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智能钢结构抗震别墅的制作方法现在市面上的轻型钢结构主要是用在不承受大载荷的承重建筑。采用轻型H型钢(焊接或轧制;变截面或等截面)做成门型钢架支撑,C型、Z型冷弯薄壁型钢作檀条和墙梁,压型钢板或轻质嘉欣板作为屋面、墙面维护结构,采用高强螺栓、普通螺栓及自攻螺丝等连接件和密封材料组装起来的底层和多层预制装配式结构房屋体系。这种结构自重轻、成型方式灵活、受力性能好、承载能力高、整体钢度大和抗震性能好等特点。但由于轻型钢结构建筑结构形式受欧洲传统的木构架建筑影响较大,常由薄壁型钢或小断面型组合成桁架来代替墙筋、搁栅和椽架等,轻型薄壁钢结构中对材料选择比较严格、不能满足住户对住房内部格局自由布置的要求。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钢结构抗震别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了完全利用钢结构组装的房屋,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钢结构抗震别墅,包括地基、地基上连接有结构框架,结构框架上分别设置有墙面、楼板和屋顶,所述地基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柱子构成,柱子采用脚锚栓固定,柱子均匀分布在地面上,在柱子上设有通过螺栓连接的矩形钢柱,矩形钢柱与柱子的底座之间设有加强筋,矩形钢柱通过第一套筒与上一层的矩形钢柱连接,在两根矩形钢柱的相接处套接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四周通过螺栓与矩形钢柱固定连接,矩形钢柱上固定有H型钢制成的钢横梁,矩形钢柱上设有通过螺栓固定的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的侧壁上设有固定连接的支撑板,钢横梁通过螺栓与支撑板固定,在最上层的矩形钢柱上固定有顶梁,所述矩形钢柱与钢横梁组合后构成结构框架,矩形钢柱与钢横梁固定上相应板材形成墙壁,钢横梁之间固定相应板材,形成楼板,顶梁之间固定相应板材,形成屋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板由底板和垂直板组成,垂直板连接在底板上,钢横梁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垂直板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顶梁由螺栓固定在矩形钢柱上的屋顶梁钢管、固定在屋顶梁钢管上的斜梁和设置在斜梁顶端的竖直连接板组成。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钢结构组装房屋,这种结构矩形钢柱与横梁的数量可根据住户需求设置,利用巧妙的钢结构连接方式,实现了完全利用钢结构组装的房屋,能够具有抗震效果,材料也方便购买,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基布置示意图。[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框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矩形钢柱的地脚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新型实用矩形钢柱之间的连接结构测试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矩形钢柱之间的连接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矩形钢柱与水平钢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屋顶梁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支撑连接板正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支撑连接板测试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9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钢结构抗震别墅,包括地基,地基为采用地脚锚栓固定的钢筋混凝土制作成的柱子1,柱子I呈网格状均布于待建房屋周边的地面上;柱子I上通过螺栓4固定有矩形钢柱3,在柱子I的下端与地面接触处设有底座,矩形钢柱3连接在底座上,在底座上均布设有若干螺栓4,且矩形钢柱3的侧壁与底座之间设有加强筋31 ;而下层的矩形钢柱3通过第一套筒32与上一层的矩形钢柱3相互连接,在两根矩形钢柱3的相接处的第一套筒32的四周均布有若干螺栓4,螺栓4将两根矩形钢柱3与第一套筒32固定连接,矩形钢柱3上固定有H型钢制成的钢横梁2,钢横梁2与矩形钢柱3之间通过若干螺栓固定的第二套筒33连接,第二套筒33的侧壁上通过若干螺栓固定有支撑板34,支撑板34包括利用螺栓固定于第二套筒33侧壁上的底板341、垂直设置在底板341上的垂直板342,钢横梁2通过螺栓4固定于垂直板342上,所述矩形钢柱3与钢横梁2组合后构成结构框架,在最上层的矩形钢柱3上方固定有顶梁6,顶梁6利用螺栓4固定在矩形钢柱3上,顶梁6由屋顶梁钢管62、固定在屋顶梁钢管62上的斜梁61和设置在斜梁61顶端的竖直连接板63组成。顶梁6之间通过竖直连接板63上固定连接;若干矩形钢柱3与钢横梁2组合作为主要的框架,矩形钢柱3与钢横梁2固定上相应板材形成墙壁,钢横梁2之间固定相应板材,形成楼板,顶梁6之间固定相应板材,形成屋顶。
智能钢结构抗震别墅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陆伟东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陆伟东吴丽红吴兴利, 崔世钢
专利相关信息
-
孙玉喜葛雪华, 裴静葛雪华, 裴静葛雪华, 裴静付建和付建和