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快速沉淀器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快速沉淀器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黄桂忠
  • 公开日
    2011年10月12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1月29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1月29日
  • 申请人
    黄桂忠
  • 文档编号
    C13B20/16GK202007231SQ201120030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快速沉淀器,包括有下端为锥形的容器体(4),在锥形(16)处有刮泥装置(12), 入料管(2)连通混合箱(9),混合箱(9)的出口与分配管(10)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体内设有锥形板(7 ),该锥形板把容器体(4)分成上下两个区域A区和B区,所述锥形板(7 ) 的锥形头部开孔,在开孔处与环管(13)连接,环管(13)的下端介入所述的B区内,所述A区与所述B区通过至少一个连接管(6)连通,所述A区与入料管(3)连通,该A区和所述B区设有出汁环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板(7)上表面设有刮泥装置(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能力的快速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6)是圆形或者方形或者菱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缓冲能力的快速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汁环管开有出汁口,出汁口水平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汁口为圆形或者方形或菱形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具有缓冲能力的快速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汁环管与出清汁管(19)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快速沉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B区的出汁环管有两排,为上下水平布置,一排出汁环管(23)设在B区的上部,另一排出汁环管(22)设在B区的中上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沉淀器,其特征在于A区设有分配环管(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沉淀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配管(10)的壁上开有多个开口,每个开口的下端设置有倾斜角度与物料流动方向相反、两端有档板的折流板(11)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在糖厂中使用的沉淀器,尤其是一种具有缓冲能力的快速沉淀器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一种快速沉淀器,包括有下端为锥形的容器体,在锥形处有刮泥装置,入料管连通混合箱,混合箱的出口与分配管连通,所述容器体内设有锥形板,该锥形板把容器体分成上下两个区域A区和B区,所述锥形板的锥形头部开孔,在开孔处与环管连接,环管的下端介入所述的B区内,所述A区与所述B区通过至少一个连接管连通,所述A区与入料管连通,该A区和所述B区设有出汁环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克服了传统沉淀器结构不良、沉淀处理耗时长、效率低、分离效果差、排汁不良等工作不稳定的缺陷,同时也克服了传统单层沉淀器工作不稳定,出汁无缓冲能力等缺陷。
  •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克服多层沉淀器存在的缺点,和单层快速沉淀器出汁无缓冲的缺点的快速沉淀器,它克服了传统沉淀器结构不良、沉淀处理耗时长、效率低、分离效果差、排汁不良等工作不稳定的缺陷,同时也克服了传统单层沉淀器工作不稳定,出汁无缓冲能力等缺陷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包括有下端为锥形的容器体,在锥形处有刮泥装置,入料管连通混合箱,混合箱的出口与分配管连通,所述容器体内设有锥形板,该锥形板把容器体分成上下两个区域A区和B区,所述锥形板的锥形头部开孔,在开孔处与环管连接,环管的下端介入所述的B区内,所述A区与所述B区通过至少一个连接管连通,所述A 区与入料管连通,该A区和所述B区设有出汁环管[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方案是所述锥形板上表面可以设有刮泥装置;所述连接管可以是圆形或者方形或者菱形;每个所述出汁环管开有出汁口,出汁口可以水平设置;所述的出汁口可以为圆形或者方形或菱形;所述出汁环管与出清汁管相连接;所述B区的出汁环管可以有两排,为上下水平布置,所述B区的有一排出汁环管设在B区的上部,所述B区的另一排出汁环管设在B区的中上部;A区可以设有分配环管,该分配环管5按比例开有入汁孔;在所述分配管的壁上开有多个开口,每个开口的下端设置有倾斜角度与物料流动方向相反、两端有档板的折流板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克服了传统多层沉淀器结构不良、沉淀处理耗时长、效率低、分离效果差、排汁不良等工作不稳定的缺陷,同时也克服了单层快速沉淀器出汁无缓冲作用的缺陷2、沉降速度快,减少了很多不利的化学反应,蔗糖在沉淀池中转化少,新生成的色素少,澄清效率高,能够得到清晰透明的清汁,清汁悬浮物少3、泥汁浓度大,因此泥汁量少,占入汁量的10-25%利于吸滤机的操作,蔗汁回流量减少4、操作简便,工作稳定,不易发生“反底”,达到“傻瓜”型设备5、维修方便、安全,费用低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快速沉淀器的制作方法沉淀器是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广泛应用于制糖企业。沉降器分为多层沉降器、单层沉降器、斜板式沉降器、平流沉降器。在糖厂中正在使用的沉降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多层沉淀器,另一种是单层快速沉淀器。多层沉淀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1、多层沉淀器的入料都是通过中心管从器体中央较低的位置处进入,分散到器体的整个截面上,缓慢地向上升,从上方的环形出口管放出,蔗汁中的悬浮微粒则向下沉降。在这个沉降工作区中,微粒向下沉而蔗汁向上流, 两者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相互交会,相互顶冲,如果入料或出料哪一个不稳定时,都会造成“反底”。这种运动模式会使微粒的沉降受到向上流动的物料的直接干扰,工作不稳定,微粒沉降慢,且难以达到完全。这种逆向流动的模式使得多层沉淀器出汁不稳定,易带渣。2、 传统使用的多层沉淀器还有一个不利条件,就是对入料条件的变化特别敏感。当入料的浓度或温度变化使物料的比重变化时,器内不同部分的物料就发生对流,使沉淀物随之对流, 清汁就变浊,其他条件变化时也有此种现象。因此沉淀器容易因外界条件变化而反底。此外,在沉淀器的全面积内,蔗汁的上流速度不可能完全均勻,靠近进口和出口的位置上总会高一些,这些区域更容易发生蔗汁上升时将微粒带上的现象。3、絮凝杂质的作用低,造成胶体除去率低,清汁透光性差,无法煮出高质量产品。4、由于多层沉淀器沉淀效果比不上快速沉淀器,因此煮炼收回率比快速沉淀器低。单层快速沉淀器在应用过程中虽然能够克服多层沉淀器存在的缺点,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设备对后序处理量的波动没有缓冲作用,比如当后序蒸发工段不正常时,由于单层快速沉淀器没有缓冲能力,因此只能减少榨量或停榨处理,造成单层快速沉淀器无法在国内外全部推广使用,无法取代多层沉淀器。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图1俯视图。附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附图5是图1的B-B剖视图。附图6是图1的C-C剖视图。附图7是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的本实施例1,它包括有1、入料管;2、入料管;3、入料管;4、容器体;5、分配管;6、连接管;7、锥形板;8、刮泥装置;9、混合箱;10、分配管;11、折流板;12、刮泥装置;13、环管;14、中心轴;15、出泥口 ;16、锥形板;17、环形板; 18、环形板;19、出清汁管;20、出汁管;22、出汁环管;23、出汁环管;24、出汁环管;25、搅拌装置;26、入汁分配口。本实施例的下端为锥形的容器体4,容器体4的中部装有锥形板7,该锥形板把容器体4分成上下两个区域,即上层A区和下层区域B区,锥形板7的锥形头部开孔,在开孔处与环管13连接,环管13的下端介入B区内,环管13与中心轴14之间形成下泥通道,A区与 B区通过一个圆形连接管6连通,连接管6沿着容器体周边分布,A区安装环形入料分配管 5,环形入料分配管5按比例开有入汁孔,A区与入料管3连通,入料管3上设有阀门,,入料管3与入料管1连通,该A区上部设有出汁环管M,,环形出汁管M上开有圆形出汁口,出汁环管M与出汁清管19连通,A区的锥形板7上设有刮泥装置8 ;下层区域B结构与静态快速沉淀器(专利号ZL200720200042. 5)的结构相同,在B区的锥形16处有刮泥装置12, 入料管2连通混合箱9,入料管2上设有阀门,混合箱9的出口与分配管10连通,分配管10 周边按一定距离比例开有入汁口,入汁口是“V”型,每一个入汁口之下有折流板11,环形板 16与环形板17构成下降通道,混合箱9、分配管10和环形板17与18构成下降通道的上部密封,使入料通过分配管10的入汁口流入到区域B的下部,B区上部设有出汁环管23,中上部设有出汁环管22,每排出汁环管都水平设置,出汁环管23和出汁环管22与出汁清管19 连通。物料流动工作方式入料从入料管1分配到入料管2与3进入容器体4内,从入料管2进入混合箱9,从混合箱9溢流到分配管10,分配管10上开有入料口,物料从入料口流过,沿着环板17与18的环形通道自流到下部,沉淀物分离,泥汁由刮泥装置12刮到底部出泥口 15,清汁从出汁环管22流出容器体外。当生产不正常需要缓冲时,调节出汁管20上的阀门,器体内的液位上升,当上升到出汁环管23时,物料可从该处流出体外。物料从连接管 6进入上层区域A,也可以通过调节入料管2与入料管3上的阀门使物料进入上层区域A ; 清汁从出汁环管24流出体外,泥汁沉到底部锥形板7,由刮泥装置刮出,流经环管13,流到下层区域B底部。出料管20,23,M上都有阀门,通过调节阀门可能调节各层的出汁流量。如图2所示的本实施例2中,上层区域A区没有安装环形入料分配管5,其他结构都与实施例1相同。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