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电动微针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电动微针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邓成燕
  • 公开日
    2012年11月7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12月22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12月22日
  • 申请人
    邓成燕
  • 文档编号
    A61M37/00GK202516156SQ20112054623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电动微针,包括微针组件、管式壳体以及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置在管式壳体内,微针组件固定安装在管式壳体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高低传动转轮、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三传动杆、具有中通孔的固定套筒,中通孔沿固定套筒的轴向设置;高低传动转轮固定安装在电机的传动轴上,高低传动转轮的传动端面与电机的传动轴的夹角为钝角或鋭角,高低传动转轮的传动端面的ー侧与第一传动杆的底部相接触;固定套筒底部的侧壁沿其径向向外延伸有连接块,连接块上开设有沿固定套筒轴向设置的限位凹槽,第一传动杆的顶部位于限位凹槽内;第三传动杆伸入固定套筒的中通孔内,第三传动杆通过轴承与固定套筒连接,第三传动杆的顶部与微针组件机械传动连接,第三传动杆的底部与第二传动杆固定连接;第二传动杆的一端与第一传动杆固定连接,第二传动杆沿固定套筒的径向设置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动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组件包括护管、管状固定座、螺旋弹簧、推杆、微针头;护管的底部与管状固定座的顶部固定连接;微针头位于护管内,推杆由下至上依次穿过管状固定座及护管,推杆的顶部与微针头固定连接,推杆的底部伸出于管状固定座并与第三传动杆的顶部机械传动连接;管状固定座与管式壳体的一端螺纹 连接;管状固定座的上部沿其径向向内延伸有第一凸块,推杆的下部沿其径向向外延伸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位于第一凸块的下方,螺旋弹簧套接在推杆上并位于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微针,其特征在干,该电动微针还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锥形减震套,锥形减震套的大端与管状固定座的底部套接,推杆的底部还伸出于锥形减震套的小端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动微针,其特征在于,高低传动转轮的传动端面上设有弹性圈,高低传动转轮的传动端面的一侧通过弹性圈与第一传动杆的底部相接触5.如权利要求1-4任ー项所述的电动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壳体包括第一壳体、调距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一壳体、调距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依次螺纹连接,第一壳体的顶部与微针组件固定安装连接;第三壳体内设有PCB板,第三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开关按钮及指示灯,第三壳体的底部设有电源接ロ,电机、开关按钮、指示灯、电源接ロ均与PCB板电性连接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设备,具体涉及电动微针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微针,其包括微针组件、管式壳体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高低传动转轮、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三传动杆、具有中通孔的固定套筒;高低传动转轮固定安装在电机的传动轴上,高低传动转轮的传动端面的一侧与第一传动杆的底部相接触;第三传动杆通过轴承与固定套筒连接,第三传动杆的顶部与微针组件机械传动连接,第三传动杆的底部与第二传动杆固定连接;第二传动杆的一端与第一传动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用电机及高低传动转轮配合多根传动杆来驱动,实现了自动化控制针刺速度,无需人工操作,扩大了使用人群的范围。
  •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化的电动微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电动微针,包括微针组件、管式壳体以及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置在管式壳体内,微针组件固定安装在管式壳体的一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高低传动转轮、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三传动杆、具有中通孔的固定套筒,中通孔沿固定套筒的轴向设置;高低传动转轮固定安装在电机的传动轴上,高低传动转轮的传动端面与电机的传动轴的夹角为钝角或鋭角,高低传动转轮的传动端面的ー侧与第一传动杆的底部相接触;固定套筒底部的侧壁沿其径向向外延伸有连接块,连接块上开设有沿固定套筒轴向设置的限位凹槽,第ー传动杆的顶部位于限位凹槽内;第三传动杆伸入固定套筒的中通孔内,第三传动杆通过轴承与固定套筒连接,第三传动杆的顶部与微针组件机械传动连接,第三传动杆的底部与第二传动杆固定连接;第二传动杆的一端与第一传动杆固定连接,第二传动杆沿固定套筒的径向设置作为ー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微针组件包括护管、管状固定座、螺旋弹簧、推杆、微针头;护管的底部与管状固定座的顶部固定连接;微针头位于护管内,推杆由下至上依次穿过管状固定座及护管,推杆的顶部与微针头固定连接,推杆的底部伸出于管状固定座并与第三传动杆的顶部机械传动连接;管状固定座与管式壳体的一端螺纹连接;管状固定座的上部沿其径向向内延伸有第一凸块,推杆的下部沿其径向向外延伸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位于第一凸块的下方,螺旋弹簧套接在推杆上并位于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之间[0007]作为ー种优选的方案,该电动微针还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锥形减震套,锥形减震套的大端与管状固定座的底部套接,推杆的底部还伸出于锥形减震套的小端作为ー种优选的方案,高低传动转轮的传动端面上设有弹性圈,高低传动转轮的传动端面的一侧通过弹性圈与第一传动杆的底部相接触作为ー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管式壳体包括第一壳体、调距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一壳体、调距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依次螺纹连接,第一壳体的顶部与微针组件固定安装连接;第三壳体内设有PCB板,第三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开关按钮及指示灯,第三壳体的底部设有电源接ロ,电机、开关按钮、指示灯、电源接ロ均与PCB板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把现有的滚轮驱动,改为用电机及高低传动转轮配合多根传动杆来驱动,电动微针实现了自动化控制针刺速度,无需人工操作,扩大了使用人群的范围;而且,管式壳体上设有微针针刺速度的強弱指示灯,可有效提示使用者当前的针 刺強度,避免了对皮肤造成误伤害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微针,具有有效减少皱纹、紧致皮肤、減少毛孔、消除疤痕、増加皮肤厚度、治疗秃头症的作用,无需由专业人员来操作,使用者可以自行在家里使用,十分方便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电动微针的制作方法目前,随着医学美容的飞速发展,各种美容效果极佳的皮肤美容产品层出不穷,而美容产品必须要渗透入皮肤内才能发挥效果,其传统的使用方法是将美容产品涂抹在皮肤上,但由于皮肤最外层表皮的角质层和颗粒层的阻碍,皮肤对美容产品的吸收率较低,给用户造成极大地浪费,基于此,市面上出现了ー些微针美容装置,这些微针美容装置一般包括微针组件和与微针组件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一般由滚轮带动微针组件进行针刺动作,使用时操作者通过滚轮在皮肤上滚动从而驱动微针组件在皮肤上来回针刺,微针组件上的微针将刺穿皮肤表皮,从而帮助皮肤吸收美容产品,此类微针美容装置较传统的涂抹方法而言在美容产品的吸收率上有了极大地提高,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现有的微针美容装置仍然存在有不足之处使用过程中,滚轮的滚动速度是由人工控制的,使用者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掌握好滚轮的滚动速度,才能使针刺速度合理化,从而才能使美容产品完全地滲透入皮肤内,完全发挥其效果;而且,现有的微针美容装置需要由专业人员来使用,普通家庭人员难以自己操作,縮小了使用人群的范围。
图I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动微针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动微针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驱动机构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微针组件与驱动机构连接状态时的结构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描述。请结合图I至图4,电动微针,其包括微针组件I、管式壳体以及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设置在管式壳体内,微针组件I固定安装在管式壳体的一端。具体的,所述管式壳体包括第一壳体2、调距壳体3、第二壳体4、第三壳体7,第一壳体2、调距壳体3、第二壳体4、第三壳体7依次螺纹连接,第一壳体2的顶部与微针组件I固定安装连接。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电机606、高低传动转轮605、第一传动杆607、第二传动杆603、第三传动杆608、具有中通孔的固定套筒601,中通孔沿固定套筒601的轴向设置。高低传动转轮605固定安装在电机606的传动轴6061上,高低传动转轮605的传动端面与电机606的传动轴6061的夹角为钝角或锐角,高低传动转轮605的传动端面的ー侧与第一传动杆607的底部相接触,较为优选的结构,高低传动转轮605的传动端面上设有弹性圈604,高低传动转轮605的传动端面的一侧通过弹性圈604与第一传动杆607的底部相接触。固定套筒601底部的侧壁沿其径向向外延伸有连接块602,连接块602上开设有沿固定套筒601轴向设置的限位凹槽6021,第一传动杆607的顶部位于限位凹槽6021内;第三传动杆608伸入固定套筒601的中通孔内,第三传动杆608通过轴承609与固定套筒601连接。第三传动杆608的底部与第二传动杆603固定连接;第二传动杆603的一端与第一传动杆607固定连接,第二传动杆603沿固定套筒601的径向设置。第三传动杆608的顶部与微针组件I机械传动连接,具体的结构如下[0019]所述微针组件I包括护管104、管状固定座102、螺旋弹簧103、推杆101、微针头105。护管104的底部与管状固定座102的顶部固定连接;微针头105位于护管104内,推杆101由下至上依次穿过管状固定座102及护管104,推杆101的顶部与微针头105固定连接,推杆101的底部伸出于管状固定座102并与第三传动杆608的顶部机械传动连接,较为优选的结构,推杆101上还设有一具有中空结构的锥形减震套5,锥形减震套5的大端与管状固定座102的底部套接,推杆101的底部还伸出于锥形减震套5的小端;管状固定座102与管式壳体的一端螺纹连接,具体的,管状固定座102与第一壳体2的顶部螺纹连接;管状固定座102的上部沿其径向向内延伸有第一凸块1 021,推杆101的下部沿其径向向外延伸有第二凸块1011,第二凸块1011位于第一凸块1021的下方,螺旋弹簧103套接在推杆101上并位于第一凸块1021与第二凸块1011之间。第三壳体7内设有PCB板(图未视),第三壳体7的侧壁上设有开关按钮701及指示灯702,第三壳体7的底部设有电源接ロ(图未视),电机606、开关按钮701、指示灯702、电源接ロ均与PCB板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详述如下接上电源,按下开关按钮701,电机606驱动其传动轴6061转动,高低传动转轮605转动,第一传动杆607被高低传动转轮605 “间歇”推动,即随着电机606的不断转动,高低传动转轮605的高部向上压第一传动杆607,下ー时刻,低部到达高部位置,第一传动杆607悬空,由于重力作用而往下掉,如此循环,从而依次带动第二传动杆603、第三传动杆608、推杆101上下运动,使微针头105也不断的上下运动,伸出护管104或不伸出护管104,如此循环地针刺皮肤。指示灯702根据电机606的转速,以灯光的強弱来提示使用者针刺的強度。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