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髋臼复位钳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髋臼复位钳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杨洪武
  • 公开日
    2006年9月27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8月5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8月5日
  • 申请人
    杨洪武
  • 文档编号
    A61B17/56GK2820105SQ20052007423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髋臼复位钳,包括钳臂钳头、钳柄及钳销轴构成,其特征是两钳头均是向内弯的尖头,尖头钳臂上设有一个凸起;且在一根钳柄上固定有螺杆及相应的螺母,另一钳柄上设有螺杆穿过的孔,所述螺母固定在穿过钳柄上孔的螺杆上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臼复位钳,其特征是钳尖头至凸起的距离为1.5-2.5cm3.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髋臼复位钳,其特征是尖头钳臂上凸起为球形,直径6.5~7.5mm4.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臼复位钳,其特征是两个钳头均是向内弯的尖头,尖头与钳臂形成的角度为40~50°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髋臼复位钳,包括钳臂钳头、钳柄及钳销轴构成,两钳头均是向内弯的尖头,尖头钳臂上设有一个凸起,另外,在一根钳柄上固定有螺杆及相应的螺母,另一钳柄上设有螺杆穿过的孔,所述螺母固定在穿过钳柄上孔的螺杆上。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适合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又有股骨头阻挡的骨折髋臼复位的需要;在手术中这样使用只要在折骨的两侧各钻一小孔,就可以用本实用新型钳以适当的力夹持复位、固定。钳头的一定距离有凸起,对钳头起限制、固定作用也是本实用新型钳的着力点,钳尖不至于刺入骨髓太深。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髋臼复位钳的制作方法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医疗器械,尤其是髋臼骨折固定用手术钳。二髋臼复位是骨科难度较大的手术,目前使用的髋臼复位手术器械是骨盆复位钳、齿状复位钳、大巾钳、T形手柄(矫正旋转移位)等。骨盆复位钳体积太大,对于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又有股骨头阻挡的骨折髋臼很不适用。齿状复位钳尚需事先在两骨折端各打入一枚螺钉,再钳住螺钉帽复位,费时费力且操作不便。大巾钳插入骨质太深、易松动、不易控制,力量尚显不足。T形手柄需扩大切口矫正旋转方向固定,且有拔出的危险。总之,现有的髋臼复位器械存在诸多弊端亟待改进。目前尚没有专用的髋臼复位钳,用现有的手术器械操作不便,手术时间长,给病人带来较多痛苦。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用的髋臼复位钳,具有所有上述复位器械的功能,同时避免它们的缺点。在复位手术中要求切口短、创伤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髋臼复位钳,包括钳臂钳头、钳柄及钳销轴构成,其特征是两钳头均是向内弯的尖头,尖头钳臂上设有一个凸起,另外,在一根钳柄上固定有螺杆及相应的螺母,另一钳柄上设有螺杆穿过的孔,螺母固定在穿过钳柄上孔的螺杆上。本实用新型特点是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适合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又有股骨头阻挡的骨折髋臼复位的需要;在手术中这样使用只要在折骨的两侧各钻一小孔,就可以用本实用新型钳以适当的力夹持复位、固定。钳头的一定距离有凸起,对钳头起限制、固定作用也是本实用新型钳的着力点,钳尖不至于刺入骨髓太深。如果在同侧骨折端钻两个间一定距离的小孔用本实用新型钳以适当的力夹持,并在柄部沿一定方向用力就可矫正旋转移位,随两孔位置的改变可以矫正任何方向的旋转移位。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钳臂1、钳头2、钳柄3、钳销轴4、钳尖5、凸起6、螺杆7、螺母8、螺杆固定轴9。

钳臂与钳头、钳尖均一体化,并与钳柄一体化,钳销轴在钳臂与钳柄中间,两个钳头均是向内弯的尖头(弯曲度为40~50°,即与钳臂形成的角度为40~50°),内弯成一个类似测量外径的卡口,尖头臂上设有一个凸起,钳尖头至凸起的距离为1.5-2.5cm。
尖头钳臂上凸起为球形,直径为6.5~7.5mm。
另外,在一根钳柄上通过螺杆固定轴9固定螺杆,螺杆上设有旋转匹配的螺母8,另一钳柄上设有螺杆穿过的孔,螺母固定在穿过钳柄上孔的螺杆上,当夹紧折骨时,旋转螺母可以使钳臂缩紧且以均匀力量的固定,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