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竹节纱工艺参数智能识别方法

  • 专利名称
    竹节纱工艺参数智能识别方法
  • 发明者
    徐伯俊, 谢春萍, 高卫东
  • 公开日
    2006年10月11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4月8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4月8日
  • 申请人
    江南大学
  • 文档编号
    D02G3/34GK1844549SQ2005100387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竹节纱工艺参数智能识别方法,其特征是同时具有竹节纱线密度检测、高精度A/D采集、数据整理及频谱分析方法与软件等三部分,实现竹节纱工艺参数的智能识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节纱线密度检测方法,其特征是用电容式非接触式纱线线密度传感器或凹凸罗拉结合位移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A/D采集方法,其特征是将高精度A/D采集卡安装在PC机或工控机的PCI槽中,将检测到的模拟量变成数字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整理及频谱分析方法,其特征是将随机采集的数据整理成理想的方波信号,得出各段竹节长度与间距,优化得出其循环规律,同时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等数学方法得出其波谱图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长方式积极送经方法,其特征是测长装置由线速感应装置连续测定经轴表面线速来反映即时送经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件,其特征是整个系统中各项功能是由用C语言或VB计算机语言编写的一套软件来实现的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节纱工艺参数智能识别方法,尤其是用于相关仪器设计与制造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竹节纱工艺参数智能识别方法 目前,公知的竹节纱工艺参数识别方法是用手工,这种方法非常耗时,而且不同的分析人员分析得到的工艺参数差异较大,不能形成一种标准而作为再现或仿制的依据,目前为止尚未见成熟的商业化的仪器仪表,本发明就是在手工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智能识别形成一套方法,用此方法可制造相关仪器。
本发明就是在手工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智能识别形成一套方法,用此方法可制造相关仪器。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用电容式非接触式纱线线密度传感器或凹凸罗拉结合位移传感器测定待测纱线的线密度,采用12位以上的高精度PCI数据采集卡将纱线粗细变成长度方向的数据,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等数学方法得出其波谱图,可以反映竹节纱长度与间距的组合规律,可以作为竹节纱工艺检验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通过长度方向的粗细分类,分析竹节纱竹节长度与间距的循环规律,从而提供可以用于生产的工艺参数。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竹节纱工艺参数识别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1)检测部分用来测定待测纱线的线密度,方法是用电容式非接触式纱线线密度传感器或凹凸罗拉结合位移传感器。(2)高精度PCI数据采集卡将其安装在PC机或工控机的PCI槽中,将检测到的模拟量变成数字量。(3)数据整理与频谱分析方法与软件将随机采集的数据整理成理想的方波信号,得出各段竹节长度与间距,优化得出其循环规律,同时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等数学方法得出其波谱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减少手工识别过程中的误差,提高竹节纱工艺参数识别的效率与准确率,同时提供了一种竹节纱生产质量检验仪与识别系统的制造思路。


一种竹节纱工艺参数智能识别方法,方法是用电容式非接触式纱线线密度传感器或凹凸罗拉结合位移传感器测定待测纱线的线密度,采用12位以上的高精度PCI数据采集卡将纱线粗细变成长度方向的数据,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等数学方法得出其波谱图,可以反映竹节纱长度与间距的组合规律,可以作为竹节纱工艺检验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通过长度方向的粗细分类,分析竹节纱竹节长度与间距的循环规律,从而提供可以用于生产的工艺参数,整个系统的功能由一套软件来实现。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