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吸尘器尘杯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吸尘器尘杯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倪祖根
  • 公开日
    2010年3月24日
  • 申请日期
    2009年6月29日
  • 优先权日
    2009年6月29日
  • 申请人
    金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47L9/16GK201426695SQ2009201856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吸尘器尘杯,其包括具有进风口(3)的筒体(1)、位于筒体(1)一端的甩灰口(6)、位于筒体(1)另一端且向筒体(1)内延伸的旋风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为横向安放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器(5) 伸入筒体(1)的长度在20mm到90mm范围内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尘杯,其特征在于该筒体(1)的外 壁上一体成型有一呈螺旋渐开线状的导风管(2),该导风管(2)的一端为 进风口 (3),该导风管(2)所在平面与筒体端面存在一角度,该角度范围 在0° 80°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2) 上从进风口 (3) —端至与筒体(1)相切处的一段为直段,而余下的一段为 弯曲段,且该弯曲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其中筒体(1)的直径在80mm 到120mm范围内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吸尘器尘杯,其特征在于所 述旋风器包括一基板(54)、位于基板(54) —端的且由若干个相互间隔的 栅格组成内部中空的过滤罩(50),其中过滤罩(50)的顶端(56)到基板(54)的距离(H)在40mm到70mm范围内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54) 的外缘形成有一圈翻边(52),该翻边(52)与筒体(1)外壁密封配合7. —种吸尘器用旋风器,包括一基板(54)、位于基板(54) —端的且 由若干个相互间隔的栅格组成内部中空的过滤罩(50),其特征在于过滤 罩(50)的顶端(56)到基板(54)的距离(H)在20mm到90mm范围内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器用旋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 用旋风器进一步包括位于基板(54)另一端的出风管(4),该出风管(4) 与过滤罩(50)相连,且出风管(4)的直径(D)在25mm到50mm范围 内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吸尘器用旋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 滤罩(50)的顶端(56)到基板(54)的距离(H)在30mm到80mm范围内10.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吸尘器用旋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 滤罩(50)的顶端(56)到基板(54)的距离(H)在40mm到70mm范围内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尘杯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尘器尘杯,其包括具有进风口的筒体1、位于筒体一端的甩灰口、位于筒体另一端且向筒体内延伸的旋风器,其中旋风器包括一基板、位于基板一端的且由若干个相互间隔的栅格组成内部中空的过滤罩,其中过滤罩的顶端到基板的距离在20mm到90mm范围内。采用本实用新型,即使对于长度在20厘米以上的纸条或头发等垃圾,也不容易发生缠绕堵塞现象,大大提高了灰尘的分离效率,确保了出风的畅通。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吸尘器尘杯的制作方法离心旋风除尘方式目前已在吸尘器广泛使用,通常吸尘器的尘杯包括一 竖直的筒体,该筒体的底部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而底部设有一甩灰口,含 尘气体从进风口进入筒体内部后在筒体内壁的引导下产生螺旋运动,并借助 离心力将灰尘分离出来。然而该竖直型的筒体在竖直方向受限的吸尘器产品 中无法应用,且现有的旋风分离器的缺点是从进风口新进入筒体内的含尘 气体由于必须在筒体内壁的引导下逐步产生螺旋运动,故很难立刻融入筒体 内已经螺旋运转的气流中,相反的,往往是与筒体内已经产生螺旋运转的气 流发生碰撞,形成紊流,妨碍灰尘的分离,同时对于长度在20厘米以上的 纸条或头发等垃圾,较容易发生缠绕堵塞现象,造成灰尘的分离效率低和出 风不畅。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灰尘分离效率髙的吸尘器尘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尘器尘杯,其包括具有进风口的筒体、位于筒体一端的甩灰口、位于筒体另一端且向筒体内延伸的旋风器,其中所述筒体为横向安放。本实用新型在上述主要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附加的技术特征如下 所述旋风器伸入筒体的长度在20mm到90mm范围内。 该筒体的外壁上一体成型有一呈螺旋渐开线状的导风管,该导风管的一端为进风口,该导风管所在平面与筒体端面存在一角度,该角度范围在0° 80° 。
所述导风管上从进风口一端至与筒体相切处的一段为直段,而余下的一 段为弯曲段,且该弯曲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其中筒体的直径在80mm到 120mm范围内。
所述旋风器包括一基板、位于基板一端的且由若干个相互间隔的栅格组 成内部中空的过滤罩,其中过滤罩的顶端到基板的距离在40mm到70mm范围 内。所述基板的外缘形成有一圈翻边,该翻边与筒体外壁密封配合。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这种吸尘器尘杯,由于筒体是横向安放,且在筒体外 壁上设置了呈螺旋渐开线状的导风管,故其在使用时,含尘气体能够在该导 风管的引导下预先产生出螺旋运动的趋势,从而使得新进入筒体内的含尘气 体可以快速融入筒体内已经螺旋运转的气流中而不会发生碰撞并形成紊流, 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灰尘的分离效率,有效防止了灰尘在出风口处的 堆积,确保了出风的畅通。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为
图1的结构剖视图3为
图1的一种平面视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风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5为本实用新型旋风器的剖视图。
其中1、筒体;2、导风管;3、进风口; 4、出风管;5、旋风器;6、 甩灰口; 50、栅格;52、翻边;54、基板;56、顶端。

实施例结合
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吸尘器尘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 式,它包括一具有进风口 3的筒体1、位于筒体1 一端的甩灰口 6、位于筒 体1另一端且向筒体1内延伸的旋风器5,其中该筒体1的外壁上一体成型 有一呈螺旋渐开线状的导风管2,该导风管2的一端与为进风口 3相连,而 另一端则直接与筒体1切向上的开口 (图中未标出)相连,所述导风管2上 从进风口 3 —端至与筒体1相切处的一段为直段,而余下的一段为弯曲段, 且该弯曲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甩灰口 6位于前述设于筒体1切向上的开 口的下方;且所述导风管2所在平面与筒体l端面的夹角为a,该夹角a取 值为0° 80° ,本实施例中该a为30° ,具体见图3;另外旋风器5伸入 筒体1的长度在20mm到90mm范围内,其中筒体1的直径在80mm到120mm 范围内。
参考图4-5并结合图2,所述筒体1内伸入有一旋风器5,该旋风器5
4包括一基板54、位于基板54—端的且由若干个相互间隔的栅格组成的过滤 罩50以及位于基板54另一端的出风管4,其中基板54的外缘形成一圈翻 边52,该翻边52与筒体1的外壁密封配合,过滤罩50内部中空且底部与 出风管4相连,出风管的直径D在25mm到50mm范围内,过滤罩50有一 顶端56,该顶端56到基板54的距离H在20mm到90mm范围内,如果距 离过大则很容易造成有些尺寸小于栅格的灰尘本来已被旋风分离出来了又 再次进入到栅格内,从而降低灰尘分离效率,而如果距离过小则因栅格的进 风面与出风量保持一定关系,而造成出风量受到制约,这样出风不顺畅。优 选地在30mm到80mm范围内、更为优选地在40mm至U 70mm。
本实施例安装在吸尘器上使用时,含尘气体首先从进风口 3中进入导风 管2,在导风管2的引导下产生出螺旋运动的趋势,然后从筒体l切向上的 开口进入筒体1内部,进一步在筒体1内壁的引导下进行螺旋运动,并通过 离心力将灰尘分离出来。分离出灰尘的空气经旋风器5的过滤,尺寸大于栅 格的灰尘从筒体1切向上的甩灰口 6中排出,而尺寸小于栅格的灰尘则从旋 风器5内的中空通道,然后从筒体1的出风管4排出。
由于本实施例旋风器5的顶端56到基板54的距离H和出风管4的直 径D的合理设置,故其在使用时,含尘气体能够在该导风管2的引导下预先 产生出螺旋运动的趋势,即使对于长度在20厘米以上的纸条或头发等垃圾, 也不容易发生缠绕堵塞现象,大大提髙了灰尘的分离效率,确保了出风的畅 通。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