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用于龙骨的地板底垫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用于龙骨的地板底垫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林楚琛, 林东融, 林楚峰
  • 公开日
    2014年4月30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月25日
  • 优先权日
    2013年9月27日
  • 申请人
    惠东美新塑木型材制品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E04F15/02GK103758324SQ20141003468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龙骨的地板底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面板(1),面板有两条平行的侧边(2),所述两平行的侧边的间距和与之组合的单条地板的宽度相配合,两侧边处设有向面板上方突起的钩状凸芽(3),两钩相对,可卡入与之组合的两侧壁带有凹槽的地板的两凹槽中;所述面板还设有螺丝通孔(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龙骨的地板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还有至少一条与龙骨轴向平行的第二侧边(5),第二侧边设有向面板下方突出的定位板(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龙骨的地板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设有凹槽,凹槽内插有突出于面板之上的带尖牙的金属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龙骨的地板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设有上下通透的通孔(7),通孔内插有突出于面板上下的上下两侧均带有尖牙的金属片(8)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用于龙骨的地板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的方向和与之组合的地板的轴向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龙骨的地板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两条平行的侧边(2 )外加设有用于使相邻两面板连接起来的连接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龙骨的地板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在其中一条侧边为点状突起(9),与之相对的另一条侧边上为可钩住点状突起的钩状体或套住点状突起的环状体(1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龙骨的地板底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底垫为塑胶件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板配件,特别涉及一种铺装于龙骨上的塑木地板的配件
  •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板配件,特别涉及一种铺装于龙骨上的塑木地板的配件。一种用于龙骨的地板底垫,包括一面板,面板有两条平行的侧边,所述两平行的侧边的最短直线距离和与之组合的单条地板的宽度相配合,两侧边处设有向面板上方突起的钩状凸芽,两钩相对,可卡入与之组合的侧壁带有凹槽的地板的两凹槽中;所述面板还设有螺丝通孔。本发明使地板的铺装更为简便、省时,而且可以使相邻两条地板之间的缝隙减小至1mm。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种用于龙骨的地板底垫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用于龙骨的地板底垫的制作方法[0002]塑木地板在铺装时需要用配件将地板固定在龙骨上。常规的卡件为专利号CN201220366407.2公开的T型卡件,其纵剖面为T型,由横向部分和垂直连接横向部分底面中央的纵向部分组成。T型卡件横向部分的中部开有竖直的螺丝通孔,螺丝通孔穿透纵向部分。地板或墙板安装时,用其横向部分的两端卡在相邻两块侧壁开有U型槽的地板或墙板的槽内,然后用螺钉穿过螺丝通孔将T型卡件连同两侧的地板或墙板紧固在龙骨上。基于这种安装方式,相邻两块地板或墙板之间的缝隙至少大于插入缝隙间的螺钉的直径,由于螺钉的直径不可能太小,一般有3?5mm,因此造成地板或墙板有至少3?5mm的缝隙,不但影响美观,而且易使杂物落入缝隙中,难于清理,因此不适宜室内地面的铺装,一般只用于墙面或室外地面的铺装。另外,还有其它形状的卡件,但只是对T型卡件的横向部分进行变形,纵向部分不变,其与龙骨之间的固定方式与上述的T型卡件相同,都是用螺丝穿入相邻两块地板或墙板之间的缝隙中并旋入龙骨中加以固定。[0003]另外,上述安装方式由于地板、卡件与龙骨之间不易定位,因此安装较为繁琐、费时,普通消费者无法自行铺装,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另外,安装好后不易拆卸。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龙骨的地板底垫,该底垫的使用使地板的铺装及拆卸更为简便、省时,而且可以使相邻两条地板之间的缝隙减小至1mm。[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龙骨的地板底垫,包括一面板,面板有两条平行的侧边,所述两平行的侧边的间距和与之组合的单条地板的宽度相配合,两侧边处设有向面板上方突起的钩状凸芽,两钩相对,可卡入与之组合的两侧壁带有凹槽的地板的两凹槽中;所述面板还设有螺丝通孔。[0006]进一步的,所述面板还有至少一条与龙骨轴向平行的第二侧边,第二侧边设有向面板下方突出的定位板。
[0007]进一步的,所述面板设有凹槽,凹槽内插有突出于面板之上的带尖牙的金属片。
[0008]该凹槽可用上下通透的通孔替代,通孔内插有突出于面板上下的上下两侧均带有尖牙的金属片。
[0009]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的方向和与之组合的地板的轴向垂直。
[0010]进一步的,所述面板的两条平行的侧边外加设有用于使相邻两面板连接起来的连接件。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在其中一条侧边为点状突起,与之相对的另一条侧边上为可钩住点状突起的钩状体或套住点状突起的环状体。
[0012]所述地板底垫为塑胶件。[0013]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一可与地板卡接的地板底垫将地板固定于龙骨上,地板和龙骨两者之间没有直接连接,安装与拆卸都非常方便,而且由于相邻两条地板之间不需要螺丝等固定件,只有地板下的底垫有连接,因此相邻两条地板之间的缝隙可减小到1_以内,灰尘、垃圾不易掉落到缝隙中,更易清理,因此可以使塑木地板用于室内地面的铺装。另外,本发明地板底垫的面板设有定位板,可实现底垫相对龙骨的快速定位,而且整列地板底垫安装好后再将一条地板放置在该列地板底垫上,只需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即可完成一条地板的铺装,因此铺装更为简便、省事,普通消费者可自行铺装。



[0014]图1为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6]图3为图2的A-A视角的视图。
[0017]图4为图2的B-B视角的视图。
[0018]图5为实施例1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实施例1地板底垫与凹槽地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实施例1地板底垫与龙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1 ]图8为实施例2用于龙骨的地板底垫的俯视图。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3]实施例1
参见图广7,一种用于龙骨的地板底垫,为塑胶件,包括一面板1,本实施例中,面板I为矩形。面板I有两条平行的侧边2,所述两平行的侧边2的间距和与之组合的单条地板的宽度相配合,两侧边2处设有向面板I上方突起的钩状凸芽3,两钩相对,可卡入与之组合的两侧壁带有凹槽的地板11的两凹槽中;所述面板还设有左右两个螺丝通孔4,用于将地板地垫固定在龙骨12上。
[0024]该矩形的面板I的另外两条第二侧边5与龙骨12轴向平行,第二侧边5设有向面板I下方突出的定位板6,用于底垫在龙骨12上的快速定位。
[0025]为了增加地板卡入地板底垫后,地板相对地板底垫的牢固程度,及增加地板底垫相对于龙骨12的牢固程度,所述面板I设有上下通透的通孔7,通孔7内插有突出于面板I上下的上下两侧均带有尖牙的金属片8,金属片8上部的尖牙与其上面的地板11过盈配合,金属片8下部的尖牙和龙骨12过盈配合,产生摩擦力。本实施例金属片8有左右两个,方向和与之组合的地板11的轴向垂直。
[0026]为了方便相邻两地板底垫的连接,所述面板I的两条平行的侧边2外加设有用于使相邻两面板I连接起来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在其中一条侧边2为点状突起9,与之相对的另一条侧边2上为可套住点状突起9的环状体10。
[0027]使用本实施例地板底垫铺装地板的方法是:
将第一块地板底垫放在第一条龙骨12的最左端,使其第二侧边5下的定位板6紧贴龙骨12侧壁,实现地板底垫的快速定位。
[0028]然后用螺丝穿过面板I的螺丝通孔4,实现地板底垫与龙骨12的固定。第二块地板底垫沿着龙骨12的轴向,紧贴第一块地板底垫放置,并用连接件实现相邻两地板底垫之间的连接,然后将螺丝穿过第二块地板底垫的螺丝通孔4使地板地垫和龙骨紧固。以此类推,完成第一条龙骨上的所有地板底垫的安装。
[0029]铺设第二条龙骨时,将第一块地板底垫放在龙骨的最左端,和第一条龙骨上的地板底垫的安装方式相同,完成第二条龙骨上的地板底垫的安装。
[0030]以上述方法在每条龙骨上安装地板底垫。这时,各条龙骨从左到右的第N块地板底垫都排成一直列。
[0031]然后铺设侧壁为凹槽的塑木复合地板,铺装方法为:将一条地板顺着每列地板底垫放置,施加向下的力,由于地板底垫为塑胶件,其钩状凸芽3可产生一定的变形,从而使地板底垫的钩状凸牙卡入地板11两侧的凹槽中,实现地板底垫与地板11之间的固定。完成地板11的铺装。
[0032]当然,也可以先固定每条龙骨12的最端部的地板底垫,完成第一列地板底垫的安装,然后依次完成第二列、第三列、......第N列地板底垫的安装。
[0033]实施例2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地板底垫为菱形,两条第二侧边与龙骨的轴向平行,两侧边与龙骨的轴向呈45度夹角,即两钩状凸牙与龙骨的轴向呈45度夹角。其它部分和实施例1相同。
[0034]本实施例地板底垫安装好后,每列地板底垫与龙骨都呈45度夹角,因此安装于地板底垫上的地板也和龙骨呈45度夹角。
[0035]该实施例可适应部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铺装出斜纹效果的地板。
[003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