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语音振动棒系统的制作方法[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性的观念逐渐解放,对性体验的愉悦程度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通过振动棒上的简单几个按钮来实现马达的模式和强度的控制,控制模式固定相对单一,而且包装简单。振动棒只具备振动、搅动功能,女性在使用过程中所感觉到的刺激程度一般,其生理上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快感,且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使性要求不能得到满足,针对上述缺点,有必要做出改进。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智能语音振动棒系统。[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语音振动棒系统,包括振动棒,振动棒包括棒体、供电单元、以及电机单元;棒体内还设有无线接收单元和主控单元,无线接收单元接收由语音信息转换所得的外部控制信号、并传送至主控单元,主控单元根据外部控制信号来控制电机单元,进而由电机单元驱动棒体工作于相应的振动模式。[0005]本发明的智能语音振动棒系统,还包括移动设备,移动设备包括依次相连接的语音收集单元、语音处理单元、以及与无线接收单元通信连接的无线发射单元。[0006]本发明的智能语音振动棒系统,振动棒还包括用于手动调整棒体振动方式的按钮单元、用于存储振动信号的存储单元、LED单元、上电复位单元和时钟单元,按钮单元、存储单元、LED单元、上电复位单元和时钟单元分别与主控单元相连接,上电复位单元和电机单元分别与供电单元相连接。[0007]本发明的智能语音振动棒系统,主控单元包括第六电阻、第十一电阻和具有第一引脚至第四十九引脚的第一芯片,第一芯片包括用于与高电平相连接的高电平引脚,第六电阻连接在高电平引脚和第一芯片的第二十三引脚之间,第十一电阻连接在第一芯片的第二十四引脚和地之间。[0008]本发明的智能语音振动棒系统,无线接收单元包括蓝牙接收电路、WIFI接收电路、红外接收电路、Zigbee接收电路、G / G接收电路、UWB接收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中的至少一种。
[0009]本发明的智能语音振动棒系统,无线接收单元为蓝牙接收电路,蓝牙接收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和第十四电容,其中,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第十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接,第十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第一端,第十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感的第一端,第三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二电容的第一端,第三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十四电容的第一端,第十电容、第十二电容和第十四电容三者的第二端均接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芯片的第三十二引脚,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芯片的第三十一引脚,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芯片的第三十引脚,第三电感的第二端为蓝牙接收电路的蓝牙信号接收端。
[0010]本发明的智能语音振动棒系统,无线接收单元为WIFI接收电路,WIFI接收电路包括第四电感、第十三电容和第十五电容,其中,第四电感的两端分别连接第十三电容的第一端和第十五电容的第一端,第十三电容的第二端和第十五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第十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芯片的第四十八引脚,第十五电容的第一端为WIFI接收电路的WIFI信号接收端。
[0011 ] 本发明的智能语音振动棒系统,供电单元包括充电电路、检测电路和电源电路,充电电路分别与检测电路、电源电路和电机单元相连接,检测电路和电源电路分别与主控单元相连接,电源电路与上电复位单元相连接。
[0012]本发明的智能语音振动棒系统,充电电路包括第八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二十八电容、第四接口、第五接口和第七芯片,第七芯片包括第一引脚至第五引脚,第四接口的第一端连接第七芯片的第四引脚,第四接口的第二端接地,第五电容连接在第四接口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七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一芯片的第十引脚,第七芯片的第二引脚接地,第七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第五接口的第一端,第七芯片的第五引脚通过第八电阻接地,第五接口的第二端接地,第四接口的第一端为第一电位端,第五接口的第一端为第二电位端,第四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和第二十八电容五者的第一端分别并联与第一芯片的高电平引脚相连接,第四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和第二十八电容五者的第二端接地,第四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和第二十八电容五者的第一端连接第七测试点。 [0013]本发明的智能语音振动棒系统,棒体包括棒形主体和从棒形主体尾端向外侧伸出的侧体,电机单元包括第一电机电路和第二电机电路,第一电机电路位于棒形主体头部,第二电机电路位于侧体的末端上,其中,第一电机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四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电容、第十六电容、第一电动机和第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动机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一电动机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十六电容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芯片的第四十五引脚,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位端。
[0014]实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智能语音振动棒系统通过接收外部控制信号,可以利用语音信息去控制振动棒的振动强弱,更好地实现用户的体验和参与,令使用者达到性愉悦的效果。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6]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振动棒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移动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中振动棒的模块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中无线接收单元的电路图;
[0020]图5是图3中主控单元的电路图;[0021]图6是图3中电机单元的电路图;
[0022]图7是图3中充电电路的电路图;
[0023]图8是图3中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0024]图9是图3中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0025]图10是图3中按钮单元的电路图;
[0026]图11是图3中存储单元的电路图;
[0027]图12是图3中LED单元的电路图;
[0028]图13是图3中上电复位单元的电路图;
[0029]图14是图3中时钟单元的电路图。
[0030]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
[0031]如图1至3所示,本发明构造一种智能语音振动棒系统,包括振动棒10和移动设备20,振动棒10通过接收外部控制信号而工作于相应的振动模式,移动设备20向振动棒10发送由语音信息转换所得的外部控制信号。振动棒10和移动设备20通过无线连接进行通讯。可以理解地,移动设备20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
[0032]其中,如图2所示,移动设备20包括语音收集单元21、语音处理单元22及发射单元23,三者依次相连接。语音收集单元21用于收集语音信息,优选为麦克风。语音处理单元22用于将语音收集单元21收集到的语音信息转换为外部控制信号。发射单元23用于将外部控制信号发射至振动棒10,从而控制振动棒10的振动方式。可以理解地,移动设备20可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ipod等常见智能移动通讯设备。
[0033]如图1所示,振动棒10包括一棒体100,棒体100包括棒形主体101和从所述棒形主体101尾端向外侧伸出的侧体102。结合图3所示,棒体100上设置有无线接收单元11、主控单元12、电机单元13、供电单元14、按钮单元15、存储单元16、LED单元17、上电复位单元18和时钟单元19。
[0034]其中,无线接收单元11与主控单元12相连接,无线接收单元11接收由语音信息转换所得的外部控制信号、并传送至主控单元12。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无线接收单元11可包括蓝牙接收电路111、WIFI接收电路112、红外接收电路、Zigbee接收电路、3G / 4G接收电路、UWB接收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接收单元11仅为蓝牙接收电路111。结合图4所示,蓝牙接收电路111可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和第十四电容C14。第一电感LI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第十电容ClO的第一端相连接,第十一电容Cll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I的第一端,第十一电容Cll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端,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端,第十电容C10、第十二电容C12和第十四电容C14三者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一电感LI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三十二引脚ANT2,第一电感LI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三十一引脚ANTl,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三十引脚VDD_PA,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连接蓝牙天线,为蓝牙接收电路ill的蓝牙信号接收端。作为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接收单元11还可仅为WIFI接收电路112。再结合图4所示,WIFI接收电路112可包括第四电感L4、第十三电容C13和第十五电容C15,其中,第四电感L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和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一端,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端和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四十八引脚WIFI ANT,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一端连接WIFI天线,为WIFI接收电路112的WIFI信号接收端。本实施例中,优选同时具有蓝牙接收电路111和WIFI接收电路112。
[0035]如图3和图5所示,主控单元12用于将外部控制信号处理成振动信号。主控单元12可包括第六电阻R6、第十一电阻Rll和具有第一引脚至第四十九引脚的第一芯片U1,第一芯片Ul包括用于与高电平相连接的高电平引脚VCC3V3,第六电阻R6连接在高电平引脚VCC3V3和第一芯片Ul的第二十三引脚SWDIO之间,第十一电阻Rll连接在第一芯片Ul的第二十四引脚SWDCLK和地之间。可以理解地,第一芯片Ul的第一引脚、第十二引脚、第三十五引脚和第三十六引脚均为高电平引脚VCC3V3。
[0036]如图3和图6所示,电机单元13与主控单元12相连接,用于根据振动信号以相应振动方式驱动棒体100振动。结合图1所示,电机单元13包括第一电机电路131和第二电机电路132,第一电机电路131位于棒形主体101头部,第二电机电路132位于侧体102的末端上,其中:第一电机电路131包括第一电阻R1、第四电阻R4、第一二极管D1、第二电容C2、第十六电容C16、第一电动机JPl和第一三极管Q1,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动机JPl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第一电动机JPl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第十六电容C16连接在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四十五引脚PWM1。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位端VBAT。第二电机电路132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五电 阻R5、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容C3、第十七电容C17、第二电动机JP2和第二三极管Q2,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动机JP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动机JP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十七电容C17连接在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四十五引脚PWM1。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位端VBAT。
[0037]如图3所示,供电单元14包括充电电路141、检测电路142和电源电路143,充电电路141分别与检测电路142、电源电路143和电机单元13相连接,检测电路142和电源电路143分别与主控单元12相连接,电源电路143与上电复位单元18相连接。
[0038]其中,结合图7所示,充电电路141包括第八电阻R8、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二十八电容C28、第四接口 JP4、第五接口 JP5和第七芯片U7,第七芯片U7包括第一引脚至第五引脚,第四接口 JP4的第一端连接第七芯片U7的第四引脚,第四接口 JP4的第二端接地,第五电容C5连接在第四接口 JP4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第七芯片U7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十引脚CHAGDET,第七芯片U7的第二引脚接地,第七芯片U7的第三引脚连接第五接口 JP5的第一端,第七芯片U7的第五接口JP5通过第八电阻R8接地,第五接口 JP5的第二端接地,第四接口 JP4的第一端为第一电位端VCC5V,第五接口 JP5的第一端为第二电位端VBAT,第四电容C4、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和第二十八电容C28五者的第一端分别并联连接在第一芯片Ul的高电平引脚VCC3V3,第四电容C4、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和第二十八电容C28五者的第二端接地,第四电容C4、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和第二十八电容C28五者的第一端连接第七测试点TP7。
[0039]结合图8所示,检测电路142包括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和第二十三电阻R23,其中,第十八电阻R18和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均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七引脚BAT DET,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位端VBAT,第二十一电阻R21和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一端均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六引脚USBDET,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位端VCC5V,第十九电阻R19和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二端分别接地,第二十三电阻R23—端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十引脚CHAGDET,另一端连接第一芯片Ul的高电平引脚VCC3V3。
[0040]结合图9所示,电源电路143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七电阻R17、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九电容C9、第十八电容C18、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二十九电容C29、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一开关SWl和第六芯片U6,其中,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第十电阻RlO的第二端和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八引脚INCREASE,第十电阻RlO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关SWl连接第二电位端VBAT,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接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和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通过第二十四电阻R24连接第三电位端VCC9V,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九引脚PWREN。第六芯片U6包括六个引脚,其中 ,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电位端VBAT,且第一引脚分别通过第九电容C9和第二十九电容C29接地。第六芯片U6的第二引脚接地,第三引脚连接第一芯片Ul的高电平引脚VCC3V3。第二十七电容C27和第二十电阻R20并联在第六芯片U6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之间。第六芯片U6的第四引脚和第五引脚分别通过第二十九电阻R29和第十八电容C18接地。第六芯片U6的第六引脚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
[0041]可以理解地,第一电位端VCC5V为5V,第二电位端VBAT为充电端,第三电位端VCC9V 为 9V。
[0042]如图3和图10所示,按钮单元15与主控单元12相连接,用于手动调整棒体100振动方式。按钮单元15包括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二开关SW2和第三开关SW3。其中,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和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芯片Ul的高电平引脚VCC3V3,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和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开关SW2的第二端和第三开关SW3的第二端。第二开关SW2和第三开关SW3的第一端分别接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和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四十三弓丨脚MODE和第四十二引脚REDUCE,并且,第一芯片Ul的第四十三引脚MODE和第四十二引脚REDUCE分别为第五测试点TP5和第六测试点TP6。
[0043]如图3和图11所示,存储单元16与主控单元12相连接,用于存储信息。存储单元16包括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和第二芯片U2,其中,第十三电阻R13和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均连接第一芯片Ul的高电平引脚VCC3V3,第十三电阻R13和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四引脚SDA和第五引脚SCL。第二芯片U2具有第一引脚至第八引脚,其中,第一引脚至第四引脚均接地。第二芯片U2的第五引脚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四引脚SDA,第二芯片U2的第六引脚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五引脚SCL,第二芯片U2的第七引脚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三引脚12C WP,第二芯片U2的第八引脚连接第一芯片Ul的高电平引脚VCC3V3。
[0044]如图3和图12所示,LED单元17与主控单元12相连接,用于进行LED显示。LED单元17包括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一 LEDl和第二 LED2。其中,第一 LEDl的正向端和第二 LED2的正向端分别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四十引脚RED_LED和第四十一引脚BLUE_LED,第一 LEDl的负向端和第二 LED2的负向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一端和第二十八电阻R28的第一端,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二端和第二十八电阻R28的第二端均接地。
[0045]如图3和图13所示,上电复位单元18分别连接主控单元12和供电单元14。上电复位单元18包括第十二电阻R12、第二十三电容C23和第三三极管Q3,其中,第二十三电容C2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位端VCC9V,第二十三电容C23的第二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第十二电阻R12—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基极,另一端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二十三引脚SWD10。
[0046]如图3和图14所示,时钟单元19分别连接主控单元12和供电单元14。时钟单元19包括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二电容C22和晶振XI,其中,第二十一电容C21的第一端和第二十二电容C2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芯片Ul的第三十八引脚BT_XIN和第三十七引脚ΒΤ_Χ0,第二十一电容C21的第二端和第二十二电容C22的第二端均接地。晶振Xl的一脚连接第二十一电容C21的第一端,二脚和三脚分别接地,四脚连接第二十二电容C22的第一端。
[004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个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智能语音振动棒系统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李泰喜马文霞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裴明, 郑诗阳裴明, 郑诗阳裴明, 郑诗阳李跃萍, 员健吴兴利, 崔世钢P·勒萨日
专利相关信息
-
冯雨萌葛雪华, 裴静乔格·莫斯南格, 迪特尔·里特乔格·莫斯南格, 迪特尔·里特乔格·莫斯南格, 迪特尔·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