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机的制作方法目前国内的插秧机内的传动机构、插秧机构、秧箱机构结构多样且复杂,零件繁多,存在着传动效率低、故障率高、制造成本及维护费用高的缺点。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的左前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I的右前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I的后侧立体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ー种新型水稻插秧机,由机架I、与拖拉机机头连接的传动装置、插秧装置、秧箱装置和船板29组成。如图I所示,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I前端的变速箱10,变速箱10的输入端齿轮11与机头的动カ联接,变速箱10的输出轴8通过链轮传动机构9连接离合器7带动驱动主轴6,驱动主轴6通过轴承座14与机架I固定联接,如图2所示,驱动主轴6 —端设有连杆机构32与插秧架副轴23连接,驱动主轴6的另一端设有连杆机构4带动插秧架副轴23,插秧架副轴23通过两端的轴承座2固定在插秧架主轴25上,插秧架主轴25通过两端轴承座2固定在机架I上,插秧架副轴23上固定有插秧架27。如图I所示,所述驱动主轴6上另设有链轮传动机构5与驱动副轴3连接,驱动副轴3两端通过轴承座2连接在机架I前端;如图2所示,驱动副轴3 —端设有连杆机构15带动秧箱架18的往复运动机构33。如图3所示,所述秧箱架18通过滑动轴承35放置在机架I上,秧箱架18后设有拨叉轴34,拨叉轴34的两端设有拨肖37,与拨肖37相对应的在秧箱架18上设有拨叉38,拨肖37置于拨叉38 —端的开口内,拨叉38另一端为斜面,与设在机架I两端的挡板39的斜面对应;在秧箱架18后另设有齿轮轴40,轴上与秧苗室41对应处分布设有五组齿轮36,秧苗室41与齿轮36对应处设有开ロ 17,使齿轮36伸出;拨叉轴34 —端通过连杆机构31与齿轮轴40 —端设置的单向器30连接,秧箱架18上设有拉簧28连接单向器30。如图I、图2所示,所述插秧架27的端部设五个有秧爪22,秧爪22为倒U字形长杆,秧爪22端部取秧ロ为V字形,秧爪22根部固定在插秧架27横杆上,秧爪22内腔下设有推板24,推板24根部固定在推杆26上,推杆26与插秧架27横杆之间设有拉簧21 ;驱动副轴3上设有凸轮13,机架I上在推杆24和凸轮13之间设有软轴19,软轴19 一端通过机架I上设置的控制杆12与凸轮13接触,软轴19另一端通过插秧架27横杆上设置的拨杆20与推杆26接触。如图I所示,所述秧箱架18倾斜放置,在秧苗室41前设有压秧条16,压秧条16固定在秧箱架18上;在机架I底部设有船板29。
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机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王俊海, 陈邦善王俊海, 陈邦善王俊海, 陈邦善王俊海, 陈邦善周鑫罗小金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张军张军张军张军张军张军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