耦,SC1为可关断可控硅,U1为三端稳压电源,VDk为整流桥,T1 为正向开关管,T2为反向开关管,T3为正向驱动管,T4为反向驱动管,J1为固体继电器,Tk为电源变压器。在图7、8所示的防褥疮充气床垫工作过程的正、反向气囊充满状态示意图中方圆形的气囊图形表示被充满而处于凸起状态的气囊,扁圆形的气囊图形表示被放空而处于凹落状态的气囊。

一种交变式充气防褥疮床垫。它采用压控开关-双稳振荡-伺服阀控制方式,通过压力控制系统,对床垫的不同气囊组进行交变式充、放气。防褥疮充气床垫的整体由床垫体、气囊阵、正气管、反气管、控制盒和电源线构成。在床垫体的正面,沿面敷设有气囊阵,其中所有气囊行采取隔行汇聚并联方式连接,形成气囊的正向阵列和反向阵列,分别通过正气管和反气管与控制盒内的伺服阀相通;控制盒内装配有控制器、伺服阀、加压泵和电源配置;控制盒内的控制器由压力控制电路、伺服阀双稳-驱动电路、加压泵控制执行电路和工作电源电路组成,通过电源线引入市电电源。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