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 发明者
    李海诚, 李东明, 朴志训, 李东宪, 崔喜源, 崔相镐
  • 公开日
    2014年9月17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7月19日
  • 优先权日
    2010年11月9日
  • 申请人
    喜来健株式会社
  • 文档编号
    A61H39/06GK104042441SQ20141022230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 一种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移送板(113),与移动装置结合,从而可以沿温热治疗仪长度方向前后进行往返运动; 底座(116),安装温灸器(117);升降构件,从上述移送板(113)上使底座(116)沿上下方向 上升或下降;发动机驱动部(127),与上述移送板(113)结合,使上述升降构件运行, 上述升降构件包括高度调节杆(122),从上述移送板(113)上使上述底座(116)上升 或者下降;荷重分担杆(125),位于形成上述高度调节杆(122)倾斜角Θ的内侧,与上述高 度调节杆(122)的中间部位结合,并分解上述高度调节杆(122)承受的全部力量,且承担其 一部分力量2. 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高度调 节杆(122)相对通过上述发动机驱动部旋转的横转螺丝轴(130)以一定的角度成倾斜角Θ 而倾斜直立,其该调节杆的下部铰链结合于通过下部铰链(23)与上述横转螺丝轴螺旋结 合的左右移动体(131)上,该调节杆的上部与上述底座(116)铰链结合, 上述荷重分担杆(125)铰链结合于位于上述高度调节杆(122)倾斜面下侧的移送板 (113)上,其该分担杆的上端铰链结合于上述高度调节杆(122)的中间部位3. 如权利要求项2所述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荷重分 担杆(125)与上述高度调节杆(122)的倾斜面以相互交叉的方向构成倾斜面,从下方朝上 方支撑上述高度调节杆(122), 另外,对于上述荷重分担杆(125)来说,如果上述高度调节杆(122)的倾斜角Θ增大, 则与之连动,上述荷重分担杆(125)的倾斜角β也同时增大,如果上述高度调节杆(122) 的倾斜角Θ减小,则与之连动,上述荷重分担杆(125)的倾斜角β也同时减小4. 如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底座 (116)包括位于其两侧面的升降引导构件, 上述升降引导构件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垂直导向杆(118),位于上述底座(116)两侧 的外侧中间;垂直长孔(119),位于垂直导向杆(118)中央并形成一定空间,上述垂直长孔 (119)与在上述移送板(113)的托架(113)上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一个或多个滚柱(114)滑 动结合5. -种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移送板(113),与移动装 置结合,沿温热治疗仪长度方向前后进行往返运动;底座(116),安装温灸器(117);升降 构件,使上述底座(116)从上述移送板(113)上沿上下方向上升或下降;发动机驱动部 (127),与上述移送板(113)结合,使上述升降构件运行, 上述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用于使上述底座(116)上升或 下降的高度调节杆(122)和分解上述高度调节杆(122)承受的所有力量并承担其一部分力 量的荷重分担杆(125),当想要使上述底座(116)上升时,发动机(128)产生的推力(F M)与 其相反面产生的阻力(FA + FB)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形成 Fa + Fb〈 Fm Fa〈 Fm-Fb 最终,上述高度调节杆(122)承受的力(Fa)始终比上述发动机(128)的推力(Fm)小
  •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具体地说,就是涉及一种能够 通过使温灸器上下升降从而为各用户提供合适按摩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
  •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移送板,与移动装置结合,从而可以沿温热治疗仪长度方向前后进行往返运动;底座,安装温灸器;升降构件,从上述移送板上使底座沿上下方向上升或下降;发动机驱动部,与上述移送板结合,使上述升降构件运行。上述升降构件包括高度调节杆,从上述移送板上使上述底座上升或者下降;荷重分担杆,位于形成上述高度调节杆倾斜角θ的内侧,与上述高度调节杆的中间部位结合,并分解上述高度调节杆(122)承受的全部力量,且承担其一部分力量。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制造方法[000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1年7月19日,申请号为201110202233. 6、发明名称为"温 热治疗仪及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3] 为了通过温热理疗及远红外线放射对用户的脊椎部位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现在 普遍使用的温热治疗仪已发展为床型温热治疗仪。 [0004] 床型温热治疗仪包括:温灸器,对用户的脊椎部位进行温热理疗及远红外线等放 射温灸器;移动体,将上述温灸器安装在该移动体上面而结合,并能够在垫子内往返运动; 移动装置,为使上述移动体往返运动而与上述移动体结合;轨道构件,确保上述移动体在往 返运动期间能够沿身体的弯曲部位稍微上下运动;控制装置,对上述构成要素进行电控制。 [0005] 上述所有的构成要素安装在位于床型框体上的垫子内,上述垫子内部形成一定的 空间,因此上述各种构成要素内置于其中。 [0006] 为了使用户的脊椎部位获得更加精准的治疗效果,现在大部分床型温热治疗仪都 采用了与人体脊椎部位类似的弯轨。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克服以下缺点,即如果单纯安装直 线型轨道时,上述移动体在垫子内平坦地往返运动时,就会对用户的曲线形脊椎部位造成 严重的压迫感,用户就会因此而感到非常疼痛。 [0007] 但是,采用现有技术弯轨的温热治疗仪不能对相应于用户治疗部位的脖子、背部 及腰部等部位施加相同的压力而使其获得良好的指压及按摩效果,这是因为现有技术的弯 轨已经定型,一旦在将其安装在垫子内的状态下,往往只能根据其形状而上下移动。因此, 对于身体条件不同的用户的脖子、背部及腰部等部位,实际上温灸器就不能够通过施加相 同的压力而使其获得指压及按摩效果。所以,现有技术的温热治疗仪不可能使用户获得最 佳的温热治疗及指压治疗效果。
[0008] 因此,采用现有技术弯轨的温热治疗仪,即使是相同的产品,对于身体条件互不相 同的用户也只能够提供不同的治疗效果,而且用户身体条件差异越大,其治疗效果的差异 也就越大。这就意味着,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要使所有用户都获得相同的最佳治疗效果,就 必须研发出适合所有用户身体条件的弯轨。
[0009] 另外,为了使用户的脊椎部位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现有技术的床型温热治疗仪 都采用了能够在与人体标准脊椎形状类似的曲线轨道上移动的温灸器。
[0010] 由于这种温灸器能够在标准脊椎形状的曲线轨道上移动,因此它可以使具有标准 体型的用户获得有效的温热治疗效果,但是,当因用户的体型过小或者过大而导致其与标 准体型不同时,就不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
[0011] 另外,即使是对于具有标准体型的用户,当温灸器以脊椎为中心上下移动时,就会 对用户的身体各个部位施加相同的压力,从而就不能够对需要治疗的部位进行集中治疗。



[0012] 技术问题
[0013]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为了对带有温灸器的底座 的升降进行引导,就需要另外设置一个引导装置,这样就会产生一笔额外的制作费用。为了 省下这笔费用,就需要研发出一款能够克服上述缺点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
[0014]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 于,位于移送板两侧的升降操纵部既可以使温灸器上下升降,同时,当温灸器升降时还可以 引导其垂直升降,从而就无需安装额外的升降引导装置。
[0015]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 于,通过能够获得充分减速比的蜗杆与蜗轮的咬合将发动机的动力向两侧升降操纵部传 递,这样,即使不设置额外的减速箱,也能够使温灸器减速升降,同时,通过蜗杆与蜗轮的减 速也能够确保升降的效果。
[0016]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 于,通过蜗杆与蜗轮的动力传递,在温灸器上升的状态下,即使没有发动机的制动,也能够 事先预防温灸器的下降。
[0017]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通过确保温灸器可以上下移动而实现以用户体型提供 的最佳温热治疗效果,通过温灸器的直接移动而实现利用温灸器的多种操作。
[0018]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第一,通过确保温灸器可以上下移动而实现以用户体 型提供的最佳温热治疗效果;第二,通过利用上下移动的杆移动温灸器,从而增强温灸器升 降操作的驱动性;第三,当与温灸器结合的板进行升降运动时,控制其运动方向,从而增加 升降操作的准确性;第四,实现使温灸器升降的驱动部的轻薄化。
[0019]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通过确保温灸器可以上下移动而实现以用户体型提供 的最佳温热治疗效果;通过利用上下移动的齿轮使温灸器移动,从而增强温灸器升降操作 的驱动性;当与温灸器结合的板进行升降运动时控制其移动方向,从而增加升降操作的准 确性;实现使温灸器升降的驱动装置的轻薄化。
[0020] 技术方案
[0021] 依据本发明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即对于将温灸器安装在其上部而 将该温灸器支持结合,在垫子内通过移动装置沿前后往返运动,同时使上述温灸器沿上下 方向运动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来说,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移送板,通过 上述移动装置沿前后方向往返运动;发动机驱动部,设置在上述移送板的上部,向两侧传 递旋转力;升降操纵部,其包括垂直引导部,该垂直引导部直立于上述移送板两侧,内部上 方开放,并在内部的上侧安装有升降台,该升降操纵部设置在垂直引导部的内部即升降台 的下部,转换由上述发动机驱动部传递的动力即旋转力,从而使升降台升降;底座,其两侧 被固定在上述两侧升降台上,在该底座上部设置有上述温灸器。
[0022] 另外,上述升降操纵部的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纵型旋转螺丝轴,设置在上述垂 直引导部内部的下侧,接收上述发动机驱动部的动力并进行旋转;操作装置,使上述纵型旋 转螺丝轴的旋转力转换为直线运动和角运动,对上述升降台下部反复按压,从而使升降台 升降。
[0023] 另外,上述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直线移动杆,随上述纵型旋转螺丝 轴沿前后作直线运动,在其一侧或者两侧形成有垂直凸轮槽直线移动杆;中心轴,在上述升 降台与直线移动杆之间即上述垂直引导部内沿横向设置;角运动旋转杆,中间贯通设置在 上述中心轴的一侧或两侧,下部突出杆与上部操作杆成直角或钝角而构成一体,在上述下 部突出杆的端部设置沿上述垂直凸轮槽升降的升降滚柱,在上述上部操作杆的端部安装有 对升降台的下部进行按压的按压滚柱角运动旋转杆。
[0024] 另外,上述升降台的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上部操作杆,设置在该升降台的下部的 一侧或两侧,构成上述角运动旋转杆;凹槽,按压滚柱插入的侧部及下部开放;插轴槽,位 于与上述中心轴对应的位置即升降台的下面,并且该插轴槽的下部和两侧开放,可插入上 述中心轴。
[0025] 另外,上述发动机驱动部的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发动机,在上述移送板的中央 以纵向设置,并且在旋转轴上设置有第1蜗杆;横型旋转轴,可横向旋转的设置在上述移送 板的两侧托架上,在中间设置有与上述第1蜗杆咬合的第1蜗轮,在两侧设置有第2蜗杆; 第2蜗轮,设置在上述两侧纵型旋转螺丝轴上,并咬合于上述第2蜗杆。
[0026] 技术效果
[0027] 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两侧的升降操纵部 既可以发挥使温灸器沿上下升降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在升降时发挥对升降进行引导的作 用。这样,就无需安装额外的升降引导装置,从而可以节约因额外安装升降引导装置而产生 的附加制作费用。
[0028] 另外,即使不另行设置减速箱,也可以使温灸器减速升降,从而可以节约因设置减 速箱而产生的制作费用。另外,通过蜗杆和蜗轮的减速可以增强升降力,从而可以确保温灸 器获得充分的升降力。
[0029] 另外,通过蜗杆和蜗轮的动力传递,在温灸器上升的状态下,即使没有发动机的制 动,也可以事先预防温灸器下降,从而无需在发动机驱动部上另行设置制动装置。
[0030] 另外,依据本发明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高度调节杆 的中间,随着高度调节杆连动而发生相应的角度变化,从而使集中于高度调节杆的荷重分 散,即使是长时间使用温热治疗仪,也可以防止在高度调节杆中间累积疲劳荷重。另外,还 可以预防高度调节杆的中间发生弯曲而受损,这样,即使是长时间使用温热治疗仪,也能够 确保其在正确的高度范围内升降,从而解决升降高度降低的问题。
[0031]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高度调节杆沿前后方向 设置一对,上部通过连接轴连接并进行加固,当通过高度调节杆使底座上升时,可以防止其 发生细微的游动,从而可以确保能够更加稳定而柔和地升降。
[0032]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小型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移送板两侧中央设置 有一对上、下滚柱,在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引导上述一对上、下滚柱升降的垂直引导板,这样 就可以使移送板与底座前、后的幅度缩到最小,从而减少制作底座和移送板的材料费用。
[0033] 另外,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使 设置有温灸器的温灸器支撑体旋转,并使温灸器上下移动,从而可以根据用户的体型提供 最佳的温热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使设置有温灸器的温灸器支撑体沿多个方向旋转,从而 可以提供多种治疗。
[0034] 另外,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与 驱动轴连接的滑杆可以使设置有温灸器的副板升降,这样就可以根据用户的体型调节温灸 器的升降位置,从而获得更加有效的温热治疗效果。同时,当副板升降时,还可以增强升降 操作的驱动性。另外,在升降的副板上设置有导向器,在主板上设置有插入导向器的引导 槽,这样就可以增加副板升降操作的正确性。另外,利用多个滑杆支撑副板的升降,可以增 强其耐久性。此外,在带有驱动部的主板上设置有驱动部安装槽,这样就可以使该温热治疗 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变得更加轻薄。




[0035]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0036] 图2是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的斜视图;
[0037] 图3是将图9的A部进行部分切开的放大图;
[0038] 图4至图6是对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 互关系进行说明的概略图;
[0039] 图7至图10是构成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的底座的下降及 升降状态的正面图和侧面图。
[0040] 符号说明
[0041] 101 :温灸器 102 :底座
[0042] 103 :上下移动杆 104 :移送板
[0043] 105 :发动机部 106 :横转轴
[0044] 107 :左右移动体 108 :高度调节杆
[0045] 109 :下端铰链部 110 :上端铰链部
[0046] 111 :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 112 :移送板
[0047] 113 :托架 114 :滚柱
[0048] 115 :转轮 116 :底座
[0049] 117 :温灸器 118 :垂直导向杆
[0050] 119 :垂直长孔 120 :连接轴
[0051] 121 :托架 122 :高度调节杆
[0052] 123 :下部铰链 124 :上部铰链
[0053] 125 :荷重分担杆 126 :上端铰链部
[0054] 127 :发动机驱动部 128 :发动机
[0055] 129 :动力传递箱 130 :旋转螺丝轴
[0056] 131 :左右移动体 132 :垫子
[0057] 133 :动力传递装置 134 :轨道


[0058]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不过,附图仅用于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并不意味着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仅限定于此。
[0059] 为了通过温热理疗及远红外线放射对用户的脊椎部位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现在 普遍使用的温热治疗仪已发展为床型温热治疗仪。
[0060] 床型温热治疗仪包括:温灸器,对用户的脊椎部位进行温热理疗及远红外线等放 射;移动体,将上述温灸器安装在其上面并与之结合,并能够在垫子内往返运动;移动装 置,为使上述移动体往返运动而与上述移动体结合;轨道构件,确保上述移动体在往返运动 期间能够沿身体的弯曲部位稍微上下运动;控制装置,对上述构成要素进行电控制。
[0061] 上述所有构成要素安装在位于床垫型框体上的垫子内,上述垫子内部形成一定的 空间,因此上述各种构成要素被内置于其中。
[0062]为了使用户的脊椎部位获得更加精准的治疗效果,现在大部分床型温热治疗仪都 采用了与人体脊椎部位类似的弯轨。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克服以下缺点,即如果单纯安装直 线型轨道时,当上述移动体在垫子内平坦地往返运动,这时,就会对用户的曲线形脊椎部位 造成严重的压迫感,用户就会因此而感到非常疼痛。
[0063] 但是,采用依据现有技术的弯轨的温热治疗仪不能对相应于用户治疗部位的脖 子、背部及腰部等部位施加相同的压力而使其获得良好的指压及按摩效果,这是因为依据 现有技术的弯轨已经定型,一旦在将其安装在垫子内的状态下,往往只能根据其形状而上 下移动。因此,对于身体条件不同的用户的脖子、背部及腰部等部位,实际上温灸器就不能 够施加相同的压力而使其获得指压及按摩效果。所以,依据现有技术的温热治疗仪不可能 使用户获得最佳的温热治疗及指压治疗效果。
[0064] 因此,采用依据现有技术弯轨的温热治疗仪,即使是相同的产品,对于身体条件互 不相同的用户也只能够提供不同的治疗效果,而且用户身体条件差异越大,其治疗效果的 差异也就越大。这就意味着,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要使所有用户都获得相同的最佳治疗效 果,就必须研发出适合所有用户身体条件的弯轨。
[0065]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10是依据本 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上下运动调节装置的斜视图,图3是将图1的A部进行部分切开的放大 图,它详细地显示了本发明各构成要素及它们之间的结合关系。
[0066] 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111将温灸器117安装 在其上部并与之结合,并在垫子内通过移动装置沿前后方向往返运动,并使上述温灸器117 沿上下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前后方向是指以上述垫子(未图示)的长度方向为 中心沿其一侧方向移动或者与之相反的方向移动的方向。另外,上述温灸器117可以使用 户脊椎部位获得温热理疗效果和指压治疗效果及温热按摩效果等,并且包括帽状温灸器和 滚柱形温灸器。
[0067] 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111包括构成上述移动装置的动力发动机(未图 示)及结合于动力传递装置133而沿温热治疗仪长度方向前后往返运动的移送板113。
[0068] 上述移送板113结合于上述动力发动机和动力传递装置上,由此就可以使其沿温 热治疗仪的长度方向前后往返运动。上述移送板113安装于垫子(未图示)内,其两侧与 转轮115结合,可以使上述转轮115沿位于垫子(未图示)内部两侧的轨道前后往返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动力传递装置133作为结合于上述移送板113并将上述移送板113沿 上述动力发动机的旋转方向前后移送的装置,该装置可以采用传送带、链条或者是移送绳。 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利用齿轮或者圆筒进行移送。
[0069] 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111包括安装有温灸器117的底座116。上述底 座116搭载有能够为用户提供温热理疗效果和温热指压效果及温热按摩效果等的温灸器 117。上这温灸器117 -般采用玉石之类的矿石加工制造,其内部含有热源,包括能够提供 通过高温热产生的温热理疗效果等的帽状温灸器和花生状的滚柱形温灸器。上述底座116 通过与其两侧面结合的升降引导构件,在其下部的移送板113可以垂直上下运动并滑动结 合。
[0070] 就本实施例而言,上述底座116包括位于其两侧面的升降引导构件。优选地,上 述升降引导构件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垂直导向杆118,位于上述底座116两侧的外侧中间 垂直导向杆;垂直长孔119,位于该升降引导构件的中央并形成一定空间。上述垂直导向杆 118在上述底座116的两侧的外侧中间沿上下方向长长地设置,这主要是考虑上述底座116 的上下方向运动。与上述垂直长孔119牢固结合于上述底座116上的情况相反,它与在上 述移送板113的托架113上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一个或多个滚柱114滑动结合。另外,上述 一个或多个滚柱114与上述移送板113的托架113牢固结合,这样就可以确保其本身能够 空转。从而使上述底座116与上述移送板113通过上述垂直长孔119和上述滚柱114相互 沿上下方向滑动结合。因此,当上述移送板113通过位于其两侧前后边缘部位的转轮115 沿平轨或者弯轨前后移动时,上述底座116就沿上下方向运动,以引导其稳定地移动。
[0071] 在这里,当上述移送板113从上述底座116上沿上下方向上升或者下降时,上述垂 直导向杆118与上述垂直长孔119就对其进行引导以确保其沿垂直方向形成的固定空间移 动。这样,当温热治疗仪前后移动时,在其与用户的身体(特别是背部)紧密结合并被压迫 的状态下,使其上下运动。因此,在上述移送板113前进的状态下,就会增强通过其与身体 的阻力产生向后推的倾向。相反,在上述移送板113后退的状态下,就会增强通过其与身体 的阻力产生向前拉的倾向,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稳定地、不发生变化地沿垂直 方向上下运动。
[0072] 依据本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111包括使上述底座116从上述 移送板113上沿上下方向上升或者下降的升降构件。
[0073] 上述升降构件包括:高度调节杆122,用于使上述底座116从上述移送板113上上 升或者下降;荷重分担杆125,位于形成上述高度调节杆122倾斜角Θ的内侧,与上述高度 调节杆122的中间部位结合,分解上述高度调节杆122承受的全部力量,并承担其一部分。
[0074] 上述高度调节杆122相对上述横转螺丝轴130按一定的角度成倾斜角Θ而倾斜 直立,其下部与左右移动体131铰链结合。上述铰链结合的支点构成下部铰链23。另外,上 述高度调节杆122其上部直接与上述底座116铰链结合或者与上述底座116的辅助构件铰 链结合。上述高度调节杆122在上部铰链结合的支点构成上部铰链124。在本实施例的附 图中,显示了上述上部铰链124利用辅助构件与上述底座116结合的状态,在图3中,显示 了上述辅助构件由连接轴120及托架121构成的状态。
[0075] 上述荷重分担杆125位于构成上述高度调节杆122倾斜角Θ的内侧,如果使其位 于上述高度调节杆122的倾斜角Θ的另一侧的话,就一点也不能分担上述高度调节杆122 承受的力量。下面将对其进行具体说明。使上述荷重分担杆125的下端与位于上述高度调 节杆122倾斜面下侧的移送板113铰链结合,使上述荷重分担杆125的上端与上述高度调 节杆122的中间部位铰链结合。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移送板113的下端铰链结合的支点 为下端铰链部135,与上述高度调节杆122的中间铰链结合的支点为上端铰链部126。
[0076] 上述荷重分担杆125与上述1?度调节杆122的结合关系构成有机的相互依存关 系。下面看一下其机械的相互结合关系,上述荷重分担杆125与上述高度调节杆122的倾 斜面以相互错位(交叉)的方向构成倾斜面。上述荷重分担杆125构成方式为,对上述高 度调节杆122以由下向上支撑的外形构造。另外,看一下它们之间功能上的相互结合关系, 如果上述高度调节杆122的倾斜角Θ增大,则与之连动,上述荷重分担杆125的倾斜角β 也同时增大,如果上述高度调节杆122的倾斜角Θ减小,则与之连动,上述荷重分担杆125 的倾斜角β也同时减小。这种机械的结合关系及功能上的结合关系构成上述荷重分担杆 125将上述高度调节杆122上的所有承受力量进行分割承担的原动力。
[0077] 依据本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111包括,与上述移送板113结 合,并使上述升降构件运转的发动机驱动部127。
[0078] 上述发动机驱动部127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发动机128,利用电能产生动力;动 力传递箱129,使上述发动机128的旋转力减速或者加速并进行传递;横转螺丝轴130,以旋 转螺丝方式接收从上述动力传递箱129传递的动力;左右移动体131,以直角状态与上述旋 转螺丝轴130螺旋结合。
[0079] 优选地,上述发动机驱动部127的发动机128由可以使上述横转螺丝轴130仅按 一定角度进行正反旋转的正反发动机构成。由此,就可以通过变更高度调节杆122的角度 使上述底座116上下运动。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发动机128并不仅限定于上述正反发 动机,也可以使用具有多种功能和性能的发动机。上述动力传递箱129作为将通过上述发 动机128产生的旋转力向上述横转螺丝轴130传递的中介装置,它由大家熟知的齿轮箱构 成,其不仅可以通过多个齿轮的咬合将动力沿直角方向传递,而且可以将动力等速传递或 者变速传递。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有效的发动机驱动控制而省去上述动力传递 箱129。上述横转螺丝轴130至少在其一端设置螺旋轴,上述螺旋轴与上述左右移动体131 螺旋结合。这样,通过上述发动机128产生旋转力,再通过动力传递箱129和横转螺丝轴 130将旋转力向左右移动体131传递,使上述左右移动体131随上述横转螺丝轴130平行往 返移动。
[0080] 上述横转螺丝轴130可以在一个旋转轴上沿左右方向设置,在这种情况下,优选 地,位于旋转轴上的各个螺丝装置相互沿相反的方向设置。这是因为,只有这样,当在上述 发动机128作用下一个旋转轴沿同一方向旋转时,才能够使位于两侧的左右移动体131同 时向内侧移动或者同时向外侧移动。
[0081] 对于依据本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111来说,上述高度调节杆 122与上述荷重分担杆125及上述发动机驱动部127之间的相关关系如下。
[0082] 图4是使依据本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111上升时当其上升到 最高位置状态的概念图,图5是使上述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111上升或下降到 中间左右的高度状态的概念图,图6是使上述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111下降时 当其下降到最低位置状态的概念图。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发动机128上施加的力量用F M表 示,上述高度调节杆122承受的力量用FA表示,上述荷重分担杆125承受的力量用F B表示, 各种力量都可以用X轴方向的力量和Y轴方向的力量表不。另外,在上述图4至图6中,右 图是依据现有技术产品的概略示意图,由此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本发明与依据现有技术产品 之间的差异。
[0083] 首先,看一下使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111上升的情况,当用户使上述 底座116上升时,上述发动机128产生的推力(F M)比其对面产生的阻力(FA+FB)更大,可以 用下面的关系式表示。
[0084] SP,阻力(Fa+Fb)〈推力(Fm),
[0085] Fa+Fb (Fm
[0086] Fa〈Fm_Fb
[0087] 这意味着,上述高度调节杆122承受的力量FA始终比上述发动机128的推力F M减 去上述荷重分担杆125分担的力FB所获得的值小。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荷重分担杆125至 少承担比0大的力量,上述高度调节杆122承受的力量F a只能比上述发动机128的推力Fm 小。
[0088] 另外,在上述情况下,上述高度调节杆122与上述荷重分担杆125的作用关系如 下。如果上述发动机128产生的推力F M发挥作用,则与之相对应,上述荷重分担杆125上发 挥着与之直接产生反作用的X轴方向的力FBx,但是,Y轴方向的力F By也发挥作用。如果上 述发动机128产生的力逐渐增加,则上述Y轴方向的力FBy进一步朝向上方,这种力F By将上 述高度调节杆122向上推。因此,如果设置上述荷重分担杆125,与其不存在的情况相比,就 会产生新的沿Y轴方向的向上推的力量F By,因此,就能够更加容易地使上述高度调节杆122 上升。
[0089] 上述情况也同样适用于图5及图6所示的情况。另外,所得关系式相同,对其的解 释也相同,因此,这里就不再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0090] 下面,看一上使依据本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111在某一个支 点停止的情况。如果用户使上述底座116在某一个支点停止,则上述发动机128产生的推 力F M与其对面产生的阻力FA+FB相同,可以用下面的关系式表示。
[0091] 即,阻力 fa+fb =推力 fm,
[0092] Fa+Fb = Fm
[0093] Fa = Fm一Fb
[0094] 这意味着,上述高度调节杆122承受的力量FA始终与发动机128的推力F M减去上 述荷重分担杆125分担的力FB所获得的值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荷重分担杆125就承 担至少大于0的力量,因此,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上述高度调节杆122承受的力量FA只能 始终比上述发动机128的推力F M小。
[0095] 上述情况也同样适用于图5及图6所示的情况。另外,所得关系式相同,对其的解 释也相同,因此,这里也就不再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0096] 另外,下面来看一下使依据本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111下降 时的情况。如果用户使上述底座116下降,相反,上述底座116在荷重作用下产生的压力F a 比上述发动机128产生的拉力Fm和上述荷重分担杆125产生的支撑力Fb大,可以用下面的 关系式表不。
[0097] s卩,身体的荷重fa〉荷重分担杆及发动机的力量fb+fm,
[0098] Fa) Fb+Fm
[0099] Fm (Fa一Fb
[0100] 这意味着,上述发动机128产生的拉力FM比上述底座116产生的压力F A减去上 述荷重分担杆125承受的力量FB所获得的值小。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荷重分担杆125至少 承担比0大的力量,上述发动机128承受的力量F M只能比上述底座116产生的压力FA小。 这意味着,上述左右移动体131及下部铰链23承受的力量与现有技术相比要减小很多。另 夕卜,上述底座116产生的下压即用户身体荷重并不直接向上述下部铰链23传递,而是在通 过上述荷重分担杆125减少相当份量的状态下缓慢传递。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高度 调节杆122缓慢下降,从而可以确保安全而舒适地下降。
[0101] 上述情况也同样适用于图5及图6所示的情况。另外,所得关系式相同,对其的解 释也相同,因此,这里也就不再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0102] 在这里,依据本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111在上述移送板113 上设置有一个发动机驱动部127,在一个旋转轴上沿左右两个方向结合着相互对应的2个 左右移动体131,上述左右移动体131分别与2个升降构件结合的情况进行示例说明。这是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现最经济而又最稳定的升降运动。
[0103] 依据本发明具有上述构成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按如下方式运行。
[0104] 图6是对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上下运动调节装置而言,上述底座处于下降状 态的不意图,图7是其正面图,图8是其侧面图。另外,图4是对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 上下运动调节装置而言,上述底座处于上升状态的示意图,图9是其正面图,图10是其侧面 图。
[0105] 首先,依据本实施例的上下运动调节装置111安装在构成温热治疗仪的垫子内, 并可以通过移动装置前后移动。
[0106] 用户可以利用遥控器手动操作或者通过控制装置自动使温灸器117随意上升或 下降。
[0107] 首先,当想要使上述温灸器117或者上述底座116下降时,用户可以利用遥控器手 动操作或者通过控制装置自动使上述发动机驱动部127的发动机128运行。上述发动机 128通过与之连接的动力传递箱129的动力传递使横转螺丝轴130沿逆时针方向或者顺时 针方向按设定的角度旋转,位于上述横转螺丝轴130两端的左右移动体131被拉向内侧,与 其两侧结合的一对高度调节杆122也被拉向内侧。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荷重分担杆125的 上端铰链装置126将上述高度调节杆122控制在其中间位置,因此,上述高度调节杆122就 缓慢而柔和地下降,从而使用户体验到更加爽快而舒适的感觉。
[0108] 图7及图8是在上述底座116下降的状态下,上述高度调节杆122与荷重分担杆 125缓慢倾斜保持接触状态的示意图。
[0109] 然后,当想要使上述温灸器117或者上述底座116上升时,用户就通过遥控器手动 操作或者通过控制装置自动使上述发动机驱动部127的发动机128运行。在这种情况下,上 述发动机128通过与之连接的动力传递箱129将动力向上述横转螺丝轴130传递,上述动 力就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上述横转螺丝轴130按设定的角度旋转。 上述横转螺丝轴130将上述左右移动体131推向外侧,同时,对于与其两侧铰链结合的一对 高度调节杆122的下部施加推力。上述高度调节杆122承受推力被推向外侧,此时,上述荷 重分担杆125通过其上端铰链部126将上述高度调节杆122向上推。这样,上述高度调节 杆122就缓慢而柔和地上升,由此,就可以使上述温灸器117或者上述底座116轻松而柔和 地上升,因此与以前相比,用户能够体验到更加爽快而柔和的感觉,最终能够使用户的脊椎 部位舒服地获得温热理疗效果和指压治疗效果。
[0110] 图9及图10是在上述底座116上升的状态下,上述高度调节杆122与荷重分担杆 125急剧倾斜的状态不意图。
[0111] 另外,依据本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111,当用户想要再次在上 升的状态下使上述温灸器117或者上述底座116朝下下降时,就采用上述方式操作即可,即 使是想要在充分下降的状态下其再次上升时,也采用上述方式操作即可。另外,如上所述, 温热治疗仪用上下运动调节装置111可以对上下运动的温灸器117的上下升降高度进行自 由调节,特别是,用户既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操作遥控器进行手动调整,也可以依据以 用户的身体信息计算出的数据值通过控制装置自动进行调整,对于后者的情况,由于其超 出了本发明的范围,因此这里就不再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0112] 在上述说明中,仅参照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一部分技术思想进行了说 明,说明书中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了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 术思想。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相关知识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所属技术 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其相关的变更及修改均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