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折叠式提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折叠式提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黄胜伟
  • 公开日
    2008年7月9日
  • 申请日期
    2007年8月1日
  • 优先权日
    2007年8月1日
  • 申请人
    黄胜伟
  • 文档编号
    A45C7/00GK201081992SQ20072011286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 一种折叠式提篮,由篮身(1)和提手(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篮身(1)由左侧壁(11)、右侧壁(12),前面壁(13)、后面壁(14)和底面壁(15)组成,并通过将设置在左侧壁(11)、右侧壁(12)上的造型扣(3)卡入与造型扣(3)相对应的孔(4)进行连接;提手(2)通过将设置在提手(2)两端的卡扣(5)卡入设置在篮身(1)上的卡口(6)与篮身(1)进行活动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折叠式提篮,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型扣(3) 设置为两对称的月弯形结构,并在造型扣(3)与孔(4)卡位处对 称设置有四个凹入的小孔(8)3. 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折叠式提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斜对 的小孔(8)之间的长度与孔(4)的直径相等4. 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折叠式提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篮身(1) 在折叠时左侧壁(11)、右侧壁(12)、前面壁(13)和后面壁(14) 的上端线条均为波浪形5. 根据权利要求书1或3所述的折叠式提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篮身(1)的左侧壁(11)、右侧壁(12),前面壁(13)、后面壁(14) 和底面壁(15)由软质材料模切成一体6. 根据权利要求书1或2所述的折叠式提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篮身(1)在折叠状态时,左、右侧壁(11)、 (12)上的造型扣(3)为 纵向等距排列,且在同一轴线上7. 根据权利要求书1或2所述的折叠式提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篮身(1)成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或其组合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篮,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提篮
  • 专利摘要
    一种折叠式提篮,由篮身和提手组成,折叠时篮身的左侧壁、右侧壁,前面壁、后面壁和底面壁通过将造型扣卡入与造型扣相对应的孔进行相互连接,造型扣设置为两对称的月弯形结构,造型扣与孔卡位处对称设置有四个凹入的圆点以防止造型扣因受力不均而被撕裂,提手通过将设置在提手两端的卡扣卡入设置在篮身上的卡口与篮身进行活动连接。使用时将篮身折叠起来,并通过造型扣与圆孔的扣接使左侧壁、右侧壁、前面壁和后面壁与底面壁相互连接;存放时将篮身展成扁平状,这样就实现了可以安全的提拿和放置提篮,节省了存储空间,且便于携带。
  • 技术背景
    现有提篮种类繁多,但大多数提篮如专利号CN2847946所公开的一种用于 提送盒饭的提篮和专利号CN2522841所公开的带有累加称重盘秤的提篮都不可 折叠人们不使用而将其藏放时,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在进行大批量运输时, 因占用较大的运输空间而增加了运费,而且也会因为相互挤压容易被损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提篮,这种提篮能够折成扁平的形 状,可以安全的提拿和放置,节省存储空间,携带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折叠式提篮,由 篮身和提手组成,所述篮身包括左、右侧壁、前、后面壁与底面壁组成,并通 过设置在左、右侧壁与底面壁上的造型扣与造型扣相对应的孔的进行连接;提 手通过将设置在提手两端的卡扣卡入设置在篮身上的卡口与篮身进行连接使 用时将篮身进行折叠,不用时将其展开成扁平状进行存放,从而节省了存储空 间,也易于携带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造型扣设置为两对称的月弯形结构,且造型扣与孔卡 位处对称设置有四个凹入的小孔,斜对的小孔之间的长度与孔的直径相同,这 样一方面可以使孔4与小孔8相互卡紧而不易松动掉出,另一方面使造型扣与 孔卡位处应力均匀分散,防止造型扣因受力不均而被撕裂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篮身在折叠时左侧壁、右侧壁、前面壁和后面壁的上端线条均为波浪形,这种造型可以使篮子看起来更加美观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篮身的左、右侧壁,前、后面壁与底面壁由软质材料 模切一体成型,这种工艺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篮身在折叠状态时,左、右侧壁上的造型扣为纵向等 距排列,且在同一轴线上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篮身成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或其组合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篮身的前、后面壁均匀开设有小孔, 一方面可以使篮 子看起来更加美观,另一方面又可以使盛放的物品更加透气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孔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提手个数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篮身上这样在使用时 可以使篮子的重心保持在中部而不会打翻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折叠式提篮的制作方法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篮身展开时的平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篮子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造型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 2、 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一种折叠式提篮,由 篮身1和提手2组成,篮身1由左侧壁11、右侧壁12,前面壁13、后面壁14和 底面壁15组成,左侧壁11、右侧壁12,前面壁13、后面壁14和底面壁15通过 将造型扣3卡入与造型扣3相对应的孔4进行相互连接,造型扣3设置为两对 称的月弯形结构,并在造型扣3与孔4卡位处对称设置四个凹入的小孔8,斜对的小孔8之间的长度与孔4的直径相同,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孔4与小孔8相互 卡紧而不易松动掉出,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造型扣3因受力不均而被撕裂,提手2 通过将设置在提手2两端的卡扣5卡入设置在篮身1上的卡口 6与篮身1进行 活动连接;篮身1的左侧壁11、右侧壁12、前面壁13和后面壁14与底面壁15 由软质材料模切成一体,并通过设置在左侧壁11、右侧壁2与底面壁15上的造 型扣3与造型扣3相对应的圆孔4的扣接进行连接,篮身1在折叠状态时,左 侧壁11、右侧壁2上的造型扣3在同一轴线上纵向等距排列,篮身1上的左侧 壁11、右侧壁12、前面壁13和后面壁14的上端线条均为波浪形;提手2通过 将设置在提手2两端的卡扣5卡入设置在篮身1上的卡口 6与篮身1进行活动 连接。使用时将篮身1折叠起来,并通过造型扣3与圆孔4的扣接使左侧壁11、 右侧壁12、前面壁13和后面壁14与底面壁15相互连接;存放时将篮身1展成 扁平状,这样就实现了可以安全的提拿和放置提篮,节省了存储空间,且便于 携带。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