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治疗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针灸技术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治疗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针灸技术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孙盼岭
  • 公开日
    2014年7月30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5月16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5月16日
  • 申请人
    孙盼岭
  • 文档编号
    A61H39/08GK103948509SQ20141020633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针灸技术,其技术特征由以下步骤组成 (一)取穴 主穴脾俞、膈俞、肺俞 配穴胰穴、地机、阴陵泉、复溜、太溪、三阴交、足三里、肾俞、关元、华佗夹脊 胰穴位置6~8胸椎旁压痛点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每次取I~2穴,可轮流选用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十数下再慢按紧提十数下,并结合捻转留针20分钟,出针前再行手法I次,出针后指压针孔 每日I次,7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后,再继续下一疗程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针灸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针灸技术。其技术特征为选取脾俞、膈俞、肺俞为主穴,胰穴、地机、阴陵泉、复溜、太溪、三阴交、足三里、肾俞、关元、华佗夹脊为配穴。行针,主穴均取,配穴每次取1~2穴,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十数下再慢按紧提十数下,并结合捻转。留针,出针前再行手法1次,出针后指压针孔。
  • 专利说明
    治疗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针灸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治疗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针灸技术的制作方法[0002]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素问.病能论》: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最早记录了针灸的方法。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 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0003]内分泌系统是由机体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它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配合,以调节体内的各种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这些内分泌腺主要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松果体和胸腺;内分泌细胞分布比较广泛,心、肾、肺、皮肤、消化道粘摸、下丘脑等都有相应的内分泌细胞。通常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即激素,经血液或组织液传递到靶组织而发挥调节作用,从而使机体处于健康生理状态。[0004]针灸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是指运用针灸刺激人体后,引起内分泌器官功能及相应的生物活性物质(激素)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的效应。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针灸对机体内分泌系统有着广泛的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针灸对机体的多种效应,往往与其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相关。针灸调节机体内分泌系统作用最基本的方式是影响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及使激素从产生到发挥作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协调了激素对机体的调节功能。值得说明的是,针刺在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中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系统的某些机制在这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0005]技术内容[000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针灸技术。该技术能够调节内分泌,修正体内传输系统偏差,达到改善内循环,缓解和治疗疾病的功效。对于“三高”、骨质增生、乳腺增生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又较好的治疗作用。[0007]本发明的调节内分泌的针灸技术的特征如下:[0008](一 )取穴
[0009]主穴:脾俞、膈俞、肺俞。
[0010]配穴:胰穴、地机、阴陵泉、复溜、太溪、三阴交、足三里、肾俞、关元、华佗夹脊。
[0011]胰穴位置:6~8胸椎旁压痛点。
[0012](二)治法
[0013]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每次取I~2穴,可轮流选用。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十数下再慢按紧提十数下,并结合捻转。留针20分钟,出针前再行手法I次,出针后指压针孔。[0014]每日I次,7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后,再继续下一疗程。
[0015]本发明的调节内分泌的针灸技术的治疗原理如下:
[0016]针灸对穴治疗:
[0017]脾俞:①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证。②背痛。现代常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肠炎等。配中脘、三阴交、足三里主治呕吐;配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关元俞主治泄泻;配肾俞、三阴交主治消渴。
[0018]膈俞:1、用于血瘀。“血会膈俞”,因此针刺膈俞有活血化瘀之功,临床上常与血海相配伍治疗多种血瘀病证。如配肺俞、列缺、血海等可治气滞血瘀。。配三焦俞、心俞、人迎等可治脉微弱或消失的无脉证;配肝俞、大陵、太冲等可治瘀血攻心的健忘。实验结果表明,针刺膈俞穴对血瘀证者能有效地阻止血粘滞性的增高,改善血液循环。2、用于血虚。刺灸本穴不仅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还兼具养血生血,健脾补心之力,临床常与脾俞相伍以治疗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的病证。临床观察证实,针刺膈俞穴有降血压作用,对Ι、Π期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
[0019]肺俞:调补肺气,补虚清热。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0020]胰穴:针刺治疗腰以上、肩胛以下部位闷胀,头昏、目沉、视物模糊,肌肉酸楚,四肢无力,懒言少语,胸腹燥热、胀满,咽干口渴等。
[0021]地机穴:1、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腰痛,遗精,精液缺乏。
[0022]阴陵泉穴:是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五行属水。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在众多疾病治疗时应用非常的广,有关此穴道的治病疗法有:穴道疗法治疗膝盖疼痛、治疗糖尿病等。
[0023]复溜: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金。补肾益阴,温阳利水。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3.其它:功能性子宫出血,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
[0024]太溪:本穴属土。滋阴益肾,壮阳强腰。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0025]三阴交:足太阴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针灸该穴主治遗精、阳痿、阴茎痛、小便不利、睾丸缩腹等,是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因此,经常用手指按摩此穴可增强男子性功能。
[0026]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0027] 肾俞: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肾绞痛,遗尿,尿路感染,阳痿,早泄,遗精,精液缺乏;2.外科系统疾病:肾下垂,膀胱肌麻痹及痉挛,胃出血,肠出血,痔疮,肝肿大;3.其它:月经不调,腰痛,哮喘,耳聋,贫血,肋间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
[0028]关元:培补元气、导赤通淋。小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赢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
[0029]华佗夹脊:脊穴可以说从属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脏腑密切相关,是体内脏腑与背部体表相连通的点。其联络途径,也是次要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联络为基础,并且这种联络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只具有经络的循环往复,而且借助于气街径路与上下、左右、前后经脉之气沟通,从而夹脊穴成为督脉和足太阳经脉气的转输点。督脉与肾、脑、心及胞中有密切联络。《素问.骨空论》描绘督脉属络肾脏,络脑、贯心。《难经.二十八难》中指出督脉属于脑。《奇经八脉考》:督脉起于肾下胞中,并贯脊里与脊髓直接连属。就其功用而言,督脉为阳脉之海,手足三阳经气皆会于督脉,它能统摄调理全身阳气,维系全身元阳。从夹脊穴与经络、脏腑之间的特殊联络可以看出,夹脊穴是人体除背俞穴外和经络脏腑直接互相转输流注的腧穴,它依靠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借助于气街之经气的共同通路,起到了包括背俞穴在内其他腧穴不能及的调理枢纽穴作用。夹脊穴的这种共同作用,使其对许多内脏病及疑问病证具有良好的疗效。
[0030]主要参考文献:[I]俞文全,许祥贵,吴焕淦.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 (3):155 ;[2]CN200610131683.X ;[3]祁江宁,刘式祺.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概况[J].广西中医药,2002,25?):3;[4]罗本华.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159例观察及疗效疗程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7):45 ; [5]徐朝霞,张宏.针灸抗应激性损伤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机制[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 (I):131 ;[6]申安.针灸减肥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5,10(4):33 ;[7]张天生,靳聪妮,等.针灸降压机理的研究概况[J].中国针灸,2007,27 (6):467;[8]陈黎.浅析传统针灸方法和现代针灸技术的相互关系与发展[J].国际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11,12(1):31 ;[9]杨永清,陈汉平,王宇.针灸作用原理的基本规律、特征和优势[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 (139):1 ;[10]戴明,马晓艽,等.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机理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 (3):45 ;[11]苏华新,何风春.针灸促进骨折愈合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3):227 ;[12]李金燕,陈颖,唐艳丽,等.针灸治疗骨质疏松效应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 (3):315;
[0031]临床疗效
[0032]1.样本信息
[0033]样本均来自数年来诊治的患者,病例非常多。年龄从16岁至76岁不等。根据病况分类,选用样品232例。
[0034]2.治疗方法
[0035]根据患者病情,实施穴位针灸。一般7日为一个疗程。
[0036]3.疗效判别标准
[0037]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且维持6个月未有复发。
[0038]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治疗超过5个疗程,仍未痊愈。
[0039]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或稍减轻。
[0040]4.治疗结果
[0041]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